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钠对心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亚砷酸钠对心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一、亚砷酸钠对心血管及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伟[1](2020)在《天然抗氧化物姜黄素对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肺脏损伤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饮水砷暴露所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而肺组织作为主要的靶器官之一对砷暴露尤其敏感。砷暴露所致的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是目前砷毒性被广泛接受和研究的机制,同时自噬功能紊乱也与砷暴露有着密切的联系。姜黄素作为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对饮水慢性砷暴露诱导肺脏损伤的可能拮抗作用,本研究以NaAsO2和姜黄素分别为处理因素和干预因素,观察姜黄素干预对经口慢性无机砷暴露小鼠肺脏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肺组织病理改变、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氧化应激(GSH和ROS)以及炎症反应(MPO和BALF总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肺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MAPK通路、Nrf2通路以及自噬相关通路的变化,试图探讨姜黄素对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肺组织炎性反应、氧化损伤及自噬的拮抗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和分组:实验动物选择SPF级雌性昆明与Babl/c小鼠各54只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按照体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分组情况如下:对照组、单纯砷染毒组(10 mg/L As、25 mg/L As)、单纯姜黄素干预组(200mg/kg Cur)与姜黄素干预组(10 mg/L As+200 mg/kg Cur、25 mg/L As+200 mg/kg Cur)。采用NaAsO2自由饮水方式染毒,同时给予姜黄素干预,每周灌胃两次,共饲养6周与12周。染毒结束后,CO2麻醉后处死,采集小鼠全血并分离出血清、尿液、完整的肺脏组织样品待测。2、检测指标与方法:(1)小鼠尿液和肺组织中总砷含量测定:原子荧光吸收测定法;(2)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3)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Elisa试剂盒检测;(4)小鼠全血GSH活性测定:DTNB法;(5)小鼠肺组织ROS测定:流式法;(6)小鼠肺组织中MPO活性测定:试剂盒法;(7)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蛋白含量测定:BCA试剂盒法;(8)小鼠肺脏中转录因子NF-κB与MAPK通路蛋白表达测定:western blot分析;(9)小鼠肺脏Nrf2及下游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分析与免疫荧光分析;(10)小鼠肺脏自噬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与免疫荧光分析。结果:1、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脏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和总砷含量的影响。染毒及干预6周与12周后各组小鼠肺脏重量、脏器系数在不同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单纯染毒组小鼠尿液中的总砷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尿液中总砷含量增加(P<0.05);但是肺组织中总砷含量与对应单纯染毒组比明显下降(P<0.05)。2、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脏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影响。在染毒干预6周与12周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中,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完整清晰;而单纯染毒组肺组织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姜黄素干预染毒组中肺组织未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同时肺脏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形态。3、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养6周后各单纯染毒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也出现下降(P<0.05)。饲养12周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姜黄素干预后IL-13和IL-17水平与其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4、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饲养6周小鼠的全血GSH含量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而饲养12周小鼠中单纯染毒组全血GS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组与对应单纯染毒组比全血GSH有所增高(P<0.05)。饲养6周小鼠肺组织ROS在单纯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姜黄素干预后ROS水平略有下降(P<0.05);饲养12周小鼠10 mg/L单纯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ROS有所上升,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ROS有所下降(P<0.05)。5、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6周与12周单纯染毒组MPO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单纯染毒组比MPO活力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6周与12周单纯染毒组小鼠BALF中总蛋白浓度显着升高(P<0.05);姜黄素干预后BALF中蛋白浓度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6、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转录因子NF-κB及MAPKs通路的影响。饲养6周小鼠肺组织在姜黄素干预组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饲养12周小鼠肺组织中NF-κ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姜黄素干预组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NF-κB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饲养6周小鼠肺组织单纯染毒组MAPK通路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JNK、p-ER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姜黄素干预各组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p-JNK、p-ER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饲养12周小鼠肺组织中各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p-ERK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姜黄素干预各组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p-ERK和p-p38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7、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Nrf2通路蛋白的影响。饲养6周小鼠肺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小鼠肺组织中Nrf2和NQO1的蛋白表达含量显着增加(P<0.05);给予小鼠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姜黄素显着地上调了Nrf2及NQO1蛋白的表达(P<0.05)。饲养12周小鼠肺组织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各单纯染毒组肺组织中Nrf2、GCLC和HO-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各姜黄素干预组与对应的单纯染毒组相比Nrf2、GCLC和HO-1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饮水砷暴露并未使Nrf2蛋白入核,而姜黄素干预后Nrf2蛋白入核增加。8、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脏自噬通路的影响。饲养6周小鼠肺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染毒组小鼠肺组织中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显着增加而TFE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给予小鼠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单纯染毒组相比,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显着降低,而TFEB与LC3蛋白的表达显着上升(P<0.05)。饲养12周小鼠肺组织中,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各单纯染毒组肺组织中p-Akt、p-mTOR、LC3和p62蛋白水平明显增高而TFE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姜黄素干预后与对应的单纯染毒组相比,p-Akt、p-mTOR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TFEB与LC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饮水砷暴露与姜黄素干预后均能使TFEB蛋白入核增加。结论:1、姜黄素干预减少了肺组织中砷的蓄积、减轻了肺组织的炎性损伤、氧化损伤和自噬功能紊乱,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脏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2、姜黄素干预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和MAPK通路、激活Nrf2通路以及激活自噬通路等拮抗饮水砷暴露小鼠的肺脏损伤。

吉鹏宇[2](2019)在《二氧化硫与砷联合染毒对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砷(As)与二氧化硫(SO2)是两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物质。As是自然界中一种毒性较强的类金属,已被认定为致癌物,短期与长期的As暴露均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目前公认人类接触As的非职业途径主要是通过饮水。调查显示,全球高As暴露人群约有两亿人,我国内蒙古,新疆,山西等许多省市均存在饮水型As中毒。与此同时,虽然由于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同时强制推行了工业废气治理政策,我国大中型城市SO2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SO2污染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会存在于我国的许多地区。此外,一些地区,如我国的云贵地区,由于燃用高As煤后造成燃煤污染型地方性As中毒,该种As污染常常伴随着SO2污染。以上原因使得两种环境污染物的污染区域产生叠加,使许多受到原生高As地下水影响的居民同时遭遇SO2污染。已有文献报道,无机As化物经饮水进入机体后主要由肝脏进行甲基化代谢,而肾脏则被认为是As的主要蓄积和排泄器官,因此As暴露可造成肝肾毒性。SO2也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造成包括肝肾在内的多器官毒性。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与SO2不仅可造成全身毒性,还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联。此前从未有人对As与SO2复合暴露的效应进行研究,因此本课题对As与SO2复合暴露造成的肝肾毒性效应评价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同时暴露于As和SO2人群的肝肾致病机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As和SO2共同暴露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毒性效应评价。选取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5 mg/L As与5mg/m3 SO2(6 h/d)暴露实验,对其肝脏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As与SO2均可造成小鼠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抗氧化酶活力下降,相较于As与SO2单独暴露组,As与SO2共同暴露组可造成抗氧化酶类活力进一步下降;As与SO2共同暴露造成包括O2·-和H2O2等在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大量积累,并最终在肝脏中造成了氧化应激损伤。通过检测小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发现As-SO2共同暴露组中该两项指标显着上升,证实该组中小鼠肝脏功能较As或SO2组发生了进一步损伤。同时,相较于As或SO2单独暴露组中出现的肝脏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我们在As-SO2共同暴露组小鼠中还观察到肝脏细胞出现气球样变,并伴随有部分中央静脉和相邻肝窦内充血明显,肝窦变形。由此可知As-SO2共同暴露造成了更为严重的肝脏组织损伤。借助免疫印迹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技术,我们发现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均受到As-SO2共同暴露影响,相较于As或SO2单独暴露组表达量显着上调。NF-κB与STAT-3下游效应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均表现出相同趋势。研究表明As-SO2共同暴露加剧氧化应激损伤并诱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并入核调控加剧炎性反应,最终造成小鼠肝脏损伤加剧。2、As和SO2共同暴露对小鼠肾脏组织的毒性效应评价。小鼠暴露方法与第一部分相同,研究发现小鼠肾功能相关指标KIM-1和NGAL在As-SO2共同暴露后表达量显着升高,表明小鼠肾功能损伤加剧。同时,As-SO2共同暴露组小鼠肾脏中出现肾小球纤维化等现象,且其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显着高于其他三组。为探明其分子机制,除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外,我们还进一步检测了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键因子。结果发现,As-SO2共同暴露可导致小鼠肾脏中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加剧。同时,As-SO2共同暴露对自噬途径关键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及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点(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均无显着影响,而凋亡途径中的关键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家族中的caspase 3、caspase 7和caspase 9的mRNA表达量均受到As和/或SO2暴露的影响发生上调。据此我们推测,As-SO2共同暴露所导致的肾脏组织结构损伤加剧是由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造成的。为验证上述结论,我们采用人源正常肾上皮293T细胞建立了细胞暴露模型,采取5.5μg/L NaAsO2和/或0.15 mg/L Na2SO3/NaHSO3(3:1 mmol/L)作为细胞暴露浓度。在使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BAY11-7082和Z-VAD-FMK分别抑制ROS,NF-κB和caspase活性后,由As和/或SO2暴露造成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均发生逆转。据此,我们得知As-SO2共同暴露加剧氧化应激损伤→诱导NF-κB信号通路激活并入核调控→激活下游信号因子IL-1β及TNF-α→诱导caspase凋亡信号通路活性→最终造成肾脏损伤加剧。以上发现为As污染地区SO2职业暴露人群肝肾疾病的防护与治疗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3、已有研究证明As和SO2暴露对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有促进作用,然而当二者暴露浓度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现行环境标准时,共同暴露是否仍旧会导致肝癌的进一步恶化未见报道。为此,在本研究中,依据硫含量分别选取0、1×10-5、2×10-5、3×10-5、4×10-5、5×10-5和6×10-5 mg/L进行SO2暴露,选取0、1×10-4、1×10-3和1×10-2 mg/L作为As处理浓度建立浓度梯度对HepG2进行暴露。最终采用5 10-5 mg/L SO2和/或1 10-3 mg/L As对HepG2细胞暴露120小时。划痕实验结果表明,As或SO2单独暴露时对细胞迁移无明显影响,但As-SO2共同暴露则可以促进HepG2细胞迁移,并促进细胞骨架形变。通过采用免疫印迹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我们发现,As-SO2共同暴露导致的HepG2细胞迁移是由整联蛋白(Integrin)家族中的Integrinαvβ3介导的,HepG2细胞迁移现象在使用特异性抑制剂Cilengitide后被抑制。此外我们还发现,白介素8(Interleukin-6,IL-8),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家族均在此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4、由于本研究证实As暴露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损伤加剧肝肾损伤,据此我们推测抗氧化剂可对As暴露导致的肝肾损伤起到一定的逆转作用。本实验室此前从玫瑰香葡萄果皮中提取到一种混合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并已证实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故本研究通过自由饮水给予昆明小鼠含10 mg/L As的NaAsO2水溶液8周建立暴露模型,并通过对其隔天灌胃进行2.5 mg/kg·bw或4.5 mg/kg·bw花色苷干预。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花色苷均对由As造成的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花色苷不但可清除由As造成的ROS与MDA水平升高,还能抑制As引起的SOD与CAT酶活性下降。此外,花色苷还对由As暴露造成的炎症因子高表达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一方面在小鼠体内发现了As-SO2共暴露对肝肾的损伤有加剧作用,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了低浓度的As-SO2共暴露可促进肝癌细胞HepG2迁移,并阐明了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最后我们还发现了本实验室提取的玫瑰香葡萄花色苷对As暴露毒性有缓解作用。以上研究不仅对As与SO2的毒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As毒性的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屈红林[3](2019)在《有氧运动对CUMS抑郁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改善内源性H2S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慢性应激性刺激方式干预构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小鼠模型,通过跑台有氧运动作为干预手段,二代基因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筛与miRNAs,RT-PCR验证基因表达的改变。目的在于探究(1)有氧运动拮抗抑郁小鼠炎症的作用效果;(2)分析探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抑郁小鼠的抗炎作用与H2S气体信号分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调控关系;(3)外源性H2S可通过抑制TLR4通路对抗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已经得到验证,由此,本项目研究针对抑制TLR4后,内源性H2S气体信号参与介导有氧运动抗CUMS抑郁小鼠炎症的作用机制;(4)有氧运动介导H2S气体信号通路改善抑郁症患者神经炎性损伤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方法2.1 CUMS抑郁小鼠造模及其持续系统的规律运动干预效果研究及实验小鼠分组50只SPF级别雄性健康KM小鼠,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建模组,建模组小鼠采取CUMS抑郁造模方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的小鼠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定结果予以剔除差异较大的小鼠后,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MG)和模型运动组(ME),15只/组。实验针对ME组小鼠,实施8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作为干预手段,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各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改变,Nissl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高通量测序筛查炎症与硫代谢气体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ELISA检测血液与海马组织内的炎性相关因子的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2.2 CBS/H2S气体信号体系介导的持续系统的规律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TLR4炎性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分组60只SPF级别雄性健康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G)、模型组(MG)、模型运动组(ME组)、TLR4抑制剂组(TG)和TLR4抑制剂+运动组(TE),12只/组,运动组小鼠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8周,TLR4抑制剂组腹腔注射3mg/kg/day剂量的TAK-242,干预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定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自心脏取血,断头冰上取海马组织,-80℃冻存,用于基因测序、H2S含量及RT-PCR等的检测。脑在体4%的多聚甲醛滴注固定处理后冰上取小鼠脑组织,后甲醛固定48h以上,用于包埋检测尼氏染色、HE染色及荧光免疫等。尼氏染色与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尼氏体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蛋白含量、去蛋白法测定血浆与海马组织内H2S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蛋白表达、RT-PCR检测气体信号分子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与miRNAs表达、荧光免疫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的改变。3研究结果3.1 CUMS抑郁小鼠造模各指标结果为期4周的慢性应激性刺激小鼠体重呈显着性下降,穿越旷场的格子数、运动时间、修饰次数明显下降,糖水偏好指数降低,强迫游泳和强迫悬尾的不动时间延长,分别呈显着性(p<0.05)和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Nissl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稀疏,间隙增宽,神经元丢失,Nissl体核固缩严重,血清与海马组织内的5-HT与BDNF的活性下降明显,BDNF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提示CUMS抑郁小鼠造模成功。3.2持续系统的规律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炎症结果3.2.1神经行为学评定结果8周的有氧跑台运动能够增加小鼠体重,增加抑郁小鼠竖立次数、修饰次数和穿越格子数等的探索行为,降低强迫游泳和强迫悬尾的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呈现显着性差异。3.2.2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评定结果Nissl染色结果也显示,运动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病变减轻,神经细胞数目增多,尼氏体染色较清晰。3.2.3高通量测序筛选各组小鼠炎症相关因子的测定结果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结果显示,血液组织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也主要涉及长期抑郁病理改变、氧化磷酸化过程、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TGF-β信号通路等最为集中,海马组织主要富集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氧化磷酸化、阿尔茨海默病、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кB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硫代谢、胆碱能突触,以及cAMP、雌激素等炎性信号通路等,且各通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显着。而血液与海马组织GO分析与KEGG显着富集的结果对比显示,主要集中于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炎症等相关。3.2.4 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各指标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促炎因子IL-1β、TNF-α比模型组显着减低,抑炎因子IL-10显着升高。3.2.5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测定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ME组小鼠海马组织IL-1β(p<0.01)、NF-kB(p<0.01)和TNF-a(p<0.05)等促炎因子的阳性表达区域显着降低,抑炎因子IL-10的蛋白阳性表达区域显着增多(p<0.01)。3.2.6 RT-PCR检测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基因表达结果RT-PCR检测的结果TLR4、IL-1β、NF-кB、TNF-α等mRNA炎症相关的因子表达下调,5-HT mRNA表达上调。3.2.7 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也显示运动组小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下降。3.3 CBS/H2S介导的持续系统的规律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TLR4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3.3.1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定与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TLR4被部分抑制后,抑郁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形态学检测显示也呈现一定程度的修复,且效果与有氧运动干预的效果相接近。有氧运动与TLR4被抑制后,小鼠海马内5-HT的阳性率比模型组提高,炎性因子CD45+与PARP等的阳性率得以改善,且有氧运动联合TLR4抑制剂的干预效果最佳。3.3.2小鼠血清与海马组织H2S含量检测结果抑郁模型组小鼠血浆与海马组织内的H2S含量比正常组显着降低,TLR4抑制剂组小鼠血浆与海马组织内的H2S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有氧运动能提高H2S含量,且联合干预组含量最高。3.3.3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结果3.3.3.1气体信号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结果各组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中H2S气体信号分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液CSE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p<0.01),海马组织CBS mRNA的表达水平也下调(p<0.01),但有氧运动能增加血液CSE、海马CBS等的活性,同样的研究也发现,部分抑制TLR4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后,血液CSE、海马CBS mRNA的表达也上调。3.3.3.2炎症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结果各组小鼠炎性因子差异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干预组与TLR4被抑制组小鼠的促炎因子IL-1β、IL-6、TLR4、NF-кB与TNF-α等mRNA的表达下调,抑炎因子IL-10 mRNA表达上调,均呈显着性差异。3.3.4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相关因子的miRNAs调控表达结果TLR4被抑制后与气体信号分子相关的miRNAs以及与炎症相关的miRNAs的差异表达呈现显着性上调或下调,如miR-21、miR-195显着上调,而miR-30、miR-455与miR-665显着下调,分析其功能,如miR-21可作为H2S气体信号分子的靶标作用,一方面受TAK-242的影响,另一方面其还参与了多重信号通道的调控,比如IL-6信号转导与转路基激活的表达等的炎性通道的调控、miR-665参与了海岸神经元的保护与抑制凋亡的调控,miR-30可参与靶标基因的炎症反应过程,miR-195可通过抑制NF-кB的核转运过程,参与其炎症反应,而miR-455不但可以参与内质网应激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还受H2S等气体信号分子的干预。4研究结论4.1为期4周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可有效复制小鼠抑郁样行为,降低血清与海马组织5-HT与BDNF含量,验证了抑郁造模的有效性。4.2有氧运动能够显着改善抑郁小鼠的抑郁样行为,促进海马神经元的修复,降低促炎因子的含量及蛋白、mRNA等的表达量,证实了有氧运动起到良好的抗抑郁炎症的作用。4.3有氧运动介导的CUMS抑郁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高通量测序及其关联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炎症相关的TLR4、IL-1β、TNF-ɑ以及H2S气体信号通路相关的CSE、CBS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显着相关,靶向调控炎症与H2S气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的miR-21、miR-30、miR-455等miRNAs亦显着富集。4.4有氧运动和TLR4抑制剂的作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抑郁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炎症反应,虽然TLR4抑制剂不能显着增加H2S含量及其合成酶的差异表达,但对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显着性影响,提示H2S可参与介导有氧运动干预抑郁炎症信号通路TLR4/MyD88-NF-кB的调控作用,但TLR4对H2S的含量及其相关生物合成酶的影响作用不大。4.5持续系统的规律运动通过miR-455调控CBS、CSE等H2S气体信号体系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以及miR-21、miR-30、miR-665等的差异表达调控TLR4/MyD88-NF-кB炎症信号通路,发挥拮抗抑郁炎症的作用。4.6 TLR4与H2S气体信号等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共同参与运动干预抑郁小鼠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即有氧运动诱导的内源性H2S能够有效降低CUMS抑郁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揭示其作用机制在于H2S气体信号分子参与有氧运动干预TLR4/MyD88-NF-кB的炎症信号通路。

陈琛[4](2017)在《纳米黑碳与砷的联合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气颗粒污染物化学组成成分复杂,含碳颗粒物占PM25(细颗粒)重量的40%-60%,占PM10(可吸入颗粒)重量的25%-35%。目前,黑碳作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经被世界癌症研究组织(IARC)归类为2B类致癌物,与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生都有关系,并且对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也有不利影响。黑碳颗粒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可吸附其他重金属元素及微量元素,是众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重要载体。砷(As),作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和IARC列为环境致癌物。然而,黑碳与砷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论文一方面通过对纳米黑碳本身的生物毒性进行研究,发现纳米黑碳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可诱导细胞活力下降,促使细胞内源性凋亡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Caspase 3/7蛋白活化表达量增高;且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纳米黑碳诱导毒性效应的机制之一。另一方面,我们以人鼠杂交瘤细胞(AL细胞)这一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突变检测系统为基础,对纳米黑碳和重金属砷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发现,纳米黑碳和砷可联合诱导AL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CD59基因突变率显着上升,且这种毒性效应强于纳米黑碳和砷独自诱导。接着对于纳米黑碳和砷诱导联合毒性效应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纳米黑碳和砷共处理也可诱导细胞内ROS水平浓度依赖式升高,且高于两者独自诱导,暗示我们ROS的上调在纳米黑碳和砷诱导联合毒性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为揭示黑碳和重金属污染物潜在的联合健康危害和风险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5](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指明

谢惠芳[6](2010)在《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新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在高砷区以及非高砷区的流行特征,筛选血浆效应生物标志,MT基因、GST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的关联,以及对比分析蛋白表达差异,为开展系统性的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达到揭示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分子机制,以及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有预测意义和经济快速、特异、敏感的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在采用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1985年在当地调查的慢性砷中毒患者名单为基础,随访108例为病例组(AP),用病例对照的方法(AP+SI),IC95例,EC 91例。各组性别、年龄基本匹配。根据目前所获得的基础流行病学资料,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试血浆样品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测试血浆样品中的β2-MG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ELP, PCR-CTPP)检测MT2A、GSTT1以及GSTO1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内对照、外对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利用2-DE分辨,并用电泳后的酶切及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附质谱以定位和分析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蛋白质质谱变化,寻找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浆中的特异差异蛋白质。结果:1)基线流行病学资料分析,IC组与AP组、EC组的年龄、饮水年限、水砷含量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与内对照组、外对照组之间在血压、心电图结果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而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缺失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与内对照组之间皮肤角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数变换后协方差分析,血浆NO含量的修正均数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其他因素后,组别与饮水年限的交互作用对NO含量有影响。AP组、IC组与EC组比较,血浆中β2-M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其它因素作用下,年龄、组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对β2-MG的含量有影响;2)MT2A基因rs10636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的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MT2A rs10636 CC、CG、GG各基因型频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型频率高于CC型高于GG型。CG基因型分布外对照组68.6%多于病例组43.6%(P<0.05)。GG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25.5%高于内对照组9.9%、外对照组10.5%(P<0.05)。MT2A基因rs10636的等位基因C、G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组经过亚元变量的Wald卡方检验,显示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性别会影响MT基因的多态性(P<0.05),女性突变是男性的1.941倍。GSTTl基因型、GSTO1基因rs4925位点、rs11509437位点、rsl 1509438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三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GST01基因rs492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C、A在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饮水年限每增多1年,相应的rs4925位点基因发生突变优势改变0.971倍(P<0.05)。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基因型A、G等位基因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GG、-AGG,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4,P=0.172)。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男性比女性,相应的rs1 1509437位点基因发生突变优势改变0.439(P<0.05);3)血浆样品双向电泳,地方性砷中毒组血浆样本检出蛋白点165个,健康对照组血浆样本检出蛋白点113个。选定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2组血浆蛋白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点进行分析,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Mascot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数据库匹配,成功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与对照组比较,地方性砷中毒组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5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结论:1)高砷区水砷浓度高于非病区,砷对心脏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持续性,砷暴露区居民皮肤病变还没有完全康复,这些损伤的恢复需时较长。皮肤色素沉着、色素缺失和皮肤角化这三种作为诊断用的皮肤病变指征,在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干预后,仍是有较好价值的监测指标;2)在生物标志研究中,血浆中NO尚不能明确其作为饮水型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物,而血浆p2-MG可被视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效应生物标志;3)MT2A基因rs10636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不同,可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并且该基因位点男性发生突变是女性的1.941倍;4)GSTT1、GSTO1基因rs4925位点、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以及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相同。GSTT1基因、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可能与地方性砷中毒无关联,目前尚不能将这4个基因位点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5)对血浆样品的2-DE电泳以及N(?)ALDI-TOF-MSMS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地方性砷中毒组表达量上调显着的蛋白点有5个,表达量下调的有7个。这些蛋白质可能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有关,分别在地方性砷中毒的炎症免疫应答、神经功能紊乱、男性生殖功能抑制、补体调节以及DNA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

赵曾艳[7](2010)在《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为揭示砷的远期毒作用和致病机理提供研究途径,为砷中毒病区居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改水五年后的砷中毒病区调查者分为轻、中、重度病例组和内对照组,非病区调查者为外对照组。对调查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G和溶菌酶,并运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调查概况:本次调查了五个组共252人,各组性别间无显着性差异(χ2=1.203,P>0.05),所选择的病区村五年前已实施改水,水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0.05mg/L);尿砷中位数为0.0131 mg/L。各组尿砷含量无显着性差异(H=2.698,P>0.05)2.氧化应激水平:各组SOD活力有显着性差异(F=52.42,P<0.01),外对照组明显高于内对照组(q=3.44,P<0.05),内对照组高于病例组(内对照组与轻度组q=11.19,P<0.01;内对照组与中度组q=11.34,P<0.01;内对照组与重度组q=11.37,P<0.01),各病例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轻度组与中度组q=0.46,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q=0.35,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q=0.11,P>0.05);各组GSH-Px活力无显着性差异(H=4.209,P>0.05);各组MDA含量有显着性差异(F=3.36,P<0.05),外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组别(外对照组与内对照组q=3.41,P<0.05;外对照组与轻度组q=4.59,P<0.05;外对照组与中度组q=4.14,P<0.01;外对照组与重度组q=2.90,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内对照组与轻度组q=1.33,P>0.05;内对照组与中度组q=0.96,P>0.05;内对照组与重度组q=0.32,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q=0.31,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q=1.57,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q=1.22,P>0.05)。3.免疫水平:各组IgG含量有显着性差异(H=52.923,P<0.01),外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外对照组与内对照组秩和之差94.62,界值42.23,P<0.05;外对照组与轻度组秩和之差57.11,界值43.90,P<0.05;外对照组与中度组秩和之差52.98,界值45.21,P<0.05;外对照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76.90,界值44.66,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内对照组与轻度组秩和之差37.51,界值43.72,P>0.05;内对照组与中度组秩和之差41.64,界值45.04,P>0.05;内对照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17.72,界值44.48,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秩和之差4.13,界值46.61,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19.79,界值46.07,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23.93,界值47.33,P>0.05)。各组溶菌酶水平有显着性差异(H=34.998,P<0.01),外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外对照组与内对照组秩和之差46.95,界值42.23,P<0.05;外对照组与轻度组秩和之差65.92,界值43.90,P<0.05;外对照组与中度组秩和之差73.87,界值45.21,P<0.05;外对照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63.93,界值44.66,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内对照组与轻度组秩和之差18.95,界值43.72,P>0.05;内对照组与中度组秩和之差26.91,界值45.04,P>0.05;内对照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16.97,界值44.48,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秩和之差7.96,界值46.61,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1.98,界值46.07,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秩和之差9.93,界值47.33,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饮用低砷水五年后砷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仍然存在,砷对机体存在着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远期效应。同时,某些敏感性的氧化应激指标已经有了好转。今后在加大砷中毒病区除砷改水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居民身体状况的监测,居民的氧化应激指标和免疫水平指标是评价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除砷防治效果的可信指标。

夏玲[8](2009)在《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镉、铅、铬、砷形态分布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从火锅汤料熬煮过程中镉、铅、铬、砷这4种元素各形态含量变化趋势对重庆火锅汤料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采用不锈钢制容器和铁制容器熬煮火锅底料都会使容器中的某些元素溶出,造成火锅汤料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因容器元素构成不同,金属元素溶出情况也不同。采用铁制容器要会引起火锅底料中镉、铅、铬、砷含量的升高;而使用不锈钢容器的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镉、铅、铬、砷的积累情况与玻璃容器的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采用铁制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熬煮火锅底料时,砷在油脂中的积累量大于在汤中的积累量;金属镉、铅、铬则是在汤中的积累量大于油脂中。2.采用铁制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熬煮火锅底料,无机镉主要存在汤料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24h后,能使汤料中无机镉含量有升高,最高达到0.55mg/L。有机镉主要存在与油脂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底料24h后,能使油脂中有机镉含量约有升高,最高达到0.08mg/kg。而不锈钢容器中镉溶出状况不明显。由此可知,镉主要以无机态镉的形式存在于汤料中。而至今无机态镉的毒性还有待研究。3.采用铁制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熬煮火锅底料,无机铅主要存在汤料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24h后,能使汤料中无机铅含量升高,最高达到2.87mg/L。有机铅主要存在于油脂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24h后,能使油脂中有机铅含量约有升高,最高达到1.04mg/kg。而不锈钢锅铅溶出状况不明显。由此可知,虽然总铅含量已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但铅主要以无机态铅的形式存在于汤料中。而无机铅毒性比有机铅小,因此相对而言是比较安全的。4.采用铁制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熬煮火锅底料,汤料中的铬大部分为可溶态铬,且以三价铬为主,六价铬极少。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24h后,能使汤料中三价铬含量约有升高,最高达到0.59mg/L。有机铬主要存在于油脂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24h后,能使油脂中有机铬含量约有升高,最高达到0.18mg/kg。而不锈钢锅油脂中有机铬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可知,铬主要以三价铬的形式存在于汤料中,而三价铬毒性较小,相对而言是比较安全的。5.采用铁制容器和不锈钢容器熬煮火锅底料,无机砷主要存在汤料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在熬煮6h时,汤料中无机砷含量最高,达0.48mg/L;有机砷主要存在于油脂中,采用铁制容器熬煮火锅24h后,能使油脂中有机砷含量升高,最高达到0.82mg/kg。而此不锈钢锅砷溶出状况不明显。由此可知,虽然总砷含量已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但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于油脂中,而有机砷毒性较弱,所以相对而言是比较安全的。

于云江,王菲菲,房吉敦,孙朋[9](2007)在《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环境砷污染的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环境砷污染对人体皮肤、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发育毒性的损害,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沈亚菊[10](2006)在《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增殖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砷是一种剧毒的类金属,能引起机体急性和慢性损伤包括皮肤损害、角化过度、黑脚病、癌症。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砷的毒性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存在多种假设:氧化应激,影响细胞增殖,产生基因毒性如影响DNA甲基化、协同致癌、肿瘤促发等。氧化性损伤被认为在砷诱导的毒性损伤和致癌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有机砷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三氧化二砷成功应用于治疗多个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为了防止砷制剂的滥用和保护人畜健康,更好地评估砷暴露及应用砷制剂治疗疾病的风险,本研究通过体内体外两组试验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增殖活性的影响作用。 试验一: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以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水溶液(0、5、20、80、320mg/L)灌胃染毒3个月,观察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抗氧化能力、血液学指标及脏器系数的影响。试验二:取正常小鼠的骨髓细胞做体外培养,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 试验一的结果如下:(1)20、80和320mg/LAs2O3组小鼠骨髓细胞中GSH-Px活性、SOD活性及GSH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5mg/L As2O3组GSH-Px活性极显着降低(P<0.01),SOD活性及GSH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各染砷组小鼠骨髓细胞中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5mg/L As2O3组小鼠骨髓细胞中ROS活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0、80和320mg/L As2O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2)染砷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0、80和320mg/L As2O3组小鼠心脏系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肺脏系数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3)20和320mg/L As2O3组小鼠的红细胞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0mg/L As2O3组小鼠白细胞数显着低于80和320mg/LAs2O3组(P<0.05);5、20和320mg/L As2O3组小鼠的血红蛋白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二的结果如下:随着砷浓度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先上升后下降。20μmol/L组OD值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一的结果提示:5mg/L三氧化二砷能降低小鼠骨髓细胞抗氧化能力,20mg/L及以上浓度的三氧化二砷能使骨髓细胞抗氧化损伤系统整体激活,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活性氧活力和过氧化脂质被控制在一定水平,骨髓细胞的防御反应增强。试验二的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三氧化二砷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超过该范围三氧化二砷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消失。

二、亚砷酸钠对心血管及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砷酸钠对心血管及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抗氧化物姜黄素对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肺脏损伤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动物和分组
    2.4 检测指标和测定方法
3 结果
    3.1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和总砷含量的影响
    3.2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3.3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影响
    3.4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3.5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
    3.6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转录因子NF-κB及 MAPKs通路的影响
    3.7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组织Nrf2通路的影响
    3.8 姜黄素干预对饮水砷暴露小鼠肺脏自噬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报告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2)二氧化硫与砷联合染毒对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SO_2和As污染现状及危害
        1.1.1 SO_2污染现状及危害
        1.1.2 As污染现状及危害
    1.2 SO_2和As的肝肾损伤效应
        1.2.1 SO_2和肝肾损伤
        1.2.2 As与肝肾损伤
        1.2.3 氧化应激损伤
    1.3 花色苷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As和 SO_2共同暴露导致肝脏损伤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动物染毒与取材
        2.2.3 组织切片制备
        2.2.4 氧化指标的检测
        2.2.5 基因表达检测
        2.2.6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As和 SO_2共同暴露加剧小鼠肝脏损伤
        2.3.2 As和 SO_2共同暴露加剧肝脏炎性反应
        2.3.3 As和 SO_2共同暴露加剧氧化应激损伤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As和 SO_2共同暴露导致肾脏损伤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动物染毒及取材
        3.2.3 细胞培养及处理
        3.2.4 动物组织标本制备
        3.2.5 细胞存活率检验
        3.2.6 基因表达量检测
        3.2.7 蛋白含量测定
        3.2.8 细胞形态学观察
        3.2.9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As和 SO_2共同暴露诱导小鼠肾脏炎症反应
        3.3.2 As和 SO_2共同暴露加剧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
        3.3.3 As和 SO_2共同暴露导致小鼠肾脏细胞凋亡
        3.3.4 As和 SO_2共同暴露导致293T细胞存活率下降
        3.3.5 As和 SO_2共同暴露通过ROS介导293T细胞死亡
        3.3.6 As和 SO_2共同暴露通过NF-κB信号通路介导293T细胞死亡
        3.3.7 As和 SO_2共同暴露诱导293T细胞凋亡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As和 SO_2共同暴露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细胞培养及处理
        4.2.3 As和 SO_2暴露浓度的选择
        4.2.4 细胞蛋白与基因表达量测定
        4.2.5 细胞基因表达量测定
        4.2.6 细胞粘附实验
        4.2.7 数据统计分析
        4.2.8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As和 SO_2共同暴露促进HepG2 细胞迁移
        4.3.2 As和 SO_2共同暴露通过Integrinαvβ3 促进HepG2 细胞迁移
        4.3.3 As和 SO_2共同暴露导致的HepG2 细胞迁移与细胞粘附无关
        4.3.4 As和 SO_2共同暴露激活迁移相关因子
        4.3.5 As和 SO_2共同暴露诱导HepG2 细胞中MMP-2和MMP-9 的表达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花色苷对As致肝肾毒性的缓解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动物染毒及取材
        5.2.3 蛋白含量测定
        5.2.4 基因表达量检测
        5.2.5 肝肾损伤指标及肝肾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5.2.6 花色苷的提取
        5.2.7 数据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花色苷有效抑制As致肝肾氧化应激反应
        5.3.2 花色苷有效抑制As致肝肾炎症反应
        5.3.3 花色苷有效抑制As致肝肾损伤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有氧运动对CUMS抑郁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改善内源性H2S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相关概念
    2 课题研究意义
        2.1 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
        2.2 项目研究的实际意义
实验一 CUMS抑郁小鼠造模及有氧运动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及处理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2.1 实验设计与实验流程
        2.2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2.3 有氧运动方案
        2.4 神经行为学评定
        2.5 小鼠样本处理与收集
        2.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Nissl染色检测
        2.7 总RNA提取过程及总RNA浓度/纯度检测
        2.8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BDNF、5-HT血清及海马组织含量
        2.9 qRT-PCR检测方法
        2.10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11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体重检测与日常观察结果分析
        3.2 神经行为学评定结果分析
        3.3 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及锥体细胞数目(Nissl染色)
        3.4 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海马与血清ELISA检测结果
        3.6 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海马组织m RNA表达的影响
        3.7 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抑郁动物模型及其评价
        4.2 持续规律的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效果评价
    5 小结
实验二 有氧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炎症效果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设备(同实验一 1.1)
        1.2 主要实验试剂(同实验一 1.2)
        1.3 实验动物及处理(同实验一 1.3)
    2 实验研究方法
        2.1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同实验一 2.2)
        2.2 有氧运动方案(同实验一 2.3)
        2.3 小鼠样本处理与收集(同实验一 2.5)
        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 Nissl 染色检测(同实验一 2.6)
        2.5 总 RNA 提取过程及总 RNA 浓度/纯度检测(同实验一 2.7)
        2.6 mRNA文库建立及高通量测序
        2.7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及海马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同实验一 2.8)
        2.8 qRT-PCR 检测方法(同实验一 2.9)
        2.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同实验一 2.10)
        2.10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海马与血清组织高通量测序
        3.2 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海马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海马与血清ELISA检测结果
        3.4 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海马组织mRNA表达的影响
        3.5 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海马组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高通量测序结果分析
        4.2 运动干预 CUMS 抑郁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4.3 运动干预CUMS抑郁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三 气体信号通道CBS/H_2S介导的运动拮抗CUMS抑郁小鼠TLR4信号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设备(同实验一 1.1)
        1.2 主要实验试剂(同实验一 1.2)
        1.3 实验动物及处理(同实验一 1.3)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动物饲养与造模方法同实验一,2.2)
        2.2 持续重复的规律有氧运动方案(同实验一,2.3)
        2.3 小鼠日常观察及神经行为学评定方法(同实验一,2.4)
        2.4 小鼠样本处理与收集(同实验一,2.5)
        2.5 小鼠脑在体灌注及取脑方法(同实验一,2.6.1)
        2.6 小鼠脑海马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染色)
        2.7 组织中H+_2S含量测定
        2.8 免疫荧光检测海马5-HT、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和CD45~+含量
        2.9 血液与海马组织总 RNA 提取及核算定量及纯度检测(同实验一2.7.1)
        2.10 mRNA 文库建立及高通量测序(同实验二 2.6)
        2.11 miRNA 测序文库建立及高通量测序
        2.12 qRT-PCR 检测方法(同实验一,2.9)
        2.13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实验小鼠日常情况观察
        3.2 CUMS抑郁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定的影响
        3.3 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
        3.4 小鼠海马内5-HT、PARP和 CD45+的阳性率变化
        3.5 小鼠血浆与海马组织中H_2S含量变化
        3.6 小鼠血液和海马组织气体信号分子相关因子的差异基因表
        3.7 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炎性相关因子的差异表达
        3.8 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气体信号分子与炎性相关miRNAs差异表达分析
    4 讨论
        4.1 有氧运动与TLR4 抑制剂干预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小鼠的抑郁行为
        4.2 有氧运动与TLR4 抑制剂可改善抑郁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
        4.3 CUMS抑郁对小鼠海马和血液内H_2S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4.4 H_2S 介导了 TLR4 的抑郁炎症损伤
        4.5 基于H_2S气体信号分子的有氧运动干预抑郁小鼠血液与海马组织miRNAs调控mRNA炎症反应的作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与不足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1 抑郁症及其诊断与治疗
        1.1 抑郁症研究假说
        1.2 抑郁症的诊断
        1.3 抑郁症的治疗
    2 抑郁症的神经元损伤
        2.1 抑郁症海马形态结构的病理改变
        2.2 抑郁症患者的海马神经功能损伤
    3 抑郁症及其研究进展
        3.1 抑郁症炎症细胞因子学说的提出
        3.2 应激诱导抑郁症免疫系统炎症发展
        3.3 炎症细胞因子诱发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3.4 临床抑郁症患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4 运动抗抑郁研究
        4.1 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4.2 运动拮抗抑郁炎症反应
    5 气体信号分子信号通路调控机制
        5.1 H_2S气体信号分子的合成与代谢
        5.2 H_2S的合成及生理功能
        5.3 H_2S介导抑郁症的抗炎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纳米黑碳与砷的联合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黑碳毒性效应概述
    1.2 砷毒性效应概述
    1.3 黑碳与砷的联合毒性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黑碳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及机制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实验细胞
        2.2.2 黑碳材料
        2.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黑碳的毒性效应
        2.3.1 实验方法
        2.3.1.1 纳米黑碳悬浮液配制
        2.3.1.2 细胞培养
        2.3.1.3 细胞染毒实验
        2.3.1.4 细胞活力检测
        2.3.1.5 A_L细胞存活率检测
        2.3.1.6 细胞凋亡的检测
        2.3.2 实验结果
        2.3.2.1 细胞活力的检测
        2.3.2.2 细胞存活率检测
        2.3.2.3 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3/7蛋白表达量检测
    2.4 黑碳诱导毒性效应的机制
        2.4.1 实验方法
        2.4.1.1 纳米黑碳悬浮液配制
        2.4.1.2 细胞培养
        2.4.1.3 细胞染毒实验
        2.4.1.4 细胞内ROS水平的检测
        2.4.2 实验结果
        2.4.2.1 细胞内ROS的检测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黑碳和砷的联合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及机制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细胞系
        3.2.2 纳米黑碳
        3.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3.3 黑碳和砷的联合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3.3.1 实验方法
        3.3.1.1 储备液及工作液配制
        3.3.1.2 细胞培养
        3.3.1.3 细胞染毒实验
        3.3.1.4 细胞存活率检测
        3.3.1.5 细胞内CD59基因突变率的检测
        3.3.2 实验结果
        3.3.2.1 A_L细胞存活率的检测
        3.3.2.2 A_L细胞CD59基因突变率的检测
    3.4 黑碳和砷诱导联合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机制
        3.4.1 实验方法
        3.4.1.1 储备液及工作液配制
        3.4.1.2 细胞培养
        3.4.1.3 细胞染毒实验
        3.4.1.4 细胞内ROS的检测
        3.4.1.5 细胞内Bcl-2/Bax/PDI/Mcl-1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3.4.2 实验结果
        3.4.2.1 细胞内ROS的检测
        3.4.2.2 细胞内Bcl-2/Bax/PDI/Mcl-1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总结展望
    4.1 总结归纳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6)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血浆标志物NO、β_2-MG的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对象
        1.3 实验过程
        1.4 统计方法
        1.5 质量控制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对象
        1.3 实验过程
        1.4 基因多态性分析的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应用双向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地方性砷中毒血清蛋白质组
    1. 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仪器与试剂、耗材说明
        1.3 实验过程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课题
导师评阅表

(7)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点的选择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与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调查概况
    3.2 氧化应激水平
    3.3 各组免疫水平
第四章 讨论
    4.1 内外环境砷水平
    4.2 氧化应激远期效应
    4.3 免疫远期效应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8)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镉、铅、铬、砷形态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食品中镉的形态
        1.1.1 食品中的镉络合物
        1.1.2 食品中镉的形态与人体(及生物体)的吸收
        1.1.3 食品中镉的化学形态与毒性
        1.1.4 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5 镉的毒性作用机制
    1.2 食品中铅的形态
        1.2.1 食品中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1.2.2 食品中铅的形态与人体(及生物体)的吸收
        1.2.3 食品中铅的化学形态与毒性
        1.2.4 铅的生物学毒性效应
    1.3 食品中铬的形态
        1.3.1 食品中铬的形态与人体(及生物体)的吸收
        1.3.2 铬的化学形态与毒性
    1.4 食品中砷的形态
        1.4.1 食品中砷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1.4.2 食品中砷的价态
        1.4.3 食品中砷的形态与人体(及生物体)的吸收
        1.4.4 食品中砷的化学形态与毒性
        1.4.5 砷对健康的危害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原料
        3.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3.1.3 主要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消解
        3.2.2 形态分离
        3.2.3 测定
    3.3 数据分析处理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镉形态的分析
        4.1.1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镉元素总量动态变化
        4.1.2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无机态镉动态变化
        4.1.3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有机态镉动态变化
    4.2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铅形态的分析
        4.2.1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铅元素总量动态变化
        4.2.2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无机态铅动态变化
        4.2.3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有机态铅动态变化
    4.3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铬形态的分析
        4.3.1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铬元素总量动态变化
        4.3.2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可溶态总铬动态变化
        4.3.3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不可溶态总铬动态变化
        4.3.4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可溶态三价铬动态变化
        4.3.5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可溶态六价铬动态变化
        4.3.6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有机铬元素动态变化
    4.4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砷形态的分析
        4.4.1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砷元素总量动态变化
        4.4.2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无机态砷动态变化
        4.4.3 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有机态砷动态变化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10)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增殖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目的
    文献综述
        1 砷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分布
        2 砷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与分布
        3 砷中毒
        4 砷的细胞毒作用
        5 砷与自由基
        6 骨髓细胞
试验一 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1.2 基础日粮的组成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
        1.5 试验方法
        1.6 指标测定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As_2O_3对小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2.2 As_2O_3对小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2.3 As_2O_3对小鼠骨髓细胞中GSH-Px、SOD、GSH的影响
        2.4 As_2O_3对小鼠骨髓细胞中MDA、ROS及抗O_(2~·)~-的影响
    3 讨论
        3.1 砷对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3.2 砷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3.3 砷对骨髓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试验二 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分组
        1.5 培养液的配置
        1.6 骨髓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1.7 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
        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原理和意义
        3.2 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亚砷酸钠对心血管及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抗氧化物姜黄素对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肺脏损伤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D]. 徐国伟.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 [2]二氧化硫与砷联合染毒对肝脏和肾脏的毒性作用[D]. 吉鹏宇. 山西大学, 2019
  • [3]有氧运动对CUMS抑郁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改善内源性H2S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D]. 屈红林.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纳米黑碳与砷的联合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D]. 陈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1)
  • [5]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6]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D]. 谢惠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8)
  • [7]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氧化应激和免疫功能远期影响的研究[D]. 赵曾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10(11)
  • [8]火锅底料熬煮过程中镉、铅、铬、砷形态分布研究[D]. 夏玲. 西南大学, 2009(10)
  • [9]环境砷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于云江,王菲菲,房吉敦,孙朋.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03)
  • [10]三氧化二砷对小鼠骨髓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增殖活性的影响[D]. 沈亚菊.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亚砷酸钠对心肺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