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提高凤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叶的多酚提取率,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叶中的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 4个因变量,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各因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良好,其中纤维素酶用量和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得到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150 U/mL、pH 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5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达到34.66 mg/g,与模型预测值35.10 mg/g接近。凤丹叶片提取液对DPPH·清除率在提取液浓度为0.06 mg/mL时达到82.15%;对·OH清除率在提取液浓度为0.32 mg/mL时达到27.10%;铁氰化钾还原力在提取液浓度为10 mg/mL时,吸光度为3.41。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佩璇,陈法志,李秀丽,戢小梅,陈志伟,翟敬华
关键词: 凤丹牡丹,多酚,酶法提取,响应面设计,抗氧化活性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中药学
单位: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基金: 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2018ABA073)
分类号: R28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4.046
页码: 187-194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3258K
下载量: 140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环境条件对油用凤丹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3)
- [2].不同水分条件下‘凤丹'牡丹生长规律及生理差异[J].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01)
- [3].‘凤丹’在拉萨的引种适应性观测[J]. 西藏农业科技 2020(02)
- [4].外源脱落酸对油用牡丹‘凤丹’生理特性的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6)
- [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凤丹牡丹挥发油成分[J]. 农技服务 2016(14)
- [6].安徽凤丹资源应用扩展的形势分析与策略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5)
- [7].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凤丹”牡丹产量的影响[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 [8].大方县凤丹牡丹育苗技术[J]. 天津农林科技 2017(03)
- [9].国色天香话凤丹[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17(05)
- [10].凤丹[J]. 江淮法治 2010(07)
- [11].‘凤丹’牡丹不同器官C、N、P和可溶性糖的季节性变化特征[J]. 林业科学 2019(12)
- [12].秋季平茬与未平茬‘凤丹’牡丹植株生长特性及物候期的对比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13].凤丹牡丹引种适应性研究[J]. 山西林业科技 2018(02)
- [14].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凤丹白’牡丹花瓣伸展过程中物质变化[J]. 园艺学报 2017(05)
- [15].不同处理对凤丹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3)
- [16].‘凤丹’牡丹在福建寿宁的引种试验初报[J]. 福建林业 2017(03)
- [17].昆明地区‘凤丹’牡丹植株开花相关的生物学特性[J]. 西部林业科学 2017(05)
- [18].‘凤丹’油用牡丹丰产栽培技术[J]. 湖北林业科技 2015(06)
- [19].铜陵市油用凤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0)
- [20].不同处理对凤丹种子萌发的影响[J]. 中国种业 2009(01)
- [21].“凤丹”油用牡丹籽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20(07)
- [22].凤丹新品种凤丹1号与凤丹2号选育及配套栽培[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2)
- [23].凤丹籽油对肝癌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01)
- [24].江苏引种栽培油用牡丹‘凤丹’调查分析[J].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4)
- [25].外源油菜素内酯对油用牡丹‘凤丹’生理特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9)
- [26].遮荫对凤丹白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5)
- [27].铜陵市凤丹牡丹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与技术 2015(17)
- [28].油用牡丹“凤丹”播种育苗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11)
- [29].凤丹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GC-MS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3)
- [30].桐城市油茶林下套种凤丹牡丹经营模式分析[J]. 江西农业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