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证书,培养模式,考试制度,专业。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晨晨,张艺国[1](2019)在《“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法模式改革——以黄麓师范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校内辅导模式为研究个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2019年4月10日正式启动,其中"1"是传统的学历证书,"X"则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与内涵的有关职业技能证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即是其中含金量较高的"X"证书之一。我校在"1+X"证书制度的导向下,形成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校内的辅导模式,也对学校的教法模式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改革。(本文来源于《安徽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17期)
余赛月[2](2019)在《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最深层次的构成便是文化—认知,制度的构建实际上包括旧制度的去制度化和新制度的构建和维系过程,其中,外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内在法令、规范、认知等因素的变化就会导致旧制度的危机。新制度的构建又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关系和文化-认知这叁个层面。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研究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有合理性可言。借鉴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危机,来自于外部的推力和内部的张力。外部推力主要来自于政权更迭、新自由主义、能力本位的教师观、学校教育问题严重化。内部张力主要是制度本身出现的被动实施改革,造成理念倒退,教师资格证书设计不合理,造成教师业务范围不明确对“教师专业性”把握不足,造成教师培养封闭。在意识到世界教师专业化浪潮之后,借鉴了美国和泰国对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践。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萌发、选择和正式建立叁个阶段,终于建立起了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在此期间呈现出嵌入性、渐进性和整合性这叁个特征。更新制度之中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社会意识层面的“公务员型”的教师观的涌现和教师资格证主义的改善,制度场域之中的行动者通过角色划分,可以分为“局内人”的国家、大学和教师,“边缘人”的相关团体和家长。通过以上的分析,更新制度与行动者的行动逻辑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更新制度影响行动者行为目标的确定、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实现,行动者影响更新制度的产生和改善。最后,对更新制度的效果和问题进行分析。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缓解旧教育制度危机、为新制度创设制度环境;获取教育制度改革的认知基础;走向渐进式的教育制度构建过程;“局内人”与“边缘人”形成共同的行动逻辑,以上四点是关于“趋向一个好的教育制度构建过程”的启示。最后,进行反思:研究者的主观建构有利于跨时空的对话;方法论方面,制度与行动者互动的分析可以揭示制度逻辑,但是关于结构—制度还是过程—事件分析还值得学习。(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储信炜[3](2018)在《中美教师资格证书时效制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中美两国教师资格证书的时效性,美国教师资格证书认证实行周期认证制度,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没有时效限制,一经获得即终身有效。现阶段我国教师资格终身制弊大于利。由于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定期认证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借鉴美国这方面的经验改进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就显得很有必要。但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以防盲目借鉴别国经验,产生"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7期)
马永双,蔡敏[4](2018)在《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前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与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类似。相比美国而言,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认证还处于初期阶段。美国各州按多层级教师证书系统灵活设计了多样化的证书更新周期,分类实施了升级更新和同级更新两种认证方式,立足教师专业发展细化和完善了认证标准,实现了在线提交更新材料及专家在线匿名评审。要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定期注册的性质,放开定期注册的周期,细化注册认证的条件,加快电子注册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青,沈蕾娜[5](2017)在《解读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基于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按照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四步模型,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土化四个环节对"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省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是引发"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因;同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全国性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和教师资格更新制的建立等措施也推动了此次"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进行。此次"国考"改革采取的许多新举措,如"省考"变"国考"、考试内容的更新、打破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从"双轨"走向"单轨",把师范生也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对象的范畴等等,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曾丽颖[6](2016)在《中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国际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更新,课程设置随之改革,中职师资能力提升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因此,本文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中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主要种类、核心技能要求,获得证书途径、证书持有者入职程序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中国在相关方面的差距。对提升我国中职师资入口标准、改进培养方案、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素质中职教师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中旬刊)》期刊2016年12期)
伍新德[7](2016)在《高师院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高师院校应在教师教育模式、课程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6年05期)
李丹云[8](2016)在《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全球确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该制度至今已经经历了将近200年的演变和发展历史,美国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和管理,如资格证书种类和级别、时效性和通融性,以及认证标准和认证机构的完善等,都为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6年08期)
张海钟[9](2014)在《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师范专业按照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要经过教育实习,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教师教育的否定。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之间缺少契合。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因此,建议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论坛》期刊2014年12期)
张海钟[10](2014)在《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2013年扩大试点,2013年秋季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再自动获得资格证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克服了缺陷的同时带来新的问题。师范专业按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经过教育实习,最终还要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不经过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否定,其后果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彻底演变成学科专业,尤其是教育实习,将成为公平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之间缺少契合。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之间相互冲突。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只辅导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因此建议撤消教师教育专业,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4年06期)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职业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最深层次的构成便是文化—认知,制度的构建实际上包括旧制度的去制度化和新制度的构建和维系过程,其中,外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者内在法令、规范、认知等因素的变化就会导致旧制度的危机。新制度的构建又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关系和文化-认知这叁个层面。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研究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有合理性可言。借鉴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危机,来自于外部的推力和内部的张力。外部推力主要来自于政权更迭、新自由主义、能力本位的教师观、学校教育问题严重化。内部张力主要是制度本身出现的被动实施改革,造成理念倒退,教师资格证书设计不合理,造成教师业务范围不明确对“教师专业性”把握不足,造成教师培养封闭。在意识到世界教师专业化浪潮之后,借鉴了美国和泰国对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践。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萌发、选择和正式建立叁个阶段,终于建立起了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在此期间呈现出嵌入性、渐进性和整合性这叁个特征。更新制度之中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社会意识层面的“公务员型”的教师观的涌现和教师资格证主义的改善,制度场域之中的行动者通过角色划分,可以分为“局内人”的国家、大学和教师,“边缘人”的相关团体和家长。通过以上的分析,更新制度与行动者的行动逻辑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更新制度影响行动者行为目标的确定、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结果的实现,行动者影响更新制度的产生和改善。最后,对更新制度的效果和问题进行分析。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缓解旧教育制度危机、为新制度创设制度环境;获取教育制度改革的认知基础;走向渐进式的教育制度构建过程;“局内人”与“边缘人”形成共同的行动逻辑,以上四点是关于“趋向一个好的教育制度构建过程”的启示。最后,进行反思:研究者的主观建构有利于跨时空的对话;方法论方面,制度与行动者互动的分析可以揭示制度逻辑,但是关于结构—制度还是过程—事件分析还值得学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晨晨,张艺国.“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法模式改革——以黄麓师范学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校内辅导模式为研究个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9
[2].余赛月.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储信炜.中美教师资格证书时效制度的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4].马永双,蔡敏.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8
[5].王晓青,沈蕾娜.解读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基于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
[6].曾丽颖.中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国际比较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
[7].伍新德.高师院校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
[8].李丹云.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教师.2016
[9].张海钟.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J].教师教育论坛.2014
[10].张海钟.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度改革与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文化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