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显自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外显自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显自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健康,维吾尔族,中介,社会支持,孤儿,不安全,测验。

外显自尊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于淳,陶冶,诸莹[1](2019)在《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内隐和外显自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了解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自尊状况,本研究对实验方法——Go/No-go联想任务进行改良以探究其内隐自尊水平,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测量其外显自尊,并以普通儿童的表现为对照。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即他们的认知图式中存在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然而其内隐自尊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在外显自尊上,智力障碍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没有发现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内隐和外显自尊上的相关性。这表明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低水平的认知能力和所处环境对自尊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教育者应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本文来源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钟沁玥,邱思焰,李果,向星如,徐莹[2](2019)在《四川省儿童受虐对其内隐与外显自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四川省儿童受虐和内隐与外显自尊的现状,探讨儿童受虐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受虐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4座城市574名学生(10~16岁),通过自尊量表测量儿童外显自尊;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筛查出受虐儿童(54名)及对照组(63名),使用E-Prime实验测量被试内隐自尊。结果四川地区儿童受虐筛查率为11.3%,受到1种虐待方式的儿童占55.4%,2种占29.2%,3种及以上占15.4%。总样本儿童外显自尊平均水平(28.92±5.58)为自尊中等水平,受虐儿童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均低于总样本平均水平(t值分别为-2.56,-2.40,P值均<0.05)。儿童的抚养人文化程度对外显自尊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3,P<0.05),抚养者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外显自尊越高。儿童性别和受虐情况进入内隐自尊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F=6.11,P<0.01),儿童受虐和内隐自尊呈负相关(t=-2.91,P<0.01)。结论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外显自尊产生影响,儿童的受虐经历和性别对其内隐自尊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7期)

郭志刚[3](2019)在《外显自尊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心理健康影响中外显自尊的中介作用,曾对12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及其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显着负相关,与敌对因子相关不显着;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及其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显着负相关,与恐怖因子相关不显着;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外显自尊显着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及其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且外显自尊的中介效应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段彩彬,周会,许晓辉[4](2019)在《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其就业焦虑的关系。方法:选取11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施测自尊量表(SES)和就业焦虑问卷(EAQ),获得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就业焦虑水平;另外选取80名大学生完成高内隐自尊启动实验、内隐自尊测量实验,获得高内隐自尊水平,并施测SES和EAQ。结果:内隐自尊及SES、EAQ得分分别为(159.5±81.2)、(2.4±0.7)、(3.2±0.9)。SES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13)。高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01);低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正向预测EAQ得分(β=0.01);高内隐自尊时,SES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06)。结论: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就业焦虑关系密切;自尊分离程度越低就业焦虑水平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朔[5](2018)在《初中孤儿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嫉妒关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测试孤儿学校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50人,分析孤儿学生外显自尊与嫉妒水平现状、内隐自尊效应、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嫉妒的关系。研究发现:(1)孤儿学生外显自尊较高;学业嫉妒在嫉妒的叁个维度上表现最为强烈。(2)孤儿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3)学业嫉妒与人际嫉妒、人际嫉妒与外表嫉妒存在显着正相关,外显自尊与外表嫉妒存在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7期)

刘丹[6](2018)在《矿工内隐、外显自尊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工是煤矿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一线生产活动的执行者,其行为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预防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自尊是人体自我调节的心理成分,其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行为表现密切相关。通过研究验证自尊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可从改善工人自尊状态角度提出管理措施从而实现预防其不安全行为表现的目的。通过整理自尊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自尊的研究现状,界定了矿工自尊,并详细叙述了自尊叁大特性、发展机理与影响因素、测量范式;通过整理不安全行为相关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自尊对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整理和比较了问卷、实验和现场观察3种测量方法的应用情况和优缺点。据此,建立了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不安全行为关系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结合内隐、外显自尊测量方法,选取不安全行为实验测量指标并设计自我报告调查问卷,选取实验设备和素材设计实验流程,并严格控制实验实施环节。通过实验数据整理和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并获得最终结论:(1)矿工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不同的自尊成分,并且彼此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个体行为表现。(2)拥有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其行为表现不同,拥有不同内隐/外显自尊结构的个体其行为表现不同。拥有高外显、高内隐自尊水平或者高内隐/高外显自尊结构的个体其行为表现非最优,安全行为能力非最高。(3)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不安全行为能力的线性拟合结果不显着,外显自尊与不安全行为能力的叁次曲线拟合程度较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自尊和不安全行为的特性、发展机理等理论基础,通过对个体自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本质探讨,从改善内隐、外显自尊水平及结构角度提出了包括改善工作环境、组织关怀、技能交流和激励奖惩等矿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荣爽亦,付春江[7](2017)在《外显、内隐自尊及其分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分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本文对社会支持,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分离,心理健康叁者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采用实验法对12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评价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值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互为部分中介效应。2.社会支持是情感性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差值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结论: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社会支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是相互影响的。(本文来源于《萍乡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李文姣[8](2017)在《自尊在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攻击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的攻击倾向受自尊、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家庭功能和亲子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并未形成定论。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心理健康等因素,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尊在心理健康等影响因素与内隐与外显攻击倾向之间具有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心理健康对被试的内隐自我攻击评价,被试对待父母的内隐态度对其内隐攻击评价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张国礼,仇悦,曹美[9](2017)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问卷(PARS-3)、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市4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参加中等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较少的外显问题行为;(2)参加大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水平;(3)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和违纪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青少年参加适量体育活动会提高自尊,最终降低外显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梦祥银,刘健[10](2017)在《维吾尔族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求维吾尔族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SES量表、自尊IAT测验和SCL-90量表对14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研究结果显示:(1)被试的外显自尊偏高,内隐自尊偏低;(2)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但相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3)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彼此独立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外显自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四川省儿童受虐和内隐与外显自尊的现状,探讨儿童受虐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受虐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4座城市574名学生(10~16岁),通过自尊量表测量儿童外显自尊;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筛查出受虐儿童(54名)及对照组(63名),使用E-Prime实验测量被试内隐自尊。结果四川地区儿童受虐筛查率为11.3%,受到1种虐待方式的儿童占55.4%,2种占29.2%,3种及以上占15.4%。总样本儿童外显自尊平均水平(28.92±5.58)为自尊中等水平,受虐儿童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均低于总样本平均水平(t值分别为-2.56,-2.40,P值均<0.05)。儿童的抚养人文化程度对外显自尊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3,P<0.05),抚养者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外显自尊越高。儿童性别和受虐情况进入内隐自尊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F=6.11,P<0.01),儿童受虐和内隐自尊呈负相关(t=-2.91,P<0.01)。结论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外显自尊产生影响,儿童的受虐经历和性别对其内隐自尊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显自尊论文参考文献

[1].于淳,陶冶,诸莹.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内隐和外显自尊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

[2].钟沁玥,邱思焰,李果,向星如,徐莹.四川省儿童受虐对其内隐与外显自尊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9

[3].郭志刚.外显自尊在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4].段彩彬,周会,许晓辉.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

[5].张朔.初中孤儿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嫉妒关系的实验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6].刘丹.矿工内隐、外显自尊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7].荣爽亦,付春江.外显、内隐自尊及其分离的前因后果驱动机制探讨[J].萍乡学院学报.2017

[8].李文姣.自尊在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攻击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中介效应[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张国礼,仇悦,曹美.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外显问题行为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

[10].梦祥银,刘健.维吾尔族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  ;  ;  

外显自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