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靶实验论文_廖东骏,柳森,黄洁,简和祥,谢爱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道靶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道,声速,模型,距离,火星,圆球,激波。

弹道靶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廖东骏,柳森,黄洁,简和祥,谢爱民[1](2018)在《CO_2中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超高速弹道靶进行了CO_2条件下圆球和火星着陆巡视器模型的激波脱体距离测量实验,为数值模拟提供验证依据。实验模型为10mm圆球和头部半径12.5mm的着陆巡视器模型。圆球模型的飞行速度为2.122~4.220km/s,靶室压力为2.42~12.30kPa;着陆巡视器模型的飞行速度为2.802km/s,对应靶室压力为1.836kPa。实验数据与采用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以下结论:采用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再现模型头部激波脱体距离;根据计算结果推测绕模型流动主要为非平衡流动;需补充更高模型飞行速度(>5km/s)的实验数据,验证CO_2中更高流速状态下双温度非平衡模型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并进一步研究多温度模型和不同化学反应动力模型对CO_2下非平衡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8年03期)

廖东骏[2](2016)在《火星进入条件下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测量和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火星探测重要性日益提升,火星大气CO_2条件下探测器进入过程中面对的高温气体动力学问题愈发成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热点之一,CO_2条件下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测量数据能够为相关理论和数值研究提供有效验证。以往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主要在空气条件下进行,模型飞行速度集中在2.5km/s~4.0km/s范围,缺乏更高飞行速度的数据,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工程和数值计算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验证。为验证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测量方法可靠性,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供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工程算法改进和数值计算验证,本文开展了空气和CO_2条件下的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获得了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和CO_2条件下、模拟火星进入弹道速度和ρR状态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实验数据,改进了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工程算法,验证了 Park双温度模型对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和模拟火星进入速度和ρR状态CO_2条件下圆球激波脱体距离计算的准确性,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火星探测的基本情况,综述了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现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二章为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方法。介绍了本文使用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弹道靶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设备布置、技术指标和实验测量方法。第叁章为空气条件下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基于参考文献的速度和ρR状态设计了空气条件下的实验状态,得到模型飞行速度5km/s以上有效实验数据14个,环境压力1.500kPa~6.310kPa,模型飞行速度5.080km/s~6.490km/s;得到模型飞行速度2.5km/s~4.0km/s实验数据1个,环境压力4.200kPa,模型飞行速度2.690km/s。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实验测量方法可靠,实验结果与不同实验设备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阴影成像更易于判读激波位置。根据计算结果推测,本文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的圆球驻点附近流动主要为非平衡状态,随ρR升高逐渐接近冻结状态。5km/s以上圆球激波脱体距离随ρR升高而增大,与2.5km/s~4km/s圆球激波脱体距离随ρR变化规律不同,推测ρR对速度不同的圆球驻点附近流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实验数据对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工程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的预测结果相对实验数据偏差在±20%以内,而原算法无法预测本文实验结果。第四章为CO_2条件下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参考火星典型进入弹道25km、30km、35km和40km高度的速度和ρR状态设计了CO_2条件下的实验状态,建立了靶室CO_2气体置换方法与技术,得到CO_2条件下模拟火星典型进入弹道25km、30km、35km和40km高度的实验数据各1个,靶室压力 2.420kPa~12.300kPa,模型飞行速度 2.122km/s~4.220km/s。同时开展了空气条件下相同速度、压力的脱体激波距离测量实验以提供对比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阴影成像能够获取本文C02条件下激波脱体数据。速度、压力基本相同时,CO_2条件下高温气体效应较空气条件更显着,同时两者间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关系。根据计算结果推测,本文CO_2条件下圆球驻点附近流动基本为非平衡状态。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工程算法基本能够吻合实验数据。不同ρR状态对激波脱体距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五章为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数值计算分析。介绍了空气和CO_2条件下实验流场的完全、平衡、冻结和Park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计算方法。对比了计算结果与第二、叁章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了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计算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和CO_2条件下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准确性,表明采用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根据计算结果推测,本文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的圆球驻点附近流动主要为非平衡状态,从圆球头部到下游远离头部区域,流动逐渐接近平衡流动;本文CO_2条件下从圆球头部到下游远离头部区域流动主要为非平衡状态。第六章为结束语,主要对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叁个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期刊2016-06-01)

柳森,王宗浩,谢爱民,陈旭明,黄洁[3](2013)在《高超声速锥柱裙模型边界层转捩的弹道靶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现象、给边界层计算提供可靠的对比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弹道靶上开展了锥柱裙模型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自由飞实验。所采用的锥柱裙模型全长105mm,飞行速度1.94km/s(Ma=5.65),单位雷诺数4.32×107~1.20×108 m-1。使用激光阴影成像技术,获得了锥柱裙模型边界层转捩和湍流边界层发展的图像,测得的湍流边界层厚度在0.6~2.2mm之间,湍流涡的流向尺寸与边界层厚度的比值介于0.3~0.8之间且沿流向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弹道靶实验能够获得给定飞行环境下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图像,从图像中可以清晰判断转捩位置或区域、测量边界层厚度和分析湍流涡的尺寸。(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3年06期)

弹道靶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火星探测重要性日益提升,火星大气CO_2条件下探测器进入过程中面对的高温气体动力学问题愈发成为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热点之一,CO_2条件下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测量数据能够为相关理论和数值研究提供有效验证。以往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主要在空气条件下进行,模型飞行速度集中在2.5km/s~4.0km/s范围,缺乏更高飞行速度的数据,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工程和数值计算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验证。为验证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测量方法可靠性,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供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工程算法改进和数值计算验证,本文开展了空气和CO_2条件下的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获得了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和CO_2条件下、模拟火星进入弹道速度和ρR状态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实验数据,改进了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工程算法,验证了 Park双温度模型对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和模拟火星进入速度和ρR状态CO_2条件下圆球激波脱体距离计算的准确性,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火星探测的基本情况,综述了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现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二章为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方法。介绍了本文使用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弹道靶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设备布置、技术指标和实验测量方法。第叁章为空气条件下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基于参考文献的速度和ρR状态设计了空气条件下的实验状态,得到模型飞行速度5km/s以上有效实验数据14个,环境压力1.500kPa~6.310kPa,模型飞行速度5.080km/s~6.490km/s;得到模型飞行速度2.5km/s~4.0km/s实验数据1个,环境压力4.200kPa,模型飞行速度2.690km/s。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实验测量方法可靠,实验结果与不同实验设备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阴影成像更易于判读激波位置。根据计算结果推测,本文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的圆球驻点附近流动主要为非平衡状态,随ρR升高逐渐接近冻结状态。5km/s以上圆球激波脱体距离随ρR升高而增大,与2.5km/s~4km/s圆球激波脱体距离随ρR变化规律不同,推测ρR对速度不同的圆球驻点附近流动状态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实验数据对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工程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算法的预测结果相对实验数据偏差在±20%以内,而原算法无法预测本文实验结果。第四章为CO_2条件下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参考火星典型进入弹道25km、30km、35km和40km高度的速度和ρR状态设计了CO_2条件下的实验状态,建立了靶室CO_2气体置换方法与技术,得到CO_2条件下模拟火星典型进入弹道25km、30km、35km和40km高度的实验数据各1个,靶室压力 2.420kPa~12.300kPa,模型飞行速度 2.122km/s~4.220km/s。同时开展了空气条件下相同速度、压力的脱体激波距离测量实验以提供对比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阴影成像能够获取本文C02条件下激波脱体数据。速度、压力基本相同时,CO_2条件下高温气体效应较空气条件更显着,同时两者间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关系。根据计算结果推测,本文CO_2条件下圆球驻点附近流动基本为非平衡状态。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工程算法基本能够吻合实验数据。不同ρR状态对激波脱体距离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五章为高超声速圆球激波脱体距离数值计算分析。介绍了空气和CO_2条件下实验流场的完全、平衡、冻结和Park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计算方法。对比了计算结果与第二、叁章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了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计算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和CO_2条件下圆球激波脱体距离的准确性,表明采用双温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根据计算结果推测,本文空气条件下飞行速度5km/s以上的圆球驻点附近流动主要为非平衡状态,从圆球头部到下游远离头部区域,流动逐渐接近平衡流动;本文CO_2条件下从圆球头部到下游远离头部区域流动主要为非平衡状态。第六章为结束语,主要对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叁个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道靶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廖东骏,柳森,黄洁,简和祥,谢爱民.CO_2中激波脱体距离的弹道靶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J].实验流体力学.2018

[2].廖东骏.火星进入条件下圆球激波脱体距离弹道靶实验测量和数值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16

[3].柳森,王宗浩,谢爱民,陈旭明,黄洁.高超声速锥柱裙模型边界层转捩的弹道靶实验[J].实验流体力学.2013

论文知识图

弹道靶实验的接收信号和降噪后...仿真极限环结果比较逆弹道实验布置图靶板示意图不同厚度靶板的剩余速度模拟比较双硬度双层靶弹道实验的压缩气体炮示...

标签:;  ;  ;  ;  ;  ;  ;  

弹道靶实验论文_廖东骏,柳森,黄洁,简和祥,谢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