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胡才龙,魏建国

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胡才龙,魏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激励契约,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财政信息披露

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文献综述

胡才龙,魏建国[1](2019)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激励契约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打赢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着力点。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中央-地方政府"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过程与机理,并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由激励契约提出的假设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制定赋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的"事前"激励手段有助于地方政府努力管理债务;(2)中央政府依据地方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和税收努力程度两种观测信息设计"事前"激励契约是有效的;(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努力水平的激励是"临界型激励契约",且中央政府的激励水平与地方政府努力水平存在帕累托最优均衡点;(4)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管理显性和隐性债务努力活动的"事前"激励大小取决于两种活动努力成本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强[2](2019)在《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是实现其由教学型向研究型演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假设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分别分析了教学评价体系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情况下对教师激励机制的影响,并对独立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从激励机制与高校的发展演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平衡、健全科研绩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白亚婷,徐章一[3](2019)在《保兑仓模式下多任务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保兑仓融资模式下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长期合作时的激励契约设计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逆向归纳法,分别构建长期静态激励模型和长期动态激励模型,并求解出两种模型下激励契约的最优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对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动态激励机制对银行更有利,银行可以设置不同的激励强度来引导物流企业付出相应的努力水平。此研究考虑了银行和物流企业长期合作和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情况,完善了保兑仓模式下激励契约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9年03期)

屈宇超[4](2019)在《浅析科研资源分配——以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其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我国科研资源分配的分析有着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部门学者将信息经济学和科研资源分配问题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利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该问题时,一部分学者是从单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角度出发,部分学者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出发分析科研资源分配,然后只是构建了一个单层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双层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目前科研资源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审计与理财》期刊2019年04期)

夏轶群,梁冉[5](2019)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商业银行发放专利质押贷款的意愿与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二是在最优信用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中,商业银行风险回避系数与激励力度之间存在负向关系;叁是在专利质押融资业务信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政府参与和支持对信用风险分担效果的改善并不明显;四是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第叁方评估机构对融资信用风险分担的效果与政府部门政策支持力度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广专利质押融资业务、更好地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规范专利质押融资市场交易行为,完善专利质押融资监管规则,解决相关参与主体之间利益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要重视其他参与主体的协作支持作用,充分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多元、平衡、协调、可持续的信用风险分担体系;叁是要坚持以违约概率准确测量作为风险分担协作的前提,保障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增强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四是要借助市场化的金融工具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市场化定价、交易、转移、对冲和分散,实现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可持续运作。(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9年03期)

刘文博[6](2019)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基层民警激励机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公安工作普遍存在任务多、工作琐碎、贴近基层、单调重复等特点,对民警的考核、激励机制也因此存在不便操作、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彰等问题。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最大效度地实现对基层民警的有效激励,提升公安队伍凝聚力、执行力与战斗力,成为基层公安管理尤其是队伍管理的难点与痛点。通过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可从多任务间的溢出效应、任务可观测性差异、评价指标与目标差异叁个维度,提出此问题的改进路径:引入选择性审查、联合制定基数法等方式,建立以考核方法、任务观测体系、任务评价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精确化、优化型的基层民警激励机制。(本文来源于《山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佟健,宋小宁[7](2018)在《多维政绩考核、冲突任务与“为官不为”——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方政府官员在施政过程中不作为的现象,基于官员治理制度变革的视角,利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在多维政绩考核背景下"为官不为"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对地方政府官员实施多维度政绩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由过去只追求GDP到要负责完成中央政府分配的多项任务。当前,地方政府官员既要完成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任务,也要完成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民生任务和保证地方社会安定的政治任务,而这些任务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在多元化政绩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规避政治晋升风险,在改革中会表现为不作为。解决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的政策措施不能仅集中在强化政绩考核上,而应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在权责对等的体制下,任务的冲突程度下降,政绩考核将更公平也更准确,有利于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激励。(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郭琪涵[8](2018)在《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和声誉效应的物流园区PPP项目激励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资本的蓬勃发展,政府不断推进使用PPP模式提供基础设施及服务,物流园区是一种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在使用PPP模式开发的物流园区项目中,存在服务水平低下、服务特色不足、信息建设水平低下等问题。因此,在物流园区PPP项目中,设置激励机制来促使私人部门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服务和信息化投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在设计激励契约时,考虑物流园区PPP项目的多任务、准经营性和运营期长等特点的必要性,并对PPP激励模型、多任务模型、声誉模型和物流园区PPP项目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考虑不同任务间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互可替代程度,建立了以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的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接着,在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质量-收益转化系数”并建立物流园区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并对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和物流园区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算例分析。最后,针对物流园区PPP项目运营期长的特点,在物流园区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的基础上,将运营期划分为多个阶段,引入了内部声誉机制构建了动态激励模型,使用算例分析了服务成本系数、经济任务重要度和社会收益风险感知程度对模型最优解的影响;将物流园区PPP项目动态激励模型和物流园区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进行了模型对比分析,并使用算例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的效用函数和项目总收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政府多任务激励扭曲的问题,促使私人部门在多任务之间合理分配资源;其次,考虑市场声誉效应的物流园区PPP项目静态激励模型,实现了帕累托改进,达到双赢的效果;最后,引入内部声誉机制的物流园区PPP项目动态激励模型可以有效激励私人部门在运营期从整体的角度合理分配资源,提升努力水平。本文对物流园区PPP项目中的激励契约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丰富了已有的PPP激励理论,为政府在物流园区PPP项目中的激励决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曾丽[9](2018)在《高校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原因分析——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这一问题。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文章建立了教师教学科研激励模型,并得到了教师教学科研的最优激励方案。运用该模型解释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05期)

王春萍[10](2017)在《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员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查新是实现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和服务平台,对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查新员是开展科技查新的主体,虽然查新员队伍建设日益合理化,但由于科技查新涉及领域广、时效性较强、工作难度大,查新员业务繁忙、待遇不高、不受重视,尤其在查新高峰期,长时间超负荷、高强度、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致使越来越多的查新员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压力大,查新人才引进困难,在职查新人员流失严重。目前,查新员的激励机制受到教育部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影响科技查新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科技查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查新员激励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经济学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研究查新员的激励机制,通过引入不同的特定任务能力变量、查新员间的竞争强度变量对传统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拓展。分别在任务间独立、任务间依存、特定任务能力、竞争强度下,构建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最优化模型;研究了高校管理者对查新员设计的最优激励合约及次优激励合约;讨论了激励强度,相对激励强度,努力强度与主要变量的相关性;最后利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对相关理论结论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内容及结论有:一、任务间独立下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机制。构建了任务间独立的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最优化模型;设计了高校管理者对任务间独立的查新员的最优激励合约及次优激励合约;特定任务成本越高,查新员风险规避程度越高,特定任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高,高校管理者对特定任务的最优激励强度及查新员对其的最优努力强度越低;相对激励强度随查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而减弱,随查新成本的提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查新员风险规避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信息非对称时,查新员对特定任务的努力水平降低,高校管理者的最大期望净收入降低并给出其承担的代理成本。二、任务间依存下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机制。构建了任务间依存的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最优化模型;设计了高校管理者对任务间依存的查新员的最优激励合约及次优激励合约;最优激励强度随特定任务产出度量质量的降低而降低;任务间相互替代时,不同任务对应的利润分成比例是互补的;查新员对特定任务的最优努力强度随最优激励强度的增强而增强;特别地,高校管理者对一项任务的激励强度越高,查新员对另一项任务的努力强度越低。叁、特定任务能力下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机制。构建了具有特定任务能力的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最优化模型;设计了高校管理者对具有特定任务能力的查新员的最优激励合约及次优激励合约;特定任务能力越高,高校管理者对特定任务的最优激励强度及查新员对其的最优努力强度越高;相对激励强度随查新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随查收查引能力的提高而降低;不同合约下努力强度的差距随特定任务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四、竞争强度下多任务查新员激励机制。构建了具有竞争强度的多任务多查新员激励最优化模型;设计了高校管理者对具有竞争强度的查新员的最优激励合约及次优激励合约;高校管理者对特定任务的最优激励强度及查新员对其的最优努力强度随竞争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激励强度随竞争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超出一定的范围,相对激励强度随竞争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五、激励强度实证检验。构建激励强度实证模型,利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对激励强度相关理论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得到激励强度与查新成本、查新员风险规避程度、查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负相关;与查新能力、竞争强度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7-11-01)

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是实现其由教学型向研究型演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假设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分别分析了教学评价体系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不健全情况下对教师激励机制的影响,并对独立学院与研究型大学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从激励机制与高校的发展演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平衡、健全科研绩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参考文献

[1].胡才龙,魏建国.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激励契约设计——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

[2].李强.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

[3].白亚婷,徐章一.保兑仓模式下多任务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9

[4].屈宇超.浅析科研资源分配——以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其现象[J].审计与理财.2019

[5].夏轶群,梁冉.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J].南方金融.2019

[6].刘文博.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基层民警激励机制优化设计[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

[7].佟健,宋小宁.多维政绩考核、冲突任务与“为官不为”——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18

[8].郭琪涵.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和声誉效应的物流园区PPP项目激励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8

[9].曾丽.高校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原因分析——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

[10].王春萍.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员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标签:;  ;  ;  ;  

多任务委托代理论文-胡才龙,魏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