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失效判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判据,裂纹,应力,固体,热障,能量,极限。
失效判据论文文献综述
强洪夫,王哲君,王广,耿标[1](2019)在《低温动态加载下叁组元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失效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组元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在不同热加速老化时间(0,32,74,98 d)和不同加载温度(-50,-40,-30,-20,25℃)以及不同应变率(0.40,4.00,14.29,42.86,63 s~(-1))条件下的单轴和准双轴拉伸力学性能实验以及细观损伤观测实验,分析了加载条件对推进剂初始弹性模量,强度和最大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单轴和准双轴拉伸加载下推进剂的失效判据。结果表明:动态单轴加载下推进剂易因拉伸应力作用而失效,且热老化后推进剂抵抗破坏的能力降低,拉伸时的最大伸长率可选为失效判据。其次,拉压强度比更能反映推进剂的动态单轴拉压差异性,室温和低温条件下,其数值分别接近于0.4和0.2~0.3。动态准双轴拉伸加载下,推进剂的最大伸长率较单轴加载时明显降低,降低的幅度随热老化时间增长而增大,且温度越低,降低越明显。未老化推进剂在准双轴拉伸加载下的最大伸长率约为单轴拉伸条件下数值的60%~85%,而老化后约为40%~60%。低温高应变率条件下,最大伸长率不受应力状态和应变率变化的影响。动态双轴拉伸条件下的最大伸长率可选为相应加载下推进剂的失效判据以及点火建压条件下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SRM)药柱结构完整性分析的判据,其数值可结合主曲线和老化模型确定。(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李定玉,王如转,李卫国,郑恒伟,王小荣[2](2019)在《基于临界失效能密度判据的热障涂层热震损伤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热障涂层系统(TBCs)在热震过程中的损伤行为。方法基于材料能量储存极限,推导了适用于平面复杂应力情形的温度相关性临界失效能密度判据,进而利用该临界失效能密度判据与ABAQUS有限元软件相结合,研究了热生长氧化层(TGO)凸起的热障涂层系统在冷却热震过程中的损伤行为。结果对于TGO层凸起的热障涂层系统,计算了冷却热震过程中陶瓷层(TC)和TGO层的失效能密度分布云图,并根据最大失效能分布情况分析了TBCs在热震过程中各层材料的可能破坏位置,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在对TBCs的冷却热震损伤行为模拟计算中发现,当TC层的强度比较低时,热震会使TC层上表面产生往内部扩展的垂直裂纹;当TC层强度达到某一定值时,首先发生热震破坏的位置由TC层上表面变成了TGO层与粘结层(BC)的界面处,即TBCs的各层破坏顺序发生了变化。结论使用临界失效能密度准则来判断热障涂层在冷却热震过程中的损伤行为,比单纯使用某一方向应力更为准确,并能准确判断损伤起始位置和演化情况,从而更全面地反映热障涂层在热震过程中的损伤破坏行为。(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杨绿峰,解威威,戎艳,蒋莉芳[3](2019)在《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材料本构关系与失效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正确评估矩形钢管混凝土(CFST)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提出钢管和核心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的修正模型,建立CFST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失效判据。首先,考虑受拉区钢管双轴受拉有利应力状态及受压区钢管双轴拉压不利应力状态,并基于矩形CFST轴压短柱试验数据库,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矩形钢管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的修正模型。其次,基于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并合理考虑受拉区钢管的应变强化段,提出矩形CFST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失效判据。最后依据纤维模型法和试验数据库对比分析CFST受弯构件的不同材料本构关系和失效判据的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FST构件材料本构关系和承载力失效判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矩形CFST构件的抗弯能力,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升斌,王纯贤,吴喆,叶军辉,李海玖[4](2018)在《轴用挡圈径向失效判据与极限转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轴用挡圈是一种重要的紧固件,其在高转速下的服役性能直接影响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非等径轴用挡圈旋转过程中的离心力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并对轴用挡圈与轴的初始接触状况进行仿真与实验分析,发现轴用挡圈径向最厚处所受离心力最大,其与轴的接触状态可简化为叁点接触,由此提出了轴用挡圈与轴之间的最先脱离点假设以及相应的径向失效判据。利用德国Seeger标准挡圈模型对轴用挡圈在高转速下的径向位移进行有限元仿真,依据德国弹性挡圈标准DIN471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所提出的最先脱离点假设,通过仿真分析得到的轴用挡圈极限转速与DIN471标准上的数值误差均低于8%,从而验证了提出的轴用挡圈径向失效判据的有效性。本研究对于我国轴用挡圈新国家标准GB/T 894-2017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8年06期)
徐军[5](2018)在《非穿透裂纹诱导的岩石破裂过程及失效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石工程中,岩石破裂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常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造成岩石破裂的主要因素是裂纹的扩展和连接,而岩石中的裂纹通常又都是非穿透型的。因此,研究非穿透裂纹在岩石材料中扩展及贯穿规律并建立破裂失效判据对于揭示岩石破裂过程的宏观非线性力学行为以及解释因裂纹扩展和贯穿而导致的相关工程现象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论文主要是对非穿透裂纹扩展和连接导致岩石破裂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岩石中非穿透裂纹的扩展和连接的形态特征,建立非穿透裂纹诱导岩石破裂的失效判据,并模拟节理岩石中裂纹扩展和连接的过程以及节理岩石高边坡滑坡。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线弹性断裂理论对单条非穿透裂纹在单轴压缩作用下裂纹前缘的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非穿透裂纹扩展的临界条件,并讨论了叁维破裂张拉应力判据的临界曲面和曲面方程。利用反比例函数,给出了(非)穿透裂纹诱导产生的翼裂纹在试样表面扩展的路径方程。(2)试验观测到两类相似的翼裂纹以及四类连接裂纹,从试样表面来看非穿透裂纹和穿透裂纹的扩展和连接形态是相似的;在试样内部,非穿透裂纹间的连接还包括花瓣裂纹(petal crack)。翼裂纹的扩展曲面相对光滑,而次生裂纹的扩展曲面则凹凸不平相对粗糙。此外,裂纹的倾角对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两条裂纹平行时,拥有较小裂纹倾角利于新裂纹的产生,而倾角变大(即预制裂纹的走向越来越靠近荷载作用方向)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劈裂破坏。(3)预制裂纹的深度比(d/t,d为裂纹深度,t为试样厚度)和间距对于试样的极限荷载有着明显的影响:裂纹深度比为1/3时,试样的极限荷载的方差为3.114,且随着裂纹间距的增加整体上有减小的趋势;裂纹深度比为2/3时,试样的极限荷载的方差为2.154,随着裂纹间距的增加荷载在6.8 kN出现上下波动;裂纹深度比为1时,试样的极限荷载的方差为0.398,随着裂纹间距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4)次生裂纹通常在翼裂纹出现之后产生,张拉型裂纹的出现常会造成荷载-位移曲线较大幅度的跌落,而次生裂纹的产生和出现所引起波动的幅度较小,甚至一些情况下会导致荷载-位移曲线的升高。此外,极限荷载后,在试样软化阶段,荷载-位移曲线会呈现出“阶梯状跌落”(stepped decline)现象,并且与试样的表面次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具有一致性。试样失效破坏时,在预制裂纹端部及附近可以观测到壁面“剥落”(spalling)现象以及在试样预制裂纹以外的地方出现一条或者多条张拉型裂纹,并且和次生裂纹连接贯通。(5)根据对软化阶段试样所能承受荷载,即残余荷载(residual load,RL)和极限荷载(peak load,PL)的研究给出了试样发生失效破坏时的RL和PL之间满足的关系:裂纹深度比相同时:1)当裂纹深度比大于0小于等于1/3时,RL小于0.70倍的PL;2)当裂纹深度比大于1/3小于等于2/3时,RL小于0.55倍的PL;3)当深度比大于2/3小于等于1时,RL小于0.45倍的PL;裂纹深度比不同时:RL小于0.50倍的PL。并进一步根据岩石的残余承载能力和极限承载能力给出了非穿透裂纹诱导岩石破裂失效的判据。(6)研究了导致节理岩石高边坡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step-path”破坏,并给出了step-path破裂导致的高边坡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对于单条裂纹,step-path破裂主要由翼裂纹所致;对于相邻双裂纹,step-path破裂主要也是由翼裂纹扩展和连接所致;对于相邻叁条裂纹,step-path破裂主要由翼裂纹和次生裂纹的混合形式所致。此外,还对steppath破裂导致的高边坡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7)基于ABAQUS商业软件,编写了Python脚本程序,并结合用户子程序将损伤演化过程带入到有限元计算当中,实现了对岩石破裂过程中裂纹的扩展和连接的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12-01)
王瑞丰,郭伟国[6](2018)在《新型TiB_2/2024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动态特性与失效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应力叁轴度为-0.82~1.03,Lode角参数为-1~1,温度为298K~573K,应变率0.001/s~4000/s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颗粒体积分数5%的原位自生TiB2/2024在不同应变率、温度与初始应力状态下的断裂特性。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测量断口直径以准确获得等效断裂应变值,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初始应力状态、温度和应变率对其断裂行为包括裂纹扩展路径和断裂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强烈依赖于初始应力状态和温度;且拉伸断裂应变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经典的Johnson-Cook失效判据无法描述这种现象,并且为了反映偏应力张量的第叁不变量对断裂行为的影响,引入Lode角参数对J-C失效判据进行了修正。(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刘梅,高波,董新刚,郜婕[7](2018)在《固体发动机药柱完整性失效的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室药柱处于叁向受压状态下,围压条件对推进剂力学性能有增强。该增强作用在细观结构上表现为延缓推进剂中微裂纹与真空孔穴(脱湿)的出现,并限制其在固体填料周围粘合剂中的扩展;在宏观力学性能上表现为在低温高应变率下推进剂的最大伸长率εm由常压下的较小值增大到接近断裂伸长率εb。通过围压环境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提出以推进剂断裂伸长率εb作为药柱在工作内压下的失效判据,并结合某翼柱型装药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完整性评估及地面试验,验证了该判据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黄志强[8](2018)在《双相钢车身板的韧性断裂失效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高强度双相钢是汽车车身轻量化的主要材料,与普通钢相比,双相钢(Dual Phase,DP)具有高强度、高碰撞吸能性和高成形性等优点。但是,在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冲压成形过程中,模具的凹凸模的圆角处和侧壁处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试验表明,这种断裂现象是高强度双相钢所独有的剪切断裂和颈缩断裂,高强度双相钢的剪切断裂是出现在颈缩断裂之前,其断裂形式是剪切断裂和颈缩断裂相竞争的结果。由于高强度双相钢断裂机理比较复杂,增加了其在车身冲压中的难度,也限制了其在板料成形工程中的应用。本文在研究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材料性能和断裂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单拉、剪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韧性断裂失效判据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在概括板料成形仿真理论包括屈服准则、强化准则和失效准则等基础上,将Hill’48屈服准则和修正摩尔-库伦失效准则相结合,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Abaqus VUMAT子程序,用于仿真高强度双相钢破裂失效过程。2、通过单拉试验,获得先进高强度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参数,然后在设计双相钢剪切试验的基础上,结合Abaqus数值仿真,通过推导双相钢的应力叁轴度和等效塑性应变的计算公式,建立实用的应力叁轴度确定方法,以克服通过试验直接获得应力叁轴度的困难。3、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调用VUMAT子程对不同宽度的拉深试件进行仿真,以研究高强度双相钢的成形极限,结合现有的板料成形极限确定方法,构建双相钢的成形极限曲线预测模型。4、在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双相钢拉弯试件仿真的基础上,结合高强度双相钢的应力叁轴度和成形极限曲线,对双相钢的破裂失效宽泛应力状态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8)
李子运,吴光,黄天柱,刘洋[9](2018)在《叁轴循环荷载作用下页岩能量演化规律及强度失效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围压下叁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能量原理,研究页岩吸收轴向应变能1U、积聚和释放可释放弹性应变能eU、塑性变形及裂隙扩展消耗损耗能dU和径向膨胀变形消耗径向扩散能3U的能量转化全过程特征,揭示其受载过程的能量演化规律,建立基于能量突变的岩石强度失效判据。研究成果表明:不同围压下的页岩叁轴循环加、卸载全过程,能量演化行为相似,体现为峰前以能量积聚为主,破坏过程发生能量释放和能量耗散,峰后残余强度下重新开始积聚能量,但能量积聚能力和效率不如峰前。岩石破坏阶段,可释放弹性应变能eU沿主裂隙大量释放,破裂岩块沿主裂隙发生位移和摩擦,消耗大量损耗能dU,径向应变3?显着增大,径向扩散能3U大幅增长。与峰前相比,峰后残余强度阶段可释放弹性应变能eU和损耗能dU的量值水平大幅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径向扩散能3U显着增加。围压对峰前各能量参数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对峰后残余强度下岩石的能量积聚能力有一定提升作用。页岩和红砂岩的弹性能耗比K在峰前阶段随轴向应变的增加缓慢减小,期间变化平稳,在岩样发生强度失效时,拐点出现,增长速度突然增大,产生突变。(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逸洲,王辉君,丁勇[10](2017)在《伺服机构密封结构装配力预测与失效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伺服机构大尺寸组件密封装配环节中密封件装配质量无法实时评判的问题,提出建立密封结构装配力预测模型的方法。建立装配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装配力的关键因素,根据压装试验确定模型的具体参数。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相同,验证预测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仿真得到密封件正常装配状态下装配力-装配路径曲线的包络范围,将其应用到伺服机构大尺寸组件密封装配工作中,将降低密封装配失效及失效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密封装配可靠性和质量。(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7年05期)
失效判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热障涂层系统(TBCs)在热震过程中的损伤行为。方法基于材料能量储存极限,推导了适用于平面复杂应力情形的温度相关性临界失效能密度判据,进而利用该临界失效能密度判据与ABAQUS有限元软件相结合,研究了热生长氧化层(TGO)凸起的热障涂层系统在冷却热震过程中的损伤行为。结果对于TGO层凸起的热障涂层系统,计算了冷却热震过程中陶瓷层(TC)和TGO层的失效能密度分布云图,并根据最大失效能分布情况分析了TBCs在热震过程中各层材料的可能破坏位置,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在对TBCs的冷却热震损伤行为模拟计算中发现,当TC层的强度比较低时,热震会使TC层上表面产生往内部扩展的垂直裂纹;当TC层强度达到某一定值时,首先发生热震破坏的位置由TC层上表面变成了TGO层与粘结层(BC)的界面处,即TBCs的各层破坏顺序发生了变化。结论使用临界失效能密度准则来判断热障涂层在冷却热震过程中的损伤行为,比单纯使用某一方向应力更为准确,并能准确判断损伤起始位置和演化情况,从而更全面地反映热障涂层在热震过程中的损伤破坏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效判据论文参考文献
[1].强洪夫,王哲君,王广,耿标.低温动态加载下叁组元HTPB复合固体推进剂的失效判据[J].含能材料.2019
[2].李定玉,王如转,李卫国,郑恒伟,王小荣.基于临界失效能密度判据的热障涂层热震损伤行为研究[J].表面技术.2019
[3].杨绿峰,解威威,戎艳,蒋莉芳.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材料本构关系与失效判据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4].王升斌,王纯贤,吴喆,叶军辉,李海玖.轴用挡圈径向失效判据与极限转速研究[J].机械强度.2018
[5].徐军.非穿透裂纹诱导的岩石破裂过程及失效判据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王瑞丰,郭伟国.新型TiB_2/2024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动态特性与失效判据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7].刘梅,高波,董新刚,郜婕.固体发动机药柱完整性失效的判据[J].固体火箭技术.2018
[8].黄志强.双相钢车身板的韧性断裂失效判据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
[9].李子运,吴光,黄天柱,刘洋.叁轴循环荷载作用下页岩能量演化规律及强度失效判据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10].胡逸洲,王辉君,丁勇.伺服机构密封结构装配力预测与失效判据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