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险分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险,土地,模式,柔性,不确定性,经营权,问卷调查。
风险分摊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发超[1](2017)在《PPP模式下的特色小镇风险分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面对大量的特色小镇来临的情况,政府的资金、人才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就会出现,这时候我们选择了利用PPP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PPP模式专业化的手段摆脱当地人才、资金、能力不足这种瓶颈来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促进当地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任何项目都纯在风险,特色小镇也不列外。PP里P模式引入国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PPP模式下的特色小镇在国内起步较晚,在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还不是很成熟,风险研究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又是重中之重,国内目前对风险的研究不适用于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项目,尤其是风险分摊问题。国内现有的特色小镇项目的风险分摊大多按照传统的PPP项目风险分摊方法进行分配,特色小镇存在的风险和分配方式和传统的PPP项目有许多不同之处。传统的分配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风险分摊研究。本文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新的分配模式,对PPP模式下的特色小镇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摊。本文首先是分析国内外特色小镇研究现状,为后续的研究拓展思路。然后介绍特色小镇和风险分摊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全面识别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风险,进而构建出风险因素清单。之后识别出项目的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再是利用叁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论理论将各个风险分配到主要的风险承担者上,识别出哪些风险由单方承担,哪些风险由叁方共同承担。之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共同承担的风险在进行分摊,主要得出每一种共同承担的风险叁方各承担的比例。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巧克力甜蜜小镇”的实施情况,验证本文提出的风险分摊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12-01)
喻磊,张营营[2](2017)在《“闪付”信用卡叁方法律关系及风险分摊》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信用卡"闪付"业务的产生和普及。在风险社会中,信用卡交易模式里发卡银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的叁对法律关系围绕着新生的风险而产生变化。通过对交易中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解构,具体分析在盗刷等风险出现时所应采取的法律判断规则和归责模式,达成新的法律利益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运鹏[3](2017)在《保险市场主体竞争均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在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的我国当今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将如何进行决策以及保险公司的决策如何形成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在新政策的作用下,市场化竞争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保险市场也不例外。2013年,十八届叁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保险行业改革。全面深化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开展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此大背景下,对于保险市场主体竞争均衡问题的研究具有其理论性和时代性。广义上的保险市场主体包含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等。而在保险市场回归保障的大环境下,风险分摊型和返还型两类保险产品之间的差别受到了广泛关注。风险分摊型保险以保险事故发生为给付条件,在其经营过程中更注重保险事故发生率与保险定价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车险、家财险、短期健康险等财险产品以及定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寿险产品。返还型保险以缴纳保费的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在其经营过程中更注重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两全保险及年金保险等寿险产品。立足于分析风险分摊型保险产品的经营状况与经营思路,本文以财险市场的市场结构和财险公司的博弈为出发点,研究经营风险防范型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本文同时关注保险市场的宏观结构和各保险公司的微观决策。在市场化竞争的大框架下,保险市场各主体共同影响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保险市场各主体的决策。各路资本在保险市场中展开竞争,而各公司管理层则围绕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保险公司的经营做出种种决策,形成了复杂的保险市场格局。本文力图建立起描述保险公司竞争与博弈的模型,让各家保险公司围绕其决策向量在博弈模型的框架下通过一次次的迭代计算达到最优化的决策,正如保险公司的管理层力图形成符合经营目标的决策。此时保险市场即达到了均衡状态。在此状态下,所有的保险公司在给定其它竞争者的决策时均没有动力改变当前的决策。在保险公司的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变量是保险产品的定价水平。保险公司的定价策略直接影响了其产品在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中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了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时,保险公司的定价水平将会影响每张保单的利润水平,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水平及其偿付能力。因此,保险产品价格是保险公司参与竞争的直接决策变量,也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尽管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成本再加成一定的利润比例作为保险公司的定价,但是在实际决策过程中,这一利润比例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整个保险市场结构的影响。当保险市场中仅有一家保险公司时,该公司成为了保险行业的垄断者,此时该公司将根据保险消费者对于保险价格的需求曲线决定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保险定价水平,这是行业垄断者的定价逻辑。但是当保险市场中有多家保险公司同时竞争时,各家保险公司在竞争面前将形成新的定价逻辑,即在追求公司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考虑其它公司对于自身决策的影响,形成纳什均衡下的定价策略。保险市场结构对于保险公司决策的影响不仅仅由保险公司数量的多少来体现,还通过市场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等方面产生影响。若市场中存在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那么大型保险公司将不断累积竞争优势,从而将小型保险公司逐渐挤出市场。因此,本文以我国财险市场为研究重点,全面分析了财险市场的市场结构,探究保险市场结构对于保险公司决策的影响。本文认为保险市场是一个整体,在其中展开竞争的保险公司不仅受到保险市场结构的影响,其经营决策也将影响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将在通过博弈模型研究保险公司微观决策的同时,分析由保险公司的微观决策所导致的保险市场的宏观发展状况,以保险市场中的周期性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保险周期的特征在财险市场中较为明显,以综合成本率的波动为判断保险周期存在性的主要依据。本文构建的保险公司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由保险公司的微观决策推动的保险市场整体发展,从模型的计算中发现了保险周期的存在性。本文发现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够形成保险周期:当保险市场中的竞争较为激烈时,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定价水平偏低,从而带来利润和资本水平的不足;此后保险公司将采取较为温和的竞争策略,各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定价水平提高,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保险公司的竞争激烈程度则取决于在以往经营的各期中由保险公司的定价决策和市场份额等要素。在上述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逻辑下,本文的各章内容如下:本文第一章为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状况分析。首选,本章定性分析了保险市场的市场特点,从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度,准入门槛等方面对于保险市场的特点做出了全面的描述,认为我国财险市场发展速度快、集中程度高、进入和退出成本较高。然后,本章在商车费改的背景下调研得到各公司的车险保费水平,通过推算各公司的承保成本,认为财险公司定价较为激进,导致部分公司承保亏损。最后,本章定量分析了保险市场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分别以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作为保险公司的产出,得出的结论是:以保费收入度量产出时,大中型保险公司中不存在规模效应,而小型保险公司存在规模效应;以保险赔付度量产出时,保险公司一般存在规模效应。本文第二章是保险公司竞争下的纳什均衡问题研究。本章以保险公司的定价水平为决策变量构建了保险公司的投保选择模型、赔付模型、目标函数和偿付能力约束,从而得到了保险公司竞争的单期均衡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求解,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保险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其保险定价水平高于保险公司的风险保费。2.追求保费规模最大化的保险公司将以偿付能力约束的最低水平或者监管规定的保费最低水平设定保险产品价格,同时这些公司将陷入亏损的局面。3.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保险公司和追求保费规模最大化的保险公司同时竞争时,尽管追求保费规模的公司能够以较低的市场价格获取大量的保单,但该公司将在期末由于偿付能力不足而倒闭,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良好,从而不面临显着的竞争威胁。本文第叁章构建了动态保险公司竞争均衡模型,验证了保险周期的存在性。在第叁章中,本文构建了十家保险公司在25期内所形成的动态博弈,并对于单次动态博弈下的各保险公司的竞争策略和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保险公司动态博弈模型在参数设置上拟合了我国保险市场前十家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包括市场份额、费用率等。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动态博弈的过程中,大型保险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在初期的市场竞争中采取较高的保费定价作为其竞争策略,从而避免了整个行业中价格战的发生,提高了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2.随着博弈期间的推进,保险市场中各家保险公司的份额逐渐进入到相对平均的状态,与我国财险市场中大中型保险公司不存在规模效应的结论相映。3.对该动态模拟进行了1000次模拟后,得到了保险市场市场价格的周期特征,从而对于保险周期的存在性加入了一个新的解释。4.对于每次模拟所得到的25期市场价格采用AR(2)自回归模型拟合分析其周期性,共有762次模拟符合保险周期的特征,而保险周期的循环长度为7和8的模拟出现的频次最高。本文第四章研究考虑投资收益率和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博弈模型,发现此时保险均衡保费随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增加而降低,均衡保费同样随着目标函数中赋予保费规模的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的参数设置下,本章通过模型求解得到的均衡保费符合我国商业车险定价状况,从而形成了对于我国财险市场现状的理论解释。本文第五章在保险公司博弈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对于保险公司利润水平的影响。首先,本章定性分析保险公司所采取的经营变量对于公司利润的影响,认为保险公司提高利润水平的策略包括降低费用率、降低赔付成本、稳定赔付分布、降低退保率、提高投资收益率等,并且这些策略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其次,本章定量分析单个经营变量的变动下利润的波动程度,以考虑投资收益率的保险公司博弈模型为例,得到如下结论:费用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利润将上升4.1个百分点;赔付成本每下降五个百分点,利润将上升43.0个百分点;退保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利润平均上升2.7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利润水平下降2.8个百分点;赔付分布对保险公司利润水平没有影响。该定量结论能够为保险公司权衡各经营变量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期刊2017-04-23)
汪坤印[4](2017)在《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采用PPP模式可以弥补政府建设资金的紧张,提高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管理的效率。本文首先讨论了投资规模的上限,进行公私合作投资可以降低投资风险,接着通过投资比例模型讨论了PPP合作项目如何进行风险识别、如何对风险进行科学分配,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法分析了投资双方进行风险分摊的系数及收益分配比例。(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7年11期)
张艳玲[5](2017)在《四川苍溪确权地一亩可贷5000元》一文中研究指出875笔,2.41亿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占全县当年新增贷款规模的1/4,发放贷款笔数位列全省10个试点区县之首……这是四川省苍溪县自2015年底承担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一年多来交出的成绩单。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南麓的苍溪县是典(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7-02-28)
王颖林[6](2016)在《基于风险与社会偏好理论的PPP项目风险分摊及激励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PP模式的应用已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由于PPP项目具有投资额巨大、特许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合理的风险分担对PPP项目而言至关重要。为了增强投资方者的投资信心,在PPP项目中政府会通过提供担保分摊项目风险。以政府为投资方提供最低收益担保为例,当投资方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值时仍能获得相应的预期收益,实际收益与预期之间的差额由政府提供补贴。由于收益与成本相对应,只有投入相应的成本才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投资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政府担保故意使收益低于最低担保线。与此同时,当投资方收益高于约定收益上限时,政府也有权分享投资方产生的超额收益。然而,投资方有可能通过故意减少盈利而避免政府参与超额收益的分配。此时,政府应采取相应的奖惩机制避免这种投机行为的产生。本论文结合行为经济学和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 PPP项目中基于政府与投资方的风险、公平、利他及互惠偏好条件下的风险分摊问题及政府奖惩机制设置策略。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项目参与方风险偏好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且在传统委托代理模型中加入了公平、利他、互惠偏好,讨论了社会偏好对风险分摊结果、投资方行为选择及项目效用等产生的影响。另外,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基于政府担保及超额收益分享的奖惩激励模型,讨论了在与不同偏好属性的投资方合作时政府奖惩策略的变化。从而为促成PPP项目的风险分摊谈判、保证政府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提高项目总效用提供理论基础及策略建议。首先,在实物期权理论基础上,采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基于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对政府担保的期权价值进行了分配,确定了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之间最优的风险分担比例。当投资者有较高的风险偏好时,政府部门对其提供较低的担保,反之,政府需提供较高的担保。接着,基于委托代理(H-M模型)理论,将政府看作委托人,投资方当作代理人,并将公平、利他、互惠偏好引入激励模型,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基于项目参与方社会偏好的风险分担模型。在考察公平偏好对模型影响时可以看出,雇用公平偏好高的投资方是政府部门的最优选择。在与具有公平偏好的投资方合作时,政府部门将承担有限的项目风险。通过分析利他偏好模型发现,非主观的利他主义可以有效实现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合作的双赢。政府可以利用利他主义来引导投资者在合作过程中付出较高的努力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双方的效用水平。项目参与方互惠偏好对风险分摊比例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受到投资方预期收益及成本系数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投资方的不同盈利能力及与政府的合作度将其分成了五种类型,并针对这五种类型的投资方分别建立了演化博弈激励模型,基于风险及社会偏好的风险分摊研究结论对奖惩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与不同投资方合作时,政府可以对投资方过往参与项目的运营、建设能力进行调查,如查看其内含报酬率、投资收益率等经济指标来判断其盈利能力,从而根据其不同特质设置相应的激励政策,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另外,政府的激励机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项目初期激励机制的设置是以这些企业以往的表现为基础,在合作过程中,投资方的合作态度有可能发生转变,因此政府可通过观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激励政策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有效的激励目标。由于项目参与者的风险及社会偏好会对其参与项目时做出的决策以及合作方式产生影响,因此,作为项目发起人和管理者,政府在制定风险分摊政策、设计激励机制时有必要将风险及社会偏好因子考虑在内。论文针对各部分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7-07)
胡子立[7](2016)在《EPC+BOT模式项目风险分摊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EPC+BOT模式作为国内新兴的一种工程融资、建设模式,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机构的极力倡导和支持。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承包项目,EPC+BOT模式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项目的参与方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问题。鉴于EPC+BOT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应该对于风险问题有更多的关注。论文对EPC+BOT模式的风险因素识别、评估、分摊与控制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EPC+BOT模式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论文首先对EPC+BOT模式和风险分摊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根据EPC模式和BOT模式的概念总结出EPC+BOT模式的相关概念和特点。通过对风险分摊相关理论文献的阅读、综述,介绍了一般性的风险分摊原则和风险分摊方法,然后提出EPC+BOT模式风险分摊框架。最后总结了在实践过程中EPC+BOT项目的风险分摊的一些现状和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论文然后对EPC+BOT模式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风险因素清单,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不同类别的专家对于风险因素重要性和风险分摊的意见和看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回收问卷中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筛选出排名靠前的重要性风险因素。用频率统计的方法算出不同类别的专家对于风险分摊主体选择的百分比,然后利用卡方检验(Chi-Square)的方法检验不同类别专家的分摊意见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对于基于风险分摊主体的分摊偏好分析,采用设定主客观标准相结合的判断方法,对风险分摊主体的风险分摊偏好进行研究,以确定各项风险因素中由分摊主体单独承担的风险、共同承担的风险和不明确分摊主体的风险,然后采用博弈论委托代理模型进一步研究共同承担的风险应如何在两个分摊主体之间进行分摊。论文最后结合相关专家对于风险分摊的看法和一般风险分摊原则中的有效控制原则、责任归属原则和损失直接承担原则,提出了风险动态分摊机制,并对关键风险提出权责划分和控制对策。在总结了风险分摊与控制的基本框架后,归纳和整理出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的风险分摊流程,以期能为EPC+BOT模式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6-04-15)
张以彬,龙静,陈俊芳[8](2015)在《有提前期柔性的供应链协调与风险分摊》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合同制造环境下的需求不确定性导致提前期发生变动而影响高科技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决策并产生激励冲突,建立了一种有提前期柔性的供应链协调模型.通过提前期柔性所提供的期权机制来建立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基于斯坦伯格博弈的合同谈判过程,使采购商和供应商共同确定合理的交付提前期的变动幅度、柔性成本分摊比例和最优订货策略.研究发现,这种双向操作的风险分摊机制能使高科技供应链渠道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使供应链协调、改进供应链绩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本报评论员[9](2014)在《创新驱动发展应先行先试创新风险分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本报报道,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日前到松山湖高新区进行专题调研,勉励松山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努力当好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和加速器。 创新驱动发展,其由来有自。2012年底召开的“十(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4-09-26)
石林林,丰景春[10](2014)在《委托—代理视角下业主与PMC承包商风险分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PMC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合同一般采用成本加激励酬金合同,合同金额由成本、酬金、与风险有关的奖励/惩罚等3部分组成,其中,酬金和奖惩费用与风险密切相关。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角度出发,分析了业主与PMC承包商的风险选择和行为,研究了业主与PMC承包商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分摊率,构建了业主与PMC承包商风险分摊应用模型,从激励机制、监理、PMC承包商融资、市场监督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如何使业主降低风险分摊和获得更多的项目节余。基于风险分摊率确定合理的激励强度,为签订合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为完成项目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工程管理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风险分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信用卡"闪付"业务的产生和普及。在风险社会中,信用卡交易模式里发卡银行、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的叁对法律关系围绕着新生的风险而产生变化。通过对交易中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解构,具体分析在盗刷等风险出现时所应采取的法律判断规则和归责模式,达成新的法律利益的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险分摊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发超.PPP模式下的特色小镇风险分摊研究[D].广西大学.2017
[2].喻磊,张营营.“闪付”信用卡叁方法律关系及风险分摊[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
[3].王运鹏.保险市场主体竞争均衡问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
[4].汪坤印.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J].低碳世界.2017
[5].张艳玲.四川苍溪确权地一亩可贷5000元[N].农民日报.2017
[6].王颖林.基于风险与社会偏好理论的PPP项目风险分摊及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7].胡子立.EPC+BOT模式项目风险分摊与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
[8].张以彬,龙静,陈俊芳.有提前期柔性的供应链协调与风险分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
[9].本报评论员.创新驱动发展应先行先试创新风险分摊机制[N].东莞日报.2014
[10].石林林,丰景春.委托—代理视角下业主与PMC承包商风险分摊模型[J].工程管理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