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CORBA的Web数据库集成与发布结构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站立[1](2010)在《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广泛应用,种类繁多的各种信息系统被人们采用。这些信息系统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各自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开发的,其所承载的海量信息也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各自不同的数据类型、表示形式等。因此,在应用或数据等层面上DBMS和信息是彼此分离的,各系统的业务逻辑也不同,而且在数据库的建设上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异构数据环境。随着网络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部门、行业和领域的各类信息越来越迫切需要能最大限度地相互共享、交换、集成和再利用。本课题旨在建立一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结构,为实现各部门、行业和领域以及各相关的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提供简单方便、及时准确、综合完整和系统一致的服务平台。本文主要讨论了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的技术。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成果,提出系统的体系结构应遵循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Broker Architecture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标准,按照多目录数据库技术保存异构数据源各结点信息,采用基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异构数据库数据群体协同和并发控制技术,按照XML的规范制定数据库互操作的接口标准框架。接着,从制定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标准和规范、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共享数据库建模、基于多目录数据库的异构共享、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数据群体协同并发控制、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多层B/S、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数据流量控制、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安全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工作。最后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模型。利用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可以为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共享平台。
游品芳[2](2008)在《基于Struts的Web数据库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相互关联的网络世界。数据库技术使得大量数据的存储管理规范、方便、快捷,Web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而Web数据库技术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相互结合,既集合了Web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优点,又使它们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和信息的动态交互。互联网用户数和网络流量的几何级数增长,对网络服务器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器需要具备提供处理大量并发访问的能力,而单机服务器的处理和I/O能力已成为了提供服务的瓶颈。要保证企业业务不停顿,高可用性数据库集群是企业在关键应用上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高可用性数据库集群的设计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减少服务中断的时间,并能够自动检测数据库服务器的故障。集群系统在所有时刻都要维护一个一致的系统映像,在节点出现故障时,要能够迅速可靠的隔离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硬件数目比较多的情况下,集群系统容易出现各节点受压不均衡,出现局部过大负载或局部过轻负载,造成有些硬件老化和损坏厉害而有些设备资源被搁置浪费,使系统的整体性能低于系统性能预期值。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提供最短的平均任务响应时间、自适应变化的负载以及可靠的负载均衡机制。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访问系统的负荷分散在不同的机器上,使整个系统吞吐量和并发性得到提高,它能让多台服务器共同承担一些繁重的计算或I/O任务或大量的用户请求,从而消除网络瓶颈,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本文在研究数据库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流量网络访问造成的服务器瓶颈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利用数据库服务器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实现多服务器协调合作,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可靠的Web应用系统。最后,本文通过客户服务平台的开发实现,研究了一种基于Struts的系统架构,并深入研究了将数据库集群技术应用于实际开发过程,最终实现了该应用系统。
解季萍[3](2007)在《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开发》文中认为由于稀土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原子能、功能材料以及纺织、医药、农牧业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我国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矿种全、类型多、价值高等特点,已查明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0%以上,这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稀土及其化合物物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和仿真模拟计算已成为国内外稀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已经有许多有关稀土的热力学、物理性质、结构和矿物等参数,但都比较零散。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以多层体系结构为基础,以稀土和稀土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开发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并在该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对稀土化合物的相关物性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和仿真模拟计算。中国是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的提取和应用研究也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经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已研究和开发此类稀土数据库的报道,而国内外已有的数据库中有关稀土的数据又很少。因此,研究和构建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相关的各种计算模型是系统开发的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本文提出将该数据库系统设计为六个子数据库模块:热力学数据库、物理性质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图(相图、优势图和反应平衡图)数据库、工艺参数数据库和矿物数据库。并研究确定了热力学数据库、物理性质数据库和结构数据库模块的具体功能和数据内容。由于热力学数据库的功能较复杂,因此,论文重点研究了热力学数据库的基本内容,研究并推导出与热力学相关的计算模型。热力学数据库的功能和软件实现基础包括:以化合物的相态为基准,分别记录和计算热力学数据;以温度的函数形式来表示化合物的热容;将各个物质相态的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熵统一到298.15K,简化焓值和熵值的计算公式;采用非标准的吉布斯函数计算值,简化计算程序;给出数据库计算程序所需的计算模型和程序逻辑。为了在数据库中实现这些功能,还研究开发了一些辅助程序:化合物分子式的元素解析程序、反应方程式配平和检验程序以及数据的查询程序。为了适应软件开发的需要,统一了化学过程与非化学过程的计算模型,用户只需输入化合物的分子式并指定其状态,就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相关热力学数据。此外,还论述了热力学函数所选用的国际单位、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及表示、化合物分子式的书写等在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规定的格式。在分析研究各种关键技术(中间件技术和Web技术)的内涵、功能、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二层和三层模型的优缺点,同时为了解决负载过于集中的问题,根据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的特点,对传统的三层B/S模型作了改进和调整,论文提出了用改进的多层体系结构来合理分摊负载,实现了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分离,为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数据存取技术是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的核心技术。论文在对目前常用的几种数据存取技术(CGI、API、ODBC、JDBC、ADO和ADO.NET)做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DO.NET技术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后台数据库连接访问机制。并提出了用数据库连接管理器来实现后台数据库访问,以及数据库连接管理器的设计原理和软件实现方式。为了实现各种数据库之间数据的共享,在整个Internet范围内实现程序间的远程调用和信息传递,论文还研究和讨论了在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开发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SOAP技术。对SOAP协议的规范、语法规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研究了如何将SOAP技术应用到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P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模型。论文研究了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软件设计,讨论了后台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结构、模块化设计以及界面设计、系统实现等问题。对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数据访问层模式、紧耦合和松耦合的数据访问、后台数据库的关系结构、有关的权限设置以及实现等做了研究,并进行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调试。论文最后详细介绍了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实现、页面的具体内容以及部分计算过程软件的网上实现。用真实的数据和具体的软件运行结果充分展示整个系统多功能、人机界面友好以及操作方便的特点,展示系统不仅具有数据库管理功能,而且还具有利用数据库中数据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图的功能,这些为稀土的分析、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东[4](2007)在《基于JSP动态Web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文中研究表明Internet和Web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M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互相结合,产生了Web数据库。Web数据库结合了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优点,它使Web网页从静态网页发展成了由数据库驱动的动态网页,同时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也实现了分离。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先进、安全、跨平台、高效率的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Web在线考试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对计算机类网络课程,由于题型种类多,题型复杂,判卷难度大,更需要一个功能完善,健壮的Web考试系统来支持。JSP具有开放性、功能强大、跨平台等众多优点,它所定义的三层B/S体系结构很适合于构造网络考试平台。因此,开发基于JSP动态Web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系统需求;从Web数据库的三个关键技术入手,详细分析研究了Web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Web数据库的访问技术、Web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最后,论文重点阐述了利用JSP技术设计开发的“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流程、系统功能、数据结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加以详细地设计和实现。在该方案中,采用基于B/S三层构架的体系结构和MVC的设计模式,以Tomcat5作为Web服务器,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进行具体的系统开发,论文中阐述了具体实现方法和部分功能实现程序。本课题完成设计实现的系统已成功运行。该系统能够方便、及时地和用户进行交互,提高网络教育考试水平和效率,并且该系统易于维护。
陈平,孙壮志[5](2007)在《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B/W/C/D/C五层结构在烟草行业系统整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该体系结构的Internet接口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现有的三层结构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的五层体系结构。该结构综合了B/W系统与C/S系统的优点,并引入了CORBA。
彭小军[6](2006)在《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的研究 ——基于Web和SOAP的企业分布式应用与集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Java的广泛应用,基于Web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正在不断发展。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引入,也使得企业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多层Web体系结构的设计中,如何组织应用程序以实现简单高效的Web应用程序编写、升级、维护和扩展;如何在企业内部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减少异构性,及由此产生的系统间共享的复杂性,仍然是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在上海移动业务支撑部的实践,围绕上海移动对企业内部现有系统正在进行的三方面工作:Web化、业务逻辑收敛和集成企业应用,展开课题研究。首先,在Web化方面,通过研究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开源软件在Web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并着重研究和使用了Struts框架实现Web层开发。MVC模式对系统的界面表示、控制流程和业务逻辑进行有效的隔离和封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基于MVC模式的Web应用框架。开源Struts框架就是其中被广泛使用的框架之一,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其次,虽然现有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对于解决企业分布式应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它们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它们不适合在Internet的松耦合环境下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异构平台中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远程通讯的解决方案。随着企业应用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已有系统集成,乃至B2B应用,已经成为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最大需求。而Web服务技术可以轻松克服传统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的缺陷,实现企业应用的无缝集成,从而架构出新一代的分布式应用系统。随着业务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上海移动拥有了众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们大多分散在各个部门,或者一个区域,而且也无法共享数据,这导致了效率的降低。客户服务系统、知识中心系统以及投诉报障等甚至在多个部门或区域都存在不同的版本以及单独的数据库。目前,上海移动已经完成了其基础业务支撑系统BOSS(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网络基础结构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将现有部分系统进行抽离、整合,通过Web技术进行改造,并将其业务逻辑收敛到BOSS(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中,然后借助Web服务技术,实现了Web层及其它系统与BOSS系统的集成。与BOSS系统的集成主要是通过一个基于Web服务的SOAP网关来实现的,其中使用了开源Web服务平台GLUE。通过改造,我们提供了统一的操作界面,减少了业务冗余,基本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上海移动BOSS系统的统一管理,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实现了数据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满足了对上海移动新业务、新需求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陈平,孙壮志[7](2004)在《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B/W/C/D/C五层结构在烟草行业系统整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该体系结构的Internet接口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现有的三层结构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的五层体系结构。该结构综合了B/W系统与C/S系统的优点,并引入了CORBA。
陈平,孙壮志[8](2004)在《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B/W/C/D/C五层结构在烟草行业系统整合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该体系结构的Internet接口技术方案,通过分析现有的三层结构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的五层体系结构。该结构综合了B/W系统与C/S系统的优点,并引入了CORBA。
王勇[9](2004)在《Web数据库中的动态数据读取技术》文中认为Web数据库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怎样在Web中动态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本文介绍几种主要的Web数据库读取技术,重点介绍了公共同关接口CGI、Web服务器应用鳊程接口SAPI、Java数据库连接JDBC和新一代动态网页技术Object Web。
宛西原[10](2004)在《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式及过程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特别是制造业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当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正在对该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方法和具体技术方面,在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的工作模式和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还远不够。为此,论文从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技术等方面,对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Networked Product C ooperative Development System, 简称为NPCDS)的工作模式及其产品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进行研究。论文首先以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产生背景和开发过程。阐明了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并对与论文研究主要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论文研究的方向、目的和意义。论文提出了一种多因素综合优化NPCDS的实施策略和方法,该方法从任务层、活动层和交互层三个方面研究了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NPCDS)的工作机理,从而给出了基于时间、基于设计过程和基于设计对象的实现NPCDS的三种工作方式。同时,论文对企业产品开发资源、产品开发决策过程、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产品开发制造过程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有机集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于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全过程集成模型,建立了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应用模式。在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任务的分解与分配技术方面,提出了基于协同维度、任务分配度和最大分配度原则的任务分配方法,建立了按产品功能划分任务、按照产品组成单元划分任务、按照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任务和按照产品开发资源划分任务的4种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方法和关系为工作单元的信息处理统一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表示信息的转换和处理过程,将该模型用于产品开发过程的信息流控制与管理,从而建立了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多级递阶控制结构和过程控制模型,并针对NPCDS的过程控制目标建立了短作业信息反馈、开发过程信息跟踪和信息资源优化的产品开发控制策略。 最后以论文提出的 NPCDS 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建立了 NPCDS 环境下,野营水处理装备开发的总体结构、协同工作方式和业务管理模式,构建了产品网 III<WP=6>中文摘要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原型,并成功地应用于野营水处理装备的开发,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基于CORBA的Web数据库集成与发布结构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ORBA的Web数据库集成与发布结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工作及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实现技术的分析 |
2.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异构数据共享技术 |
2.1.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2.1.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3 数据分布与分布的透明性 |
2.1.4 异构分布式数据库集成技术 |
2.2 多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数据共享技术 |
2.2.1 多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
2.2.2 多数据库集成器(MDBI集成器) |
2.2.3 MDBI集成器中的数据存取流程 |
2.3 空间数据库共享技术 |
2.3.1 空间数据库 |
2.3.2 异构空间信息共享 |
2.4 联邦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技术 |
2.4.1 联邦数据库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2.4.2 联邦式数据库理论研究 |
2.4.3 联邦数据库系统构成 |
2.4.4 联邦数据库研究的核心问题 |
2.4.5 联邦数据库集成技术 |
2.5 数据仓库系统的异构数据共享技术 |
2.5.1 数据仓库的特点 |
2.5.2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
2.5.3 数据仓库的元数据 |
2.5.4 数据仓库的异构特性 |
2.5.5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开采 |
2.5.6 基于异构环境建立数据仓库的实现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异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设计 |
3.1 异构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 |
3.2 制定异构数据库互操作的标准和规范 |
3.3 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共享数据库建模 |
3.4 基于多目录数据库的异构共享技术 |
3.5 基于CSCW的异构数据库数据群体协同并发控制 |
3.5.1 CSCW基本概念 |
3.5.2 CSCW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
3.6 基于分布式异构环境的多层B/S体系结构 |
3.6.1 传统两层C/S模式的局限性 |
3.6.2 多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划分 |
3.6.3 Internet多层结构与浏览器(B/S)运行模式 |
3.7 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数据流量控制 |
3.8 支持常用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模式的异构数据库安全控制 |
3.8.1 请求数据的用户身份鉴别 |
3.8.2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
3.8.3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
3.8.4 防抵赖技术 |
3.9 基于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协议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一个基于Web的异构数据源集成技术模型 |
4.1 基于Web的数据库采用的集成方法 |
4.2 基于Web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 |
4.2.1 基于CORBA的Web数据库集成技术 |
4.2.2 基于XML的Web数据库集成技术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Struts的Web数据库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章 Web数据库技术 |
2.1 Web数据库技术研究 |
2.1.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
2.1.2 几种常用数据库的比较 |
2.1.3 Web技术概述 |
2.1.4 Web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 |
2.2 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
2.2.1 Web数据库系统的二层C/S体系结构 |
2.2.2 数据库系统的三层B/S结构模式 |
2.3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
2.3.1 Web数据库的物理模型 |
2.3.2 Web与数据库连接技术 |
2.3.3 Web数据库连接方式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现Web数据库性能的关键技术 |
3.1 集群系统概述 |
3.1.1 集群系统的结构 |
3.1.2 集群技术特点 |
3.1.3 集群的分类 |
3.2 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结构体系 |
3.2.1 基于镜像站点集群体系 |
3.2.2 基于DNS的集群体系 |
3.2.3 基于请求分配器的集群体系 |
3.3 负载均衡技术 |
3.3.1 负载均衡实施要素 |
3.3.2 负载均衡算法 |
3.3.3 负载均衡技术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融系统客户服务平台 |
4.1 项目背景 |
4.2 系统性能分析 |
4.2.1 系统需求分析 |
4.2.2 Web数据库性能要求 |
4.3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
4.4 系统技术实现 |
4.4.1 Struts框架概述 |
4.4.2 高性能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4.4.3 系统安全性设计和实现 |
4.4.4 程序实现 |
4.5 运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数据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稀土简介 |
1.1.1 稀土矿物与分布 |
1.1.2 稀土工业 |
1.1.2.1 稀土工业现状 |
1.1.2.2 稀土工业发展趋势 |
1.1.3 稀土的应用 |
1.1.3.1 农业领域 |
1.1.3.2 冶金工业领域 |
1.1.3.3 石油化工领域 |
1.1.3.4 玻璃、陶瓷领域 |
1.1.3.5 生物、医学领域 |
1.2 稀土的物理化学性质 |
1.2.1 稀土的化学性质 |
1.2.2 稀土的物理性质 |
1.2.2.1 光性质 |
1.2.2.2 磁性质 |
1.2.2.3 电性质 |
1.3 相关数据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 本论文的工作 |
第二章 稀土化合物热力学数据计算模型 |
2.1 数据库中热容和焓的计算模型 |
2.1.1 热容 |
2.1.2 焓 |
2.1.3 数据库中焓的计算 |
2.2 数据库中熵和Gibbs函数的计算模型 |
2.2.1 熵 |
2.2.2 数据库中熵的计算 |
2.2.3 吉布斯(Gibbs)函数 |
2.2.4 吉布斯函数判据 |
2.2.5 吉布斯函数的计算 |
2.2.6 数据库中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
2.3 热力学过程计算模型 |
2.3.1 非化学变化过程 |
2.3.2 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热力学计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辅助软件计及实现基础 |
3.1 辅助软件的设计 |
3.1.1 反应方程式配平 |
3.1.2 分子式的书写 |
3.1.3 元素解析程序 |
3.2 计算模型的程序实现 |
3.2.1 热力学数据库中的计量单位 |
3.2.2 有效数字的选定和表示 |
3.2.3 热力学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 |
3.2.3.1 热力学数据库基础数据的内容 |
3.2.3.2 热力学数据必要的说明 |
3.2.3.3 超出温度范围的计算 |
3.2.3.4 计算程序逻辑 |
3.2.4 热力学过程计算 |
3.2.4.1 方程式的输入 |
3.2.4.2 计算程序逻辑 |
3.2.4.3 计算实例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体系结构 |
4.1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
4.1.1 中间件技术 |
4.1.1.1 中间件的发展 |
4.1.1.2 中间件的分类 |
4.1.1.3 中间件的特点和优势 |
4.1.2 Web技术 |
4.1.2.1 Web服务的内涵 |
4.1.2.2 Web服务的功能 |
4.1.2.3 Web服务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4.1.2.4 Web服务架构 |
4.1.2.5 Web数据库 |
4.2 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体系结构模型 |
4.2.1 单层模型 |
4.2.2 二层C/S模型 |
4.2.3 三层B/S模型 |
4.2.4 改进的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多层混合模型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设计 |
5.1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核心技术 |
5.1.1 数据库存取技术 |
5.1.1.1 数据库中间件及其特点 |
5.1.1.2 Web数据库中使用中间件须解决的问题 |
5.1.1.3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技术 |
5.1.2 几种常用的数据库存取技术 |
5.1.2.1 CGI |
5.1.2.2 API |
5.1.2.3 ODBC |
5.1.2.4 JDBC |
5.1.2.5 OLE DB |
5.1.2.6 ADO |
5.1.2.7 ADO.NET |
5.1.3 ADO.NET技术 |
5.1.3.1 ADO.NET简介 |
5.1.3.2 ADO.NET对象模型 |
5.1.3.3 ADO.NET数据访问方法 |
5.1.4 SOAP技术 |
5.1.4.1 SOAP简介 |
5.1.4.2 SOAP协议规范 |
5.1.4.3 SOAP消息的构成及其语法规则 |
5.2 基于ADO.NET技术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访问 |
5.2.1 基于ADO.NET技术的数据库连接访问 |
5.2.2 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连接访问机制 |
5.2.2.1 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连接访问机制 |
5.2.2.2 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连接管理器的实现 |
5.3 基于SOAP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 |
5.3.1 SOAP协议应用到本系统中的优点 |
5.3.2 基于SOAP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 |
5.4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设计 |
5.4.1 数据库访问层模式 |
5.4.1.1 数据访问层次简析 |
5.4.1.2 紧耦合与松耦合的数据访问 |
5.4.2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模块化设计 |
5.4.3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设计 |
5.4.3.1 传统的数据库应用设计方法 |
5.4.3.2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结构设计 |
5.5 小结 |
第六章 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实现 |
6.1 系统的构成 |
6.1.1 系统主页 |
6.1.2 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
6.1.2.1 用户登录界面 |
6.1.2.2 用户注册 |
6.1.2.3 用户资料修改 |
6.1.3 系统管理 |
6.1.3.1 控制台页面 |
6.1.3.2 用户资料管理 |
6.2 数据库基础数据查询 |
6.2.1 化合物数据库首页 |
6.2.2 化合物查询 |
6.2.3 稀土化合物热力学基础数据 |
6.2.4 稀土化合物物理性质基础数据 |
6.2.5 稀土化合物结构基础数据 |
6.3 数据库分析计算 |
6.3.1 分析计算 |
6.3.2 方程式及温度输入 |
6.3.3 方程式配平 |
6.3.4 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计算及作图 |
6.3.5 温度错误的处理 |
6.3.6 非化学反应过程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书目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4)基于JSP动态Web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系统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Web数据库技术 |
2.1 引言 |
2.2 Web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1 Web数据库的双层结构 |
2.2.1.1 双层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 |
2.2.1.2 双层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 |
2.2.2 Web数据库的三层结构 |
2.2.2.1 三层客户服务器(C/S/S)体系结构 |
2.2.2.2 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S)体系结构 |
2.2.3 服务器端扩展程序 |
2.2.4 客户端扩展程序 |
2.3 Web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
2.3.1 Web数据库访问的中间件技术 |
2.3.1.1 CGI技术 |
2.3.1.2 Web API技术 |
2.3.1.3 ASP技术 |
2.3.1.4 PHP技术 |
2.3.1.5 Java技术 |
2.3.1.6 CORBA |
2.3.1.7 XML技术 |
2.3.2 部分数据库厂商的解决方案 |
2.3.2.1 DB2的World Wide Web Connection |
2.3.2.2 Oracle的Veb Application Server |
2.3.2.3 INFORMIX的Universal Web Connect |
2.3.2.4 Sybase的NetImpact Dynamo |
2.4 Web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
2.4.1 Web的安全问题 |
2.4.2 如何实施Web安全框架 |
2.4.3 Web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 |
第三章 JSP技术 |
3.1 JS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 |
3.2 JSP开发环境 |
3.2.1 JSP开发工具 |
3.2.2 JSP运行环境的设置 |
3.3 JSP中数据库访问机制 |
3.3.1 JDBC接口的框架结构 |
3.3.2 JDBC使用方法 |
3.3.3 数据库连接改进措施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的体系结构 |
4.2 系统功能 |
4.2.1 系统功能描述 |
4.2.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4.3 系统数据结构 |
4.4 系统安全性 |
4.4.1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
4.4.2 数据库的安全性设计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环境 |
5.2 数据连接的设计 |
5.3 Servlet的使用 |
5.4 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举例 |
5.4.1 在线考试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4.2 系统管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5 安全性设计 |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
6.1 系统测试分析 |
6.2 系统测试结果 |
第七章 总结 |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7.2 网络考试系统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的研究 ——基于Web和SOAP的企业分布式应用与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Web技术及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结构 |
2.1 Web 技术 |
2.2 Web 技术的发展 |
2.2.1 静态文档阶段 |
2.2.2 动态交互页面阶段 |
2.2.3 实时可伸缩的事务处理阶段 |
2.3 基于Web 的分布式系统结构 |
2.3.1 C/S 模式到B/S 模式 |
2.3.2 基于Web 的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
2.3.3 系统特性 |
第三章 开源软件Enhydra 和Struts 框架 |
3.1 开源软件 |
3.1.1 开源软件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3.1.2 国内开源软件面临的几个问题 |
3.1.3 Web 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开源软件 |
3.2 MVC 模式 |
3.2.1 MVC 模式结构 |
3.2.2 MVC 模式和三层体系架构 |
3.3 Enhydra——基于MVC 模式的平台型Web 开发中间件 |
3.3.1 Enhydra 体系结构 |
3.3.2 表示层对象(PO) |
3.3.3 商务层对象(BO) |
3.3.4 数据层对象(DO) |
3.4 Struts 框架——基于MVC 模式的Web 框架 |
3.4.1 Struts 框架详细处理流程 |
3.4.2 Struts 框架和Enhydra、Cocoon 框架的比较 |
第四章 企业分布式应用与Web 服务 |
4.1 主流分布式对象技术在企业应用与集成中的问题 |
4.2 Web 服务 |
4.2.1 Web 服务的特点 |
4.2.2 Web 服务体系结构及实现原理 |
4.2.3 Web 服务核心技术 |
4.3 CORBA 与Web 集成的可行解决方案 |
4.3.1 对象Web 技术 |
4.3.2 Web 服务技术 |
第五章 课题背景及知识中心系统实现 |
5.1 课题背景 |
5.2 BOSS 系统中实现集中管理、资源整合 |
5.2.1 数据层 |
5.2.2 业务逻辑层 |
5.2.3 接入层 |
5.3 BOSS 系统与本课题的关系 |
5.4 知识中心系统 |
5.4.1 系统总体设计 |
5.4.2 系统实现概述 |
5.4.3 系统模块详细实现 |
5.4.4 系统实现小结 |
第六章 外部系统和BOSS系统的集成 |
6.1 BOSS 系统接入层的现状 |
6.2 GLUE——基于SOAP 的Web 服务平台 |
6.3 网关设计概述 |
6.4 网关实现体系结构 |
6.5 网关系统详细实现 |
6.5.1 Web 服务的发布和请求侦听 |
6.5.2 客户端的访问 |
6.5.3 调用层的内部处理 |
6.5.4 对CORBA 对象的调用 |
6.5.5 问题说明 |
6.6 网关实现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10)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式及过程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现代网络化制造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
1.1.1 概述 |
1.1.2 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
1.1.3 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
1.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概述 |
1.2.1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面临的制造环境与主要问题 |
1.2.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技术与其它制造技术的关系 |
1.2.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法 |
1.2.4 论文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课题的选题背景、意义与课题来源 |
1.3.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3.2 课题来源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式及系统实现 |
2.1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机理及协同方式研究 2 |
2.1.1 传统产品开发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
2.1.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机理及系统优化研究 |
2.1.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协同工作方式研究 |
2.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系统集成研究 |
2.2.1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目标体系 |
2.2.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组成要素 |
2.2.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结构体系 |
2.2.4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的系统集成研究 |
2.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应用模式研究 |
2.3.1 面向客户参与的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应用模式 |
2.3.2 面向变形设计的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应用模式 |
2.3.3 面向产品族的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应用模式 |
2.3.4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应用模式 |
2.4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
2.4.1 企业联盟及企业联盟管理技术 |
2.4.2 产品协同开发数据信息交换与数据管理技术 |
2.4.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任务分解与分配技术 |
2.4.4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冲突与协商机制 |
2.4.5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快速业务重组技术 |
2.5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实现 |
2.5.1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环境及协同工具 |
2.5.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平台与实现 |
2.6 本章小结 |
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研究 |
3.1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信息资源集成研究 |
3.1.1 信息处理的统一模型 |
3.1.2 信息资源集成模型 |
3.1.3 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原则 |
3.1.4 信息资源集成技术与实现方式 |
3.1.5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信息流控制与管理 |
3.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
3.2.1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目标 |
3.2.2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结构 |
3.2.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策略 |
3.2.4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过程控制仿真 |
3.3 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质量评价系统研究 |
3.3.1 产品网络化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3.3.2 网络化协同开发产品的质量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1.1 野营水处理装备开发应用工程简介 |
4.1.2 水处理装备的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提出及意义 |
4.1.3 水处理装备的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总体结构 |
4.2 水处理装备协同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 |
4.2.1 水处理装备协同开发方式与工作流程研究 |
4.2.2 水处理装备协同开发业务管理研究与应用 |
4.3 应用效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 |
1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2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主要科研工作 |
3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获奖和专利获取情况 |
四、基于CORBA的Web数据库集成与发布结构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异构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D]. 王站立. 大连交通大学, 2010(08)
- [2]基于Struts的Web数据库研究与应用[D]. 游品芳.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0)
- [3]基于Web的稀土化合物数据库系统研究和开发[D]. 解季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4]基于JSP动态Web技术的在线考试系统[D]. 黄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5]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B/W/C/D/C五层结构在烟草行业系统整合中的应用[A]. 陈平,孙壮志. 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 [6]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架构的研究 ——基于Web和SOAP的企业分布式应用与集成[D]. 彭小军. 江南大学, 2006(01)
- [7]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B/W/C/D/C五层结构在烟草行业系统整合中的应用[A]. 陈平,孙壮志. 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 [8]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B/W/C/D/C五层结构在烟草行业系统整合中的应用[A]. 陈平,孙壮志. 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 [9]Web数据库中的动态数据读取技术[A]. 王勇. ’2004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04
- [10]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式及过程控制研究[D]. 宛西原. 重庆大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