扬雄作品论文_李秋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扬雄作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王莽,司马相如,作品,扬子,辞赋,文化,汉书。

扬雄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李秋香[1](2019)在《扬雄作品地域审美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雄是我国西汉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辞赋家。扬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作品涉及哲学、文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学界对扬雄的研究不论从语言、文学、哲学上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其中缺乏有关巴蜀地域文化对扬雄文艺美学思想影响的关注。从巴蜀文化对扬雄地域审美观形成的影响、扬雄"凭虚构象"的审美精神、扬雄"弘丽华美"的审美风貌叁个方面阐述巴蜀文化对扬雄的影响。尤其在《蜀都赋》《蜀王本纪》及其大赋的创作中受此影响显着,不仅彰显巴蜀文化缤纷多彩、夸张浪漫的美学特色,还为巴蜀文化的建设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谢秋菊[2](2014)在《论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的同类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风相似的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了共同的人物创作元素,有冯夷、偓佺、祝融等神仙人物,逢蒙和羿氏类的射手或勇士,宓妃、青琴等女性人物,还有叁皇五帝等远古部落首领人物。真实与虚幻的人物共同出现在二人赋作中,主要是为了迎合天子、劝谏天子,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他俩雄奇壮丽的赋风。(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4年17期)

高菲[3](2014)在《扬雄的人格及其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雄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和语言学家,成就卓着,在各个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作品必然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生活、民风世俗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扬雄的成就也必然与其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还有人格特征有关。本文试图从扬雄的人格入手,将其人格特征与其生平、思想、成就等贯穿起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具体的作品为依托,重在以文学与史学互相印证,从而分析扬雄的思想及其人格特征。本篇文章主要分成五大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西汉后期的时代特点,这部分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状况和学术环境两个方面来考察,研究时代特点对于扬雄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了扬雄的生平经历和交游状况,这部分主要考察扬雄的经历对他的人格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扬雄经历了五代帝王,资历很深而仕途却并不平坦。他坎坷的一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扬雄对生活的态度不尽相同。第叁部分分析了扬雄的人格特征的内容。这部分主要以《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所说的“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来探究,扬雄的人格特征分别是聪敏好学、思维开阔,淡泊宁静、立场坚定,儒道兼修、不为利禄,赋敌长卿、师道孔圣,最后扬雄还有好古乐道、以文名世的人格追求。这些具体的人格特征都能够在他的着作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影子。第四部分阐述扬雄的人格特征与其作品的关系。这部分主要从其文学成就、文学理论成就、经学成就、语言学成就四个方面来论述其中的关联。这四个方面的成就,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杰出的的,扬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独特的人格特点是分不开的。第五部分论述了扬雄对后世的影响,这部分也是从他的文学成就、文学理论成就、经学成就、语言学成就四个方面来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的。无论是扬雄的人格魅力,还是扬雄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扬雄的人格特征进行全面的考察,力图揭示扬雄取得巨大学术成就、形成独特风格的原因,并还原一个真实的扬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4-03-14)

陈碧仙[4](2009)在《试析扬雄辞赋作品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雄是西汉末年着名的辞赋家,其赋作的艺术性在广泛模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如将铺叙与说理相结合;对虚设人物格式的创新;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句式丰富等,从而呈现出其独特之处。(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侯文学[5](2003)在《淑周楚之丰烈——扬雄作品的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雄是西汉末年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思想家,是学者型的文人,他以渊博的学识、丰沛的创作成为两汉之交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经历和作品不可避免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本论文对扬雄的生平经历、着述,他的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对人物、艺术、自然事象的审美观照,他在不同时期对色彩的不同取向,其文学作品的文化走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考述扬雄的经历及着述。西汉中后期,政治权力高度集于中央,士人普遍由地方趋向中央。扬雄的经历是这一时期的士人经历的一个缩影:中年以前,居于家乡蜀地;中年以后出蜀至长安。文化氛围、视域发生变化,文学作品的创作倾向也发生改变。因此,探讨他的经历、他对作品的着作权及作品的创作时间对研究他的人和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就显得十分必要。本章第一节即考述扬雄的生平,侧重于对他的思想、创作发生影响的经历及与之有关事项的考察。第二节是对扬雄一生创作的全面考辨并力图给以准确的排序。 第二部分侧重探讨扬雄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取向。从西周、春秋战国到两汉这一时段,从审美史上看,是审美风尚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周代传统以高大、舒缓、稳重为美,春秋战国时期,在楚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以迅疾、屈曲为美的倾向。来自楚地的汉王朝建立者们把这种风尚带到长安。同时,继承周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逐渐在思想领域定位于一尊,这就形成两种倾向:在统治意识中,与礼乐文明相联系的传统美受到推崇: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传统美对立的新风尚极为流行。这两种倾向在扬雄的不同创作时期均有体现,反映历史上升期对不同文化的涵容性,以及表现在同一作家身上的复杂性。本论文的第二章、第叁章、第四章、第五章均就这一问题作出探讨。第二章,探讨扬雄对人物——女性和男性的审美观照。第叁章,探讨扬雄对艺术——音乐和宫室的审美观照。第四章,探讨扬雄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第五章,探讨他对帝王车马旗旌的审美取向。 第叁部分即第六章,探讨扬雄前后期对色彩的不同取向。色彩是视觉艺术的要素之一,在文学想象中地位至关重要。色彩又具有文化含义,文化背景不同,人们赋予色彩的象征意义、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扬雄观念世界发生的变化同样投射在他对色彩取向的变化卜。本章第一节探讨他前期的色彩取向——以绚丽缤纷为美。第二节探讨他后期的色彩取向一一趋向于黯淡单一。 第四部分即第七章,总论扬雄文学作品的文化走向。扬雄的文学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讽颂类和叙志写意类。本章依此分两节纵向探讨扬雄在不同类型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文化走向。第一节,探讨扬雄在讽颂类作品中表现出的趋向于儒学的创作意识。第二节,探讨扬雄在叙志写意类作品中表现出的生存方式的道家倾向。可以获得这样的结论:在理念世界军,扬雄对儒学是不断趋就的;现实政治的失意又使他颇多怨刺情绪,表现于外在行为及叙志写意类作品,是其淡泊疏放的生活方式及对道家占说的接受。(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邵来文[6](1999)在《扬雄文学作品的美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扬雄以赋的不变之常体指导创作。其中期创作的《甘泉贱》等四大赋是其文学创作高潮 ,既有意象的浪漫主义的特点 ,又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并逐渐地走向议论化和散文化 ,充分表现了儒家伦理原则 ,即讽谏的忠君目的。晚期的作品主要是表现个体遭遇的情绪体验 ,总体上是以出世的思想为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3期)

张震泽[7](1992)在《扬雄生平、作品评价及其他有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扬雄生平扬雄(公元前五叁——公元一八),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汉书》卷八十七有传。《汉书》这篇传记是班固全部移录扬雄自序而成,没有增改一字,故所记事实是比较可靠的。扬雄祖先出自周朝姬姓。不知西周哪位王的庶支有名伯侨者受封采地于晋之杨邑(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称杨侯,子孙即以杨为氏。战国时期,杨侯为了避晋六卿之(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2年03期)

扬雄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风相似的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了共同的人物创作元素,有冯夷、偓佺、祝融等神仙人物,逢蒙和羿氏类的射手或勇士,宓妃、青琴等女性人物,还有叁皇五帝等远古部落首领人物。真实与虚幻的人物共同出现在二人赋作中,主要是为了迎合天子、劝谏天子,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他俩雄奇壮丽的赋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扬雄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秋香.扬雄作品地域审美观初探[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2].谢秋菊.论司马相如和扬雄作品中出现的同类人物[J].名作欣赏.2014

[3].高菲.扬雄的人格及其作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4].陈碧仙.试析扬雄辞赋作品的艺术特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

[5].侯文学.淑周楚之丰烈——扬雄作品的文化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

[6].邵来文.扬雄文学作品的美学评价[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7].张震泽.扬雄生平、作品评价及其他有关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论文知识图

学术会议附:海南省第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会议附:海南省第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会议附:海南省第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会议附:海南省第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会议附:海南省第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墓室横额(局部)

标签:;  ;  ;  ;  ;  ;  ;  

扬雄作品论文_李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