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潜伏侵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菌,特性,菌丝体,炭疽,孢子,致病性,柑橘。
潜伏侵染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菲菲,龙超安[1](2015)在《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柑橘炭疽病原菌的种类及其潜伏侵染特性,为柑橘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湖北省3个地区的炭疽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代表菌株T4进行分子鉴定。此外,通过组织分离法,研究炭疽病菌在柑橘花器和发育期果实上的潜伏情况。【结果】获得的19株致病菌均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但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T4菌株的测序结果与NCBI已登录的胶孢炭疽菌序列(FJ459917.1,FJ459916.1)比对发现,一致性达100%。柑橘炭疽病菌在花器和果实上的潜伏侵染呈一定的规律性:花器官中,花瓣的带菌率最高;果实上,果蒂和脐部带菌率最高,其次为果柄部位。【结论】研究区域的柑橘花和果实均携带胶孢炭疽病菌,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生产上要重视花期的病害防控,果实采后贮藏时需重视对果蒂部、脐部及果柄部位的消毒处理。(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罗远婵[2](2003)在《杧果蒂腐病菌潜伏侵染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西大学东校园园艺站的四号杧和紫花杧上调查开花期之前一个月的春梢枝条、盛花期的花梗、结果期的幼果和青熟果的带菌情况,以确定杧果蒂腐病菌的潜伏侵染习性。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就有蒂腐病菌潜伏在春梢的枝条上。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到成果贮存期共分离到42个能引起杧果腐烂的真菌菌株,除D-1、D-2、D-3、D-4、D-5、D-6、D-7、D-8、D-9外其余菌株经诱导都不产孢,经鉴定,D-1菌株为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 D-2菌株为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D-3菌株为Pestalotiopsis sp.,D-4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D-5菌株为Diplodina sp.,D-6菌株为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D-7菌株为Cladosporium sp.,D-8菌株为Penicillium sp.,D-9菌株为Aspergillussp.。D-1、D-2、D-3菌株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潜伏侵染枝条;D-4菌株于花期开始侵染花梗;D-5菌株于幼果期侵入,并潜伏于果蒂和果皮,至成果贮存期发病;D-6、D-7、D-8菌株于成果期开始潜伏侵染;D-9菌株仅于成果落果及贮存期腐烂果中发现。其中D-1、D-2、D-5菌株为采集地杧果蒂腐病的主要病原菌,D-3、D-6为次要病原菌。D-4、D-7、D-8、D-9菌株只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杧果蒂腐病症状。在国内外均没有关于D-5菌株(Diplodina sp.)在杧果上为害的报道,因此D-5菌株(Diplodina sp.)是新发现的杧果蒂腐病菌。 对D-5菌株(Diplodina sp.)进行的若干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D-5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7℃,25~28℃为生长最适温区;菌丝在 广两大学硕1毕业论文pH4刀~9.0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pH为5.5;光照以荧光最利于菌丝生长,而黑光诱导于座形成的能力最强;利用率最高的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卜谷氨酸。参试的*种药剂中,有7种对D6菌株有抑制作用,它们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敌力脱、施保克、特克多、多菌灵、世高、应得、特普哩。 离体接种病原菌 Dotl;iorella do,l吻。。a,。a、BotrJ,o帅IOala tlteob。,。。ae和Diplodil。ti Sp的杜果果实中:过氧化物酶0OD)活性均比对照高,且果实发病越重POD活性越高,即致病力强的菌株诱导果内POD产生的能力比致病力弱的菌株强、发病时问越长果内POD活性越高。多酚氧化酶pPOD)活性变化与POD基本一致。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不同果实与病原菌的组合中变化规律稍有不同:Dothlbrellado。。。l。onna、Boil’yodtolodia ti’eob。,nae与四号杠的组合中,在距病斑 Icm处果皮内的PAL活性均比对照高,距病斑2、3Clll处果皮内的PAL活性则比对照低;而 Diplodtoa sp.与紫花杠的组合中,PAL活性比对照低。(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3-05-01)
刘秀娟,黄圣明,杨叶[3](1996)在《不同地区潜伏侵染香蕉果实的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保湿时间、孢子浓度、营养和光照等条件,对潜伏侵染在香蕉果实中的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musae)的分生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和产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来自广东茂名、化州、台山和海南琼山的芭蕉炭疽菌分离系I-Ⅳ号,均表现出在100%RH下,3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9h后达最高;RH<90%时,萌发率急剧下降;孢子浓度超过1×106个/ml时,不利孢子萌发;增加营养可提高孢子萌发率;黑暗较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但产孢则相反;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6~7。其中海南琼山分离系Ⅳ号的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速度都极显着地高于广东3个地区的分离系(Ⅰ-Ⅲ号).但产孢较差,孢子也较大,其致病性高于广东台山和化州的分离系。似乎不同芭蕉炭疽菌分离系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差异有关。(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潜伏侵染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广西大学东校园园艺站的四号杧和紫花杧上调查开花期之前一个月的春梢枝条、盛花期的花梗、结果期的幼果和青熟果的带菌情况,以确定杧果蒂腐病菌的潜伏侵染习性。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就有蒂腐病菌潜伏在春梢的枝条上。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到成果贮存期共分离到42个能引起杧果腐烂的真菌菌株,除D-1、D-2、D-3、D-4、D-5、D-6、D-7、D-8、D-9外其余菌株经诱导都不产孢,经鉴定,D-1菌株为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 D-2菌株为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D-3菌株为Pestalotiopsis sp.,D-4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D-5菌株为Diplodina sp.,D-6菌株为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D-7菌株为Cladosporium sp.,D-8菌株为Penicillium sp.,D-9菌株为Aspergillussp.。D-1、D-2、D-3菌株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潜伏侵染枝条;D-4菌株于花期开始侵染花梗;D-5菌株于幼果期侵入,并潜伏于果蒂和果皮,至成果贮存期发病;D-6、D-7、D-8菌株于成果期开始潜伏侵染;D-9菌株仅于成果落果及贮存期腐烂果中发现。其中D-1、D-2、D-5菌株为采集地杧果蒂腐病的主要病原菌,D-3、D-6为次要病原菌。D-4、D-7、D-8、D-9菌株只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杧果蒂腐病症状。在国内外均没有关于D-5菌株(Diplodina sp.)在杧果上为害的报道,因此D-5菌株(Diplodina sp.)是新发现的杧果蒂腐病菌。 对D-5菌株(Diplodina sp.)进行的若干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D-5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7℃,25~28℃为生长最适温区;菌丝在 广两大学硕1毕业论文pH4刀~9.0范围内都可以生长,最适pH为5.5;光照以荧光最利于菌丝生长,而黑光诱导于座形成的能力最强;利用率最高的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卜谷氨酸。参试的*种药剂中,有7种对D6菌株有抑制作用,它们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敌力脱、施保克、特克多、多菌灵、世高、应得、特普哩。 离体接种病原菌 Dotl;iorella do,l吻。。a,。a、BotrJ,o帅IOala tlteob。,。。ae和Diplodil。ti Sp的杜果果实中:过氧化物酶0OD)活性均比对照高,且果实发病越重POD活性越高,即致病力强的菌株诱导果内POD产生的能力比致病力弱的菌株强、发病时问越长果内POD活性越高。多酚氧化酶pPOD)活性变化与POD基本一致。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不同果实与病原菌的组合中变化规律稍有不同:Dothlbrellado。。。l。onna、Boil’yodtolodia ti’eob。,nae与四号杠的组合中,在距病斑 Icm处果皮内的PAL活性均比对照高,距病斑2、3Clll处果皮内的PAL活性则比对照低;而 Diplodtoa sp.与紫花杠的组合中,PAL活性比对照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伏侵染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菲菲,龙超安.柑橘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J].果树学报.2015
[2].罗远婵.杧果蒂腐病菌潜伏侵染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03
[3].刘秀娟,黄圣明,杨叶.不同地区潜伏侵染香蕉果实的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