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稳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态,机械,轮胎,枞树,锥度,特性,接口。
机械稳态论文文献综述
汪灿,谢进,马戈,邹政[1](2019)在《一种机械式多稳态压电俘能器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机械式非线性多稳态压电悬臂梁装置。利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势能可知,随着系统参数的变化,系统具有多稳态的特性;采用数值仿真法分析了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下系统的运动状态及俘能性能。结果表明,在简谐激励下,中低频环境中系统为叁稳态时具有较好的俘能特性,高频环境中系统为单稳态时具有较好的俘能特性;在随机激励下,系统为叁稳态时能在较低噪声强度下越过势垒而做大幅运动,从而输出较大电压;随着噪声强度增加,阱间运动发生的频率增加,输出电压也增加。(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5期)
郭鹏程,孙帅辉,王贤文,宋哲[2](2019)在《涡旋式流体机械非稳态数值模拟及泄漏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包含径向间隙与轴向间隙的涡旋流体机械叁维非定常数值模型,对其在不同压比下的流场和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并采用性能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径向间隙泄漏的速度远大于轴向间隙的泄漏速度。径向间隙内的泄漏为紊流而轴向间隙内的泄漏为层流,最大泄漏量均发生在排气开始后。对不同转角下径向间隙泄漏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喷管模型的泄漏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修正系数。当泄漏间隙两侧压比高于临界压比时,径向间隙内最大马赫数大于1而轴向间隙内最大马赫数小于1。本研究将为预测和降低间隙泄漏量,提高涡旋流体机械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16)
孙鑫晖,闫方琦,李振涛,郝木明,张伟[3](2018)在《枞树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稳态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机轴承密封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电机的枞树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在MATLAB环境下求解液膜稳态雷诺方程,得到枞树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端面液膜压力分布,分析端面结构参数如槽深比、螺旋角、槽坝比对密封稳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枞树型槽结构参数的设计优选范围。结果表明:该机械密封具有较好的动压效应;随着槽深比的增加,开启力、泵送量和液膜刚度均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摩擦因数则缓慢增大;随着螺旋角的增大,开启力和泵送量逐渐减小,刚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槽坝比的增大,开启力和泵送量增加,摩擦因数增大,刚度先逐渐增大而趋于稳定;槽深比和螺旋角对枞树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的稳态特性影响较大,而槽坝比的影响较小;取槽深比1. 0~4. 0、螺旋角15°~25°、槽坝比1. 5~2. 5时,机械密封可获得较大开启力和液膜刚度、较小摩擦因数等较好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12期)
孙善文,赵燮霖,周进雄[4](2018)在《多稳态机械超材料的能量耗散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稳态机械超材料特殊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反映出其特殊的能量耗散特性。本次研究设计了一个负刚度的蜂窝状的多稳态能量耗散结构,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完成模型制造,并进行了结构的试验分析和仿真分析。基于实验结果,通过对比不同材料(弹性材料、超弹性材料、理想弹塑性材料)的仿真结果,认为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突跳现象是造成多稳态机械超材料能量耗散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结果解释了多稳态机械超材料的能量耗散机制,为设计以吸能为目标的机械超材料结构提供了重要支持。(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陈小刚,赵秉,刘明,谢小波,蒲江波[5](2018)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期利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诸如计算机光标的虚拟对象及诸如轮椅的实际对象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脑-机接口的前景。然而,少有研究尝试利用基于头皮脑电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方法引入了一个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机械臂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机械臂子系统和基于便携式无线脑电的脑-机接口子系统组成。机械臂子系统是一个配备有两指气动抓手的6轴Denso机械臂,进而形成一个7自由度机械臂系统。针对机械臂的常用控制命令,设计了一个15目标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且只记录了顶枕区9个导联,并用其控制一个7自由度的机械臂。为避免将刺激频率的谐波频率成分也作为刺激频率,刺激频率范围为8.0~15.7 Hz,频率间隔为0.55 Hz。无需任何训练数据的滤波器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被用于目标识别。由于机械臂由脑-机接口直接控制,该系统允许用户通过脑-机接口的15个命令在叁维空间中灵活进行机械臂运动控制。结果来自10例健康受试者在线结果表明,研究所构建的脑控机械臂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平均识别正确率高达93.87%,最高识别正确率达100.00%。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控制机械臂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8年03期)
赵秉[6](2018)在《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控制的机械臂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残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为其提供有效的辅助强化方案。然而,对于重度神经肌肉疾病或神经障碍(诸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损伤、脑中风)的患者而言,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手柄、键盘、语音)无法实现患者与外界的交互。脑-机接口技术则可以不依赖于患者受损的外周神经及肌肉组织,通过解码大脑的意愿,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本文旨在为重度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搭建高效,实用的脑-机接口智能辅助系统。基于此,本文设计与实现了 3套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SVEP-BCI)控制的机械臂系统:机械臂“直接控制”系统、机械臂“高级控制”系统、联合机器视觉与SSVEP-BCI的机械臂控制系统。“直接控制”系统中,被试通过基于15目标的SSVEP-BCI可实现对机械臂的直接控制。系统创新性引入滤波器组典型相关分析法(filterbank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FBCCA),在无需BCI训练、校准的前提下,可以完成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经12名健康被试在线实验验证:基于15目标的SSVEP-BCI输出单个指令所需时间为4秒。系统可获得91.78%的平均识别正确率、48.27比特/分钟的信息传输速率。此外,包含7名无BCI经历的志愿者在内的所有被试均能在无BCI训练的情况下,通过SSVEP-BCI完成“探出-抓取”任务。结果证明SSVEP-BCI“直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对7自由度机械臂高效且精准的控制。同时验证了 BCI对于机械臂辅助控制的有效性。实验中,为减轻被试的心理负担,本文引入机械臂“高级控制”策略。通过下达目标物体位置的高级指令,机械臂即可自动将目标物体抓取至目的地。“高级控制”系统采用了 FBCCA作为SSVEP特征提取的算法。经4名健康被试在线实验论证,基于25目标的SSVEP-BCI可以在1.75秒的视觉刺激下,以89.08%识别正确率实现对机械臂的控制。同时验证了 SSVEP-BCI对机械臂“高级控制”的有效性。实际环境复杂多变,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实用性,在“高级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机器视觉”,实现了复杂环境中3类物体的快速识别,正确率可达100%。被试仅需通过SSVEP-BCI选择目标形状,机械臂即刻自主完成环境中目标物体的捕捉与放置。经13位健康被试的在线实验结果分析,该系统可以获得97.69%的识别正确率。验证了机器视觉对SSVEP-BCI控制机械臂系统性能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李青,张智明[7](2017)在《环形腔光力系统中叁次非线性产生稳态机械模压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利用环形腔光力系统产生稳态机械模压缩的方案。该系统包含1个固定镜和2个振动镜,振动镜可看作具有叁次非线性的非简谐振子,受输入激光驱动的腔内光场对振动镜产生光辐射压力。研究了腔内光场和机械模的稳态振幅及机械模的压缩性质,结果表明:稳态振幅随驱动功率升高而增大;机械模可在很大参数范围内达到压缩;可通过增强叁次非线性强度、驱动激光功率或适当调节驱动场与腔场的频率失谐量来增强压缩;压缩对热声子噪音具有鲁棒性。(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付宏勋,赵又群,林棻,杜现斌,倪新伟[8](2017)在《机械弹性车轮稳态侧偏特性的理论与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机械弹性车轮的侧偏特性,对车轮稳态侧偏工况下的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及试验研究.基于机械弹性车轮结构特点以及刷子建模理论,建立不同侧偏角下车轮稳态侧偏理论模型.利用轮胎动态力学特性试验台架,对车轮样机进行稳态侧偏特性试验分析,得到了车轮侧向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对比理论模型仿真与样机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车轮稳态侧偏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表达车轮稳态侧偏力学特性.该研究可为改进车轮结构及改善车轮侧偏性能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陈继光,邓文凯,周萍,江亮[9](2017)在《IN718合金热机械疲劳试验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机械疲劳试验,建立IN718高温合金感应加热过程中电磁场和温度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对试样在循环加热条件下的非稳态温度场进行仿真,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试样上的晶粒尺寸进行检测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综合传热系数和风机电压呈正相关的关系;试样径向上存在温度梯度且随时间变化,最大温差为5℃左右,符合试验要求;低周疲劳试样径向上不同点的平均晶粒尺寸均有所增长,且增长幅度基本相同;由于温度梯度的影响,热机械疲劳试样径向上的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中心位置和表面位置的平均晶粒尺寸增长幅度分别为16.94%和5.3%。(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韩婕,郝木明,任宝杰,李振涛,李松泰[10](2016)在《波度和锥度对机械密封稳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质量守恒控制方程,建立考虑周向波度和径向锥度的机械密封几何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通过高斯-赛德尔法进行迭代,得到端面间压力分布,并分析周向波度和径向锥度对泄漏量、开启力等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端面波数的变化对开启力、泄漏量及摩擦扭矩的影响较小;端面波幅值的增加使得端面的开启力、泄漏量和摩擦扭矩同时增大;锥度的增大导致开启力和泄漏量的增加,且锥度正向增加有利于改善液膜的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6年10期)
机械稳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包含径向间隙与轴向间隙的涡旋流体机械叁维非定常数值模型,对其在不同压比下的流场和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并采用性能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径向间隙泄漏的速度远大于轴向间隙的泄漏速度。径向间隙内的泄漏为紊流而轴向间隙内的泄漏为层流,最大泄漏量均发生在排气开始后。对不同转角下径向间隙泄漏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喷管模型的泄漏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修正系数。当泄漏间隙两侧压比高于临界压比时,径向间隙内最大马赫数大于1而轴向间隙内最大马赫数小于1。本研究将为预测和降低间隙泄漏量,提高涡旋流体机械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稳态论文参考文献
[1].汪灿,谢进,马戈,邹政.一种机械式多稳态压电俘能器及其特性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9
[2].郭鹏程,孙帅辉,王贤文,宋哲.涡旋式流体机械非稳态数值模拟及泄漏流动分析[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3].孙鑫晖,闫方琦,李振涛,郝木明,张伟.枞树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稳态特性数值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8
[4].孙善文,赵燮霖,周进雄.多稳态机械超材料的能量耗散机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5].陈小刚,赵秉,刘明,谢小波,蒲江波.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8
[6].赵秉.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控制的机械臂系统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7].李青,张智明.环形腔光力系统中叁次非线性产生稳态机械模压缩(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17
[8].付宏勋,赵又群,林棻,杜现斌,倪新伟.机械弹性车轮稳态侧偏特性的理论与试验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9].陈继光,邓文凯,周萍,江亮.IN718合金热机械疲劳试验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
[10].韩婕,郝木明,任宝杰,李振涛,李松泰.波度和锥度对机械密封稳态特性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