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养娃花费比起来,现在的生育补贴就像一张“买法拉利减五元,第二辆可用”的优惠券。
十几年来,我就在这种双倍痛苦的间隙中找到了一种目标和乐趣,并且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凡是古意厌恶的我必喜欢,凡是古意喜欢的我必厌恶,包括这个名字和他的情人们。
发现怀上老大时,我心道:“啊哈终于!”发现怀上老二时,我心想:“哎哟我去。”
老公本着他一贯的盲目乐观主义说:“好事呀,男女都好,跟老大做个伴嘛!”
“万一是双胞胎呢?”
付出这么多,回报在哪呢?从前人们认为孩子的效用包括:①精神愉悦,心理收益;②经济回报,孩子成年后的收入;③保险效用,养老送终,分散家庭风险;④维持家庭,传宗接代。从前养娃或许划算,奈何时代变迁、世情变化。家族传承?有皇位吗,有非传不可的珍贵基因吗?未来养老?恐怕要靠抵押房产,以及安乐死合法化。经济回报?孩子给父母的往往只是锦上添花,真遇到大雪纷飞时,谁给谁送炭还说不准呢。
房费之外,还有教育、托管、食物、交通、医疗、娱乐、衣服……有些费用不会计入传统认定的“养育费”,比如我更换手机屏幕的费用,以及旧眼镜折了去买新眼镜的费用——相信我,假如没孩子,这两笔支出都不会发生。除了金钱成本,还有心理成本——那些操的心、失的眠、焦的虑、躁的狂。除了直接成本,还有间接的机会成本——比如母亲难以升职、父亲不敢跳槽……我怀老二后考虑消费降级,回头一想有啥可降呀?从计划要孩子开始,就没升过级!
养娃成本里,房屋支出是大头。在美国,房费就占养娃成本的三分之一。国内也差不多。都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与户口、教育息息相关的房子,既大大降低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又大大提高了孩子本身的“制造成本”。没房生不起娃,买了房背上房贷,更生不起娃。
这可能确实令人顿失食欲。我俩执手相看泪眼,一眼写着贫,一眼写着穷。然后我们被三娃绕膝的想象画面折磨了一个月,直到做完B超才放下心来。幸好幸好,只有一个。咬咬牙,大概、也许、基本、应该,养得起吧?
养娃到底有多贵?英国2013年出生的娃,养到21岁需要22.2万英镑,合196万人民币。美国2015年出生的娃,养到17岁要花23.4万美元,合160万人民币——不含大学学费。至于国内,大城市的养娃成本似乎已经赶英超美。打开新闻,满是“一个暑假花5万”“北京养娃要276万”,真是爸爸读了会沉默,妈妈读了会流泪。
高中阶段由于存在高考的压力,教师与学生的时间都非常紧张,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优化教学策略,只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的习题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也是如此,只能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系统地学习、练习,听课、练习、考试,循环往复,无暇顾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他满脸惊骇,“吃饭时不要讲那么恐怖的事。”
2.4 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在孕晚期血清sFlt-1、PLGF及其比值中的比较 在11例发病的高危孕妇中有轻度子痫前期5例,重度子痫前期6例。比较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的孕妇孕晚期血清sFlt-1、PLGF浓度及两者比值。发现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log(sFlt-1)、log(PLGF)、log(sFlt-1/PLGF)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算来算去,养孩子其实也就图那一点精神快乐。然而一个孩子就能满足心理需要,再生一个,边际收益就低了许多——但养育成本可不会同比例降低。生不生第一个孩子,是哲学问题;生不生第二个孩子,是经济学问题。第一胎时,很多夫妻还懵懵懂懂,以为“大家都在养,问题应不大”。孩子出来,才发现经济、人力、机会成本统统不堪重负,难怪第二胎时,大家都学乖了,毕竟愚我一次,其错在人;愚我两次,其错在我。他催任他催,清风拂山岗,谁爱养谁养,明月照大江。
要保持社会人口稳定,每对夫妇平均得生育2.1人。然而人们一旦算过账,顿觉二胎不划算。日本1990年发现国内生育率已经降到1.54,立刻想尽办法催生催育,经过近三十年努力,终于把这数字变成了1.44……令人怆然泪下。
现实问题不解决,口头催生难见效。网上有人打比方:和养娃花费比起来,现在的生育补贴就像一张“买法拉利减五元,第二辆可用”的优惠券。有人不买法拉利,不是因为车不好,有人买了法拉利,也真不是冲着那张优惠券去的。
百白破疫苗接种还改变了发病季节和年龄的分布特征。百白破疫苗应用前的1954—1969年,台州市百日咳属自然流行,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接种率达到90%以上的1990年以后,百日咳发病以春夏季节为主。年龄分布方面,台州市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与浙江省和国家监测结果一致 [6-7]。但是2000年以来,1岁以下儿童构成比明显上升,其余病例构成比逐渐下降。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标签:孩子论文; 法拉利论文; 成本论文; 血清论文; 优惠券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恋爱婚姻家庭》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