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绪中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医院402764)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临床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研究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自我院2012年~2014年之间收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我院接受的50名患者中,入院6小时内进行有效止血的有46例,4例不能有效控制出血量,转至其他科室采取进一步治疗。我科室有效治愈率为98%。结论:根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特征等情况,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病情发生时间较紧急,病情严重可致死,止血治疗时不能盲目判断病因,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118-0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因病源复杂,发病紧急,出血量大,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及时送诊治疗[1]。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2]。主要表现症状为呕血、黑便以及胃管内出现血性液体。根据出血量分为重度出血、中度出血及轻度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采用的诊断方法为纤维胃镜[3],可在24小时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出血部位及原因,缩短了出血时间,增大了抢救治疗时间。近些年,伴随医药学科的不断发展,急诊内镜及影像学技术已被发掘应用在病情诊治上,虽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情迅猛程度,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现就我院于2012年~2014年间收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3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分布在22~64岁,平均年龄为36.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6~90分钟,入院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呕血、恶心、发慌、头晕无力、四肢发凉及柏油样便症状,出血量在450~1700ml。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补血止血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治疗:
①患者平卧床上休息,稳定血液循环、吸氧、严密监测出血症状,准备输血,检查静脉血管。
②及时进行输血、输液,避免患者休克
③找到出血原因,及时进行止血。进行药物治疗:主要用药维生素k、安络血、止血敏、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等进行止血,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喷洒或者注射等方式给药。胃十二指肠溃疡与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应采取注射肾上腺素,激光凝固或选择动脉注射血管收缩剂等止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静滴垂体后叶素和硝酸甘油。
④如若48小时内出血不止或是复发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监测各种身体指标正常,可正常进食。
有效:患者身体无出血症状,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冒冷汗等症状减轻,便色正常,可少量进流食。
无效:患者身体继续出血,或是止血后又有出血迹象,便色接近柏油样。
1.4数据处理:
数据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显效例数为7,有效10例,无效8例。实验组在总有效率及显效率上都高于对照组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表1:6h后两组疗效对比
注:P<0.05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照组里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包括1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头晕。无效例数后转至其他外科进行诊断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全面诊治,包括对出血点,出血原因、出血量及患者过往病史进行细致了解够方可用药。急性上消化道常因不重视既往病史、症状、体征等原因,出现多次误诊现象,给患者及其家属身心上带来负担。上消化道出血按照其出血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三类:轻度出血,出血量在400ml以内,慢性少量出血,无明显症状;中度出血,出血量在400~800ml之内,明显症状为头晕心慌、四肢无力、头部冷汗,口干,便样柏油等;重度出血为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患者出现晕厥,四肢发凉,烦躁不安,休克等危险症状。
面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1.督促患者平卧在床,稳定血液循环,及时进行输血,补充身体流失营养。
2.及时找到出血点,找出病因,根据病因进行止血,不能盲目止血,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3.及时观察患者止血后的状况,随时防止二次出血。
经临床症状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为:消化道炎症、硬性消化道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清洗病人口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出现压疮。饮食上,待病人症状缓解后,给予流食,补充蛋白质。呕血、恶心、呕吐以及休克等症状消失后方可改变饮食种类和增加进食量。上消化道出血不能盲目止血,检查好病因才可进行止血。尽管外科手术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仍有约20%的患者出血不能控制或出血一度停止后24小时内复发[3]。在6小时内止血是患者最佳的救治时间,对患者止血的同时进行输血补液,否则患者肢体承受不住大量血液流失,轻则晕厥休克,重则失去生命。
综上所述,在面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应先输血补液,及时找到出血病因和出血点后,方可进行止血。患者入院6小时内是最佳救治时间,止血完成后,观察患者状况,随时准备输血,防止患者二次出血。
参考文献
[1]彭粉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临床治疗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50~51.
[2]王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118~119.
[3]陈乃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5):41~42.
[4]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A].2012年全国急性中毒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