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谐振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谐振,光学,灵敏度,陀螺,矩阵,光纤,琼斯。
光学谐振腔论文文献综述
房淼胜,汪海霞[1](2019)在《光学Tamm态和谐振腔耦合双通道单向波导吸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并提出了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基于光学Tamm态与谐振腔耦合的双通道表面等离激元单向吸收器。通过在金属-电介质-金属等离子体波导中央嵌入光子晶体异质结构和谐振腔,并分别形成光学Tamm态和谐振腔共振模式,当两者达到强耦合时,可产生模式分裂,实现对电磁波的双通道强吸收(吸收率分别为0.986和0.978)。同时,由于该波导吸收器的几何非对称性,导致不同方向入射的电磁波吸收效果不同。通过调整构成吸收器的几何参数,调节两种模式的耦合强度,可灵活调节吸收峰波长。所提出的单向表面等离激元吸收器可在光学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期刊2019-10-11)
李晓静,郑子云,史戈平,高永亮[2](2019)在《制备光学金刚石膜的微波谐振腔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两种具有不同结构的用于制备光学金刚石膜材料的新型微波谐振腔,第一种山字形剖面的重入式谐振腔,具有能提供足够大的微波谐振空间,激发出高密度等离子体的优点,对其改进后,沉积基台倒置,减少杂质,有助于提高膜的质量。在第二种谐振腔结构优化过程中发现,微波传输结构部分设计过渡锥台比直接连接时,沉积台上方可获得更强的电场强度,有利于提高沉积速率。对气体供给方式及流速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两种工作气体供给模式,模式I从中心孔进入,模式II从环状孔进入。结果表明:模式I有利形成均匀膜层,最佳气体流速范围为5~10 m/s。设计的微波谐振腔可应用于高品质光学金刚石膜的制备。(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2期)
程则迪[3](2019)在《简并光学谐振腔的实验研究以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物理学家费曼就提出量子模拟的概念,由于量子世界的奇异性,随着粒子数的增加,运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来模拟量子多体体系所需要耗费的资源是呈指数增长的,这个资源的耗费是人类不能承受的成本;基于量子力学的奇异特性,费曼提出可以用一个已知的、可控的、可测量的量子系统去模拟另一个未知的、难以操控的量子系统,从而走出资源耗费的困境;基于这一思想,科学家们进一步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就是发展一种普适的量子模拟器。后来的科学家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突破,力求在不远的将来真正实现量子计算的宏愿。基于量子模拟的框架,人们提出各种方案,包括基于光晶格中的原子系统、离子阱系统、量子点系统、超导量子线路和光学人工维度等等各种量子模拟方案。光子是理想的飞行量子比特,量子比特之间的信息交互大多离不开光子的传递、操控,因此光学系统是量子模拟的重要体系,光子拥有丰富的自由度,包括偏振、频率以及时序脉冲等可以作为各种丰富的资源用于编码量子比特。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光子丰富的自由度作为光学人工维度进行量子模拟的思想逐渐风靡,在量子模拟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在1992年Les Allen等人发现Laguerre-Gaussian模式光携带着轨道角动量(OAM),作为一种全新的自由度,拥有近乎无穷的维度,是很好的量子信息载体。随后,关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研究大量涌现,并取得了一大批显着的成果。近年我们实验室的周正威老师、李传锋老师等人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维度的量子模拟方案,该方案在理论上利用光子的轨道角动量作为人工维度,结合耦合的轨道角动量简并腔,将整个系统中的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映射为二维平面中的晶格格点——模拟二维晶格中的各种奇异物理现象,可以展示凝聚态物理中的各种拓扑物理学现象,研究晶体中的能带结构、各种拓扑绝缘体的奇特现象等等。但是这一切奇妙设想的实现都需要一种可以同时容纳各种轨道角动量模式激光的谐振腔——简并光学谐振腔。本人研究生期间主要进行了关于简并光学谐振腔的实验研究,本文不仅是本人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总结,也是对基于简并光学谐振腔在量子信息中的潜在应用的一个总结,其中第四章到第六章为本书的重点,具体为:第四章.实验实现了一种透镜组合的简并光学谐振腔最直接的简并光学谐振腔由2组4f光学透镜系统组成,我们在实验上利用四个透镜、四个平面反射镜构造了一个31阶轨道角动量模式同时共振的简并光学谐振腔,展示了不同模式的透射共振峰,并研究了谐振腔在不同模式下的共振频率劈裂以及透射光斑。第五章.实验研究了基于球面镜的近简并光学谐振腔实验研究了由四个相同的球面腔镜组成的空间四边形构型近简并光学谐振腔,其中引入了全新的计算腔内光学本征模式的思路,研究了左右旋模式下的共振频率劈裂关系,探测了共振模式下的模式保真度等。第六章.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椭球面镜的简易简并光学谐振腔另外,我们独辟蹊径地设计了一种椭球面镜用于补偿大角度入射的时候球面腔镜导致的光斑畸变的问题,并且建立了光线追迹的模型用于追踪光线在腔内的传输情况,模型的结果完美的印证了我们的设计;我们又进一步在实验上实现了基于这种椭球面镜的简易简并光学谐振腔,实现了21阶轨道角动量模式的共振,进一步探测了不同模式在稳定共振的情况下其波前的涡旋相位分布,为继续推进基于简并光学谐振腔内轨道角动量模式作为人工维度进行量子模拟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郭栋,邹长铃,任宏亮,卢瑾,覃亚丽[4](2019)在《CaF_2光学微谐振腔中基于光热振荡的热耗散率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量光热振荡周期可以检测出CaF_2光学微谐振腔腔体与环境之间的热耗散率,然而多个振荡周期与热耗散率呈非线性关系,无法利用某个振荡周期值有效测量热耗散率。使用一种基于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的传感数据测量模型,通过测量振荡周期值,实现了热耗散率的有效测量,优化了神经网络参数,提高了热耗散率测量精度。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CaF_2光学微谐振腔的热耗散率,对实现基于光学微腔的热参量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国雁,李奇[5](2018)在《微光学陀螺楔形谐振腔制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基谐振式光学微腔陀螺以小型化、集成化成为未来姿态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其极限灵敏度主要取决于谐振腔直径D与品质因数Q值乘积。目前常见的硅基微腔直径为微米级。为了进一步提高极限灵敏度,实验中控制加工工艺减小反应过程中残余应力与表面粗糙度,制备出直径D为8 mm、表面粗糙度小于1 nm、Q值2.4×106的大尺寸硅基Si O2楔形谐振腔,可实现陀螺极限灵敏度达到55°/h,为芯片级、集成化的新型谐振式光学微腔陀螺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6期)
张勐,赵学峰,韵力宇,文丰,张彦军[6](2018)在《光学谐振腔式湿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当前光学谐振腔式湿度传感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基于微环、微结和回音壁式谐振腔的湿度传感器的光学品质因数Q、灵敏度等关键特性,并对此类湿度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11期)
任莉娜[7](2018)在《棱镜式激光陀螺谐振腔光学非共面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陀螺是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具有启动时间短、动态范围大、功耗小、精度高等优点,在导弹制导、航空器飞行控制以及航天遥感卫星姿态控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形谐振腔是激光陀螺的核心。棱镜式环形谐振腔通过全反射棱镜构成闭合光路,具有背向散射小、免镀膜等优点。但这种环形腔内光路有较长一段路径存在于全反射棱镜内部,光在全反射棱镜工作面发生折、反射的次数多于传统的反射镜式环形谐振腔。在外界环境扰动下,容易引起棱镜式环形谐振腔光路非共面,陀螺工作稳定性容易受到影响。本论文根据棱镜式环形腔的结构,利用琼斯矩阵分析了环形谐振腔内振荡激光椭偏度、陀螺磁灵敏度与光路非共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环形谐振腔光路非共面检测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介绍了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及环形谐振腔光路非共面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四棱镜方形棱镜式激光陀螺的结构和工作特性。第二,根据棱镜式环形谐振腔结构特点,在考虑环境影响条件下,修正光在棱镜表向反、折射的传输矩阵,即温度、棱镜和腔体加工角度误差、塔差等作为微扰项,将旧的2×2矩阵修正为新的3×3矩阵。第叁,根据激光环形谐振腔自洽理论,利用修正后的光路传输矩阵,建立了包含误差项的棱镜式环形谐振腔光束传输的理论模型。分析各种误差扰动下的光路偏移理想路径的距离和角度。第四,定性分析了环形谐振腔光路非共面对陀螺振荡光束偏振态的影响。基于自洽理论,利用琼斯矩阵特征向量,分析了光路非共面角与振荡激光椭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形谐振腔内振荡激光椭偏度随着非共面角增大在同步增加。第五,利用琼斯矩阵特征值,分析了棱镜式激光陀螺光路非共面与陀螺磁灵敏度的关系。分析表明磁灵敏度与光路非共面角是正相关的。利用亥姆霍兹线圈作为磁场发生器,完成了磁灵敏度测试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吻合的,并提出了基于检测陀螺磁灵敏度和振荡光椭偏度的环形谐振腔光路非共面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赵锐,孙颖,田野,唐军,刘俊[8](2018)在《基于掺铒光纤谐振腔的谐振式光学陀螺》一文中研究指出谐振式光学陀螺(ROG)是以谐振腔为基础的角速度传感器件,因此其受到光学谐振腔性能的制约。当光学谐振腔中不存在增益补偿机制时,由于谐振腔制备材料的固有属性,光在光学谐振腔中的损耗仍然是阻碍谐振式光学陀螺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升谐振式光学陀螺的性能,提出利用掺铒光纤的增益补偿作用减小光在谐振腔中的损耗,并对其相应的陀螺系统进行了验证。在光学谐振腔直径为10 cm、腔长为4.5 m、掺铒光纤长度为14 cm、泵浦功率为40.6 mW的条件下,光学谐振腔的品质因数达到了8.3×108,同时得到谐振式光学陀螺的零偏稳定性为0.24°/s,理论的极限灵敏度提升到了0.012 6°/h。(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夏美晶[9](2018)在《光学微球谐振腔增强光谱信息检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谱信息检测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环境、农业、材料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分析物质结构及成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往往还需要采取一些增强光谱信息的手段来实现对微弱光谱信号的测试及分析。为此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微球谐振腔的结构来研究增强光谱信息的方法。光学微球谐振腔是一种品质因数极高的形状为球形的光学谐振腔,其极高的品质因数代表着光学微球谐振腔的储存光的能力极强,且由于其球形的形状可以提高光学微腔的聚光能力,使得光谱信息可以更好地耦合进腔内后继而被输出并收集。此外为使光学微球谐振腔实现增强光谱信息的目的,本论文提出一种在光学微球谐振腔表面修饰银纳米颗粒的方法。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到微球腔表面修饰的银纳米颗粒大部分形状为近似圆形,直径尺寸范围约为40~100 nm。本论文中主要研究光学微球谐振腔对荧光信息以及拉曼光谱信息的增强作用,用于光谱信息测试的样品为罗丹明6G(R6G)溶液。通过对荧光光谱的测试分析得知微球谐振腔探针表面修饰银纳米颗粒后荧光得到极大地增强。通过对拉曼光谱的测试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修饰有银纳米颗粒的微球谐振腔探针的拉曼光谱信息在微球谐振腔探针直径为200μm左右时测试效果最佳;(2)、修饰有银纳米颗粒的微球谐振腔探针可被用于检测微弱拉曼光谱信息,检测极限达到10~-1212 mol/L;(3)、修饰有银纳米颗粒的微球谐振腔探针重复性不好,经计算得到其标准误差约为65%;(4)、修饰有银纳米颗粒的微球谐振腔探针稳定性不好,长时间放置后探针的增强特性会失效。为了提高修饰有银纳米颗粒的微球谐振腔探针的重复性以及稳定性,本论文提出一种在微球谐振腔探针表面包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化学性质不活泼等特性的光学透明且疏水物质parylene-C薄膜的方法。在微球谐振腔探针表面包覆parylene-C薄膜可以在不影响探针表面银纳米颗粒的增强光谱信息的作用外,保护银纳米颗粒不被氧化以及减少探针每次使用后R6G溶液的吸附。通过测试分析,在微球谐振腔探针表面包覆50 nm厚度的parylene-C之后,微球谐振腔探针的重复性得到了提升,经计算其标准误差约为1%。且微球谐振腔探针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优化后的微球谐振腔探针可被应用于微弱光谱信号的测试,本论文利用该探针对部分食物(例如:瓜子、橙汁、鱼肉以及辣椒)中微量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展开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瓜子中含有微量甲基橙食品添加剂,橙汁中含有微量甲基橙食品添加剂,鱼肉中含有微量甲基橙以及结晶紫食品添加剂,辣椒中含有微量结晶紫以及罗丹明食品添加剂,这说明微球谐振腔探针可以被用来检测食物中微量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而且利用放置一个月的微球谐振腔探针测试瓜子和橙汁,结果与一个月前没有差别,这个结果说明微球谐振腔探针表面包覆parylene-C后提高了探针稳定性。总体说来,本论文中提出的修饰有银纳米颗粒的微球腔探针可用于增强微弱光谱信号,此外优化后的微球腔探针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且利用该结构可以检测分析食物中微量食品添加剂的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06-03)
邓林[10](2018)在《基于光学谐振腔的滤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滤波器在激光、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光通讯系统的基础元件,光学谐振腔在现代波分复用网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滤波器。因此基于集成光学和微纳光纤这两大光学平台的光学谐振腔滤波器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集成光学中,可调制光学滤波器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实现对任意波长的光信号进行滤波,在波分复用和解复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光纤光学中,以微纳光纤为基础的滤波器件作为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元件被广泛研究,而基于石墨烯辅助的全光纤可调谐光学滤波器件在光开关,滤波器,传感器等方面也引起了大量的研究兴趣。本课题是在系统分析了片上级联微环谐振器,基于微纳光纤的结型谐振器以及石墨烯对石墨烯辅助反馈结构的作用基础上,设计,制作以及优化了叁种新型滤波器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可调制的基于二阶级联微环谐振器的光学滤波器,该器件具有优于单个微环谐振器的滤波特性且工艺上易于实现。通过热光调谐的方式,该滤波器能被加热电极精确控制实现一个自由谱范围内的调制。2.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使用单根拉锥光纤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全光纤上下载滤波器。整个器件的耦合区都是由同根光纤构成,克服了插入过程的损耗以及模式不匹配造成的损耗,具有低损耗,高消光比以及高品质因数等特点。3.基于单根拉锥光纤设计了一种包含单个结型谐振器以及反馈区的谐振器结构。利用二维材料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光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反馈区的折射率进行调节以对其产生的滤波谱型进行周期性全光调节。本文也探究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及模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光学谐振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两种具有不同结构的用于制备光学金刚石膜材料的新型微波谐振腔,第一种山字形剖面的重入式谐振腔,具有能提供足够大的微波谐振空间,激发出高密度等离子体的优点,对其改进后,沉积基台倒置,减少杂质,有助于提高膜的质量。在第二种谐振腔结构优化过程中发现,微波传输结构部分设计过渡锥台比直接连接时,沉积台上方可获得更强的电场强度,有利于提高沉积速率。对气体供给方式及流速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两种工作气体供给模式,模式I从中心孔进入,模式II从环状孔进入。结果表明:模式I有利形成均匀膜层,最佳气体流速范围为5~10 m/s。设计的微波谐振腔可应用于高品质光学金刚石膜的制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谐振腔论文参考文献
[1].房淼胜,汪海霞.光学Tamm态和谐振腔耦合双通道单向波导吸收器[C].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2019
[2].李晓静,郑子云,史戈平,高永亮.制备光学金刚石膜的微波谐振腔设计及优化[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3].程则迪.简并光学谐振腔的实验研究以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郭栋,邹长铃,任宏亮,卢瑾,覃亚丽.CaF_2光学微谐振腔中基于光热振荡的热耗散率测量[J].光学学报.2019
[5].李国雁,李奇.微光学陀螺楔形谐振腔制备技术研究[J].电子器件.2018
[6].张勐,赵学峰,韵力宇,文丰,张彦军.光学谐振腔式湿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7].任莉娜.棱镜式激光陀螺谐振腔光学非共面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8].赵锐,孙颖,田野,唐军,刘俊.基于掺铒光纤谐振腔的谐振式光学陀螺[J].微纳电子技术.2018
[9].夏美晶.光学微球谐振腔增强光谱信息检测及应用[D].中北大学.2018
[10].邓林.基于光学谐振腔的滤波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