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侯晓晖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侯晓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蠓,近似种,分子鉴定,系统发育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文献综述

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侯晓晖[1](2018)在《库蠓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序列的测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nuclear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rDNA-ITS1)序列进行库蠓种类鉴别与系统发育分析,以探究rDNA-ITS1序列在库蠓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方面的适用性。方法采用DNA扩增、纯化、克隆及测序的方法获得荒川库蠓Culicoides arakawai、凹缘库蠓C.holcus、连斑库蠓C.jacobsoni、印度库蠓C.indianus、霍飞库蠓C.huffi和肩宏库蠓C.humeralis等6种库蠓的rDNA-ITS1序列,基于Kimura 2-parameter公式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应用MEGA 6.06软件分析DNA序列碱基组成并以环纹埃蠓Allohelea annulata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结果上述6种库蠓的rDNA-ITS1序列经过Clustal W比对及人工校对和编辑后的长度为352bp,其中T、C、A、G 4种碱基的含量分别为36.8%、13.0%、30.0%和20.1%,A+T的含量(66.8%)高于C+G的含量(33.1%);K-2p遗传距离在种内和种间具显着差异(t=32.430,P<0.05);系统发育树中不同种类库蠓各自构成单系(群),同种类不同地理种群聚为一支,其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证实了rDNA-ITS1序列可用于进行库蠓及其近似种的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靳元春,李芬,刘进辉,刘梦婷,吴昌义[2](2018)在《我国人源蛔虫和猪源蛔虫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为研究人蛔虫和猪蛔虫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 r DNA)的遗传变异,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人蛔虫和猪蛔虫分离株ITS-1 r DNA序列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分析,再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本结果显示,人蛔虫和猪蛔虫的ITS-1 r DNA序列长度分别为447~448 bp和447~451 bp;人蛔虫和猪蛔虫ITS-1 r DNA序列的差异性为0.4%~1.6%。种系发育树表明,人蛔虫和猪蛔虫分离株位于两个不同分支。本研究结果支持人蛔虫和猪蛔虫可能为同一个种不同基因型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尹小平,王安东,罗丹,田延河,梁臻[3](2016)在《阿拉山口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口岸地区蚊的鉴定及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本研究提取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蚊虫DNA,PCR扩增凶小库蚊的r DNA-ITS2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使用Mage 6.0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PCR扩增获得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323 bp左右的基因片段。Blast显示与Culex restuans(U2213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其他库蚊属蚊种序列间差异集中在24-323 bp,差异表现为插入/缺失、转换/颠换、简单重复单元拷贝数不同等。结论:本研究报道了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序。阿拉山口口岸凶小库蚊第二转录间隔区(r DNA-ITS2)基因区显示存在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贸易往来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林杉杉,鲍相渤,刘忠颖,王超,杨慧花[4](2016)在《远东偏顶蛤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ITS2)测序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通用引物成果扩增了远东偏顶蛤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对其进行了一致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远东偏顶蛤ITS2序列全长共245bp,四个个体的序列无差异。与其他物种相比,与远东偏顶蛤一致性最高的物种为同属的偏顶蛤,系统进化树中,远东偏顶蛤与同属的其他两个种聚为一支。本文研究结果为该种的遗传进化及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6年06期)

古小彬,朱俊扬,王保健,郑晶,杨光友[5](2016)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2)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的遗传变异情况,为该地区鸡异刺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四川7个地区共59个鸡源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1-5.8S-ITS2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剪切5.8S序列后,得到ITS1/2序列,并分析ITS1/2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GenBank中已公布的异刺属(Heterakis)ITS1/2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如下:59条鸡异刺线虫ITS1/2序列相似性较高(98.9%~100.0%),ITS1序列间变异较ITS2大;59条序列有20个变异位点和14个单倍型(H1~H14);四川种群具有丰富的单倍型多样性(Hd=0.532)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94);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Nm=31.72),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2),以群体内变异为主(AMOVA分析值=99.22%);从单倍型网络图及进化树(MP和ML)分析来看,7个地理种群未形成显着的地理种群结构,但四川整体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Tajima’s D=-2.553 31,Fu’s Fs=-10.564;P<0.05);进化树(MP和ML)能有效区分鸡异刺线虫与属内其他虫种。四川7个地区鸡的鸡异刺线虫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较低。(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飞,郭秀霞,程鹏,王海防,刘丽娟[6](2015)在《山东省淡色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山东省不同地区淡色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变异。方法在山东省的济南、济宁、青岛、聊城、临沂、淄博市以及江苏省南京市采集淡色库蚊成蚊,并取实验室选育的抗氯氰菊酯与抗敌敌畏品系成蚊,提取蚊虫DNA,PCR扩增淡色库蚊的r DNA-ITS2,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p MD19-T载体进行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r DNA-ITS2基因多态性。结果 PCR特异扩增山东省6个不同地理株及南京市和实验室2个不同品系的淡色库蚊r DNA-ITS2区域,获得460 bp左右的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淡色库蚊r DNA-ITS2出现36个变异位点,表现出基因的多态性,其r DNA-ITS2基因单核苷酸存在转换、颠换和缺失。结论山东省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抗性的淡色库蚊在r DNA-ITS2区出现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王丽丽,焦文静,陈晓辰,廖保生,王晓玥[7](2015)在《基于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鉴定四季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材四季青(Ilicis Chinensis Folium)的基原植物冬青(Ilex chinensis)是重要的园林观赏物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鉴定四季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本研究以冬青、铁冬青(Ilex rotunda)、秤星树(Ilex asprella)、枸骨(Ilex cornuta)和女贞(Ligustrum lucium)等37份植物样本为实验材料,提取全基因组DNA,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利用Codon Code Aligner 4.2.7进行序列拼接,获得高质量ITS2序列。同时从Gen Bank中获得28条冬青的同属近缘种以及混伪品女贞、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ensis)的ITS2序列。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注释5.8S和28S,获得完整的ITS2区域,进而应用MEGA6.0(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进行冬青种间和种内序列分析,计算种内种间K2P(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 tree)。结果表明,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清晰明亮的均一条带,说明利用通用的ITS2引物可以成功扩增到用于测序的PCR产物。通过PCR产物测序、数据处理和序列分析可知,冬青种内ITS2长度经过比对后为239 bp,全部样品的种间ITS2比对后长度为269 bp。冬青种内有4个变异位点以及6个单倍型,种间有143个变异位点,远远多于其种内变异位点。MEGA6.0分析结果表明,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0.094)大于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0.013)。邻接树显示,女贞和四川山矾分别以100%的自展支持率分别聚类,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冬青属物种聚为一大支。冬青在冬青属下可以单独聚为一支,可以进行区分。冬青属其他物种以同一亚属聚为一支。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ITS2可以应用于冬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的鉴定,同时对于准确鉴定冬青属物种亦有巨大潜力,可为冬青属植物在临床上的用药安全和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孙伟,安超,郑希龙,万和文,陈延松[8](2014)在《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广义蓼属及近缘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广义蓼属及近缘属共32个代表种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尝试研究备受争议的广义蓼属及近缘属的物种族、属、组级的划分问题,结果显示,广义蓼属在系统发育树上并不能形成一个单系类群,这些物种共聚为3大支,分别对应春蓼族、蓼族及荞麦族,其中荞麦属与翅果蓼属形成了一支独立于春蓼族及蓼族之外的类群。在春蓼族中,冰岛蓼属与分叉蓼组形成一个单系类群。(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严加坤,杨爱国,吴彪,周丽青[9](2013)在《栉江珧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栉江珧的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利用特定引物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ta)转录间隔区ITS-1和ITS-2的序列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分析片段的碱基序列特征。[结果]栉江珧ITS-1序列长度为570 bp(含20.2%T、30.0%C、22.3%A、27.5%G)、ITS-2长度为618 bp(含22.3%T、27.3%C、23.5%A、26.9%G);与魁蚶、栉孔扇贝、牡蛎、菲律宾蛤仔进行比对,栉江珧ITS-1的相似性在25.6%~38.1%之间,ITS-2的则在24.5%~38.9%之间,说明栉江珧与试验所选的4种贝类之间的进化关系较远,种间变异很大,ITS序列可用于该纲物种的分类及鉴别。[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栉江珧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赵海霞,白悦辰,陈惠,吴琦[10](2011)在《5份金荞麦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份金荞麦为材料,对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均获得长约700 bp左右的特异性产物。测序结果表明,金荞麦样品中ITS序列在638~797 bp之间。经软件Clustal X2.0和MEGA 4.0分析结果表明,当空位作为缺失处理时,ITS区全序列包括488个保守位点,248个变异位点,67个简约信息位点,175个单个碱基变化位点。通过与GenBank已登录的金荞麦的ITS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其同源度在86.8%~98.8%,其变异位点主要存在于ITS1,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金荞麦主要分为两大类群,其遗传距离与其采集地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为研究人蛔虫和猪蛔虫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 r DNA)的遗传变异,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人蛔虫和猪蛔虫分离株ITS-1 r DNA序列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分析,再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本结果显示,人蛔虫和猪蛔虫的ITS-1 r DNA序列长度分别为447~448 bp和447~451 bp;人蛔虫和猪蛔虫ITS-1 r DNA序列的差异性为0.4%~1.6%。种系发育树表明,人蛔虫和猪蛔虫分离株位于两个不同分支。本研究结果支持人蛔虫和猪蛔虫可能为同一个种不同基因型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参考文献

[1].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侯晓晖.库蠓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1序列的测定与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

[2].靳元春,李芬,刘进辉,刘梦婷,吴昌义.我国人源蛔虫和猪源蛔虫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8

[3].尹小平,王安东,罗丹,田延河,梁臻.阿拉山口地区凶小库蚊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林杉杉,鲍相渤,刘忠颖,王超,杨慧花.远东偏顶蛤核糖体DNA第二转录间隔区(ITS2)测序及分析[J].河北渔业.2016

[5].古小彬,朱俊扬,王保健,郑晶,杨光友.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2)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6

[6].刘飞,郭秀霞,程鹏,王海防,刘丽娟.山东省淡色库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

[7].王丽丽,焦文静,陈晓辰,廖保生,王晓玥.基于核糖体DNA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鉴定四季青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

[8].孙伟,安超,郑希龙,万和文,陈延松.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广义蓼属及近缘属分子系统学研究(英文)[J].植物科学学报.2014

[9].严加坤,杨爱国,吴彪,周丽青.栉江珧核糖体转录间隔区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10].赵海霞,白悦辰,陈惠,吴琦.5份金荞麦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论文-岑常活,韩晓静,常琼琼,段琛,侯晓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