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扰动论文_沈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隧道施工扰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隧道,盾构,数值,地层,渗漏水,体力,孔隙。

隧道施工扰动论文文献综述

沈蓉[1](2019)在《近距离迭层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上海某新建越江隧道与新建轨交区间隧道立体交叉重迭施工的情况,采用BC-3位移边界条件分析了不同开挖次序以及不同土体损失率下的施工扰动影响。结果表明:在"先上后下"工况下,后开挖对先开挖隧道的影响较大,但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小;在"先下后上"工况下,施工扰动影响与"先上后下"相反;若能将盾构施工的土体损失率控制在一个较小值,则无论采用"先上后下"还是"先下后上",施工扰动都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10期)

张治国,黄茂松,杨轩[2](2019)在《基于衬砌长期渗漏水影响的隧道施工扰动诱发超孔隙水压消散及地层固结沉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erzaghi-Rendulic固结理论,采用保角映射和分离变量法,计算得到隧道衬砌半渗透漏水边界条件下,盾构施工扰动引起的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解和地表土体固结沉降,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发现理论方法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此外,利用参数分析获得了土体固结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衬砌与土体的相对渗透比越大,固结沉降的初始速率越大,但不影响最终收敛值;土体弹性模量越小,最终固结沉降量越大;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增加,在隧道开挖后较短时间里以较大幅度逐渐消散,消散到约为初始值的1/10时减幅放缓;距离衬砌外壁越远,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越小,其消散速度也越慢。(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代仲海,胡再强[3](2018)在《盾构穿越多条既有隧道施工环境扰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盾构穿越多条既有隧道施工是近年不断出现的新型地下空间布置形式。穿越邻近既有隧道过程除了会使地表发生隆沉,还会对已有隧道产生扰动变形影响。建立了针对新建盾构垂直上、下穿现有隧道穿越施工形式的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全过程仿真分析。并根据一些结果,提出了预测多线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Peck修正公式。研究表明:当各隧道间的净距处于扰动影响范围内时,盾构掘进对地层产生二次扰动,将对既有隧道产生较大影响。盾构上穿现有隧道时,地面将发生较大变形,且均呈隆起趋势;而下穿现有隧道时,地面将发生较小的变形,现有隧道均呈下沉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际施工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唐强森,刘涛[4](2018)在《近距离上层隧道施工对下层隧道的扰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距离上层隧道施工时给下层隧道稳定性造成扰动影响的现状,基于简支土体梁力学模型,研究下层隧道顶部在周期性扰动力作用下的系统振动特性,得到顶部垂直位移的动态响应数学表达式,为定量掌握最大位移峰值的大小与出现时刻提供理论依据,指出考虑振动因素时上下层隧道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结合具体算例探索扰动力等因素对最大位移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扰动力振幅和隧道跨度分别增加1倍和2倍时,最大位移峰值相应增大1倍和23.9倍;隧道层间垂距和土体弹性模量分别增加2倍和3倍时,最大位移峰值相应减小88.2%和70%。当主要影响因素变化时,最大位移的波动大周期延长、波动震荡性加剧,特别是峰值处的震荡幅值增大,隧道顶部稳定性受到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喆[5](2018)在《地铁隧道施工扰动及其对邻近高速铁路桥桩和线路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以高速铁路、地铁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大、中城市快速展开,大幅提升了物流交通效率。同时也势必会带来不同建(构)筑物在空间上的冲突,若既有建(构)筑物对扰动极其敏感,则对新建工程是极大的挑战。其中,地铁隧道临近穿越高速铁路是这一类研究课题的典型代表。为保证高速铁路的平顺性,有相当比例的高速铁路采用高架桥基础形式。对于隧道临近穿越问题,涉及到隧道、桥梁、轨道等结构复杂的联动效应,论文据此作为研究主线展开分析,得到了以下研究成果:(1)隧道开挖引起土体扰动会造成土体工程性质的变化,基于此,研究首先对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表明,土体密实度与土体相关力学参数之间有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试验土体在密实度越小时,内摩擦角则越小,且粉土的内摩擦角在土体密实度降低时,变化较小,而粘土和砂土变化相对较大;粉土和粘土的粘聚力受土体密实度影响非常明显,在密实度较低时,粘聚力也较低,且密实度对粘土粘聚力的影响高于粉土;在围压相同的情况下,土体密实度越大,各类土体的变形模量也越大。而在土体密实度相同的情况下,围压的增大会提高土体的变形模量。(2)利用土体的叁相关系,得到了土体孔隙比和体应变的关系,这为有限元计算隧道开挖引起地层力学参数变化提供了依据。通过计算确定了隧道开挖扰动区域的划分,扰动区域A、B、C分别为平均土体体应变大于3%、1%至3%、小于1%的区域。扰动区域A、B、C的土体体应变、地层沉降、地层水平应力的计算终值相对计算初值都有一定程度差别,其差别程度依次降低。对于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力学参数变化,主要有:粘聚力在循环计算过程中变化非常明显,且各扰动区域差异较大。内摩擦角整体受扰动改变量远小于粘聚力受扰动改变量。变形模量由于受到地层水平应力水平下降的影响,改变幅度整体大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3)隧道开挖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隧道位于桩正下方时,桩端极限阻力大幅降低,桩侧摩阻力也有明显降低。当隧道侧穿时,极限侧摩阻力也同样根据与隧道距离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考虑土体力学参数因隧道开挖扰动变化这一因素后,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大。隧道侧穿对桩基极限承载力影响范围大约为一倍洞径。而隧道下穿对桩基极限承载力影响范围大约为二倍洞径。隧道开挖对桩基受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隧道位于桩正下方时,桩端阻力随拱顶沉降增大持续减少,甚至可能导致桩端阻力消失,而侧摩阻力则被迫承担更多上部荷载。当隧道侧穿时,隧道开挖将导致桩端阻力不断增加,侧摩阻力减少,当桩基距隧道较近时(一倍洞径内),桩侧甚至产生负侧摩阻力。同样的,在考虑土体力学参数因隧道开挖扰动变化这一因素后,下穿情形中,桩端承力随拱顶沉降增大降幅更大;侧穿情形中,桩端承力增加更多。负摩阻力增大且区域也扩大。(4)通过研究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对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变形及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的控制要求,认为临近施工对高速铁路影响关键控制指标为:轨道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波长控制值为40m,最大沉降控制值为10mm。运用有限元法及理论分析建立拱顶沉降与距隧道不同位置群桩的平均沉降之间关系,再计算出各拱顶沉降情况下的轨道变形沿里程分布。将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得到波长控制值和最大沉降控制值,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控制指标比轨道最大沉降控制指标对于拱顶及群桩沉降的限制更加严格;考虑土体力学参数因隧道开挖扰动变化对于施工控制指标(拱顶沉降)影响相当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浩滨[6](2018)在《基于现场实测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水平位移与扰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土体资源日趋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规模越来越大。大直径盾构隧道凭借其大空间、占地小等优点而逐渐被推广使用,而盾构直径越大,开挖面土质构成将越复杂,施工难度与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将越大。因此,针对大直径盾构隧道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开展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以广州地铁四号线南延段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近距离、高密度的现场试验,围绕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水平位移和扰动特性开展研究。具体工作及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关于现有盾构施工实测研究方面的不足,制定了包含近距离、高密度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现场试验方案;并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复合地层大直径盾构施工全过程的深层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变化特征。(2)通过在隧道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变形监测研究中首次引入增量分析方法和时空转换概念,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得到了盾体通过和盾尾脱出阶段隧道周围土体横向和轴向水平位移及扰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量最大值点分析方法,分析得出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横向水平扰动在盾尾处沿纵断面呈现V形条带状分布;并通过提取他人实测数据进一步对比验证了该规律的合理性。(3)基于现场实测的土体竖向位移、横向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和盾尾注浆参数,总结并提出了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土体的四种变形模式,讨论了不同模式之间的转变现象。同时,进一步针对其中的侧向抬升模式展开了原因分析,发现盾尾注浆参数(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是主要原因,并提出做好施工期隧道两侧地表沉降监测和优化盾尾注浆控制等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段博,陈云锋,张赢军[7](2017)在《紧邻超大超深基坑的地铁隧道施工微扰动双液注浆加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河西某商业广场超大超深基坑因深层土方开挖、围护支撑拆除等施工活动,会给紧邻基坑并已运营的地铁隧道造成侵害。为此,通过将在上海软土地区地铁隧道通缝盾构管片采用的微扰动双液注浆加固技术,应用于南京砂土地区且邻近该商业广场的地铁隧道错缝盾构管片的加固中,并对管片收敛变形、管片接缝变形、断面变形以及垂直位移进行了跟踪监测。数据表明,各变形均在加固过程中或加固后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地铁的运营安全,从而验证了砂土地区错缝盾构管片采用微扰动双液注浆加固技术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7年10期)

刘文俊,胡国保,孙加平,傅鹤林,郭宏霞[8](2017)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微扰动控制体系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严格控制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构)筑物的扰动影响,确保地铁穿越时沿线已有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地铁建造的顺利进行,建立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的微扰动控制技术体系,该体系由施工前、施工中的扰动控制形成.施工前确定微扰动指标及其容许值范围,根据拟定的施工方案及支护形式,应用FLAC3D预测地铁施工对建构筑物的扰动情况,控制微扰动指标值在容许值范围内;施工中若实时监测微扰动指标超出容许值范围,则调整相关施工参数,使控制指标值在容许值范围内,进而达到微扰动施工.此体系在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14标盾构下穿骑楼工程中成功应用,表明该技术体系有效可行,可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俊伟,林超,吴洁,曾思聪[9](2017)在《渭河隧道施工对上覆滑坡体扰动影响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宝兰铁路客运专线渭河隧道下穿北山滑坡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隧道下穿施工对上覆滑坡体的扰动规律,同时针对有无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并未促使滑坡体滑动,仅对滑坡体存在一定影响,超前支护能有效减轻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在得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扰动影响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采用超前支护、叁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径向注浆加固地层的施工控制技术能够保证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刘喆,何平,张安琪,王秀英[10](2017)在《土体力学参数随隧道施工动态变化对地层扰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土的叁相体系,并依据隧道施工对土体扰动区域的划分,推导得出土体孔隙比与体应变的关系;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区域的体应变,参考土体力学参数与孔隙比的关系,计算扰动土体力学参数在隧道开挖前后的变化,进而研究考虑土体力学参数变化与否对地层扰动的影响差异。计算实例分析表明:相对于假设隧道开挖过程中土体力学参数恒定的情况,在考虑土体力学参数改变情况下地表最大沉降增大8.1%,塑性区域范围面积增大55.6%。(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隧道施工扰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Terzaghi-Rendulic固结理论,采用保角映射和分离变量法,计算得到隧道衬砌半渗透漏水边界条件下,盾构施工扰动引起的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解和地表土体固结沉降,通过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发现理论方法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此外,利用参数分析获得了土体固结沉降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衬砌与土体的相对渗透比越大,固结沉降的初始速率越大,但不影响最终收敛值;土体弹性模量越小,最终固结沉降量越大;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增加,在隧道开挖后较短时间里以较大幅度逐渐消散,消散到约为初始值的1/10时减幅放缓;距离衬砌外壁越远,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越小,其消散速度也越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隧道施工扰动论文参考文献

[1].沈蓉.近距离迭层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问题研究[J].建筑施工.2019

[2].张治国,黄茂松,杨轩.基于衬砌长期渗漏水影响的隧道施工扰动诱发超孔隙水压消散及地层固结沉降解[J].岩土力学.2019

[3].代仲海,胡再强.盾构穿越多条既有隧道施工环境扰动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4].唐强森,刘涛.近距离上层隧道施工对下层隧道的扰动影响[J].地震工程学报.2018

[5].刘喆.地铁隧道施工扰动及其对邻近高速铁路桥桩和线路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黄浩滨.基于现场实测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水平位移与扰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段博,陈云锋,张赢军.紧邻超大超深基坑的地铁隧道施工微扰动双液注浆加固技术[J].建筑施工.2017

[8].刘文俊,胡国保,孙加平,傅鹤林,郭宏霞.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微扰动控制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

[9].王俊伟,林超,吴洁,曾思聪.渭河隧道施工对上覆滑坡体扰动影响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路基工程.2017

[10].刘喆,何平,张安琪,王秀英.土体力学参数随隧道施工动态变化对地层扰动影响的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滑面参考线上的接触面点安全系数变化应力状态点安全系数变化等值线(工后...模型整体各个阶段和位移图(mm)隧道施工扰动特点及引起的土体...新建隧道施工扰动对既有地铁的...隧道施工的扰动特点应变状态改变对土...

标签:;  ;  ;  ;  ;  ;  ;  

隧道施工扰动论文_沈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