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接有机电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电合成,电催化剂,叁芳基咪唑,电子转移
间接有机电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张倪涛,陆楠宁,曾程初[1](2013)在《叁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的发现及其在间接电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转移是化学键活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机电合成通过选择性地移去或注入电子,产生离子自由基并使官能团极性反转,从而提供了一简便、温和的使化学键键活化的方法,也使通常条件下不发生或难以发生的反应得以进行.有机电合成中电子转移可以直接在电极表面与有机底物间发生(直接电解),也可借助电催化剂实现电极与有机底物间的电子转移(间接电合成).由于绿色化学的要求,并且有机物易于结构修饰,有机物为媒介(催化剂)的间接电解已成为有机电合成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而其中有机电催化剂的创制是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1].本文将介绍本课题组最近在间接电合成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一、叁芳基咪唑类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电化学性能[2]二、叁芳基咪唑类电催化剂诱导的C-H键氧化活化[3]叁、叁芳基咪唑类电催化剂诱导的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开环--傅克烷基化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3)》期刊2013-10-17)
李照华[2](2013)在《以Ce~(3+)/Ce~(4+)为媒质的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Ce3+/Ce4+媒质以其独特的电化学特性及氧化能力,在间接电化学反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研究Ce3+/Ce4+电对的电极过程及液相氧化反应动力学对该体系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Ce4+氧化剂液相氧化甲苯、萘等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以铈(Ⅳ)为氧化剂氧化甲苯生成苯甲醛的过程在不同酸性介质中的情形有较大差异,硫酸介质中氧化反应需要在较高反应温度(>90℃)下才能快速进行,90℃时反应速率在10-6 mol·L-1·s-1数量级,而在甲磺酸介质中该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70℃)时就可以快速进行,90℃时氧化甲苯的速率可以达到10-4 mol·L-1·s-1数量级,大大高于硫酸介质中铈(Ⅳ)氧化甲苯的速率。实验还探索了混酸介质中的铈(Ⅳ)氧化甲苯的反应动力学,在80℃时氧化反应速率可以达到105mol·L-1·s-1数量级,介于硫酸介质与甲磺酸介质之间,表明混酸介质大幅提高了铈(Ⅳ)氧化甲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铈(Ⅳ)氧化萘生成萘醌的反应过程中,硫酸、甲磺酸以及混酸介质中,叁者反应速率相当,速率均在10-4 mol·L-1·s-1数量级,表明萘较容易被氧化为1,4-萘醌,酸介质对该过程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在第四章中,利用Pt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Ce3+/Ce4+电对的电极过程。结果表明,硫酸及甲磺酸介质中Ce3+在电极表面氧化的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在较高温度时由于铈媒质的溶解度降低、酸介质的粘度变化,扩散系数没有持续增加;硫酸对Ce3+/Ce4+电对的电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在硫酸浓度为1.0 mol·L-1时,Ce3+/Ce4+电对的电化学活性最高;Ce3+/Ce4+媒质在1.0 mol·L-1的硫酸中在Pt电极表面氧化时,反应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Ce3+在铂电极表面氧化的速率常数K均在10-5 s-1的数量级,而硫酸介质中K值明显高于甲磺酸介质中的K值,表明Ce3+在硫酸介质中更易于被氧化为Ce4+;混酸介质较硫酸介质中铈盐的溶解度大幅提高,相同pH条件下,铈盐的溶解度几乎达到硫酸介质中的四倍;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技术手段探索了混酸介质(硫酸和甲磺酸)中Ce3+/Ce4+电对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当c(H2SO4)=0.8 mol·L-1, c(MSA)=1.0 mol·L-1时,Ce3+/Ce4+电对有最佳电化学活性,此时电子交换速率最快;混酸介质中电解氧化Ce3+媒质时,电流效率也较高,接近于硫酸介质中较高的电流效率值;以铅为阳极电解氧化硫酸铈(III)时,铅电极表面形成的Pb02层有利于铈(III)的氧化,同时Ce4+抑制了Pb0氧化层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能。在第五章中以不同阳极材料探索了电解氧化铈(III)媒质的规律特性。结果表明铅、铂、石墨毡等材料对铈(III)的氧化均具有良好的活性。铅、铂等阳极电氧化硫酸铈(III)、甲磺酸铈(III)时电流效率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一定温度及支持电解质浓度条件下,在较高电流密度时,电流效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石墨电极由于机械稳定性差,高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低,不适宜作为电解氧化铈媒质的阳极材料;以Pt、石墨毡为阳极电解氧化混酸介质中的铈盐,在高电流密度下(>100mA·cm-2)可以获得很高的电流效率(>90%)。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分别对间接合成苯甲醛、1,4-萘醌、茴香醛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在适当条件下,以硫酸铈为媒质合成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合成1,4-萘醌的收率可以达到85%以上;以甲磺酸铈为媒质间接合成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合成1,4ˉ萘醌的收率也在85%左右;在混酸介质中以石墨毡为阳极间接合成茴香醛,电极活性较好,茴香醛收率可以达到70%;间接循环过程中残留少量的甲苯/苯甲醛、萘/萘醌严重影响Pt电极的活性,萘/萘醌对铅阳极的电极过程几乎没有影响,可以长期使用;以石墨毡为阳极间接合成茴香醛的过程中,石墨毡的活性虽然受到茴香醚的影响,但仍能持久保持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在板框槽中对以石墨毡为阳极间接电合成茴香醛的过程进行了性能评价,时空产率及电流效率、直流电耗等均取得良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叶小鹤[3](2005)在《四醋酸铅在间接有机电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有机电合成是电有机合成里重要的一个分支,既具有一般电合成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副反应少、产率高、洁净无污染等特点,而且具有生产强度大、电极不易受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甲氧基苯基丙酮是农药、医药,特别是合成降血压药、抗抑郁药物等的重要合成中间体,目前尚没有满意的化学合成方法,而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迄今尚未有文献报道。同时,Pb(Ⅳ)-Pb(Ⅱ)电对作为媒质进行有机电合成的报道还很少,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潜力。我们采用四醋酸铅为媒质,以茴香脑为原料,电化学方法进行氧化,并水解得到对甲氧基苯基丙酮。由于采用不同的电解槽结构,茴香脑氧化机理不同,产率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依据所采用的不同的电解槽结构,本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1、 槽外式氧化茴香脑首次采用了以四醋酸铅为媒质,槽外式方法氧化茴香脑。在阳极室里氧化醋酸铅得到四醋酸铅,然后用四醋酸铅氧化茴香脑得到乙酸酯产物,并水解乙酸酯生成对甲氧基苯基丙酮。在最优条件下进行电解,以Pt电极为工作电极,不锈钢电极为对电极,50℃下,在1:1的醋酸-酸酐溶液中,醋酸钾为支持电解质,醋酸铅为反应底物,电流密度为15mA/cm2;电解后,乙酸酯产物在20%硫酸溶液中,70℃条件下水解,得到产物对甲氧基苯基丙酮,产率最高达到87. 0%。2、 槽内式氧化茴香脑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法、计时电量法,首次研究了茴香脑在醋酸中的电化学行为,确定其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由于吸附的影响,茴香脑在电极上直接氧化产率低,电流小。加入四醋酸铅为媒质催化,茴香脑在阳极上的直接电解氧化反应和以四醋酸铅为媒质的间接氧化反应同时进行,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从而可以提高产率。减小电流密度和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电解产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产物对甲氧基苯基丙酮产率介于77. 6-91. 2%。3、 无隔膜电解槽中氧化茴香脑考虑到隔膜的种种固有缺点,采用在醋酸中加入苯的方法,首次实现了一室型电解槽电解制备四醋酸铅。电解温度升高,有利于四醋酸铅在阳极上的生成,但是由于对电极的还原也同时加剧,因此温度升高,较短时间内四醋酸铅浓度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顾登平,王瑞芝,张宏坤,张雪英,李玮[4](2000)在《阴极间接电氧化——二甲基砜的有机电合成 (Ⅰ )》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一种阴极间接电氧化体系 ,以WO52 -/WO4 2 -催化阴极还原生成的H2 O2 ,间接氧化二甲基亚砜 (DMSO) ,得到产品二甲基砜 :阴极间接电氧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普遍的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生成二甲基砜电流效率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 ,电流效率大于 70 % ,母液可循环使用无污染 .(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00年01期)
李伟善[5](1995)在《间接有机电合成原理及应用 Ⅲ.间接阴极还原电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使用的媒质,分别介绍了还原系、还原活性金属氧化还原系、还原活性有机化合物氧化还原系、过氧化物等作媒质的间接阴极还原电合成的应用状况。(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1995年04期)
李伟善[6](1995)在《间接有机电合成原理及应用 Ⅱ 间接阳极氧化电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使用的媒质,分别介绍了用金属氧化还原系、非金属氧化还原系、有机化合物氧化还原系等作媒质的间接阳极氧化电合成的应用状况。(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1995年02期)
李伟善[7](1994)在《间接有机电合成原理及应用 Ⅰ.原理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合成技术以其无污染等特性在有机合成领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直接有机电合成方法可能存在反应速度慢、能耗较大以及电极受干扰等问题,而间接有机电合成方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本系列报道分叁部分介绍间接有机电合成的原理及其应用。本文报道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论述间接有机电合成的原理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1994年03期)
陈敏元[8](1983)在《间接有机电解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有机电解合成是由基质以外的第二种物质与电极发生电子转移,然后在溶液中此第二种物质再与基质进行电子转移发生反应得到产物。而反应后此第二种物质又返回电极进行电子转移,如此反复循环制得产品。这里所用的第二种物质是在电极和基质之间(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1983年01期)
间接有机电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Ce3+/Ce4+媒质以其独特的电化学特性及氧化能力,在间接电化学反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研究Ce3+/Ce4+电对的电极过程及液相氧化反应动力学对该体系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研究了Ce4+氧化剂液相氧化甲苯、萘等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以铈(Ⅳ)为氧化剂氧化甲苯生成苯甲醛的过程在不同酸性介质中的情形有较大差异,硫酸介质中氧化反应需要在较高反应温度(>90℃)下才能快速进行,90℃时反应速率在10-6 mol·L-1·s-1数量级,而在甲磺酸介质中该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70℃)时就可以快速进行,90℃时氧化甲苯的速率可以达到10-4 mol·L-1·s-1数量级,大大高于硫酸介质中铈(Ⅳ)氧化甲苯的速率。实验还探索了混酸介质中的铈(Ⅳ)氧化甲苯的反应动力学,在80℃时氧化反应速率可以达到105mol·L-1·s-1数量级,介于硫酸介质与甲磺酸介质之间,表明混酸介质大幅提高了铈(Ⅳ)氧化甲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铈(Ⅳ)氧化萘生成萘醌的反应过程中,硫酸、甲磺酸以及混酸介质中,叁者反应速率相当,速率均在10-4 mol·L-1·s-1数量级,表明萘较容易被氧化为1,4-萘醌,酸介质对该过程的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在第四章中,利用Pt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Ce3+/Ce4+电对的电极过程。结果表明,硫酸及甲磺酸介质中Ce3+在电极表面氧化的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在较高温度时由于铈媒质的溶解度降低、酸介质的粘度变化,扩散系数没有持续增加;硫酸对Ce3+/Ce4+电对的电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在硫酸浓度为1.0 mol·L-1时,Ce3+/Ce4+电对的电化学活性最高;Ce3+/Ce4+媒质在1.0 mol·L-1的硫酸中在Pt电极表面氧化时,反应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Ce3+在铂电极表面氧化的速率常数K均在10-5 s-1的数量级,而硫酸介质中K值明显高于甲磺酸介质中的K值,表明Ce3+在硫酸介质中更易于被氧化为Ce4+;混酸介质较硫酸介质中铈盐的溶解度大幅提高,相同pH条件下,铈盐的溶解度几乎达到硫酸介质中的四倍;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技术手段探索了混酸介质(硫酸和甲磺酸)中Ce3+/Ce4+电对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当c(H2SO4)=0.8 mol·L-1, c(MSA)=1.0 mol·L-1时,Ce3+/Ce4+电对有最佳电化学活性,此时电子交换速率最快;混酸介质中电解氧化Ce3+媒质时,电流效率也较高,接近于硫酸介质中较高的电流效率值;以铅为阳极电解氧化硫酸铈(III)时,铅电极表面形成的Pb02层有利于铈(III)的氧化,同时Ce4+抑制了Pb0氧化层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能。在第五章中以不同阳极材料探索了电解氧化铈(III)媒质的规律特性。结果表明铅、铂、石墨毡等材料对铈(III)的氧化均具有良好的活性。铅、铂等阳极电氧化硫酸铈(III)、甲磺酸铈(III)时电流效率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一定温度及支持电解质浓度条件下,在较高电流密度时,电流效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石墨电极由于机械稳定性差,高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低,不适宜作为电解氧化铈媒质的阳极材料;以Pt、石墨毡为阳极电解氧化混酸介质中的铈盐,在高电流密度下(>100mA·cm-2)可以获得很高的电流效率(>90%)。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分别对间接合成苯甲醛、1,4-萘醌、茴香醛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在适当条件下,以硫酸铈为媒质合成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50%以上,合成1,4-萘醌的收率可以达到85%以上;以甲磺酸铈为媒质间接合成苯甲醛的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合成1,4ˉ萘醌的收率也在85%左右;在混酸介质中以石墨毡为阳极间接合成茴香醛,电极活性较好,茴香醛收率可以达到70%;间接循环过程中残留少量的甲苯/苯甲醛、萘/萘醌严重影响Pt电极的活性,萘/萘醌对铅阳极的电极过程几乎没有影响,可以长期使用;以石墨毡为阳极间接合成茴香醛的过程中,石墨毡的活性虽然受到茴香醚的影响,但仍能持久保持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在板框槽中对以石墨毡为阳极间接电合成茴香醛的过程进行了性能评价,时空产率及电流效率、直流电耗等均取得良好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接有机电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倪涛,陆楠宁,曾程初.叁芳基咪唑类有机电催化剂的发现及其在间接电合成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3).2013
[2].李照华.以Ce~(3+)/Ce~(4+)为媒质的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反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3].叶小鹤.四醋酸铅在间接有机电合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顾登平,王瑞芝,张宏坤,张雪英,李玮.阴极间接电氧化——二甲基砜的有机电合成(Ⅰ)[J].电化学.2000
[5].李伟善.间接有机电合成原理及应用Ⅲ.间接阴极还原电合成[J].广州化工.1995
[6].李伟善.间接有机电合成原理及应用Ⅱ间接阳极氧化电合成[J].广州化工.1995
[7].李伟善.间接有机电合成原理及应用Ⅰ.原理和方法[J].广州化工.1994
[8].陈敏元.间接有机电解合成[J].现代化工.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