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负载论文_周杨,潘叁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负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负载,负载,功率,变换器,基波,能量,功率因数。

电子负载论文文献综述

周杨,潘叁博[1](2019)在《1kW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电子负载是一种代替传统的能耗型负载设备,由于能馈型电子负载本身不存在电阻等耗能型器件,而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电路将测试电能回馈至电网或者是被测设备的输入端。为了满足实验室电源测试的需要,设计了一种1 kW直流电子负载。该直流电子负载是基于Boost升压电路和单相逆变电路,前级实现负载模拟,后级完成电能回馈。建立了Boost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得到输入电流对占空比的传递函数,最后设计相应的比例积分(PI)控制器,利用Matlab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颖晖,吴辰,李勐,雷晓犇,韩建定[2](2019)在《《航空高压直流供电系统中叁相Vienna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之五——加电子负载的Vienna整流器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验滑模控制策略在负载大范围变化时的有效性,对加入电子负载的Vienna整流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改进了Buck变换器中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分岔图,分析了在输入电压、输出电容和负载电阻变化时,Buck变换器中存在的动力学现象;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Buck变换器作为电子负载对Vienna整流器的影响,并检验了突加突卸负载时交流侧电流和直流侧输出电压的稳态、瞬态特性。结果表明:当负载为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的Buck变换器时,在启动、突加突卸负载的过程中,稳态的交流侧电流谐波均达到了DO-160G的要求,输出直流电压的稳态、瞬态特性均符合国军标181A-2003的规定。(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郑彦朴,杨炯,丁常坤[3](2019)在《一种多通道电子负载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障电源质量的关键在于负载。本文从多通道电子负载的设计出发,探讨电子负载的设计理念。相比于单通道电子负载,多通道电子负载能同时对多个电源进行测试,还可以并连起来测试大功率电源,在技术上,多通道电子负载虽然不是单通道电子负载的简单堆迭,但关键技术是一样的,因此,理解了单通道电子负载的设计理念,自然而然就可以对多通道电子负载设计上手。本文介绍一种多通道电子负载的设计方案:将多通道电子负载分成主机控制板、从机控制板、功率耗散板、电源板4部分来设计,对整体的方案和各部分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多通道的设计更加简易明了。经过系统调试和测试,依照这种方案设计出来的多通道电子负载运行稳定,能够长时间运行,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欧阳宏志[4](2019)在《简易电子负载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什么是电子负载电子负载的作用:能模拟一个参数可任意变化的负载,从而可测试电源在各种普通状态和极限状态下的表现。蓄电池也是电源,蓄电池的放电和放电测试也是免不了需要指定放电参数,以免电池受到伤害,比如恒流放电、恒功率放电、定电量放电、定时放电(本文来源于《电子报》期刊2019-07-21)

尹懋文[5](2019)在《单相交流电子负载电流闭环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交流电子负载电流闭环控制策略,以直接电流控制的数字锁相环-比例-准谐振(DPLL-QPR)为无差调节控制器,使系统达到快速、准确、稳定的控制效果。同时介绍了能馈型单相交流电子负载的拓扑结构,分析了该电流环的控制原理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设计与调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陈棋[6](2019)在《基于功率因数校正的直流电子负载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阐述功率因数校正原理的基础上,利用Saber仿真软件建立基于功率因数校正的直流电子负载电路并进行仿真试验研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UC3854工作于平均电流的电流连续(CCM)的工作方式时,输入电流可以跟踪输入电压的变化,整体性能较好。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UC3854工作于平均电流的电流连续(CCM)的工作方式时,输入电流可以跟踪输入电压的变化,整体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许立洋,方益民,刘言伟[7](2019)在《基于FOA-RBF神经网络的叁相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叁相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并网存在控制精度低、动态响应差、谐波含量高等问题,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用于电流控制器的设计。采用了果蝇优化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的扩展参数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网络性能。针对并网逆变侧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网逆变器采用双电流内环和带有滞环控制器的电压外环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并网电流质量并使能量单位功率因数回馈电网,达到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效果;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电流环的POA-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和电压环的滞环控制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安金龙,辛斌,迟颂,刘祥洋,宋桂英[8](2019)在《基于DSP控制的交流电子负载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交流电子负载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硬件实现以及对电子负载的性能进行分析。针对传统控制方法不能精确模拟各种类型负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指令阻抗结合SVPWM的控制策略,并给出了指令阻抗转化为指令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在硬件实现部分采用了带LCL滤波的叁相PWM变换器构成主电路,基于TMS320F28335 DSP控制器实现了基于指令阻抗和SVPWM的控制算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能够精确实现对不同性质负载的电子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交流电子负载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开关频率下、不同性质电子负载模拟侧电流谐波情况,进行了频谱分析,总结了其变化规律。当电子负载硬件参数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在模拟不同类型负载时,为了得到谐波含量更低的电流,可根据变化规律对电子负载开关频率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邓庭辉[9](2019)在《谐波补偿型能量自回馈电子负载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负载是一种采用开关器件模拟负载特性模拟的装置,相比传统的静态负载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在用于电源测试时可以通过能量回馈实现电能的再生利用。作为电源测试技术的发展热点,电子负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电子负载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谐波补偿功能的能量自回馈电子负载,解决了电源自身产生的谐波干扰问题,同时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电子负载主电路采用叁级结构,前级为Boost电路,用于模拟负载特性,中间级采用全桥DC/DC实现电能从低压到高压的转换,后级逆变器输出与被测电源输入并联,实现能量自回馈。电子负载系统电网侧串接电感,为电网隔离逆变器输出的谐波。本文以24V/50A直流稳压电源作为测试对象,对主电路中功率开关器件、滤波电感、储能电容、二极管和高频变压器等元器件进行了参数设计和选型。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电子负载电路和逆变器的小信号模型,并设计了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为实现谐波补偿和能量回馈,本文设计了可以用于单相电路的基波分离算法,控制逆变器补偿电源输入端的电流谐波,同时通过直流母线电压调制基波成分,使电子负载系统实现能量平衡。控制算法的实现采用DSP芯片TMS320F28335。本文给出了DSP芯片的控制程序设计以及DSP外围电路的设计,包括电压/电流采样电路,PWM增强电路、开关管驱动电路等。本文最后对整个电路进行了MATLAB仿真,然后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搭建了实验平台,完成了软硬件联合调试以及相关的电路和算法实验。最终通过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谐波补偿型能量自回馈电子负载设计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8)

余婷,王澄睿,蒙怡帆[10](2019)在《能馈型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量回馈型直流源电子负载是一种新型实验测试装置,该装置能将被测直流源输出电能通过变换后回馈到被测直流源输入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相比传统电子负载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本文设计了一种PWM控制方式下的直流源能量回馈装置,该电子负载由被测直流源电路、逆变电路、变压隔离电路和能量回馈电路组成。通过实物研究制作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很好解决直流源负载实验过程中能量损耗问题。(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1期)

电子负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检验滑模控制策略在负载大范围变化时的有效性,对加入电子负载的Vienna整流器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改进了Buck变换器中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分岔图,分析了在输入电压、输出电容和负载电阻变化时,Buck变换器中存在的动力学现象;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Buck变换器作为电子负载对Vienna整流器的影响,并检验了突加突卸负载时交流侧电流和直流侧输出电压的稳态、瞬态特性。结果表明:当负载为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的Buck变换器时,在启动、突加突卸负载的过程中,稳态的交流侧电流谐波均达到了DO-160G的要求,输出直流电压的稳态、瞬态特性均符合国军标181A-2003的规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负载论文参考文献

[1].周杨,潘叁博.1kW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与仿真[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9

[2].李颖晖,吴辰,李勐,雷晓犇,韩建定.《航空高压直流供电系统中叁相Vienna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之五——加电子负载的Vienna整流器的稳定性分析[J].大电机技术.2019

[3].郑彦朴,杨炯,丁常坤.一种多通道电子负载的设计[J].现代信息科技.2019

[4].欧阳宏志.简易电子负载的制作[N].电子报.2019

[5].尹懋文.单相交流电子负载电流闭环控制策略研究[J].机电信息.2019

[6].陈棋.基于功率因数校正的直流电子负载电路的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7].许立洋,方益民,刘言伟.基于FOA-RBF神经网络的叁相能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9

[8].安金龙,辛斌,迟颂,刘祥洋,宋桂英.基于DSP控制的交流电子负载的性能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9

[9].邓庭辉.谐波补偿型能量自回馈电子负载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9

[10].余婷,王澄睿,蒙怡帆.能馈型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与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论文知识图

锂离子电池原理图应用总体休系结构一7BIVo;在AgNo3(0.osM)溶液中光照sh后...超级电容器测试的示意图单电池结构简图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原理框图

标签:;  ;  ;  ;  ;  ;  ;  

电子负载论文_周杨,潘叁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