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_张玲玲,文龙,陈媛,王秀丽,李国旗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诱导,激光,色谱,毛细管,电泳,透镜。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文龙,陈媛,王秀丽,李国旗[1](2019)在《405 nm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其用于皮肤癌诊断的初步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小型化便携式的激光诱导荧光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以405 nm的稳谱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光源,荧光光纤探头和光纤作为荧光的收集系统,光栅光谱仪作为荧光分析装置,采集和分析经过5-氨基酮戊酸(ALA))处理后的鳞癌小鼠模型的原卟啉IX的荧光光谱,对皮肤癌开展光动力学荧光诊断的初步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9年04期)

吴成新[2](2019)在《毛细管电泳-蓝/紫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电泳(CE)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模式多、样品与试剂用量少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分离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毛细管内径较小(25-100μm),导致其进样体积小(纳升级),有效检测光程短(微米级),使得常规CE灵敏度较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技术之一,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CE-LIF)结合了二者快速、高效、灵敏的优点,非常适合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但是,商用激光器波长较为单一,以及多数目标分析物自身没有荧光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LIF检测器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市面上可选择的激光器种类日益繁多,其中二极管激光由于可选波长种类丰富,体积小,寿命长,且价格低廉,是LIF检测器的理想光源。但目前二极管激光诱导自身荧光的应用较少,且缺乏与之波长相匹配的荧光标记试剂和衍生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LIF检测器的推广应用。本论文旨在分别以蓝(445 nm)、紫(405 nm)光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构建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搭建完整的CE-LIF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姜黄素类化合物为目标分析物建立445 nm激光诱导自身荧光(LINF)的应用;以香豆素为母体开发适用于405 nm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荧光标记试剂,并建立相应的荧光标记方法,来拓展蓝、紫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应用范围。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技术,包括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毛细管电泳主要的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原理、构造及相关进展,并对目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可用的激光光源进行了总结,对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自身荧光(CE-LINF)相关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对用于LIF检测器的荧光标记试剂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第二章:以445 nm蓝光激光二极管为光源搭建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CE-LIF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MEKC)-LINF快速、灵敏分析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Triton X-100和SDS组成的混合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分离效率,并且可以显着增敏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自身荧光。荧光光谱显示,混合胶束诱导的荧光协同作用可使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叁种姜黄素类化合物信号分别增强77、57、47倍。在最优条件下,可在10 min内实现3种姜黄素的基线分离,所建立的MEKC-LINF分析方法线性、重复性良好,姜黄素、DMC、BDMC的检出限分别为4.1 ng/mL、2.6 ng/mL、0.4 ng/m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中药姜黄、中药制剂姜黄消痤搽剂、调味料咖喱和人体尿样中叁种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分析。第叁章:以405 nm紫光激光二极管为光源搭建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CE-LIF分析系统。引入商业化的7-(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酸(DEAC-C)作为405 nm LIF的衍生试剂,以氢氯噻嗪(HCTZ),氯噻嗪(CTZ),氯噻酮(CTD)叁种磺酰胺类利尿剂为目标分析物,发展了一种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荧光衍生方法。最优的衍生反应条件为:DEAC-C与磺酰胺在叁聚氯氰的存在下,以1.5%的叁乙胺乙腈溶液为反应溶剂,烘箱加热50℃反应3 h。在此基础上,建立了DEAC-C标记的这叁种利尿类降压药的MEKC-LIF灵敏分析方法。在最优条件下,可在15 min内实现3种磺胺类药物的基线分离,HCTZ、CTZ、CTD的检出限分别为0.24、0.29、0.23 nM。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药片以及人体尿样中叁种利尿剂的分析。第四章:在第叁章的基础上合成了7-(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肼(DEAC-H),并以此为405 nm LIF的衍生试剂,以乙二醛、甲基乙二醛等小分子醛为目标分析物,制定了醛类化合物的荧光衍生策略。衍生反应条件为:DEAC-H与醛类化合物以乙腈溶液为反应溶剂,在30μM HCl提供的酸性环境下烘箱加热50℃反应1 h。相较于羧酸与磺酰胺的反应,酰肼与醛的反应更加高效,因此,结合高灵敏度的LIF检测,该方法有望应用于大气细颗粒物中醛类化合物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夏丽君,郭小峰,王红[3](2018)在《毛细管区带电泳-红色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磷酸化氨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行设计合成的1,7-二甲基-3,5-二苯乙烯基-8-苯基-(4′-氧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DMDSPAB-OSu)为高活性红色荧光衍生试剂,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ZE-LIF)分离检测磷酸化苏氨酸、磷酸化丝氨酸和磷酸化酪氨酸的新方法。DMDSPAB-OSu具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荧光不受pH和溶剂影响等优势,且其荧光波长与红色半导体激光检测器匹配,可有效减少生物基质内源性荧光干扰。在0.07 mol·L~(-1)H_3BO_3-Na_2B_4O_7缓冲溶液(pH=8.5)中,DMDSPAB-OSu与3种磷酸化氨基酸的衍生反应室温下仅需5 min,衍生产物可在17.5min内实现基线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检出限(S/N=3)为1.5~3.2nmol·L~(-1),方法用于牛奶酪蛋白样品检测,回收率为91.1%~103.8%。(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宁[4](2018)在《基于光漂白进样—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系统的手性氨基酸高效分离及D型氨基酸氧化酶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性分离在分析化学、医药、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氨基酸(amino acids,AAs)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性化合物,一直被认为只有L型氨基酸(L-AAs)在自然界中存在,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在人体中发现了少量D型氨基酸(D-AAs)的存在。由于D-AAs在生命细胞的许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其在人体中的水平受D型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的调节,其水平紊乱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因此,D-AAs的含量及DAAO的活性研究在生物分析科学中尤为重要。但是,在生物体中,DAAO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和大量的L-AAs的存在都将会影响DAAO活性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手性分离氨基酸对映体。在众多分离的方法中,毛细管电泳(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凭借其分离效率高,样品用量少和设备经济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氨基酸对映体的手性分离。为了减少手性分离的分析时间,提高DAAO酶分析效率,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我们应用搭建的光漂白进样-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OGCE-LIF)系统实现了氨基酸对映体的手性分离。为了提高手性分离的效率,我们对影响分离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包括HP-β-CD的浓度,硼砂缓冲溶液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及分离电压等。在最优的OGCE-LIF分离条件下,实现五对OPA/NAC衍生的氨基酸对映体的高效分离,检出限达到1.3μM。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15次重复分析的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样品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7%。实验结果表明OGCE-LIF系统能够实现氨基酸对映体的高灵敏度,高重复性的快速分离,可以应用于手性氨基酸连续定量分析。(2)我们应用OGCE-LIF系统实现了DAAO对于单底物和多底物的酶反应分析,同时基于反应速率方程对DAAO平行氧化两种不同底物的催化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解释了实验测量结果。研究表明:在L型氨基酸大量存在时,OGCE-LIF系统可以实现对DAAO酶反应的高效分析,借助该系统快速手性分离多对氨基酸对映体的优势,可实现多底物DAAO催化反应研究,这对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的D-AAs含量检测和DAAO酶反应分析提供了有利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肖汉[5](2018)在《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和UPLC-MS/MS研究维生素B_2的光降解反应及微囊藻毒素的荧光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ressurized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pCEC)具有高柱效、高分辨度、高选择性以及速度快等优点,其与高灵敏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or,LIF)联用,在痕量检测上具有明显优势;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则可提供分子量及结构信息。本研究以pCEC-LIF为平台,UPLC-MS-MS为鉴定手段,考察了具有自发荧光性质的维生素B_2的光稳定性,研究了原盐效应对维生素B_2光降解的影响,并尝试对其光降解化合物进行结构推断。同时,对自身无荧光的微囊藻毒素进行荧光修饰,对荧光修饰后的微囊藻毒素进行质谱表征,并在pCEC-LIF上得到分离分析。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前言,主要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包括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原理;荧光的产生及荧光修饰技术;药物稳定性和维生素B_2的光降解特性以及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联用技术为平台,研究了离子强度对维生素B_2光解反应。首先在pCEC-LIF上建立了分析维生素B_2及其荧光性光解产物的方法,即使用C18毛细管色谱柱,0.1%叁氟乙酸的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在激发波长为488 nm,发射波长为520 nm时,维生素B_2及近10种光降解产物得到了良好的分离。还研究了维生素B_2的光解反应速率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维生素B_2在水溶液和PBS缓冲液中的光解反应速率常数k,并证明了k与离子强度呈正相关性。第叁章是基于第二章的研究结果,对维生素B_2的光降解产物及维生素B_2的光降解机理进行探究。通过UPLC-MS-MS的数据,根据一级质谱、二级质谱得到的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来进行分析,证明了光黄素和光色素这叁种物质的存在;并根据质谱裂解规律解析了7种可能的维生素B_2光降解中间产物以及维生素B_2的光降解反应通路。第四章的主要目标是利用pCEC-LIF测定微囊藻毒素,首先设计了叁种不同的荧光修饰方法:异硫氰酸荧光素直接修饰微囊藻毒素;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的两步荧光修饰法及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的一步荧光修饰法。反应条件经筛选和优化后,成功得到了目标化合物MC-CYS-FITC并经UPLC-MS-MS辅助确认了结构。同时建立了pCEC-LIF分离分析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半胱氨酸修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衍生后,使用C18毛细管色谱柱,流动相为pH 9.1硼砂缓冲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激发波长488 nm,发射波长520 nm。在最佳色谱条件下,MC-RR和MC-LR达到基线分离,检出限分别为1.3×10~(-12) mol/L和1.2×10~(-12) mol/L。第五章对维生素B_2及微囊藻毒素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两者的分析手段、联用方式等实验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兰韬,席兴军,焦丰龙,唐涛,王风云[6](2017)在《NPLC×RPLC二维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维分离具有更高的峰容量和分离能力,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在环境样品的分析方法发展[1]、蛋白质组学研究[2]以及中药研究[3]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4.6mm×50 mm i. d.的Hypersil Si O2正相色谱柱为第一维,4.6mm×250 mm i. d.的Kromasil C18反相色谱柱为第二维,通过升高第二维色谱温度的方法增加两维流动相间互溶性的方法构建了定量环-阀切换接口的二维液相色谱系统(NPLC×RPLC)。根据有机溶剂的特征,在第一维正相色谱流动相中加入二氧六环;第二维反相色(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曹丽伟,石依卉,魏甜,谭小芳,孟建新[7](2017)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卡托普利和N-乙酰-L-半胱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CE-LIF)检测卡托普利(CAP)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的分析方法。采用1,3,5,7-四甲基-8-溴甲基-二氟二硼-二吡咯甲川(TMMB-Br)为柱前衍生试剂,在5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8.5)中,40℃下进行衍生反应10min。以荧光素为内标,25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9.5)为电泳背景电解质,14min内达到基线分离。CAP和NAC的检出限分别为0.65nmol/L、0.76n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尿液和血清中这两种物质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5.7%之间。(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学海,刘冲,梁超,孟凡健,李经民[8](2017)在《应用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微透镜阵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的微流控系统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检测领域。针对微流控系统中检测样本较少,诱导荧光强度较弱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集成有微透镜阵列(MLA)的微流控芯片来提高荧光检测强度。采用热熔技术制备直径变异系数为0.36%的8×8光刻胶微透镜阵列模具。采用软光刻工艺,制造集成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透镜阵列的盖片,焦距均匀性误差为7%。制造具有微通道的基片,并采用氧等离子键合技术封装盖片和基片。将浓度为10μmol·L~(-1)的异硫氰酸荧光素荧光染料溶液注入微流控芯片,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芯片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透镜处的荧光强度比无透镜时提高了约2.2倍。(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7年08期)

张冰宇,蔡晓蓉,尹艳艳,李茜诺,吕海霞[9](2017)在《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析食品中的生物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氟-7-硝基-2,1,3-苯并氧杂恶二唑(NBD-F)为衍生化试剂,建立了食品中5种痕量生物胺(色胺、组胺、酪胺、亚精胺、精胺)的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CEC-LIF)分析方法。采用50 mmol/L硼酸盐缓冲溶液(pH 8.0)作为衍生介质,在75℃条件下对生物胺进行衍生化反应25 min。生物胺衍生产物的最优色谱条件:固定相为C18毛细管电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乙酸铵(20 mmol/L,pH 8.0)(75∶25,v/v),辅助压力为6.9 MPa,分离电压为-8 kV,流速为0.03 mL/min。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胺的检出限(LOD,S/N=3)为0.1~1.0μg/L,加标回收率为78.3%~113.9%。该方法可成功用于加工和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结果与传统HPLC法的检测结果无显着性差异,且检出限更低、分析速度更快,对于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的残留监测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7年03期)

胡馨然,牛礼军,胡晓明,周雅[10](2016)在《基于液体透镜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共聚焦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对微米尺度微流控芯片沟道检测存在对焦困难,检测精度受离焦影响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液体透镜连续变焦实现微沟道自动对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并针对系统设计了基于图像清晰度评价的自动调焦算法。装置根据采集的微流控芯片沟道图像自动调整聚焦点位置,保证最优的激发光与诱导荧光收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可实现对微流控芯片沟道的快速自动对焦,波动范围在0.5%之内,变异系数为1.5‰。它为提高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精度和设计灵活性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毛细管电泳(CE)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模式多、样品与试剂用量少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分离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毛细管内径较小(25-100μm),导致其进样体积小(纳升级),有效检测光程短(微米级),使得常规CE灵敏度较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检测技术之一,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CE-LIF)结合了二者快速、高效、灵敏的优点,非常适合复杂样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但是,商用激光器波长较为单一,以及多数目标分析物自身没有荧光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LIF检测器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市面上可选择的激光器种类日益繁多,其中二极管激光由于可选波长种类丰富,体积小,寿命长,且价格低廉,是LIF检测器的理想光源。但目前二极管激光诱导自身荧光的应用较少,且缺乏与之波长相匹配的荧光标记试剂和衍生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LIF检测器的推广应用。本论文旨在分别以蓝(445 nm)、紫(405 nm)光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构建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搭建完整的CE-LIF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姜黄素类化合物为目标分析物建立445 nm激光诱导自身荧光(LINF)的应用;以香豆素为母体开发适用于405 nm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荧光标记试剂,并建立相应的荧光标记方法,来拓展蓝、紫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应用范围。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技术,包括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毛细管电泳主要的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原理、构造及相关进展,并对目前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可用的激光光源进行了总结,对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自身荧光(CE-LINF)相关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对用于LIF检测器的荧光标记试剂进行了简要的总结。第二章:以445 nm蓝光激光二极管为光源搭建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CE-LIF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MEKC)-LINF快速、灵敏分析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Triton X-100和SDS组成的混合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分离效率,并且可以显着增敏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自身荧光。荧光光谱显示,混合胶束诱导的荧光协同作用可使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DMC)叁种姜黄素类化合物信号分别增强77、57、47倍。在最优条件下,可在10 min内实现3种姜黄素的基线分离,所建立的MEKC-LINF分析方法线性、重复性良好,姜黄素、DMC、BDMC的检出限分别为4.1 ng/mL、2.6 ng/mL、0.4 ng/m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中药姜黄、中药制剂姜黄消痤搽剂、调味料咖喱和人体尿样中叁种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分析。第叁章:以405 nm紫光激光二极管为光源搭建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CE-LIF分析系统。引入商业化的7-(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酸(DEAC-C)作为405 nm LIF的衍生试剂,以氢氯噻嗪(HCTZ),氯噻嗪(CTZ),氯噻酮(CTD)叁种磺酰胺类利尿剂为目标分析物,发展了一种磺酰胺类化合物的荧光衍生方法。最优的衍生反应条件为:DEAC-C与磺酰胺在叁聚氯氰的存在下,以1.5%的叁乙胺乙腈溶液为反应溶剂,烘箱加热50℃反应3 h。在此基础上,建立了DEAC-C标记的这叁种利尿类降压药的MEKC-LIF灵敏分析方法。在最优条件下,可在15 min内实现3种磺胺类药物的基线分离,HCTZ、CTZ、CTD的检出限分别为0.24、0.29、0.23 nM。该方法成功应用于药片以及人体尿样中叁种利尿剂的分析。第四章:在第叁章的基础上合成了7-(二乙胺基)香豆素-3-甲酰肼(DEAC-H),并以此为405 nm LIF的衍生试剂,以乙二醛、甲基乙二醛等小分子醛为目标分析物,制定了醛类化合物的荧光衍生策略。衍生反应条件为:DEAC-H与醛类化合物以乙腈溶液为反应溶剂,在30μM HCl提供的酸性环境下烘箱加热50℃反应1 h。相较于羧酸与磺酰胺的反应,酰肼与醛的反应更加高效,因此,结合高灵敏度的LIF检测,该方法有望应用于大气细颗粒物中醛类化合物的测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玲玲,文龙,陈媛,王秀丽,李国旗.405nm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其用于皮肤癌诊断的初步实验研究[J].应用激光.2019

[2].吴成新.毛细管电泳-蓝/紫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D].兰州大学.2019

[3].夏丽君,郭小峰,王红.毛细管区带电泳-红色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磷酸化氨基酸[J].分析科学学报.2018

[4].张宁.基于光漂白进样—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系统的手性氨基酸高效分离及D型氨基酸氧化酶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

[5].肖汉.基于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和UPLC-MS/MS研究维生素B_2的光降解反应及微囊藻毒素的荧光修饰[D].上海交通大学.2018

[6].兰韬,席兴军,焦丰龙,唐涛,王风云.NPLC×RPLC二维液相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7].曹丽伟,石依卉,魏甜,谭小芳,孟建新.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测定卡托普利和N-乙酰-L-半胱氨酸[J].分析科学学报.2017

[8].张学海,刘冲,梁超,孟凡健,李经民.应用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微透镜阵列[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

[9].张冰宇,蔡晓蓉,尹艳艳,李茜诺,吕海霞.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析食品中的生物胺[J].色谱.2017

[10].胡馨然,牛礼军,胡晓明,周雅.基于液体透镜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设计[J].光电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装置原理图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示意图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光路结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机理

标签:;  ;  ;  ;  ;  ;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论文_张玲玲,文龙,陈媛,王秀丽,李国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