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李旭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底座前端左侧嵌接有马达,且马达后端转动连接有马达转轴,马达转轴贯穿设置于底座,且底座内壁右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马达转轴和支撑柱外侧环绕有传送带,可减少判断率,加快出产效率,转芯的数量为四个,且托架的数量两个,转芯分别固定连接在托架前后两端下方,且转芯分别嵌入设置在底座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及前后两端,转芯与底座转动连接,传送带旋转出承载光学镜片时,表面较洁净,不易存在镜片渣;解决了将浮游性异物误检为破坏性物质的问题,提高了误判率,残留少量的镜片渣,镜片渣很容易把良品的光学镜片刮花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所述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和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左侧嵌接有马达(102),且马达(102)后端转动连接有马达转轴(103),所述马达转轴(103)贯穿设置于底座(1),且底座(1)内壁右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104),所述马达转轴(103)和支撑柱(104)外侧环绕有传送带(101),且连接板(2)顶端并位于传送带(101)正上方固定连接有顶板(201),所述顶板(201)顶端右侧嵌入设置有气泵(3),且气泵(3)底端开有出气口(301),所述顶板(201)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吸附器(4),且顶板(201)左侧嵌接有检测器(5),所述检测器(5)顶端前侧开有插接口(501);托架(6)和转芯(605),所述转芯(605)的数量为四个,且托架(6)的数量两个,所述转芯(605)分别固定连接在托架(6)前后两端下方,且转芯(605)分别嵌入设置在底座(1)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及前后两端,所述转芯(605)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转芯(605)外侧中部及底座(1)前后两端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螺丝孔(606),所述托架(6)顶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开有卡道(601),且托架(6)顶端设置有承板(602),所述承板(602)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卡块(603),且卡块(603)均与卡道(601)卡接,所述承板(602)顶端嵌接有棉层(604)。

设计方案

1.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所述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和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左侧嵌接有马达(102),且马达(102)后端转动连接有马达转轴(103),所述马达转轴(103)贯穿设置于底座(1),且底座(1)内壁右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104),所述马达转轴(103)和支撑柱(104)外侧环绕有传送带(101),且连接板(2)顶端并位于传送带(101)正上方固定连接有顶板(201),所述顶板(201)顶端右侧嵌入设置有气泵(3),且气泵(3)底端开有出气口(301),所述顶板(201)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吸附器(4),且顶板(201)左侧嵌接有检测器(5),所述检测器(5)顶端前侧开有插接口(501);

托架(6)和转芯(605),所述转芯(605)的数量为四个,且托架(6)的数量两个,所述转芯(605)分别固定连接在托架(6)前后两端下方,且转芯(605)分别嵌入设置在底座(1)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及前后两端,所述转芯(605)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转芯(605)外侧中部及底座(1)前后两端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螺丝孔(606),所述托架(6)顶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开有卡道(601),且托架(6)顶端设置有承板(602),所述承板(602)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卡块(603),且卡块(603)均与卡道(601)卡接,所述承板(602)顶端嵌接有棉层(6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转轴(103)通过马达(102)带动传送带(101),且支撑柱(104)随传送带(101)旋转而转动,所述顶板(201)与传送带(101)之间相隔的距离为10cm-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3)、吸附器(4)和检测器(5)均位于传送带(101)正上方,且出气口(301)朝向于传送带(1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器(4)由吸附口、金属丝电极、高压发生器和电极丝卷曲电机等组成,且吸附器(4)的吸附口设置在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开有开口,且托架(6)位于开口内,所述托架(6)通过转芯(605)旋转,且转芯(605)通过螺丝孔(606)与底座(1)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板(602)通过卡块(603)与托架(6)连接,且棉层(604)顶面与传送带(101)相接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的浮游性异物贴附于光学镜片上,在后期光学镜片的坏点检测中,可能会将浮游性异物误检为破坏性物质的问题,提高了误判率,影响到出产效率,其次,光学镜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抛光打磨,在传送光学镜片的传送带上,会残留少量的镜片渣,在传送带后期工作过程中,这些镜片渣就很容易把良品的光学镜片刮花,故而,我们提出减少判断率,加快出产效率,传送带旋转出承载光学镜片时,表面较洁净,不易存在镜片渣,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所述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后端,所述底座前端左侧嵌接有马达,且马达后端转动连接有马达转轴,所述马达转轴贯穿设置于底座,且底座内壁右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马达转轴和支撑柱外侧环绕有传送带,且连接板顶端并位于传送带正上方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端右侧嵌入设置有气泵,且气泵底端开有出气口,所述顶板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吸附器,且顶板左侧嵌接有检测器,所述检测器顶端前侧开有插接口;

托架和转芯,所述转芯的数量为四个,且托架的数量两个,所述转芯分别固定连接在托架前后两端下方,且转芯分别嵌入设置在底座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及前后两端,所述转芯与底座转动连接,且转芯外侧中部及底座前后两端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螺丝孔,所述托架顶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开有卡道,且托架顶端设置有承板,所述承板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卡块,且卡块均与卡道卡接,所述承板顶端嵌接有棉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马达转轴通过马达带动传送带,且支撑柱随传送带旋转而转动,所述顶板与传送带之间相隔的距离为10cm-15cm。

作为优选的,所述气泵、吸附器和检测器均位于传送带正上方,且出气口朝向于传送带。

作为优选的,所述吸附器由吸附口、金属丝电极、高压发生器和电极丝卷曲电机等组成,且吸附器的吸附口设置在下方。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开有开口,且托架位于开口内,所述托架通过转芯旋转,且转芯通过螺丝孔与底座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承板通过卡块与托架连接,且棉层顶面与传送带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气泵将气流从出气口喷出,可提高对光学镜片表面的浮游性异物分离或活化的效果,接着光学镜片被传送到吸附器下方,光学镜片的静电与吸附口产生反应,达到排除静电的目的,通过气泵与吸附器将光学镜片中残留的浮游性异物和静电排除,减少判断率,加快出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传送带传送光学镜片的同时,通过棉层将传送带上残留的镜片渣擦掉,而随着传送带旋转,传送带再次到达右侧的托架位置,进行第二遍的清理,从而传送带旋转出承载光学镜片时,表面较洁净,不易存在镜片渣,避免镜片渣将光学镜片刮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传送带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托架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传送带;102马达;103马达转轴;104支撑柱;2连接板;201顶板;3气泵;301出气口;4吸附器;5检测器;501插接口;6托架;601卡道;602承板;603卡块;604棉层;605转芯;606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和连接板2,连接板2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后端,底座1前端左侧嵌接有马达102,且马达102后端转动连接有马达转轴103,马达转轴103贯穿设置于底座1,且底座1内壁右侧前后两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104,马达转轴103和支撑柱104外侧环绕有传送带101,且连接板2顶端并位于传送带101正上方固定连接有顶板201,顶板201顶端右侧嵌入设置有气泵3,且气泵3底端开有出气口301,顶板201顶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吸附器4,且顶板201左侧嵌接有检测器5,检测器5顶端前侧开有插接口501,首先将底座1放置在工作台上,然后将外部电源接入气泵3和吸附器4中,且将计算机的插接电缆插入插接口501中,让检测器5通过插接电缆与计算机连接,完成气泵3、吸附器4和检测器5的接电,为了方便光学镜片被自动传输,使用者可将外界电源接入到马达102中,通过马达102带动马达转轴103转动,马达转轴103通过马达102带动传送带101,且支撑柱104随传送带101旋转而转动,顶板201与传送带101之间相隔的距离为10cm-15cm,传送带101通过马达转轴103旋转,并且传送带101的右侧通过支撑柱104支撑旋转,支撑柱104会随传送带101旋转而转动,这时使用者可将光学镜片放置在传送带101上,传送带101带动光学镜片移动,并且光学镜片在移动时,气泵3、吸附器4和检测器5均位于传送带101正上方,且出气口301朝向于传送带101,气泵3将气流从出气口301喷出,高压气体被喷到光学镜片上,可提高对光学镜片表面的浮游性异物分离或活化的效果,接着光学镜片被传送到吸附器4下方,吸附器4由吸附口、金属丝电极、高压发生器和电极丝卷曲电机等组成,且吸附器4的吸附口设置在下方,吸附器4可利用高压发生器产生直流电压,使电极丝、铸片辊分别变成负极和正极,在异性相吸的作用下,静电与吸附口产生反应,达到排除静电的目的,通过气泵3与吸附器4将光学镜片中残留的浮游性异物和静电排除,减少判断率,加快出产效率,最后光学镜片到达检测器5下方,通过检测器5拍摄光学镜片的表面,利用图像传感器相似的方式对光学镜片表面进行检测,使用者可通过计算机显示屏查看检测结果,从而观察光学镜片中是否残留杂物;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托架6和转芯605,转芯605的数量为四个,且托架6的数量两个,转芯605分别固定连接在托架6前后两端下方,且转芯605分别嵌入设置在底座1内壁下方左右两侧及前后两端,转芯605与底座1转动连接,且转芯605外侧中部及底座1前后两端下方的左右两侧均开有螺丝孔606,托架6顶端内壁前后两侧均开有卡道601,且托架6顶端设置有承板602,承板602前后两侧下方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卡块603,且卡块603均与卡道601卡接,承板602顶端嵌接有棉层604,在传送带101传送光学镜片的同时,承板602通过卡块603与托架6连接,且棉层604顶面与传送带101相接触,通过棉层604将传送带101上残留的镜片渣擦掉,传送带101旋转至底端时,传送带101滑过棉层604,对传送带101进行第一遍的清理,而随着传送带101旋转,传送带101再次到达右侧的托架6位置,进行第二遍的清理,从而传送带101旋转出承载光学镜片时,表面较洁净,不易存在镜片渣,避免镜片渣将光学镜片刮花,且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底座1底端开有开口,且托架6位于开口内,托架6通过转芯605旋转,且转芯605通过螺丝孔606与底座1螺栓连接,使用者可将螺丝孔606内的螺栓拧出,从而转芯605不再与底座1固定,转芯605可转动,使用者可将托架6旋转出来,让棉层604朝下,并将承板602抽出,更换新的棉层604进行使用。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仪器:

马达为ZYT型号;

吸附器为SC-001型号;

气泵为RB-21D型号;

检测器为LX-111型号。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0686.0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02442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08B 5/02

专利分类号:B08B5/02;B65G45/10

范畴分类:26P;

申请人:昆山腾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腾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城北民友路165号2号房

发明人:李旭

第一发明人:李旭

当前权利人:昆山腾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崔巍

代理机构:31297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光学镜片的浮游性异物处理装置论文和设计-李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