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教学行为
作者简介:凌雨,中学一级教师,曾被评为上思县优秀教师,现为上思县民族中学副校长。
创新,从存在形态看,可分为过程创新与结果创新。过程创新指意向、途径、策略等方面的创新,在程序、方法上进行改造,提高了效率,属于这种创新;结果创新是指创造出了新的知识结论、方案设计,其结果相对旧有的事物有创造性的突破。
从主体关系上看,创新还可以分为自我创新和超群创新。所谓自我创新就是指相对自己来说有新的突破,如学生独立发现了某个运算规律或某个定理,这相对他本人来说,属创新了。超群创新指的是相对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人类,其创作都是新的。显然,学生学习中的创新主要是过程创新和自我创新。
只要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等等,都可称得上是“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在课堂上引入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观念、新知识、新问题,并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可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十分重要。下面谈谈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些途径: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对创新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2.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的教育观念
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名管理者,学生做什么、怎样做都是由教师决定,容易走入教师设定的思维模式,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权威人士,是知识的裁判员,学生不能不服从,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老师的眼里,学生是教授知识的对象,教学的思维定势是“师传生受”。
课堂间师生没有必要的多向交流活动,没有思维和感情上的沟通,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一片严肃沉寂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没有产生疑问,更没有质疑,这样创新的意识从何萌芽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轻松自如的空间,让学生自如地遐想,畅所欲言,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的教学行为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这些物理问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教和学两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解答习题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提出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等情境的具体要求,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在实施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
解决问题,特别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地训练和发展。当然,这类题目绝对不是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和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同学家门前的楼梯电灯泡常常会在深夜时烧断灯丝,怎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能否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同学们对这个事例感到很熟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思考,有的同学想到利用串联分压电阻,有的同学想到利用串联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有的同学想到利用降压变压器(高压输电原理的逆过程),有的同学甚至想到利用声控关。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像这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初中生模仿性很强,如果教师经常在授课过程中有“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将会对初中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初中物理课本和实验课本有着丰富的习题素材),教师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创新教学,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3.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又一个有效途径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小实验、习题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学方法,实验技巧等。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主旋律。在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索欲、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明.激发创造力[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2]赵卿敏.论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1984(1).
作者单位:广西上思县民族中学
邮政编码: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