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腱周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内皮因子,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
腱周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张冉,沙亮[1](2018)在《腱周组织包绕对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组织学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腱周组织包绕后交叉韧带(PCL)移植物对移植物组织学及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比格犬,行双后肢PCL切断,取同侧拇长屈肌腱重建,在每只犬双后肢中,取其中之一后肢用跟腱腱周组织包绕拇长屈肌腱重建作为实验组,对侧不做包绕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各取8只犬双侧后肢重建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韧带外有肉芽组织包绕,血运丰富,移植物有大量纤维细胞增殖。术后8周,滑膜形成,韧带近似正常后交叉韧带。术后12周,移植物外包绕滑膜变薄,显微镜下见重建韧带纤维细胞核变杆状、纺锤体状,排列规律,与正常PCL相同;对照组血管化明显滞后,术后4周,两组移植物VE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8周、12周两组差异更为显着(P<0.01)。结论:使用跟腱腱周组织包绕自体移植物进行PCL重建能有效增加移植物中VEGF水平和相应的血管生成,加快再血管化进程,为纤维细胞迁移、生长、增殖提供条件。(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爱国,陈鸿辉,江斌,董飞,杨小红[2](2011)在《腱周组织及骨膜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早期愈合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腱结合部组织结构复杂,损伤愈合过程相对缓慢,其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促进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对腱骨结合部愈合进行评估。方法: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骨膜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不植入骨膜。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对比Safranin’O染色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显示骨膜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骨膜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说明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同时,组织学检测可以很好地判断腱骨结合部的愈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15期)
王忠,薛宏斌[3](2011)在《重建腱周组织一期修复指伸肌腱断裂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指伸肌腱修复术中重建腱周组织减少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指伸肌腱损伤68例分为A、B两组(按配对设计原则),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损伤。A组修复腱旁组织、深筋膜;B组不修复腱旁组织,仅修复深筋膜。术后早期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按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疗效:A组优26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06%。B组优20例,良6例,可8例,优良率76.4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效果优于B组。结论新鲜的指伸肌腱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缝合腱旁组织,能更好地促进肌腱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1年03期)
于海波,郑加法,孙强[4](2009)在《改良Kessler法及腱周组织无张力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治疗跟腱断裂的新的手术方式,对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6例跟腱断裂患者行Kessler法恢复肌腱的完整性,无张力缝合腱周组织,术后踝关节跖屈30°、膝关节屈曲30°位石膏外固定。结果 26例患者均未发生再次跟腱断裂及跟腱粘连,其中1例出现局部表皮坏死和感染。结论 对于跟腱断裂患者,易早期手术修复,术后进行石膏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患肢功能康复锻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09年34期)
吴慧敏[5](2008)在《硅胶管阻隔腱周组织后局部间断应用VEGF对跟腱内源性愈合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硅胶管阻隔跟腱腱周组织后在损伤跟腱局部间断应用VEGF,研究VEGF对肌腱内源性愈合的作用,为临床应用VEGF治疗肌腱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健康家兔24只,体重2.5-3.0Kg,雌雄不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每组术后又随机分为2、4、6周叁个观察时相小组,每组4只。均取右后肢跟腱建立肌腱损伤模型:选择跟腱腓肠肌束支切断后套入硅胶管,5-0线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肌腱,实验组术后当日局部加入VEGF 100ng,术后第7、14、21天再次各给药一次;空白组相应部位行肌腱缝合后套入硅胶管,局部不加任何物质。3-0线缝合切口,术后夹板固定患肢于足跖屈伸膝位。术后分2、4、6周叁个时相点切取标本,肉眼观察粘连程度、组织学染色标本检测、图像分析,观察病理切片中损伤局部成纤维细胞计数以及胶原纤维分布的面积。结果:术后第2、4、6周肌腱损伤局部实验组与对照组肉眼观察局部粘连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2周损伤局部成纤维细胞计数实验组高于空白组(P<0.05),胶原含量也高于空白组(P<0.05);术后第4周损伤局部成纤维细胞计数实验组低于空白组(P<0.05),但胶原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术后第6周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计数低于空白组(P<0.05),但胶原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各组内纵向比较,术后第2、4、6周实验组随时间增加成纤维细胞计数减少(P<0.05),但是胶原纤维含量增加(P<0.05);空白组术后第2、4周随时间增加成纤维细胞计数增加(P<0.05),但第6周成纤维细胞计数却较2、4周低(P<0.05),空白组胶原纤维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肌腱损伤后局部应用外源性VEGF,通过促进损伤局部微血管生成而改善局部营养,进而促进和加快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成熟,促进胶原纤维的分泌与成熟,使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加速。(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8-05-01)
郭宝锋,李军,刘浩宇,尹维田[6](2007)在《掌长肌腱腱周组织和屈肌腱腱鞘组织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腱损伤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损伤的肌腱经修复后,因外源性愈合,易形成黏连,影响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其中,屈肌腱缺损的治疗效果尤为不佳。Schneider等认为肌腱移植应切除腱周组织以减轻肌腱黏连。Stark等则建议保(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魏壮,刘飙,刘浩宇,尹维田[7](2005)在《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部肌腱移植中肌腱粘连的防治办法。方法:通过对12侧成人尸体前臂掌长肌腱及其腱周组织的解剖学研究,设计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并将该术式在临床上应用,对10例患者15指手部屈肌腱缺损进行修复。结果:尸体测得掌长肌腱的腱性部分长度为(12.40±0.68)cm、宽度为(3.66±0.36)mm,腱周组织的长度为(15.50±0.60)cm。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按照TAM法评价,优10指,良5指。结论:掌长肌腱周围存在腱周组织,且长度大于其腱性部分。经临床证实带腱周组织的肌腱游离移植防止肌腱粘连效果肯定,特别是术后不配合功能练习者,尤为首选的术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郭宝锋[8](2005)在《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解剖及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屈肌腱缺损的修复方法有很多种,移植腱的来源也各不相同。如何避免肌腱粘连,又不影响肌腱的修复,是我们探讨防止肌腱粘连的主要目的。我们采用了带腱周组织的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应用解剖学及组织学方法对掌长肌腱进行研究。取10 侧成人上肢标本的10 条新鲜掌长肌腱,分别进行形态学测量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①掌长肌腱长为13.2±1.6cm;肌腱上、中、下段宽分别为3.6±1.1mm、4.0±0.9mm、4.6±1.0mm;肌腱上、中、下段厚分别为0.9±0.1mm、1.0±0.1mm、1.2±0.3mm;腱周组织长为15.4±1.2cm;②腱周组织内血管丰富,内面有类似滑膜的1~2 层细胞。腱周组织包绕掌长肌腱移植后,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且不影响肌腱愈合。本研究为上述术式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5-04-13)
魏壮,李军,刘飙,谢升伟,尹维田[9](2004)在《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国人成年男性12侧前臂标本的掌长肌腱及其腱周组织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其大体形态,分别测量掌长肌腱腱性部分的长度、宽度(腱性部分中点处的宽度)及腱周组织的长度。结果掌长肌腱周围存在腱周组织,且长度大于其腱性部分;掌长肌腱的腱性部分长度为1240±068cm、宽度(腱性部分中点处的宽度)为366±036mm、腱周组织的长度为1550±060cm。结论应用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肌腱缺损、最大限度减轻肌腱粘连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04年06期)
尹维田,魏壮,刘飙[10](2002)在《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肌腱移植的肌腱粘连防治办法。 方法 回顾性对 10例 15指带腱周组织的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 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按照TAM法评价 ,优 10指 ,良 5指。 结论 带腱周组织的肌腱游离移植防止肌腱粘连效果肯定 ,特别是术后不配合功能练习者 ,尤为首选的术式。(本文来源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腱周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骨腱结合部组织结构复杂,损伤愈合过程相对缓慢,其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促进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对腱骨结合部愈合进行评估。方法: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骨膜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不植入骨膜。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对比Safranin’O染色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显示骨膜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骨膜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说明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同时,组织学检测可以很好地判断腱骨结合部的愈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腱周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冉,沙亮.腱周组织包绕对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组织学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
[2].李爱国,陈鸿辉,江斌,董飞,杨小红.腱周组织及骨膜对骨-肌腱结合部位早期愈合质量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3].王忠,薛宏斌.重建腱周组织一期修复指伸肌腱断裂的疗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1
[4].于海波,郑加法,孙强.改良Kessler法及腱周组织无张力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
[5].吴慧敏.硅胶管阻隔腱周组织后局部间断应用VEGF对跟腱内源性愈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8
[6].郭宝锋,李军,刘浩宇,尹维田.掌长肌腱腱周组织和屈肌腱腱鞘组织学的比较[J].解剖学杂志.2007
[7].魏壮,刘飙,刘浩宇,尹维田.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8].郭宝锋.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解剖及组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
[9].魏壮,李军,刘飙,谢升伟,尹维田.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
[10].尹维田,魏壮,刘飙.带腱周组织掌长肌腱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屈肌腱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
标签:血管内皮因子; 后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 免疫组化; 平均光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