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丙基壳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壳聚糖,丙基,氯化铵,环糊精,甲基,纳米,凝胶。
羟丙基壳聚糖论文文献综述
董晶剑,沈斌,肖艳萍,曹青日,施丽丽[1](2019)在《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修饰的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转运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修饰的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HACC-Exenatide-SLNs),并体外评价其转运能力。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Exenatide-SLNs和HACC-Exenatide-SLNs。取纳米粒悬液,高分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其粒径及表面电位,HPLC法测算载药量。建立黏膜滤泡相关上皮(FAE)单层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叁个组,分别加入艾塞那肽溶液(艾塞那肽溶液组)、Exenatide-SLNs混悬液(Exenatide-SLNs组)、HACC-Exenatide-SLNs混悬液(HACC-Exenatide-SLNs组),测算药物转运率并检测细胞中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结果 HACC-Exenatide-SLNs组粒径低于Exenatide-SLNs组,表面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载药量略低于Exenatide-SLNs组(P均<0.05)。HACC-Exenatide-SLNs组药物转运率高于艾塞那肽溶液组,且HACC-Exenatide-SLNs组高于Exenatide-SLNs组(P均<0.01)。HACC-Exenatide-SLNs组Claudin-1相对表达量低于艾塞那肽溶液组、Exenatide-SLNs组(P均<0.05)。结论成功制备HACC-Exenatide-SLNs,HACC修饰后纳米粒的药物转运能力提高,可促进药物从旁路途径转运。(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于琛琛,张纯刚,尹丽,周旖璇,程岚[2](2019)在《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缓释微球(RES/HP-β-CD/Chitosan)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桨法考察RES原料药、RES/HP-β-CD包合物(RES/HP-β-CD)和RES/HP-β-CD/Chitosan在水中12 h内的体外释放度。比较灌胃给予大鼠RES原料药、RES/HP-β-CD和RES/HP-β-CD/Chitosan后720 min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与RES原料药比较,RES/HP-β-CD的体外释放度明显增加,120 min的累积释放度为87%;与RES/HP-β-CD比较,RES/HP-β-CD/Chitosan的体外释放明显减缓,释放时间明显延长,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72%。RES原料药、RES/HP-β-CD、RES/HP-β-CD/Chitosan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473.3、2 492.2、590.5 ng/mL,t_(1/2)分别为2.6、0.5、4.6 h,AUC_(0-12h)分别为514.7、824.6、2 778.5 ng·h/mL。与RES原料药比较,RES/HP-β-CD和RES/HP-β-CD/Chitosa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72.5%和540.0%。结论:RES/HP-β-CD/Chitosan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且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RES原料药和RES/HP-β-CD。(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9期)
张纯刚,于琛琛,周旖璇,尹丽,程岚[3](2019)在《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白藜芦醇(RES)-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壳聚糖缓释微球(RES-HP-β-CD-Chitosan),并进行表征。方法:按质量比1∶7∶0.25称取RES原料药、HP-β-CD和壳聚糖,先采用溶剂法制备RES-HP-β-CD包合物,在此基础上加入壳聚糖,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RES-HP-β-CD-Chitosan。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制缓释微球的粒径。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式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RES-HP-β-CD-Chitosan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制缓释微球中RES的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所制RES-HP-β-CD-Chitosan的粒径为(2.23±0.35)μm(n=300),表征结果显示,RES-HP-β-CDChitosan呈球形,微球表面出现收缩褶皱,RES被包合于羟丙基-β-环糊精中,以分子状态或无定型状态存在。RES-HP-β-CD-Chitosan的载药量为11.67%(n=3)、包封率为96.27%(n=3)。结论:成功制得RES-HP-β-CD-Chitosan。(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7期)
杜建红,范春水,杜月莲,孙笑宇,王庆峰[4](2019)在《羟丙基壳聚糖/肝素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释放及抗肿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肝素类药物在人体内使用时,存在毒性大、代谢时间短等临床问题。目的:制备羟丙基壳聚糖/肝素纳米载药体系,考察其载药量、微观形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及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设置肝素溶液与羟丙基壳聚糖溶液体积比为3∶10,6∶10和9∶10,以电荷吸引制备获得羟丙基壳聚糖/肝素纳米颗粒,考察所制备颗粒的性质。考察该颗粒在p H=2.1,4.6,7.4的PBS中的24h释放率;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接种于96孔板内。同时向平板内添加2.5,5,10,20 mg/L的肝素、羟丙基壳聚糖及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肝素纳米颗粒混悬液,分析细胞培养24 h后的细胞抑制率。结果与结论:①肝素溶液与羟丙基壳聚糖体积比为3∶10,6∶10和9∶10时,载药量分别为(27.13±0.79)%,(36.39±1.12)%及(43.68±1.45)%;②肝素溶液与羟丙基壳聚糖体积比为6∶10时制备的纳米颗粒在p H=7.4的条件下释放肝素的速度,远快于p H=2.1或4.6时,且该颗粒在6h可释放95%以上的肝素。同时释放速率同肝素的负载量成正比;③羟丙基壳聚糖溶液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肝素对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抑制率显着增加,且肝素溶液与羟丙基壳聚糖体积比为6∶10时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肝素颗粒的抑制率高于单独使用肝素时;④结果表明,以肝素溶液与羟丙基壳聚糖体积比为6∶10时制备羟丙基壳聚糖/肝素纳米载药体系具有pH选择性缓释作用,且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宓英其[5](2019)在《不同阴离子化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的制备、活性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壳素,主要来源于虾、蟹壳等,是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资源。壳聚糖,作为一种最重要的甲壳素衍生物,是甲壳素部分或完全脱乙酰化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农业、医药、日化、食品、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壳聚糖难溶于水,生物活性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工业化开发。化学改性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定向、方便的方法,能够提高甚至赋予化合物新的功能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活性,将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开发这种丰富的多糖资源。论文以壳聚糖为修饰对象,以制备具有优良活性的壳聚糖水溶性衍生物为目标,基于离子交换的思想,分别将卤代乙酸阴离子、羟基酸阴离子、羧基多糖阴离子引入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中,得到17种不同阴离子化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通过抑菌、抗氧化、吸湿保湿实验,重点分析了不同阴离子对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活性及性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增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实验将具有潜在抑菌功能的卤素基团引入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衍生物的结构。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衍生物对灰葡萄孢病菌、黄瓜枯萎致病菌、芦笋茎枯致病菌及西瓜枯萎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卤素基团的引入显着提高了壳聚糖的抑菌活性。为了提高壳聚糖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将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羟基酸,包括香豆酸、阿魏酸、对香豆酸、水杨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等分别引入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中,得到了一系列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和抗氧化活性测试(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结果表明,羟基酸阴离子的引入显着地提高了壳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了提高壳聚糖的吸湿保湿性能,将亲水性的羧基多糖阴离子接到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中,制备了3种不同的含羧甲基多糖阴离子的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并对其分别进行了吸湿、保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将羧基多糖阴离子引入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后,产物的吸湿、保湿性能显着提高。论文提供了具有不同活性的阴离子化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并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阴离子对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的活性及性能影响,为壳聚糖在农业、医药、日化等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郭睿,张瑶,韩双,王宁[6](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壳聚糖的合成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CTS)、环氧丙烷为原料合成了羟丙基壳聚糖(HPCS),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X射线衍射(XRD)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合成工艺对其特性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被成功接枝到壳聚糖上,HPCS已经成功合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得到HPCS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碱液质量分数30%,碱化时间20 min,环氧丙烷用量12. 6 g。在此条件下,HPCS特性黏数为206. 32 m L/g,相对分子质量为2. 738×105,取代度(DS)为0. 426。(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孙婷婷,黄菊,郑绵冬,祁娟,王德堂[7](2018)在《O-羟丙基-N-烷基壳聚糖合成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O-羟丙基-N-烷基壳聚糖合成路线,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d,p)方法,对相关物种进行分子结构优化,所得构型均为稳定构型.对各阶段反应物分子的NBO电荷分布、键级进行模拟计算,讨论了分子的反应活性和反应位点.对各阶段反应物分子的前线轨道(FMO)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预测了实际反应可能发生的位点.本文研究结果为两亲性壳聚糖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贝贝[8](2018)在《N-2-羟丙基-3-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生物多糖体系溶液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壳聚糖,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碱性多糖,也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多的生物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亲水性、抗菌性等性质,在生物医学、食品包装、环境保护、水处理、绿色催化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但是,其水难溶性限制了壳聚糖应用。本文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主要工作分为五部分: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溶液性质综述。介绍了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溶液性质、常见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立项意义。2、N-2-羟丙基-3-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的制备及其流变性。将壳聚糖溶于1-烯丙基-3-甲基氯化咪唑离子液体(AmimCl),以2,3-环氧丙基叁甲基氯化铵通过均相反应改性壳聚糖,制备了N-2-羟丙基-3-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考查了HTCC浓度和取代度(DS)、温度、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对HTCC流变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不同无机盐条件下HTCC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流变所测试结果表明HTCC溶液呈现剪切稀释性,为假塑性流体,弹性模量大于粘性模量,有弱凝胶性质。3、HTCC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流变性及其成膜性。考察了不同配比、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取代度的HTCC对混合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TCC/羧甲基纤维素钠成膜溶液表现出剪切稀释性,且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体系。配比为10%的HTCC/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成膜溶液,在动态流变特性下的稳定剪切和最低交叉频率处出现了最高的表观粘度,因为HTCC和CMC分子间存在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并形成缠结。温度加剧了HTCC和CMC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热运动。高取代度的HTCC与CMC易于形成不同的缠绕,溶液的表观粘度明显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证明了两种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热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TCC/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且配比为10%时,其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加幅度最大。4、研究了不同取代度的N-2-羟丙基-3-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流变学性质的测定表明,不同质量比的HTCC/羧甲基纤维素钠成膜溶液(FFSs)均表现出剪切稀释性行为和典型的假塑性。此外,还研究了温度、添加剂(甘油和聚乙烯醇)和pH指示剂(花青素)对膜形成溶液的影响。HTCC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在HTCC/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流变特性和HTCC/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膜的理化性质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采用FTIR、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纯的HTCC薄膜、纯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膜和共混膜进行了表征。5、HTCC调控CaCO_3晶体。以气体扩散法调控CaCO_3在HTCC溶液中结晶,考察了HTCC浓度、Ca~(2+)和Mg~(2+)、温度以及老化时间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通过电镜扫描,透射电镜,X-衍射线,傅里叶转换光谱和热重分析方法表征了碳酸钙粒子,结果显示HTCC与Ca ~(2+)之间存在着强静电引力,HTCC分子间以及分子内的作用力对CaCO_3晶体的外貌和聚晶型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谭福能[9](2018)在《聚氧化乙烯/海藻酸钠/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网络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叁七总皂苷的体外释放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壳聚糖改性成两亲性的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并通过化学交联方法制备了聚氧化乙烯/海藻酸钠/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载药网络凝胶。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良好的网状结构和溶胀性,同时兼具p H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在不同p H环境中均对叁七总皂苷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窦竞成,赵玉姣,吴丹丹,张晓静[10](2017)在《POSS/壳聚糖/羟丙基纤维素可注射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八氯化铵丙基倍半硅氧烷(POSS)、壳聚糖(CS)和羟丙基纤维素(HPC)为原料,通过席夫碱交联反应,制备了可注射CS/HPC/POSS叁元纳米复合水凝胶。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SEM)、哈克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及溶胀实验对叁元复合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SS可以参与CS和HPC的交联反应,提高了纳米复合水凝胶的交联密度,实现了CS/HPC水凝胶的可注射性。随着POSS含量的增加,水凝胶内部结构的孔洞直径逐渐减小。POSS的引入,提高了水凝胶的力学强度,随POSS含量的增加,储能模量和粘性模量呈现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但均高于不加POSS水凝胶的模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羟丙基壳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考察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缓释微球(RES/HP-β-CD/Chitosan)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桨法考察RES原料药、RES/HP-β-CD包合物(RES/HP-β-CD)和RES/HP-β-CD/Chitosan在水中12 h内的体外释放度。比较灌胃给予大鼠RES原料药、RES/HP-β-CD和RES/HP-β-CD/Chitosan后720 min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与RES原料药比较,RES/HP-β-CD的体外释放度明显增加,120 min的累积释放度为87%;与RES/HP-β-CD比较,RES/HP-β-CD/Chitosan的体外释放明显减缓,释放时间明显延长,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72%。RES原料药、RES/HP-β-CD、RES/HP-β-CD/Chitosan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c_(max)分别为473.3、2 492.2、590.5 ng/mL,t_(1/2)分别为2.6、0.5、4.6 h,AUC_(0-12h)分别为514.7、824.6、2 778.5 ng·h/mL。与RES原料药比较,RES/HP-β-CD和RES/HP-β-CD/Chitosan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72.5%和540.0%。结论:RES/HP-β-CD/Chitosan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且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RES原料药和RES/HP-β-C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丙基壳聚糖论文参考文献
[1].董晶剑,沈斌,肖艳萍,曹青日,施丽丽.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修饰的艾塞那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转运能力评价[J].山东医药.2019
[2].于琛琛,张纯刚,尹丽,周旖璇,程岚.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考察[J].中国药房.2019
[3].张纯刚,于琛琛,周旖璇,尹丽,程岚.白藜芦醇-羟丙基-β-环糊精-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药房.2019
[4].杜建红,范春水,杜月莲,孙笑宇,王庆峰.羟丙基壳聚糖/肝素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释放及抗肿瘤特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5].宓英其.不同阴离子化2-羟丙基叁甲基铵类壳聚糖的制备、活性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9
[6].郭睿,张瑶,韩双,王宁.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壳聚糖的合成工艺[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9
[7].孙婷婷,黄菊,郑绵冬,祁娟,王德堂.O-羟丙基-N-烷基壳聚糖合成的理论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8
[8].王贝贝.N-2-羟丙基-3-叁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生物多糖体系溶液的性质[D].齐鲁工业大学.2018
[9].谭福能.聚氧化乙烯/海藻酸钠/羟丙基-癸烷基壳聚糖网络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叁七总皂苷的体外释放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8
[10].窦竞成,赵玉姣,吴丹丹,张晓静.POSS/壳聚糖/羟丙基纤维素可注射纳米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