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缓控释制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剂,推断,浓度,函数,中药,药剂学,微粒。
缓控释制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寒梅,王瑶,谢娜,董倩倩,胥茹君[1](2019)在《胰岛素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目前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皮下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天然胰岛素属于多肽蛋白类药物,体内半衰期较短,维持长时间的稳态血药浓度,需要频繁给药,患者的顺应性低。将胰岛素包封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中制成微球或原位植入系统,可在注射部位缓慢持续释放胰岛素,减少注射给药的次数,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分析了目前胰岛素注射缓控释制剂的设计思路及相关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逸飞,朱振宇,吴志生,李文华[2](2019)在《QbD理念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研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旨在应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针对当今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其最终产品质量的现状,提出开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研发研究。综述了近几年来瞩目的西药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发展,依据中药工艺复杂性等特点,提出基于QbD理念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研发,应用QbD理念对影响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复杂因素进行梳理,确定影响终产品质量的高风险因素,从过程中着手对高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达到质量可控的目的,为中药复杂组分的缓控释制剂提供研究思路,以促进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梁超峰,江美薇,张霖泽[3](2018)在《缓控释制剂仿制药的一致性研究重点和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是国务院于2012年1月开始、2015年8月全面开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但是延释仿制药推进速度尤为缓慢。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试从综合考虑与设计、参比制剂的选择、处方前研究、处方工艺研究、释放方法研究、中试放大等重点环节提出几点自身认识,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韩智慧,胡海棠,刘芳,王伟[4](2018)在《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醋酸亮丙瑞林属于小分子多肽药物,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用于治疗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国内外对其缓控释制剂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介绍了该制剂在国内外的药学以及临床前研究最新进展,并着重总结了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黄大智,赵静[5](2018)在《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现代制剂技术、给药系统技术的发展,中药缓释、控释制剂的专利数量在逐年增加。本文从申请状况、技术结构及申请主体等方面入手,对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专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申请人在技术研发、专利布局等方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8年18期)
包星海,栾立标[6](2017)在《对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缓控释制剂包括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近年来,缓控释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临床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缓控释制剂的优点、释药类型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7年23期)
王华芳[7](2017)在《球坐标变换和主成分二次推断函数在缓控释制剂混料处方优化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球坐标变换、主成分二次推断函数建模方法及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应用于混料设计缓控释制剂处方优化,解决缓控释制剂混料数据的定和约束、共线性及评价指标间的重复测量的问题获得药物累积释放度达到最佳释放目标时的最优处方配比,评价整套优化方案的效果,为混料设计缓控释制剂的建模与优化提供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案。方法:对处方配比含零与不含零两个实例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各时点累积释放度为因变量,以各混料组分为自变量,利用球坐标变换消除自变量间的定和约束,主成分方法解决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运用二次推断函数方法,分别基于可交换相关矩阵、一阶自相关矩阵、无结构相关矩阵建立模型,根据评价指标AIC,BIC选择较优模型,运用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优化,最后球坐标反变换获得处方配比,与原文献的优化结果比较。结果:在尼莫地平骨架片处方配比不含零的处方优化中,混料组分球坐标变换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7个主成分,可解释原信息的99.98%,运用二次推断函数建模,以可交换相关矩阵建立的模型有统计学意义(Q=4.35,P=0.82),效果较好(AIC=20.3451,BIC=25.4575)。采用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所有目标均在处方筛选范围之内,其中有多个方案12h累积释放度(Q12)在99%以上,能达到较好释放。当HPMC、乳糖、海藻酸钠的比例分别为:0.2649、0.6464、0.0887时,Q12可达到99.60%,3h、6h、9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1.21%、50.66%,77.60%,均在处方筛选范围内。原文献通过构建Scheffé多项式模型,用等高线图法从图形中主观挑选了5个解构成解方案集,其中有两个方案9小时累积释放度不在规定解范围内。所有方案中12小时累积释放度没有99%以上的解。当HPMC、乳糖、海藻酸钠的比例分别为:0.3458、0.4715、0.1627时,Q12最高才达到98.65%,比本文优化结果低了0.95%。在甲硝唑缓释片处方配比含零的处方优化中,混料组分球坐标变换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10个主成分,可解释原信息的99.97%,运用二次推断函数建模,以可交换相关矩阵建立的模型有统计学意义(Q=4.67,P=0.95),效果较好(AIC=26.6661,BIC=37.6192)。采用改进非劣分类遗传算法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多个方案1~4天预测累积释放度与释放目标的差距不超过2%,5天累积释放度均在90%以上。当甲硝唑、PCL、HPMC、GMS比例分别为0.044、0.817、0.115、0.023时,1~5天累积释放度分别为40.32%、55.31%、70.9%、85.08%、92.13%。原文通过建立Scheffé多项式模型寻找到7个最优方案,当第1天和第4天预测累积释放度都达到释放标准时,其他时点预测累积释放度与目标相差很大,不能同时接近最佳释放目标。结论:采用球坐标变换消除混料组分的定和约束,主成分二次推断函数解决共线性及累积释放度间的相关性,将二者结合应用于缓控释制剂混料数据建模,并采用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组分配比优化,再进行反变换获得符合需要的最佳配方配比,这一整套方案应用于混料设计缓控释制剂的优化研究,是可行且合理的。对于有效解决混料设计缓控释制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6-10)
王华芳,王婷,王祥,魏珍,范瑾[8](2016)在《二次推断函数与广义估计方程缓控释制剂工艺数据建模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二次推断函数(QIF)及广义估计方程(GEE)对具有重复测量特征的缓控释制剂制备工艺累积释放度数据的建模效果。方法选取叁种作业相关矩阵对缓控释制剂制备工艺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建立QIF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用评价指标AIC、BIC选择模型及选择合理的作业相关矩阵;基于此合理的作业相关矩阵建立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用均方误差(MSE)比较QIF模型及GEE模型的建模效果。结果累积释放度数据用QIF方法以可交换相关矩阵建立的模型评价指标AIC、BIC最小(AIC=24.000、BIC=26.367),均方误差MSE=0.0123,而基于可交换相关矩阵建立的GEE模型MSE=32.6535,QIF的建模效果要优于GEE。结论在具有重复测量数据特征的缓控释制剂的建模研究中,二次推断函数建模可以用评价指标AIC、BIC选择模型,并且建模效果优于广义估计方程,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6年05期)
易冬阳[9](2016)在《缓控释制剂比较普通制剂有哪些优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药店里同一名称的药品种很多,我发现有些是规格或厂家不同,而有些名字里多了"缓释"或"控释"就比没有这些字眼的普通药贵很多,这些缓控释药是相对好些吗,有什么优势呢?邵阳吴先生缓释制剂是指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度,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与普通制剂相比,可减少用药次数。控释制剂按要求缓慢地以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使血药浓度恒定,每日用药次数比普通制剂减少或用药间(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期刊2016年09期)
王晓芳[10](2016)在《如何正确使用缓控释制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缓控释制剂是一种较新的特殊剂型,它克服了常规剂型给药频繁、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缓慢持久释放药物,血药浓度更加平稳、给药频次少,患者依从性好。但是,只有正确服用缓、控释制剂,才能发挥药物的剂型优势,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给药频次缓控释制剂比相应的普通制剂给药频次少,一般每日1~2次,使血药浓度较平稳地保持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若增加给药频次,(本文来源于《健康博览》期刊2016年09期)
缓控释制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旨在应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针对当今中药缓控释制剂研发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其最终产品质量的现状,提出开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研发研究。综述了近几年来瞩目的西药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发展,依据中药工艺复杂性等特点,提出基于QbD理念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研发,应用QbD理念对影响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复杂因素进行梳理,确定影响终产品质量的高风险因素,从过程中着手对高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达到质量可控的目的,为中药复杂组分的缓控释制剂提供研究思路,以促进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控释制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寒梅,王瑶,谢娜,董倩倩,胥茹君.胰岛素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逸飞,朱振宇,吴志生,李文华.QbD理念的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设计与研发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3].梁超峰,江美薇,张霖泽.缓控释制剂仿制药的一致性研究重点和策略探讨[J].药学进展.2018
[4].韩智慧,胡海棠,刘芳,王伟.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控释制剂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
[5].黄大智,赵静.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专利分析[J].河南科技.2018
[6].包星海,栾立标.对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药论丛.2017
[7].王华芳.球坐标变换和主成分二次推断函数在缓控释制剂混料处方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
[8].王华芳,王婷,王祥,魏珍,范瑾.二次推断函数与广义估计方程缓控释制剂工艺数据建模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2016
[9].易冬阳.缓控释制剂比较普通制剂有哪些优点?[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2016
[10].王晓芳.如何正确使用缓控释制剂[J].健康博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