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动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寿命,涂层,磨损,力学,燕尾,有限元。
微动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段一锋,马行驰,高磊,刘畅[1](2019)在《钢芯铝绞线微动疲劳机理及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动疲劳普遍存在于钢芯铝绞线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微动磨损及腐蚀同时存在,共同损害输电线路,造成巨大的隐患。综述了钢芯铝绞线的微动疲劳研究进展,介绍了钢芯铝绞线的微动疲劳机理、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合超高压输电导线结构特性及受力特性,基于非线性强度退化模型,研究了钢芯铝绞线的疲劳寿命,并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庸,姜涛,陈吉超[2](2019)在《机车轮轴压装部位过盈量对微动疲劳影响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车轮轴压装过盈量的大小是影响轮轴压装部位微动疲劳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机车轮轴过盈配合结构的微动磨损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研究微动磨损对配合面接触参量(接触压应力、摩擦剪切应力以及相对滑移幅值)和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基于多轴疲劳临界平面法SWT参数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了微动磨损对过盈配合结构微动疲劳性能(裂纹萌生位置、萌生角度以及萌生寿命)的影响。对过盈量进行优化时发现:轮轴压装部位的抗微动疲劳能力与过盈量呈非线性关系,过盈量取标准要求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时抗微动疲劳能力较低,与过盈量取标准要求的上限值时相比,当过盈量取标准要求的中值时压装部位的抗微动疲劳能力提高将近1.7倍。(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9年07期)
李杰[3](2019)在《机体螺栓连接件接触面间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柴油机功率和强化程度的提高,内燃机机体的微动疲劳寿命成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某型号柴油机机体与主轴承盖之间发生的微动疲劳断裂失效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数值模拟以及理论研究的方法,拟建立一套适用于机体微动疲劳寿命预测的模型,本文的主要的工作内容为:(1)针对机体螺栓连接件接触面间微动疲劳面/面接触的特点,采用试件与方足桥的实验模型,对6种不同的轴向载荷工况进行了微动疲劳实验,并与普通疲劳的寿命进行对比,发现微动疲劳寿命远低于普通疲劳寿命,并对微动磨损表面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磨损是构成试件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2)对柱面/平面模型接触副之间的微动磨损相关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自适用网格技术得到了接触副磨损过程中的接触表面磨损轮廓和接触压力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磨损分区因子以及行程幅度对于接触表面磨损轮廓和接触压力的影响规律。(3)分别使用多轴疲劳模型和断裂力学模型对试件的微动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多轴疲劳模型使用六种疲劳损伤参数,结合Farris寿命评估模型,对试件的微动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与试验结果相比,Ruiz参数的预测结果最接近实验值;断裂力学模型首先根据多轴应力/应变法确定的裂纹萌生位置,然后对比裂纹成核速率和裂纹扩展速率确定初始裂纹尺寸,分别使用Basquin公式计算裂纹成核寿命和使用Paris公式计算裂纹扩展寿命,将6种轴向载荷的寿命与实验值对比,误差均在两倍公差带因子周围,最小的误差为1.9倍公差带因子,最大的误差为2.28倍公差带因子。(4)建立柴油机机体的叁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并分析机体的微动疲劳特性,把多轴疲劳模型和断裂力学模型应用到柴油机机体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中来。多轴疲劳模型寿命预测结果表明,Ruiz参数可以准确的预估裂纹的萌生位置,并且寿命预测误差在2.3倍公差带因子范围内,适用于机体微动疲劳的寿命预测;断裂力学模型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基于Paris公式的扩展有限元法适用于机体微动疲劳寿命的预测,寿命预测误差在2.2倍公差带因子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4)
宋道柱[4](2019)在《酸性溶液中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60%以上矿井水为酸性电解质溶液,矿井提升过程中提升钢丝绳承受循环拉伸、弯曲、扭转载荷及酸性电解质溶液的淋水效应,导致酸性溶液中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即微动磨损、疲劳裂纹扩展及电化学腐蚀,造成钢丝的截面损失和断丝现象,最终导致钢丝绳失效断裂,引发井毁人亡的恶性坠罐事故。因此,开展酸性溶液中钢丝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对提高钢丝绳服役寿命、保障矿井提升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自制钢丝拉扭复合微动腐蚀疲劳装置,揭示了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接触载荷、扭转角、加载频率、应力比及应力幅)下钢丝摩擦磨损特性(滞后回线、摩擦系数、磨损深度及表面微观磨损形貌),揭示了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下钢丝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裂纹轮廓、扩展深度及扩展速率);结合电化学分析仪探究了酸性溶液中不同微动参数对钢丝的电化学腐蚀特性(极化曲线、阻抗谱等)影响规律;解析了钢丝的磨损、疲劳及电化学交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酸性溶液中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接触载荷、扭转角、应力幅的增加及加载频率的降低,加剧钢丝微动磨损、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钢丝耐蚀性;应力比的提高,加剧了微动磨损深度及裂纹扩展速率,降低了钢丝的电化学腐蚀效应。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深度增加,裂纹形貌逐渐由椭圆状或不规则圆弧状演变为直线状。不同拉扭复合疲劳微动参数下钢丝疲劳寿命均呈现幂指数关系,且寿命预测模型与结果吻合较好。不同拉扭复合微动疲劳参数下钢丝疲劳寿命重要度排序为:应力幅>应力比>加载频率>接触载荷>扭转角。(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先炼,何晓聪,邢保英,曾凯[5](2019)在《TA1纯钛与1420铝锂合金异质薄板自冲铆接微动疲劳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冲铆接技术研究TA1工业纯钛(TA1)与1420铝锂合金(AL1420)异质薄板组合的可铆性,并采用硬度≥44HRC和≥46HRC的铆钉分别制备TA1/AL1420 (TAF),AL1420/TA1(ATF)和TA1/AL1420(TAS) 3组接头。在拉伸-剪切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周疲劳实验,拟合出各组接头的F-N曲线,进一步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各组接头的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ATF接头的疲劳强度相对较优,TAS接头则在中高载荷水平下优于TAF接头;各组接头的疲劳失效均始于微动磨损区域,微动磨损导致疲劳裂纹的萌生;微动磨屑现象的剧烈程度是影响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疲劳载荷水平下,发生剧烈微动磨损的区域不同,使得疲劳裂纹的萌生区域存在差异,最终导致同种接头出现不同的失效模式。(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吴博伟,张宏建,崔海涛,王楠[6](2019)在《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高温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基于连接介质损伤力学(CDM)的高温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用以分析航空发动机榫连接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微动疲劳寿命。该模型在现有的基于非线性疲劳损伤累积(NLCD)模型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温度相关的损伤速率因子以考虑温度对榫连接结构微动疲劳行为的影响。以某型发动机钛合金TC11燕尾榫结构模拟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温度下的微动疲劳寿命数值模拟预测研究,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在2倍误差范围以内,证明了此寿命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晓东,陈学军[7](2019)在《异相位载荷条件下功能梯度涂层的微动疲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功能梯度(FGM)涂层在异相位载荷条件下的微动疲劳行为。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数值模型。使用量纲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研究了界面刚度比,FGM涂层的非均匀参数和载荷序列对接触宽度、接触压力,涂层表面和界面应力以及微动疲劳损伤萌生位臵的影响。研究发现异相位载荷对应力的大小和分布都会产生显着影响。通过改变FGM涂层的控制参数可以有效地调节表面应力、界面应力和微动损伤的萌生位臵。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对FGM涂层的合理设计可增强材料的抗微动疲劳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王楠,崔海涛,张宏建[8](2018)在《榫连接结构高温低周微动疲劳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轮盘连接结构,设计了一种燕尾榫结构高温微动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开展了TC11钛合金在200℃及500℃下的微动疲劳试验。通过动态位移及动态应变法实现对燕尾榫微动疲劳萌生寿命的监测。试验中发现微动疲劳裂纹均萌生在燕尾榫接触区域的下边缘,且接触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动磨屑,属于典型的微动疲劳失效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环境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试验件的微动疲劳寿命会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春光,平学成,应少军[9](2018)在《挤压工艺对旋翼扭力臂孔微动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扭力臂组件作为直升机旋翼系统中自动倾斜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承受复杂高频振动及交变载荷,其紧固孔连接处易发生疲劳失效。为改善扭力臂孔的抗疲劳性能,采用冷挤压工艺对孔进行预处理。通过叁维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对扭力臂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冷挤压过程仿真。基于多轴疲劳理论,结合疲劳试验,应用Smith-Watson-Topper(SWT)和Fatemi-Socie(FS)损伤准则对交变载荷下扭力臂孔的裂纹萌生位置以及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了冷挤压工艺不同挤压量对扭力臂孔的疲劳寿命影响。结果表明:SWT和FS两种损伤准则都可以成功预测扭力臂孔的裂纹萌生位置。采用冷挤压工艺预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扭力臂孔的疲劳寿命。挤压后孔的寿命和孔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呈正相关,残余压应力越大,疲劳寿命越长。最终确定了合适的挤压量以使疲劳寿命最佳。提出的方法可以为企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李有堂,张乾[10](2018)在《涂层参数对圆柱?平面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Hertz弹性接触理论,分析圆柱/平面微动模型下的接触区域宽度,建立基于临界面法的SWT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以圆柱平面微动垫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微动疲劳涂层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讨论微动疲劳试件表面涂层的接触应力,分析涂层厚度、涂层与微动试件的弹性模量之比对圆柱微动垫模型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大,微动疲劳寿命增大;随着微动试件的弹性模量之比的增大,微动疲劳寿命减小.分析的结果有助于理解微动疲劳涂层的失效机理,为微动疲劳的涂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微动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车轮轴压装过盈量的大小是影响轮轴压装部位微动疲劳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机车轮轴过盈配合结构的微动磨损预测模型,并采用该模型研究微动磨损对配合面接触参量(接触压应力、摩擦剪切应力以及相对滑移幅值)和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基于多轴疲劳临界平面法SWT参数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仿真分析了微动磨损对过盈配合结构微动疲劳性能(裂纹萌生位置、萌生角度以及萌生寿命)的影响。对过盈量进行优化时发现:轮轴压装部位的抗微动疲劳能力与过盈量呈非线性关系,过盈量取标准要求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时抗微动疲劳能力较低,与过盈量取标准要求的上限值时相比,当过盈量取标准要求的中值时压装部位的抗微动疲劳能力提高将近1.7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动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段一锋,马行驰,高磊,刘畅.钢芯铝绞线微动疲劳机理及其疲劳寿命的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9
[2].刘庸,姜涛,陈吉超.机车轮轴压装部位过盈量对微动疲劳影响的仿真研究[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9
[3].李杰.机体螺栓连接件接触面间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宋道柱.酸性溶液中矿用钢丝拉扭复合微动疲劳裂纹扩展演化和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张先炼,何晓聪,邢保英,曾凯.TA1纯钛与1420铝锂合金异质薄板自冲铆接微动疲劳特性[J].材料工程.2019
[6].吴博伟,张宏建,崔海涛,王楠.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高温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J].航空动力学报.2019
[7].朱晓东,陈学军.异相位载荷条件下功能梯度涂层的微动疲劳[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8].王楠,崔海涛,张宏建.榫连接结构高温低周微动疲劳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18
[9].王春光,平学成,应少军.挤压工艺对旋翼扭力臂孔微动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10].李有堂,张乾.涂层参数对圆柱?平面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