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重孔隙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介质,瓦斯,压力,裂缝,建模,潜山。
双重孔隙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潘晓庆,宋来明,牛涛,张雨晴,高玉飞[1](2019)在《花岗岩潜山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地质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潜山裂缝型油藏受构造、风化、溶蚀等作用影响,其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特征,其地质建模研究一直为业内难点和热点。为此,综合运用测井、地震、岩芯、试井等多方面资料,深入剖析了裂缝成因,明确了断层和"沟脊"地貌为该区裂缝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而,采用DFN(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建模技术,形成了以裂缝成因控制的花岗岩潜山地质建模方法。即以裂缝成因为依据建立了裂缝分布的趋势体,以之为约束,建立花岗岩潜山裂缝网络模型,进而得到等效裂缝属性模型,并通过测井、试井等资料校验模型的可靠性。应用该方法,建立渤海A油田花岗岩潜山的地质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表征了油田裂缝分布特征,为开发方案编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商克俭,冯东梅,叶礼友,刘华勋[2](2018)在《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开发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开发特征,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气体滑脱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流的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渗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渗流效应对气井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窜流系数大于等于10~(-6)时,双重介质气藏与等效均质气藏的生产特征基本一致,此时可以运用分析均质气藏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双重介质气藏。气井生产早期,应力敏感对井底压降和稳产期的变化规律影响不大;气井生产中后期,应力敏感作用增强;窜流系数越小,应力敏感对井底压降的影响越早表现出来,对稳产期的影响也就越大。气井生产初期,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井底压降影响很小,气井生产中后期,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井底压降的影响增大;窜流系数越小,高速非达西渗流效应影响越早显现出来,对井底压降和稳产期的影响也就越大。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虽然存在气体滑脱效应,但由于储层及井底,压力相对较高,气体滑脱效应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气井生产的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波[3](2018)在《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水平井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特殊和难动用地质储量采用直井开采技术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水平井开采技术能取的比较好的效果。对于低渗透双重孔隙介质油藏,由于油层渗流阻力大,油井泄油面积小,往往采用对水平井进行压裂的方法来提高油藏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谢伟伟,王晓冬,李晨,侯晓春,田丰[4](2018)在《基于流线应用特征线方法求解双重孔隙介质两维两相渗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双重孔隙介质中的两维两相渗流问题,缺少考虑裂缝-基质渗吸作用的解析解,引入传播时间的概念,将两维两相渗流问题简化为一维两相渗流问题,沿着流线利用特征线方法可实现对双重孔隙介质两维两相渗流问题的解析求解。以五点井网为例,分析了裂缝-基质渗吸作用对亲水的双重孔隙介质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均质和非均质油藏条件下求解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孔隙介质中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快,生产井迅速见水,但是由于裂缝-基质渗吸作用的存在,见水后生产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减缓。基质系统中的原油都是利用裂缝-基质渗吸作用采出的,因此,水驱是开发亲水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为双重孔隙介质中水驱开发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求解的解析模型。(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8年01期)
贺鹏飞,夏唐代,刘志军,陈炜昀[5](2016)在《双重孔隙介质中P1波在自由边界上的反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双重孔隙介质波动中的体波及P1波在半空间自由透水和不透水边界上的反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求解。通过数值计算,对双重孔隙介质中4种体波的弥散和衰减特性,以及不同边界上反射波振幅反射系数随P1波入射角和频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P1、P2、P3和S波均具有弥散和衰减特性,P1波传播最快而衰减最慢,P3波传播最慢而衰减最快;(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P2、P3和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反射P1波则先减小后增大,且边界透水条件对反射P2和P3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影响显着,对P1和S波的影响较小,但透水和不透水边界下振幅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趋势一致;(3)反射P2、P3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均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不透水边界下反射P2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大于透水边界下的反射系数,而反射P3波则相反;(4)随着频率增大,透水边界下反射P1波的振幅反射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不透水边界下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反射S波的振幅反射系数随频率变化情况则与P1波相反。(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6期)
张钧祥[6](2016)在《基于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特性含瓦斯煤岩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钻孔瓦斯抽采是治理瓦斯事故的主要技术手段,能够快速降低、消除瓦斯突出危险性,同时可将抽采出的瓦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加以利用。为了优化抽采设计、实现最佳的瓦斯抽采效果,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煤体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特性,分析煤体内瓦斯的不同赋存形式、运移机理及产出方式,建立含瓦斯煤体双重介质动态耦合模型,通过叁维空间下的数值模拟,研究瓦斯排采过程中瓦斯压力、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分析瓦斯抽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布孔间距,对矿井抽采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煤层内瓦斯的解吸-扩散-渗流的流动机理,由于裂隙系统内瓦斯的渗流速度远大于孔隙系统内瓦斯的扩散速度,孔隙、裂隙系统之间产生压差,导致煤基质不断解吸瓦斯,以基质交换量为桥梁,得到双重介质瓦斯流动控制方程;考虑地应力、瓦斯压力、基质收缩效应对煤体渗透率的综合影响,分析有效应力作用和基质收缩效应对煤体孔隙系统和裂隙系统的不同作用机理,得到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视含瓦斯煤岩为弹塑性体,建立弹塑性本构关系,与空间问题中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几何方程组成煤岩体变形控制方程;共同构成含瓦斯煤体双重介质动态耦合模型。以本文动态耦合模型为基础,将理论数学模型以偏微分形式嵌入至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软件中,建立叁维空间下抽采钻孔模型,模拟研究瓦斯抽采影响因素。在采用压降法现场测试,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基于含瓦斯煤岩孔隙-裂隙双重介质动态耦合模型下叁维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抽采工作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钟扬,赵社戌[7](2016)在《刚性平压头作用下双重孔隙介质半平面接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刚性平压头与双重孔隙介质半平面接触时的静力响应展开研究。基于Biot型双重孔隙介质弹性理论及接触边界条件建立基本求解方程;考虑Fourier积分变换域内特征值的特性,再通过求解柯西积分方程,得到了问题频域内的解析解,包括应力场、位移场。利用Fourier逆变换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基质孔隙与裂隙孔隙之间交互作用对接触表面附近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两种孔隙率的增大,竖向位移和孔隙压力随之增大,而竖向正应力则减小,且基质孔隙率的影响较为显着。(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颖,邵景力[8](2016)在《双重孔隙介质微水试验模型在倾斜裂隙含水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场地内现场调查发现固结致密砂岩层中存在一个倾角47°的倾斜裂隙含水层。为了研究倾角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倾斜裂隙微水试验的双重孔隙介质理论模型,利用理论和现场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讨论倾角对水文地质参数推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渗透条件下,倾角越大非振荡水位恢复速度越快;高渗透条件下,倾角越大振荡水位振幅越大。裂隙渗透系数越小,母岩贮水率越大,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参数越大时,倾角上限越小,倾角影响越明显。根据该结论确定出模型适用于倾角大于30°的裂隙含水层。忽略倾角会导致裂隙渗透系数估值偏高,母岩贮水率估值偏低,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参数估值偏低。(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6年02期)
姜永,贾海松,吴浩君,汪跃,杨旭[9](2015)在《低渗压敏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合理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非达西流和压力敏感效应的特征,在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及裂缝系统渗透率、裂缝系统孔隙度、基岩系统渗透率、基岩系统孔隙度随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渗双重孔隙介质油藏非线性平面径向产能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系数、生产压差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压敏油藏的开发要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岩石的强应力敏感性、生产压差等因素。研究成果对于低渗压敏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井测试》期刊2015年05期)
李天,文晓涛[10](2015)在《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分析渗透率的地震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孔介质中,大部分渗透率是由于裂缝与孔隙之间的连通造成的(Thomsen 1995)。当地震波穿过此类双孔介质时,流体在裂缝与孔隙之间流动。地震波穿过此类双孔介质层的时候,在压缩阶段,因为裂缝的体积柔量大于孔隙,流体会从裂缝向孔隙流动。在膨胀阶段,一部分流向孔隙的流体流回裂缝。比起孤立的裂缝和孔隙,这样的流体交换会使得岩石的体积柔量变得加大,这样的流体流动会造成地震波能量衰减(Kozlov 2004)。所以在此类模型下渗透率增加时,地震波速度会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51油藏地球物理》期刊2015-10-10)
双重孔隙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开发特征,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气体滑脱效应和高速非达西流的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渗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渗流效应对气井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窜流系数大于等于10~(-6)时,双重介质气藏与等效均质气藏的生产特征基本一致,此时可以运用分析均质气藏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双重介质气藏。气井生产早期,应力敏感对井底压降和稳产期的变化规律影响不大;气井生产中后期,应力敏感作用增强;窜流系数越小,应力敏感对井底压降的影响越早表现出来,对稳产期的影响也就越大。气井生产初期,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井底压降影响很小,气井生产中后期,高速非达西渗流对井底压降的影响增大;窜流系数越小,高速非达西渗流效应影响越早显现出来,对井底压降和稳产期的影响也就越大。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虽然存在气体滑脱效应,但由于储层及井底,压力相对较高,气体滑脱效应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气井生产的影响很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重孔隙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潘晓庆,宋来明,牛涛,张雨晴,高玉飞.花岗岩潜山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地质建模方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商克俭,冯东梅,叶礼友,刘华勋.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气藏开发影响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刘波.双重孔隙介质油藏水平井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
[4].谢伟伟,王晓冬,李晨,侯晓春,田丰.基于流线应用特征线方法求解双重孔隙介质两维两相渗流问题[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
[5].贺鹏飞,夏唐代,刘志军,陈炜昀.双重孔隙介质中P1波在自由边界上的反射[J].岩土力学.2016
[6].张钧祥.基于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特性含瓦斯煤岩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
[7].钟扬,赵社戌.刚性平压头作用下双重孔隙介质半平面接触问题[J].应用力学学报.2016
[8].刘颖,邵景力.双重孔隙介质微水试验模型在倾斜裂隙含水层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
[9].姜永,贾海松,吴浩君,汪跃,杨旭.低渗压敏双重孔隙介质油藏合理产能研究[J].油气井测试.2015
[10].李天,文晓涛.基于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分析渗透率的地震响应[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51油藏地球物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