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并对两组产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从尿垫试验来观察,观察组产后3、6、12个月的试验阳性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X2=4.6794、5.7184、5.0963;从排尿状况以及盆底肌收缩力方面来观察,观察组的排尿状况分值以及盆底肌收缩力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t=8.5173、8.7196。结论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对产后尿失禁有效进行预防,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训练;产后尿失禁;自然分娩;临床效果

产妇产后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产后尿失禁便是其中之一,并且这种并发症的出现率非常高。产生这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后分娩时,会导致产妇的盆底肌以及骨盆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从而致使患者的腹压上升,进而产生尿液溢出现象[1]。这种并发症使产妇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此并发症得以预防[2]。盆底肌功能训练是一种对症治疗的干预方法,其能够使这种并发症有效预防。此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为(26.53±1.46)岁;新生儿体重2786~4058g,平均体重(3449.37±238.21)g。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为(26.44±1.42)岁;新生儿体重2774~4061g,平均体重(3441.82±237.73)g。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且分娩方式均为自然分娩。所有产妇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两组可比。

1.2采取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主要通过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主要的训练内容如下:首先,在对产妇进行训练之前应进行单人指导,训练指导要保证全面性,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将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整体方法详细介绍给产妇,并对产妇讲明训练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从而保证产妇及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其次,对产妇的体位进行调整,使产妇取平卧位,并嘱咐产妇双腿屈曲并稍微分开;再次,对产妇的呼吸进行调整,当吸气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肛门紧缩,此动作应持续7s左右,当呼吸的时候,应该保持产妇的全身放松。通过以上方法督促产妇反复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应该避免腿部以及臀部肌肉进行参与。此项训练在产后即可进行,4次/d,20~30min/次,训练应该持续进行8~12周,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对产妇的训练操作以及训练的时间进行指导,以提升产妇的训练效果。训练结束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对两组产妇产后3、6、12个月的尿垫试验情况进行观察,当高于2g则判定为漏尿,即为阳性;对两组产妇产后12个月的排尿进行观察,并根据状况进行评分,同时还应该对产妇盆底肌收缩力产生的变化进行评分,两项评分均为5分制,0~5分别表示从轻到重。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本院所使用的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获得的已知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学分析,通过(`x±s)表示其计量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通过率(%)表示其计数资料,并以X2进行检验,当差异明显时,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尿垫试验结果的对比

如表1所示,两组产妇通过尿垫试验,观察组产妇在产后3、6、12个月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

3.讨论

产后尿失禁是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综合患病率大概为41.74%。导致这种并发症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难产、产钳操作、分娩损伤等,当此病症出现后,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一般来讲,女性的盆底肌主要白哦款筋膜以及多层肌肉,在孕妇妊娠的过程中,应胎儿在子宫内不断的增大以及产妇产道不断的进行扩张,会导致产妇盆底肌纤维受到抻拉,从而导致损伤出现[3]。在自然分娩后,通过有意识、有节奏的对肛门、尿道口肌肉以及阴道进行收缩,可以使产妇的盆底肌紧张度和收缩力进行提高[4],从而改善产妇盆底肌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盆底肌形成的张力得到恢复,最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5]。因此,在临床中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产后尿失禁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通过盆底肌功能训练后,其产后3、6、12个月的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排尿状况分值以及盆底肌收缩力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龙艳[6]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中,研究组产妇产后3、6、12个月的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对产后尿失禁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采取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以对产后尿失禁有效进行预防,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黎培培.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1436-11436.

[2]廖秀娟,胡志华.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20-121.

[3]刘晓萍,严飞,王宇萍,等.盆底肌功能训练在预防产后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379-379.

[4]谭家蓉.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50-51.

[5]郑文燕.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14(34):352-352.

[6]龙艳.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7,11(12):224-224.

标签:;  ;  ;  

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