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踏杠和汽车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侧踏杠和汽车。其中,汽车侧踏杠包括踏杠主体及脚踏件,所述踏杠主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顶板和两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两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肋,所述脚踏件安装于所述顶板的上板面。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踏杠整体结构强度高,可有效提升防护力度,同时还可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杠主体及脚踏件,所述踏杠主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顶板和两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两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肋,所述脚踏件安装于所述顶板的上板面。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杠主体及脚踏件,所述踏杠主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顶板和两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两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肋,所述脚踏件安装于所述顶板的上板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板均包括自所述顶板的侧边缘向下折弯的第一板体,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板折弯的第二板体,两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连接有多个所述加强肋,多个所述加强肋沿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板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向上翻折的翻边,所述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所述翻边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连接板及紧固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用于与汽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两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相抵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面相抵接,所述安装板及所述连接板上对应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踏杠主体两端的端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包括多个防滑键,多个所述防滑键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防滑键均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键的底部设有卡扣,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键的底部设有定位销,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汽车本体上的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侧踏杠。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侧踏杠和汽车。

背景技术

作为改装率最高的汽车防护件,现今市场上已经有较多的汽车侧踏杠产品。汽车侧踏杠安装在汽车两侧,主要起到保护汽车侧边不受碰撞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登车台阶,以便上下车。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侧踏杠产品多采用单一的管材(如圆管、椭圆管)通过弯管或直接截断而成,结构强度较低,防护力度小,受到碰撞易产生凹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汽车侧踏杠结构强度低,防护力度小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侧踏杠和汽车。

一种汽车侧踏杠,包括踏杠主体及脚踏件,所述踏杠主体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顶板和两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两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肋,所述脚踏件安装于所述顶板的上板面。

上述汽车侧踏杠的踏杠主体通过金属板材一体折弯成型出顶板和侧板,同时,两个侧板之间通过加强肋连接于一体,使得踏杠主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相较于传统的圆管或椭圆管结构,在结构上得到升级,整体更加紧凑结实,从而使得防护力度得到提升。此外,踏杠主体通过折弯成型,可很方便地成型出具有大宽度的顶板,以更好地适用于大宽度的脚踏件的安装,相较于同样直径的圆管或椭圆管,本实用新型的踏杠主体的用料重量要减轻20%~30%,材料利用率高,可节约原材料成本,使得汽车侧踏杠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板均包括自所述顶板的侧边缘向下折弯的第一板体,以及自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板折弯的第二板体,两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连接有多个所述加强肋,多个所述加强肋沿所述第二板体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板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向上翻折的翻边,所述加强肋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所述翻边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侧踏杠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连接板及紧固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用于与汽车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两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面相抵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板体的内侧面相抵接,所述安装板及所述连接板上对应设有供所述紧固件穿设的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侧踏杠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踏杠主体两端的端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踏件包括多个防滑键,多个所述防滑键沿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防滑键均与所述顶板可拆卸连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键的底部设有卡扣,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键的底部设有定位销,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汽车本体上的如上所述的汽车侧踏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侧踏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汽车侧踏杠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汽车侧踏杠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汽车侧踏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汽车侧踏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0、踏杠主体,11、顶板,111、卡槽,112、定位孔,12、侧板,121、第一板体,122、第二板体,123、翻边,13、加强肋,20、脚踏件,21、防滑键,211、卡扣,212、定位销,30、连接组件,31、连接架,311、安装板,32、连接板,33、紧固件,40、端头,4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汽车侧踏杠包括踏杠主体10及脚踏件20,踏杠主体10包括顶板11和两个侧板12,两侧板12设于顶板11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顶板11和两侧板12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两侧板12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肋13,脚踏件20安装于顶板11的上板面。

具体地,踏杠主体10安装于汽车本体的侧部,起到防护车身的作用,同时踏杠主体10还用于安装脚踏件20,以起到承重作用。踏杠主体10可采用结构强度较高的金属板材一体折弯成型,踏杠主体10的横截面形状大体呈倒“U”型结构,两侧的侧板12通过加强肋13连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优选地,踏杠主体10可采用不锈钢8K镜面板制作,不锈钢板在出厂前,板材研磨至镜面状态,进口覆膜作表面保护,成型后管材后续不需要大面积抛光处理,减少大量人工成本。同时,不锈钢板由于在钢厂出厂时就已经通过专业的设备研磨到镜面状态,折弯成型后表面质量比人工整理抛光高,产品表面更加亮丽,使得踏杠主体10具有较高的外观性能。脚踏件20设置于顶板11的上板面以便于乘客踩踏,其中脚踏件20可采用整块板体制成,也可为多个小板体共同组合而成。

上述汽车侧踏杠的踏杠主体10通过金属板材一体折弯成型出顶板11和侧板12,同时,两个侧板12之间通过加强肋13连接于一体,使得踏杠主体10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相较于传统的圆管或椭圆管结构,在结构上得到升级,整体更加紧凑结实,从而使得防护力度得到提升。此外,踏杠主体10通过折弯成型,可很方便地成型出具有大宽度的顶板11,以更好地适用于大宽度的脚踏件20的安装,相较于同样直径的圆管或椭圆管,本实用新型的踏杠主体10的用料重量要减轻20%~30%,材料利用率高,可节约原材料成本,使得汽车侧踏杠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每一侧板12均包括自顶板11的侧边缘向下折弯的第一板体121,以及自第一板体121的下边缘朝向另一侧板12折弯的第二板体122,两第二板体122之间连接有多个加强肋13,多个加强肋13沿第二板体12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具体地,侧板12呈L型设置而具有第一板体121及第二板体122,相对的两个侧板12的第二板体122之间形成条形槽,多个加强肋13沿条形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踏杠主体10通过多次折弯形成异形截面,多次折弯使得原材料在同样范围内堆积,可提升整体刚性。加强肋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板体122连接,具体可通过螺钉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加强肋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如图3所示,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四个加强肋13,可进一步提升踏杠主体10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每一侧板12还包括自第二板体122远离第一板体121的一侧向上翻折的翻边123,加强肋1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翻边123焊接固定。具体地,加强肋13呈条形板状设置,加强肋13的两端分别与两翻边123焊接固定,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及图6,汽车侧踏杠还包括连接组件30,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架31、连接板32及紧固件33,连接架31的一端用于与汽车本体固定连接,连接架31的另一端设有安装板311,安装板311与两第二板体122的外侧面相抵接,连接板32分别与两第二板体122的内侧面相抵接,安装板311及连接板32上对应设有供紧固件33穿设的安装孔。

通过连接组件30可方便地将踏杠主体10与汽车本体连接固定,同时还可方便地对脚踏件20相对于汽车本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具体地,连接架31可通过钣金折弯成型,连接架31与踏杠主体10配合的一端折弯形成有安装板311,连接板32设于踏杠主体10的空腔内并与安装板311相对应,两个第二板体122之间形成条形槽,安装板311及连接板32上的安装孔对应条形槽设置,紧固件33可为T型螺栓或插销等。当用户根据个人的习惯需要调节踩脚踏件20的位置时,只需要松开紧固件33,将踏杠主体10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锁紧紧固件33,便可实现脚踏件20位置的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汽车侧踏杠还包括固定于踏杠主体10两端的端头40。通过在踏杠主体10两端设置端头40,可对踏杠主体10的端部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优选地,端头40可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塑料端头,例如可采用PP与TPO复合材质。端头40的内部还可设置有若干加强筋41,通过加强筋41与踏杠主体10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使端头40与踏杠主体10卡紧,另外还可在踏杠主体10上预留装配孔,通过自攻螺丝对端头40进行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可提升安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脚踏件20包括多个防滑键21,多个防滑键21沿顶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具体地,防滑键21可采用PP与TPO复合材质制成的塑料件,每个防滑键21之间都留有一定的间隙,多个防滑键21共同组成供用户踩踏的脚踏件20。防滑键21的具体形状不限,例如,可设置成类似箭头状,结构新颖,两侧可呈对称式设计,美观时尚,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另外脚踏件20通过多个防滑键21间隔组合而成,可增大踩踏受力面积,使主要受力面积作用于踏杠主体10。同时,还可避免污泥等其他异物堆积,延长脚踏件2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每一防滑键21均与顶板11可拆卸连接固定。具体地,防滑键21与顶板11可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以便于不同的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对脚踏件20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也便于防滑键21的更换和维护。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及图6,防滑键21的底部设有卡扣211,顶板11上设有与卡扣211卡接配合的卡槽111。具体地,防滑键21的底部可通过一体注塑形成一个或多个卡扣211,顶板11上对应设有卡槽111,通过卡扣211与卡槽111的配合,可方便地将防滑键21固定于顶板11上。顶板11表面平整,卡扣211卡接于顶板11上,安装稳固可靠,不会出现传统的圆管或椭圆管踏杠中,塑料踏板绕管中心旋转而松脱的安全事故,能够保证汽车侧踏杠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防滑键21的底部设有定位销212,顶板11上设有与定位销212配合的定位孔112。在安装时,只需将定位销212对准定位孔112,再将防滑键21整体下压并与顶板11锁紧固定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可保证脚踏件20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汽车本体上的汽车侧踏杠。其中,该汽车侧踏杠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而至少具有上述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汽车侧踏杠和汽车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2674.1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00527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60R3/00

专利分类号:B60R3/00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乐从大道西B333号

发明人:汤双;何伟廷;杨杰

第一发明人:汤双

当前权利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佳龙;景怀宇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汽车侧踏杠和汽车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