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光导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有机光导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光导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体,材料,单层,光电,电荷,静电,偶氮染料。

有机光导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贺少敏[1](2013)在《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酞菁类有机光导体是新型的光导材质,被广泛应用于办公器材的制作中。对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结构性能、光电性能、分子聚集性能作了相应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3年23期)

杨霞,吉淑梅,韩铸[2](2012)在《酞菁化合物在有机光导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单介绍了酞菁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阐述了酞菁化合物作为光感受器在静电复印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12年04期)

张伟民,吴倜,王文广,贾志梅,蒲嘉陵[3](2007)在《多组分掺杂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联苯醌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ETM) 与空穴传输材料(HTM)、电荷产生材料(CGM)和成膜树脂进行匹配,制备了叁组分掺杂和双组分掺杂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系统地研究了电荷传输材料对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静电照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导体的的半衰曝光量对电子传输材料的掺杂浓度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半衰曝光量首先随 ETM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780nm 处,叁组分掺杂光导体最低半衰曝光量为2.2μJ/cm(正充电),负充电半衰曝光量为2.8μJ/cm(负充电);双组分掺杂正充电光导体的半衰曝光量为 0.59μJ/cm~2,负充电光导体的半衰曝光量为9.6μJ/cm~2.(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期刊2007-11-01)

胡雅琴,李祥高[4](2007)在《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历程、结构性能,讨论了其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了酞菁类有机光导体主要类型的合成过程,对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07年07期)

贾志梅[5](2006)在《以联苯二醌衍生物为ETM的单层多组份有机光导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光电导材料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高技术材料之一,在IT、办公室自动化以及印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由于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随着有机光导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高速发展,光谱响应速度更快、光敏性更高以及成本更低的环保型有机光电导材料成为普遍关注的对象。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光导体基本无一例外的都是功能分离型多层结构的负充电有机光导体,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负充电还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因此从环保和商业角度出发,研究可以正负充电(双极性),单层结构的有机光导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合成的新型联苯醌类电子传输材料应用于单层多组分有机光导体,系统地研究了电子传输材料以及制备的单层多组分光导体的基础物理性能和器件使用性能,并通过材料、配方、OPC结构的调整开发新一类高性能的正充电和双极性有机光导体,对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的光电导机理以及性能进行了探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性能优秀的小分子联苯二醌衍生物(ETM1、ETM2、ETM3)进行实验优化及放量合成,系统考察了这叁种电子传输材料的基本物性和作为有机光导材料的器件应用物性。实验结果表明叁种化合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与高分子成膜树脂的相容性,与PC和Vylon200均可以实现40wt%及以上的高浓度掺杂,有利于制备高浓度掺杂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而且,材料稳定、无毒。在与HTM和CGM配合制作的单层叁组分结构OPC中,使用ETM2的光导体各项性能最为优秀,在780nm处,掺杂浓度为20%时,正充电半衰曝光量为2.2μJ/cm2,负充电半衰曝光量为2.8μJ/cm2,均优于TNF掺杂的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表现出双极性。2.在考察 ETM 浓度与光导体传输性能关系时我们发现,单层叁组分有机光导体的感光度强烈地依赖于ETM的掺杂浓度。半衰曝光量随ET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 10%(相对于成膜树脂)时降到最小,超过这一浓度时缓慢上升。光导体的感光度随 HTM 的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 HTM 浓度达到 35%时(相对于成膜树脂),光导体的感光度最高。通过材料匹配我们得到最佳配比的单层叁组分结构 OPC(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期刊2006-03-01)

张毅[6](2006)在《双酚Z的合成及有机光导体导电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打印机有机光导体的导电涂层是一种取代有机光导体铝基表面镜面加工工艺和阳极氧化工艺的技术。它避免了大量废酸废碱的产生,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二氧化钛为基体,采用化学共沉淀技术将SnO_2和Sb_2O_3的复合物包覆在其表面制备导电粉末。正交实验表明当共沉淀体系的pH=1.5 ,m(TiO_2):m(SnCl4):m(SbCl3) =25.0:15.0:1.0,水解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700℃时得到的复合导电粉末电阻率最低,为88??cm,复合导电粉末的粒径≤200nm。(2)以氯化氢为催化剂,2-巯基乙醇为助催化剂,以苯酚和环己酮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经缩合反应合成1,1-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苯酚) :n(环己酮) :n(2-巯基乙醇)=20:5:1,在30℃下氯化氢气体(0.16mol/h)通入时间为5h,总反应时间为7h。产物(双酚Z)收率达97.28%,HPLC(面积归一)纯度高于98.13%。按照上述投料比,在反应温度为30℃制备1,1-二(3′-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在反应温度为0℃制备1,1-二(4′-羟基苯基)环戊烷和1,1-二(3′-甲基-4′-羟基苯基)环戊烷,收率分别达到了75.9%、67.09%和74.15%,产物的HPLC纯度都高于98%,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对产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鉴定。(3)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双酚Z和多聚甲醛在无水乙醇中进行缩聚反应, 80℃回流反应4h;双酚Z、多聚甲醛、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5:20:1,双酚Z与无水乙醇的配比为1:800(mol/V)。制备的双酚Z线型酚醛树脂分子量为4750,固含量为79%。(4)将此导电粉末与树脂基体经球磨,在铝板上涂布制备导电涂层,研究了复合导电粉末用量与导电涂层体电阻率的关系,同时对涂层的平整性和耐溶剂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m(玻璃珠):m(酚醛树脂):m(导电粉末): m(钛酸四丁酯)=150:30:15:1,m(玻璃珠):v(无水乙醇)=1:1,球磨2h(300r/min)得到的导电涂布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制备的导电涂层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其体电阻率为1.58×108?·cm,膜厚12μm。满足制备激光有机光导体的铝基的工艺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01-01)

吴安树,李祥高,王世荣,薛金强[7](2005)在《空穴传输材料TTB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光导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甲苯胺的自身缩合反应制备4,4’二甲基二苯胺,收率为50.28%;再与4,4’二碘联苯经乌尔曼反应合成了N,N,N’,N’四(4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TB),收率为84.56%。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鉴定。用合成的TTB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制成功能分离型有机光导体,测得其静电特性数据为V0=-860V,VR=-50V,E1/2=0.3lx.s。实验证明TTB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空穴传输材料。(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5年05期)

邹春燕,李亚明,张华[8](2005)在《偶氮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偶氮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历程、结构及性能,讨论了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偶氮类有机光导材料的主要类型,举例说明了合成过程,对偶氮光导体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有37篇参考文献。(本文来源于《染料与染色》期刊2005年02期)

郑建杭[9](2003)在《有机光导体鼓机理及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有机光导体材料的简单机理,描述作为现代主要光电成像设备的重要部件有机光导体鼓的功能,并对其使用情况与寿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几条OPC鼓维护和维修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叶坚[10](2003)在《有机复合光导材料及其单层有机光导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由于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其中唯一已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的有机半导体光电器件是有机光导鼓(OPC)。目前双层OPC鼓的研究技术和制备工艺已经成熟,各大公司为利益所驱去,纷纷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低成本的单层OPC鼓上。本论文旨在开发新一类高性能的有机单层光电导体,探索其凝聚态结构与光电导性能之间的关系,丰富有机半导体理论体系。 论文第一章首先评述了电子照相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有机光电导材料的种类和光电导体的结构,提出可通过复合、纳米化和研制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叁种手段来制备高性能有机单层光电导体。综述了酞菁类纳米光电导材料的制备方法,发现纳米光电导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能来源于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本章还重点综述了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和比较了有机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测试方法,并提出了设计高性能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若干原则。 在论文的第二章,我们研究了氯化酞菁铟/酞菁氧钛(InClPc/TiOPc)载流子发生材料的复合体系的光电导性能。结果表明,共混复合后,其光电导性能表现出负效应,并发现酞菁中心金属与其相连的氮原子之间的部分电荷转移是引起复合体系光电导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复合体系中的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是影响光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InClPc/TiOPc复合体系光电导性能的研究支持了“电荷逐步转移”的理论模型。 在论文的第叁章,我们研究了有机电子传输材料2,4,7-叁硝基芴酮(TNF)对有机单层光电导体(TiOPc/BAH/PC体系)光敏性能的影响,发现少量的TNF(TNF/BAH≤0.005)可使得单层有机光电导体的光敏性能大幅度增强,并探索了其影响因素和微观机理。通过对DSC、紫外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特性的综合研究,发现随着TNF浓度的增加,TNF和BAH之间形成了电荷转移络合物,从而导致光电导体光敏性能的下降。本章从电荷传输材料复合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光敏性增强效应和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形成,为设计和开发新型的有机光电导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在论文的第四章,我们采用新型的络合物溶解法进行InCIPC有机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制备,用聚合物聚乙烯咋哇(PVK)将其包裹,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络合物溶解法的机理是电子给体受体络合物的形成;紫外吸收光谱表明纳米微粒的两个吸收峰较之本体材料发生了显着的蓝移;PVK包覆的纳米微粒固体粉木的衍射峰明显变宽;对纳米微粒光电导性能的研究发现比本体微晶的光敏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论文的最后一章中,我们合成了具有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的化合物*’一二苯基四竣酸花酚亚胺(DDP);研究了其溶解性、热稳定性、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蒸镀薄膜的属性,并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模拟其单分子的空间构型;载流子迁移率测试的结果约为IX10“、m’/V”’·s“’。本章的研究旨在对有机电子传输材料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今后新型的高迁移率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和表征,以及应用等方面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分别从载流子光生材料的复合化和纳米化、电荷传输材料的复合化和新型化等四个角度出发研制高性能的有机单层光电导体,初步揭示了有机光电材料的凝聚态结构、激发态结构以及光电性能之间的关联,为有机半导体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单层光导鼓的产业化提供了数据积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1-01)

有机光导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简单介绍了酞菁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质,阐述了酞菁化合物作为光感受器在静电复印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光导体论文参考文献

[1].贺少敏.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

[2].杨霞,吉淑梅,韩铸.酞菁化合物在有机光导体中的应用[J].染料与染色.2012

[3].张伟民,吴倜,王文广,贾志梅,蒲嘉陵.多组分掺杂单层结构有机光导体研究[C].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2007

[4].胡雅琴,李祥高.酞菁类有机光导体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7

[5].贾志梅.以联苯二醌衍生物为ETM的单层多组份有机光导体的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6

[6].张毅.双酚Z的合成及有机光导体导电层的制备[D].天津大学.2006

[7].吴安树,李祥高,王世荣,薛金强.空穴传输材料TTB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光导体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2005

[8].邹春燕,李亚明,张华.偶氮类有机光导体的发展趋势[J].染料与染色.2005

[9].郑建杭.有机光导体鼓机理及寿命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10].叶坚.有机复合光导材料及其单层有机光导体[D].浙江大学.2003

标签:;  ;  ;  ;  ;  ;  ;  

有机光导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