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刑罚的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刑罚,效率,简易程序,被告人,正义,案件,公平。
刑罚的效率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蒋璟[1](2017)在《论认罪从宽的程序完善——以效率维度和刑罚宽严维度的双重激励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罪在程序上是一种法律行为,可引起某种特定刑事诉讼程序的发生、改变或终结;在实体上亦可导致刑罚被减轻或免除。①故认罪从宽的效果可从两方面体现:一是实体层面,认罪导致刑罚量的减少;二是程序方面,认罪导致特定程序的适用,在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案件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极大的缩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待判决的成本,使得国家和当事人均从中获益各取所需。在此意义上,完善认罪案件的现有处理程序,从刑罚宽严维度和效率维度两方面贯彻落实认罪从宽,具有国家和当事人同向的内生动力。(本文来源于《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上)——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期刊2017-05-15)
李洪健[2](2013)在《由经济学视角谈刑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法经济学诞生后,人们开始更多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法学问题,刑罚的效率问题便是其中之代表,当公平与效率遭遇时,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本文将借助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3年07期)
朱全景[3](2011)在《在市场与组织的得失之间的刑罚分析——评沈海平博士《寻求有效率的惩罚》》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法学研究中缺乏对人的行为选择的研究是刑罚无效的重要原因。在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率先并一直研究人的行为选择,刑罚的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把人的行为选择研究引入到法学和刑法研究中,保证刑罚的有效性。研究市场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开创组织研究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是经济学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寻求有效率的惩罚》创造性地构建了刑罚的市场结构,但没有对刑罚做组织分析,因而不能彻底论证刑罚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刑事法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梁海龙[4](2002)在《论刑罚的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效率,指的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是在既定的投入里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最大的收益。刑罚的效率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适用,以最少的刑罚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程度地遏制犯罪及消除犯罪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刑罚效率揭示了刑罚的本质。对刑罚的本质认识,人类经历了神罚论、报应论、功利论、目的论和折衷论五种学说:神罚论认为刑罚是由神赋予其在人间的代言人——国家或君主所操持的,对冒犯了神明(即犯罪)的人给予惩罚的权力;报应论认为善因善报,恶因恶报,刑罚的本质就是对犯罪这种恶因的一种恶报;功利论认为刑罚是预防社会成员犯罪的有效威慑(即一般预防);目的论认为刑罚是预防特定的个人犯罪(即个别预防);折衷论则认为刑罚本质中既应蕴含报应,又应有一般预防与个别预防。 神罚论完全不具有合理性,报应论、功利论、目的论和折衷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刑罚源于犯罪,犯罪源于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归根究底是对物质资源的满足。而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却有着对物质资源无限渴求的本性,有限的物质资源不可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两者之间构成了一对紧张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犯罪由此而产生。这一矛盾不可能改变,因此不可能被彻底消灭,也无法完全预防。将研究视野从犯罪、犯罪人转向犯罪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效率使物质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能够缓解有限的物质资源与人对物质资源的无限欲求之间的矛盾,相对满足人的需求,从而减少犯罪的数量。并且,效率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具有较为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的正义相比较,它内容恒定,更符合人类的发展。因此,效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刑罚的效率应为刑罚的本质,刑罚制度应在这一刑罚本质基础上建构。 要实现刑罚的效率,关键是使投入的刑罚成本恰到好处,同时刑罚成本资源间的配置达到最优组合。但是刑罚成本的投入只是起到遏制犯罪的作用,并不一定能防止犯罪的发生。当遏制犯罪的力量小于犯罪人用犯罪的手段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求时,犯罪人仍会在自己的欲求驱使下实施犯罪。只有当遏制犯罪的力量大于潜在犯罪人的欲求,从而使其放弃了实施犯罪的机会,刑罚成本的投入才发生效用。在此情况下,最佳的刑罚成本投入为削减犯罪的边际刑罚成本等于边际刑罚收益。刑罚成本所产生的威慑效力由刑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两部分组成,两者代表着不同的刑罚成本投入。刑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的最优资源配置位于最佳刑罚成本投入曲线与刑罚威慑等量线的切点。在我国,刑罚效率的实现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在政治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者没有意识到法律活动从另一层面上讲其实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没有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施行“严打”过度消耗了刑罚资源,司法不独立也影响了刑罚效率机制的顺利运行;在经济上,限于国力,对刑罚资源的投入偏少,不能获得更多的刑罚收益;在法律意识上,国人根深蒂固的报应观念及一些传统思想使得刑罚的效率思想不被接受,一些案件的破获要增加额外的刑罚成本。经济条件与法律意识条件非一蹴而就即能形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在制度上建立一套有效率的刑罚制度,改良刑罚资源在刑罚种类上的配置,即相对容易,且可收立竿见影之效果。 刑罚的种类分为死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四个刑种,其皆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犯罪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节约社会资源为刑罚得以实现。死刑效率的实现为对财产性犯罪不适用死刑,但对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适用死刑——安乐死除外,在剥夺罪犯的生命的同时剥夺罪犯的器 官。自由刑效率的实现为改革监狱制度、改进管制刑、改善假释制度、设置开放性处遇,降低 监禁成本,同时解抉犯罪人的社会化问题。财产刑效率的实现为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辅之 以自由刑。资格刑效率的实现为设立资格刑分立制,以解决“刑罚过剩”之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刑罚的效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法经济学诞生后,人们开始更多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法学问题,刑罚的效率问题便是其中之代表,当公平与效率遭遇时,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本文将借助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罚的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蒋璟.论认罪从宽的程序完善——以效率维度和刑罚宽严维度的双重激励为视角[C].深化司法改革与行政审判实践研究(上)——全国法院第28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2017
[2].李洪健.由经济学视角谈刑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3
[3].朱全景.在市场与组织的得失之间的刑罚分析——评沈海平博士《寻求有效率的惩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
[4].梁海龙.论刑罚的效率[D].广西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