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本分担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本,高等教育,理论,学徒,机制,利益,高职教育。
成本分担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庄学敏,曾富君[1](2019)在《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PPP风险分担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影响PPP风险分配的信息、制度、谈判、道德、纠偏等各类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探讨风险分担机制设计、分配过程及风险分担结果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以期通过降低风险分担中的交易成本,优化PPP项目的风险分配。(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江蕾[2](2019)在《成本分担理论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学徒制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具有技能型的人才,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但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受到一定阻碍,其原因在于当前学徒制的开展不能很好地满足利益者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学徒人才的培养,在成本分担理论机制下构建多样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在满足各方利益需求基础上,促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宣慧[3](2019)在《现代学徒制办学成本分担现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对现代学徒制办学成本分担现状展开研究,提出重视合作企业的选择、加大对现代学徒制生源的政策扶持、完善基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等完善成本分担的建议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06期)
张亚茹[4](2019)在《学费到底该不该涨——基于成本分担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进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等教育学费到底是应该涨还是不涨的争议,基于成本分担理论,通过文献法、比较法,对我国居民的承担能力、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社会捐赠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存在居民支付能力不够、国家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社会捐赠太少等问题,由此提出我国的学费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应该上涨,并就目前高等教育学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素容,包育红[5](2018)在《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收费改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研究生收费改革政策出台,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即研究生公费、自费并轨,所有学生都要缴纳学费,这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文章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效率提高等角度,对收费改革进行分析。阐述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必要性和利弊,从成本角度阐明研究生"收费改革"并不等同于学校"涨费",而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发挥真正的激励和竞争作用,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并提出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杜雪花[6](2017)在《成本分担理论下构建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总量依然不足、区域不平衡、来源有限、使用成效不佳等问题突出。本文尝试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角度、受益原则与能力原则出发,探析构建行(企)业主导的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49期)
周菁[7](2017)在《基于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收费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个完善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围绕我国教育收费问题,以人力资本理论、公共商品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法、问卷法,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目前高等教育收费水平整体偏高、收费标准"一刀切"、资助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随后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发挥高校优势、差别收费以及完善资助体系。旨在通过教育成本分担视角下高校教育收费问题的对策研究,对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7年09期)
彭张力[8](2017)在《多维理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学生分担限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行,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而要完善研究生成本分担制度,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研究生个人分担限度。从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教育供求理论等多维理论视角来看,应综合考量教育成本、教育预期收益、居民收支能力和教育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方能合理衡定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学生个人分担限度。(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03期)
纪春艳,张学浪[9](2016)在《新型城镇化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建构——以利益相关者、协同理论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序推进其市民化成为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变革的重大课题。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视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是其利益相关者收益分享、成本分担、利益分配直至平衡格局的动态过程。同时,运用协同理论的理念,提出要在政府主导下,动员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力量构建多元成本主体的合理分担机制,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真正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6年11期)
何国伟[10](2016)在《政府公共财政须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供资助——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肩负着向社会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的重任,自觉履行社会公共职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其家长、私人和企业共同分担。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和社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因而政府应是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分担者。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其办学成本的分担,即给予一定的公共财政资助。政府公共财政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供必要的资助就是与其共同分担办学成本的具体体现。(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6年05期)
成本分担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职学徒制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具有技能型的人才,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但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受到一定阻碍,其原因在于当前学徒制的开展不能很好地满足利益者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学徒人才的培养,在成本分担理论机制下构建多样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在满足各方利益需求基础上,促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本分担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庄学敏,曾富君.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PPP风险分担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9
[2].江蕾.成本分担理论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3].宣慧.现代学徒制办学成本分担现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中国市场.2019
[4].张亚茹.学费到底该不该涨——基于成本分担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进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
[5].王素容,包育红.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收费改革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8
[6].杜雪花.成本分担理论下构建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7].周菁.基于成本分担理论的高校收费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7
[8].彭张力.多维理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学生分担限度探讨[J].科技视界.2017
[9].纪春艳,张学浪.新型城镇化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建构——以利益相关者、协同理论为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2016
[10].何国伟.政府公共财政须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供资助——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