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隐患问题与护理对策

试析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隐患问题与护理对策

陈迪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10000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隐患问题与护理对策方法:观察和总结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科有心血管疾病90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81例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81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均顺利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考核管理,要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患者的安全,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引言

心血管病人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如多巴胺、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压宁定等。由于血管活性药物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小剂量药物的改变会使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发生变化。因此,血管活性药物需要准确、微量、连续的体内输入。同时,由于血管活性药物起效快(5~10min),心脏率,严格监测心率、血压等变化应该做的。笔者总结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我科有心血管疾病90例,血管活性药物81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16例,硝酸甘油16例,急性心力衰竭5例,硝酸甘油1例,心绞痛应用硝酸脂、压宁定类38例,心源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3例,心脏猝死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多种血管活性药物2例,其中男41例,女49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60.3岁;其它9例为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2方法

90例血管活性药物的给药方法中,中心静脉置管8例,留置针静脉输液39例,使用微泵注射20例,静脉输液23例。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中,15~30分钟巡视病房1次,观察微泵注射部位有无渗液,肿胀,肢体颜色,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观察微泵注射工作是否正常。根据病情采取定时与随时相结合的原则监测心率,血压等变化,根据血压,尿量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每次调整剂量均应监测心率,血压,观察患者胸闷,心慌等症状。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护理措施

一个人必须保持安静的病房,减少声音和光线的刺激,限制探视。二是安置在半卧位的病人,抬高床头,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中的护理工作做好,避免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三是保持呼吸道开放和吸氧,连接好心脏电、血压和呼吸监测仪,在用药前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皮肤状况和外周温度。四是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便于观察又不影响活动的部位,选择弹性好,粗直,容易固定的血管,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微量泵放在适宜的地方,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及治疗,又便于观察。五是严格无菌操作药液现配现用,充分混匀,每24小时更换1次延长管,注射器随用随换,更换药液过程动作宜迅速,以免因药液浓度变化而影响疗效。硝酸甘油。六是观察微泵注射部位定时观察微泵注射部位有无渗漏,肿胀,肢体颜色,血管走向有无条索状红线;观察微泵注射工作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七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和病情变化,根据病情采取定时与随时相结合的原则监测心率,血压等变化;根据血压,尿量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每次调整剂量均应监测心率,血压,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胸闷,心慌等症状,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八是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建立护理记录病历,记录应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及用药时间,如中间更换药液,增减药物剂量均应记录其时间,剂量和更改的原因,用药过程中严格交接班。

经过治疗与护理的努力,90例病例中81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均顺利出院,治疗效果满意。

2护理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2.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考核管理

在平时的培训和考核中,护士自身的培训和素质因素不到位。部分护士自我学习能力较差,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认识不足。很多护士在运用新药时常忽略看说明书,对药物配伍不熟悉,且未查看《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导致错误的输入几种会产生化学反应的药物,等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肉眼可见变化,再停止泵入药物,更换三通及微量泵管,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更是医疗纠纷的诱因。护士在抽吸药液时用大型号的注射器抽较小剂量,导致用药剂量的偏差。护士的人为因素不能忽视,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要改变过去的工作习惯会有一定的难度,临床护士仍缺编,工作量非常大,难免有不到之处。

2.2管理因素

血管活性药物是高风险药物,不合理的安置会导致护士使用不当。血管活性药物在使用中没有提醒注意的迹象。药物易混淆,不能引起护士重视血管活性药物的检查和观察。《静脉反应的药物配伍禁忌表》的更新赶不上临床用药的更新,且其中的药物研究大多只限于注射剂理化配对研究。患者静脉穿刺困难时,只能依赖于有限的静脉管道输入,这种情况下经单个静脉通道同时泵入不同种类血管活性药物比较常见,这几种药物,在进入患者血液之前混合在一起就有可能发生药物反应,而此时发生的药物反应往往不如微泵注射直观,易被护士忽视,若发现不及时,会产生沉淀造成深静脉管路堵塞。有些药物间配伍还会产生毒性物质,对患者造成伤害。常用利尿剂托拉塞米、呋塞米与多巴胺、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均有配伍禁忌。

3讨论

加强血管活性药物护理的对策和建议有:一是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多做检查,多提供信息。对于那些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他们巡逻至少30到60分钟一次,尤其是在晚上。对危重病人给予特别护理,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告知患者应卧床休息,尿量大。告知患者不要让穿刺侧肢体受压或用力,同时抬高穿刺侧肢体,有利于静脉血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防止静脉回血及针头阻塞。二是注意工作中注意细节,在进行微泵注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或调整剂量后要仔细检查微泵注射泵的工作状态及输液三通的开关状态,巡视过程中认真观察穿刺处及输液管路的通畅情况,及时发现液体外渗更换穿刺部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如急诊科运送患者的过程中,常静脉点滴多巴胺,在交接完患者后不要急于更换用微量泵输入多巴胺,因微量泵设置速度慢,常导致血压突然下降,应将点滴速度减慢配合微量泵同时给药,然后逐渐改为微量泵给药。三是要拓宽思路,预见性护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一律采用留置针可有效减少液体外渗,减少穿刺次数,最大限度保证输液安全。对于需另静脉推注的药物,要重新建立静脉通路;对于血管痉挛的患者要适当给予热水袋保暖,避免烫伤。若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增加患者的痛苦,要进行原因分析。血管活性药物尤其缩血管药物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药液外渗后加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另外血管活性药物通常24h持续输注,因长时间刺激血管而易引发静脉炎。

为了消除泄漏预防,原则:(1)静脉穿刺血管中确认血针自由流动,用药前后的输液时间,正常情况下部分不小于12h后更换输液部位,超过24h应用多巴胺的患者通常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交替注射部位,并根据血管局部情况作调整,一般6~8h更换血管交替使用,留置针留置时间以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护理标准规定3~5d为宜。连续输注者每24h更换1次输液器,应用微泵注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局部皮肤的颜色,观察是否出现肿胀,认真询问患者的感觉,尤其对于老年、水肿及感觉迟钝的患者,要耐心询问,认真倾听,认真做好输液记录卡,严格交接班。(4)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给予局部喜疗妥药膏涂抹,并加以按摩,2次/d,如果配合25%硫酸镁热敷交替使用,效果更佳。目前我们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时禁止穿刺下肢静脉,同时应用上肢穿刺时,在穿刺处上方预防性涂抹喜疗妥药膏涂抹,达到了有效预防静脉炎的目的,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总之,通过对临床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总结,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患者的安全,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萍,袁慧.体外循环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4):64-65

[2]王玉梅.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风险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7,7(3):67-68.

[3]刘改红,李红梅,李娇等.ICU护理人员对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42-43.

标签:;  ;  ;  

试析血管活性药物临床应用隐患问题与护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