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移民规划

浅析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移民规划

1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2东平湖管理局供水局

摘要:从理论上证明我省东平湖滞洪区进行安全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着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的基础,通过生产发展措施调整目前较为落后的产业产能,大力提高和改善群众的收入,利用环境容量分析阐明安全建设移民的可行性。

关键词: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移民;环境容量

根据国务院国函【2009】134号文批复和水利部水规计(2009)499号《关于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以下简称《建管规划》),蓄滞洪区的洪水灾害与一般地区洪水灾害相比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是为了维护流域全局和重点地区的利益,是一种社会公益性行为,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局部地区作出的一种牺牲。针对蓄滞洪区存在的问题,《建管规划》要求,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给洪水出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防洪保安与改善民生的理念,按照保障蓄滞区有效启用,保障居民生命和重要财产安全,改善民生状况,促进区内社会经济发展。

1.工程概况

东平湖水库处于黄河与大汶河下游冲积平原相接的洼地上,地跨山东省泰安、济宁两市的东平、梁山、汶上三县。原为古大野泽及宋代梁山泊的一部分,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随着大汶河来水及黄河洪水倒灌逐渐形成了东平湖。东平湖蓄滞洪区是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中央直属水库,属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位于黄河南岸,汶河汇流入黄处,上距桃花峪357Km,下距入海口430Km,总面积627Km2,其中一级湖(老湖)209Km2(全在东平县境内),二级湖(新湖)418Km2。常年水面124Km2(一级湖),长期肩负着“四保”重任,即:确保济南市、京浦铁路、胜利油田和沿黄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湖区分属泰安、济宁两市的东平、梁山、汶上三县的18个乡镇,截止至2011年8月,区内现有430个村庄,人口38.69万人。其中,老湖区110个村庄、10.22万人。新湖区320个村庄,28.67万人。

2.项目综合规划概况

(1)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建管规划》,明确东平湖蓄滞洪区为黄河下游唯一一处重要蓄滞洪区。作为该规划的组成部分《黄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以下简称《黄河建管规划》)分析了东平湖蓄滞洪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工程建设以及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具体规划方案。重点加强东平湖蓄滞洪区围坝、二级湖堤和分洪、退水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工程完善、设施齐全、调控灵活、运用自如的蓄洪控制工程体系,保障滞洪区能适时适量运用。根据滞洪区洪水风险状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区外安置、区内安置或临时避洪等安全建设模式,进行安全设施建设,逐步解决居住在高风险区居民的防洪安全问题。对东平湖蓄滞洪区,老湖区以就地安置建设村台为主,人员外迁为辅,新湖区以撤退转移为主,修建撤退道路、桥梁等安全设施。同时加强滞洪区内预警预报、临时救生设施、应急管理等设施建设,制定洪水灾害的应急管理预案。

(2)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蓄滞洪区管理制度;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规范蓄滞洪区内的社会经济行为,加强对蓄滞洪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在蓄滞洪区内或跨蓄滞洪区建设非防洪项目,必须符合防洪的要求,依法就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范措施;加强区内人口管理,实行严格的人口政策,鼓励区内常住居民外迁,严禁区外人员迁入,控制区内人口增长。

3.项目概述

安全建设移民部分,主要是东平湖蓄滞洪区老湖金山坝以西、位于重度风险区内以及湖东靠水区域内的人口搬迁、村台建设以及配套设施,新湖区撤退道路建设。包括:东平县的戴庙乡、银山镇、斑鸠店镇、商老庄乡、州城镇、旧县乡、老湖镇等老湖区沿湖8个乡镇,梁山县的郓陈乡、馆驿乡、小安山乡、韩岗乡4个乡镇。包括老湖区外迁移民安置、老湖区就近迁至村台顶部安置和新、老湖区临时撤退安置三种安置方式。涉及354个村庄,人口28.33万人。其中东平县老湖区外迁安置67个村庄,6891户,26931人;东平县老湖区就近迁至村台顶部安置31个村庄,9053户,31761人;东平县新老湖区临时撤退安置128个村庄,22317户,91763人;梁山县新老湖区临时撤退安置128个村庄,33419户,132828人。

4.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水和谐,坚持防洪减灾能力整体提高,坚持设置科学、功能合理,要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规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设施齐全、调度运行规范、补偿扶持及时、经济发展协调。在切实提高整体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促进东平湖蓄滞洪区社会经济发展,使东平湖蓄滞洪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平湖蓄滞洪区特殊地位相适应、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紧紧围绕东平湖蓄滞洪区工程建设总体部署,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走开发性移民安置道路,贯彻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移民安置方针,以大农业安置为主,以土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广开就业门路,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以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目标,使移民搬迁后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

5.移民生产发展措施

(1)协调高效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各县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移民安置区的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体,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小,而且各产业的技术含量很低,经营规模小,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不强。结果是,产业结构效益差,产业之间缺乏相互促进的机制,经济增长速度慢,自我发展能力差,如果按照目前的这种产业结构,不仅不能实现上述经济发展战略,保证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提高,甚至移民的生活水平会下降许多。因此,对滞洪区移民安置区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单纯经营耕地转到同时经营其它资源。种植业应由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单纯种植模式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结构发展。外迁移民划拨土地资源比较少,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调整好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并发展好饲料工业。养殖业应由单一牲结构向综合结构发展。由单纯发展农业转到同时发展二、三产业。

(2)农业是基础,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没有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看到无农不稳的同时还要看到无工不富,因此移民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畜产品的加工、深加工等工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在生产管理上也要由单纯抓生产转到同时抓流通,抓智力开发,以实现货畅其流,最经济最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6.环境容量分析

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项目部分,占压的永久征地主要是耕地,占压移民现居住点分散,移民数量少的特点,移民安置主要为生产安置,主要在本村调拨。移民安置主要着眼于安置区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主要分析研究移民安置区的土地承载力和水资源容量。

(1)水资源环境容量。根据安置区常年用水情况分析,干旱年人畜用水均能保证,正常年景下能保证耕地的灌溉需求。由于移民初选在本村安置,移民影响区即为安置区,移民调地后对原区域人均水资源量基本无影响。

(2)环境容量分析结论。依据环境容量分析结果,工程永久占地影响的行政村,土地、水资源容量均能够满足移民后靠安置的要求,备选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安置环境总容量远远大于移民生产安置总人口,说明安置的选择是适宜的,安置区有能力接纳移民。

7.结语

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移民规划是严格按照《关于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制定的合理性规划,切实的考虑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东平湖滞洪区的安全建设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保障。

标签:;  ;  ;  

浅析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移民规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