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丰:对生命说“是”——读《别忘记生活——歌德与精神修炼的传统》论文

姜丰:对生命说“是”——读《别忘记生活——歌德与精神修炼的传统》论文

古今中外,人们始终有或隐或彰的精神修炼行为,有宗教的、文化的、历史的种种传统,基督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等都有秘传传统,但所谓秘传,其实也是二元对立思维的一种过程体现。皮埃尔·阿多在《别忘记生活》中指出,“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都是在贬低未来的基础上重视现在……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亚主义都要求重新明确当下时刻在世界视角中的位置,并且承认,哪怕最小时刻的存在也具有无限的价值。”请注意后半段引言,即是说古希腊的伊比鸠鲁派与斯多亚派并不是彻底对立的两派,关键在于,这两个古代哲学的学派都教人活在当下!

总体来说,这个世界已经非常二元对立了,譬如:现在—不存在、男—女、阴—阳、战争—和平……如此等等,早已使人应接不暇,但是目标总已早早放在这里:如《别忘记生活》当中第一章《现在乃吾独爱之女神》,第五节《对当下的哲学体验》,“‘看到当下时刻的那个人,’古罗马皇帝、《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说,‘就看到了自全部永恒中产生的一切和将在时间的无限中产生的一切。’”是的:活在当下!这句格言精简,却富有深刻的生命智慧。

马可·奥勒留是斯多亚主义者,公元二世纪的罗马皇帝,哲学家。人类物质的尊荣、精神的精华、最高贵身份的集合者之一,这是否是一个可以完完全全活在当下的人呢?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个“时”就是当下性,过去已逝、未来未临,重视当下才能把握鲜活自然的生命意志,类似说法在《别忘记生活》中以种种话语形式出现,从谈论马可·奥勒留所归入的斯多葛派,乃至从苏格拉底到伊壁鸠鲁派,再到现代作家歌德所讨论的从俯视到不断灵活化的“目光”等等,不断延续和发生转化。

在作者皮埃尔·阿多心目中,马可·奥勒留更像一个理想人格大全的象征,神一样的象征,浑然天成,无从评说,而歌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或隐或彰的精神修炼过程似乎才是可以把握的。在《别忘记生活》里,阿多在透过歌德如何活在当下的理解中讨论歌德的精神修炼过程。当读者明白了歌德是如何活在当下的,也就理解了所有达到这样的生命境界的人的选择。

《别忘记生活》一书分为四章。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浮士德与海伦之间的相遇就像两个情人之间的相遇那样脉脉含情,像两个时代相遇那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像一个人和他的命运相遇那样充满形而上学的意义。”所以,《别忘记生活》第一章《现在乃吾独爱之女神》,从讲述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与海伦之间的象征性精神修炼开始,这是文本的创造性构成和新生。此章终了的第七节《歌德之当下,瞬间,存在与此》,就是一段精神修炼的阶段性成果。

如书中所言,“当人被幸福,尤其是被爱情俘虏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的任凭自己被当下吸引”。爱情是超出欲望的目光,正如浮士德所言,“当心胸超出了欲望的范围,人们将会转过身来,寻找能够分享我们快乐的人。此时幸福既不瞻前,也不顾后,——惟有当下是我们的幸福。”这种自发的美的感受,与第一章前半部分论及的无意识的康健、对比歌德的古典思想资源等,有其审美逻辑发展的必然性,甚至与歌德写作本书时的个人经历可能也有关联。

“琵琶”的名称来自这种乐器的两种弹奏手法,“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演奏琵琶时应竖抱琵琶,左手按在弦上,右手五指弹奏。

如果将爱严格化、局域化、实体化,很容易导向两性关系之爱,也就是——爱情!阿多或隐或彰,从歌德的爱情出发,导入了对当下的普遍理解,再导入了第二章《俯拾的目光与宇宙遨游》,足证,“当神在地球上空飞翔时,投向大自然的目光的确可以激发为他人服务的愿望。”到了该书的第三章《希望的翅膀:〈原辞〉》,从类似于原型批评式的代蒙、提喀、厄洛斯、阿南刻以及厄尔庇斯等,剖析精神修炼的爱与关怀的存在论的神话式结构,直至第四章归结《对生命和世界说是》。

笔者曾与《别忘记生活》译者孙圣英老师提及,其一,歌德本人的情事中有爱上少女乌尔里克·冯·莱维佐夫一节,女孩与家人为躲避歌德到了马里昂巴德,歌德追及倾诉爱意,最后郁郁以退,其作《马里昂巴德哀歌》或许正是此段情事的志念。后来,法国当代导演阿伦·雷乃拍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新浪潮电影,也似有对这段史事有隐喻之意;其二,歌德本人对植物学颇有建树,还曾作《植物变形记》一书,中有种籽的扩展、茎叶收缩成为花萼、花萼扩展成为花朵、花朵收缩为花蕊、果实扩展、果实收缩为种籽,如此等等炫美的植物生长之变形之美的论述,很可以类比《别忘记生活》中的逻辑,“光明与黑暗被分开了,但是借助曙光和色彩,它们再次重逢并相爱。因此宇宙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舒张与收缩运动的结果。现在,为对方而生的双方在相互寻觅:‘安拉更无创造的必须,他的世界由我们创造。’爱情的迷醉,由此变成了整个宇宙的迷醉。”人的生命诞生于海洋般的羊水,有如植物开端生长的身体形式,渐渐长成有人类意识的身体,而观看、觉察,一定意义上掌控这个过程,也是精神修炼的题中应有之意。在第一章第四节《无意识的康健抑或后天获得的安然》,有关歌德(阿多在《别忘记生活》中诠释的歌德)《浮士德》的许多引文,表达了对这一精神修炼过程的关注,也折射了阿多的迷惑。

让我们活在当下,就是对存在说——“是”!如《别忘记生活》所言,“人们正是在艺术之中并且通过艺术才能通往对生存的赞许,才能够对生活说‘是’。”这是一本生命说“是”的哲学书,值得我们去读阿多怎样通过歌德、通过那些伟大灵魂以及人类的艺术,提倡通过赞需的方式生活在当下的哲学。

例3、例4和例5中,将“斗技”“绣花枕头”具有中国特色含义的词汇英译时采取解释加注的处理方法,方便读者阅读。“炎儿”这种称呼,也是采取解释加注的方式,避免引起读者的阅读障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采取适当,有效、可接受的身心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护理,可促使患者对血液透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创造和维持了护患之间良好关系,促使血透维持治疗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加强了医患之间的合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医院形象的提升,对医院、护士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4]。心理护理中,护理团队主要从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两个方面,充分发挥护理的意义,并体现了人性化尊重和关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血透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对这一特殊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5-6]。

姜丰,作家,现居上海。主要著作有《远去的浪漫派的夕阳》《新人文画的语义考古学》等。

标签:;  ;  ;  ;  ;  ;  ;  ;  ;  ;  ;  

姜丰:对生命说“是”——读《别忘记生活——歌德与精神修炼的传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