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干扰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扰,稳定性,特征值,电力系统,风电,稳定,系统。
小干扰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淋,齐志男,雷为民,赵峰,刘辉[1](2019)在《虚拟同步发电机对多机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力电子接口并网的新能源具有低惯性的特点,对扰动的响应能力差; VSG(虚拟同步发电机)能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是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建立VSG数学模型,对含VSG的多机电力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最后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研究VSG对多机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并与时域仿真法进行对比,所得结论可为VSG参数调节和布局等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09期)
李晨辉,黄冬,刘国栋[2](2019)在《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动态稳定性,以4机11节点为例,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对交直流互联系统进行小干扰稳定分析。首先对交直流互联系统进行建模,并且基于直流系统控制方式采用整流侧定电流,逆变侧定电压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线性化,以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由于直流的加入对系统振荡模式的影响,探究了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对互联系统振荡模式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适的无功补偿及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输送的功率比例,将有利于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本文来源于《吉林电力》期刊2019年03期)
董炜[3](2019)在《弱同步电网中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复电路建模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在电力结构中比重越来越大。但随着新能源装备数量日益增多且容量日益增大,系统的电压支撑能力逐渐下降,传统以同步机为主导的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被改变,交流电网也逐渐演变为弱电网。在弱同步电网中,新能源装备间及其与电网间耦合加剧,可能导致系统出现复杂的振荡问题,对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造成重大威胁。与传统振荡问题相比,新能源装备与电网相互作用引起的振荡更加复杂,分析方法尚不完善。为此,本文围绕着弱同步电网中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问题,针对问题的两个诱因:装备与电网的耦合以及弱电网,提出一套基于复电路的建模和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振荡问题转化成为系统等效原-对偶复电路的谐振问题,借鉴电路分析理论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从小干扰稳定的角度给出了电网强度的定量评估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单新能源装备并网系统,提出复空间中原-对偶复电路的建模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机理和导纳整形方法。1)在复空间中定义了描述振荡变量的原分量和对偶分量,利用频率相同、形式互为共轭的原分量和对偶分量实现了系统中耦合频率振荡量的统一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系统等效原-对偶复电路的方法。原-对偶复电路直观的反映了装备与电网的耦合关系,不仅可用于分析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还可以用于分析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的响应。此外,给出了等效原-对偶复电路中的阻抗与系统响应传递函数(利用阻抗描述)之间的联系,说明系统振荡等价于等效原-对偶复电路发生串并联谐振。2)针对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机理分析及阻尼控制,借鉴电路分析中功率与电路振荡的关系,定义了复电路中的模态功率概念。首先推导了模态功率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据此分析了系统等效复电路的谐振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装备导纳的实部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导纳的实部与系统稳定性没有必然对应关系,但广义导纳模态功率的实部和系统稳定性存在对应的关系。此外,基于模态功率,从增大系统阻尼比的角度分析了导纳整形的原则,给出了导纳整形时所需满足的角度条件,并利用相位补偿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变流器导纳整形的方法。2.针对多新能源装备并网系统,引入移相器建立多机系统的原-对偶复电路,提出定量刻画电网强度的广义短路比指标。1)针对多新能源装备并网系统中,装备端口特性多样、导纳矩阵形式各异,难以刻画装备间耦合关系的问题,进一步在复电路中引入移相器,实现多新能源装备并网的原-对偶复电路统一化建模。移相器支路反映了导纳矩阵非对角元素所引起的原电路与对偶电路间的相位旋转。同时推导了多新能源装备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移相器建立了多机系统复空间中的等效原-对偶复电路,将多机系统的振荡问题转化为原-对偶复电路的串并联谐振问题。2)针对弱电网强弱的定量评估问题,提出电力电子多馈入电力系统的短路比指标。首先,推导了单馈入系统短路比与小干扰稳定性特征方程的显示关系式,建立了单馈入系统短路比与其小干扰稳定间的联系。其次,基于多馈入系统的等效复电路,证明了在一定假设条件下n馈入系统的动态可以由n个独立的单馈入系统表征,实现多馈入系统稳定性向单馈入系统稳定性的解耦和简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力电子多馈入电力系统的广义短路比指标,从小干扰稳定角度实现了短路比指标在数学形式和物理意义上的统一。电力电子广义短路比可以度量交流系统的强度并反映多馈入系统的小干扰稳定裕度,而且广义短路比参与因子可以反映每个装备节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小。研究表明,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广义短路比是电力电子多馈入电力系统中广义短路比在零频段的特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石鹏[4](2019)在《基于频率响应法的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规模区域互联电网的逐渐形成,原本网架薄弱的电网内小干扰稳定性问题日趋严重,比如低频振荡和超低频振荡等,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大规模高渗透率的新能源并入电网,尤其是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与日俱增,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以风电为例,总结其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因素,比较受关注的有以下两点:风机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及风机与同步机动态特性的差异。因此可以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应地归结为参数不确定系统的小干扰鲁棒稳定性分析问题和参数确定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问题。目前电力系统已有的针对参数不确定性的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比较有限,且无法完全满足稳定性分析的需要。而对于参数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比如风机动态特性接入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分析,基于现有的方法难以获得一般性的结论,因此从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的角度出发继续开展研究也许是可行的办法。为此,本文主要提出了包括“新型值集法”和“矢量裕度法”在内的一套基于系统频率响应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并分别从参数不确定和参数确定两个方面展开,将基于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含风电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小干扰鲁棒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差矩阵行列式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称作“新型值集法”。新型值集法具有结果直观、分析简便的特点,且不仅能准确检验系统的鲁棒稳定性,还能开展参数稳定性分析显示各个参数变化对于稳定性的影响,比如不同接入点的风电功率波动的影响。新型值集法的提出主要是改进了先前值集法的几点不足之处,比如值集数量级过大可能带来的数值稳定问题、以及基于映射定理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对鲁棒稳定性判定失效等问题。因此新型值集法进一步地完善了值集法这一套鲁棒稳定性分析工具。此外,新型值集法还可以推广应用到鲁棒D稳定性问题,具体地通过对鲁棒稳定性检验施加阻尼比约束,使得新型值集法更加适用于对电力系统振荡模式的分析。2)同样地,对于含风电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小干扰鲁棒稳定性问题,结合新型值集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有理分式表达式的小干扰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且与传统的多项式函数拟合模型相比,基于有理分式表达式的建模方法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电力系统状态矩阵中参数的分式特性(包含控制器参数和潮流参数),对参数不确定性的表达更加贴近电网真实的参数化模型。拟合结果的对比也表明了所提出的有理分式拟合比低阶多项式拟合具有更高的精度,尤其是在考虑控制器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有理分式的拟合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解析结果。因此,基于有理分式表达式的分析方法是对值集法这一套分析工具更进一步地拓展,使其满足更多情形下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需要。3)针对风机动态特性接入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裕度法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对比传统的模式分析法和阻尼转矩法,本文的方法不需要左、右特征向量以及留数的计算。通过利用低频振荡频率处同步机电网传递函矩阵的广义频率响应具有近似“秩一”的性质,对多台风机并网系统的回差矩阵行列式实现了推导简化,得到解析的“矢量和”形式的回差矩阵行列式,从而使各台风机对稳定性的作用分离成为单独的矢量分量。并基于矢量裕度法的简化分析判据开展矢量分析,直观清晰地在复平面显示出了各台风机对低频振荡的影响。且矢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同步电网传递函数矩阵的广义频率响应的“相位”特性,主导了系统不同接入点的风电并网前后,系统低频振荡模式阻尼的变化方向。4)对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超低频振荡问题进行了建模和分析。针对适用于电力系统超低频振荡分析的统一频率模型被广泛应用却缺乏严格数学证明的问题,本文基于先前从同步机电网Phillips-Heffron模型出发的证明工作,进一步地由推导得到的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Phillips-Heffron模型出发,利用矩阵理论证明了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在超低频振荡的时间尺度内,同样具有全网频率近似均匀分布的特点。接着,利用全网频率近似一致的证明结论,将推导得到的风机对电网侧频率变化的响应模型,与经典的同步机电网系统的统一频率模型进行整合,构建出了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统一频率模型。最后,基于构建的统一频率模型,利用矢量裕度法对风电接入云南电网的超低频振荡问题进行了矢量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Mustafa,Mohamed,Abdalla,Seedahmed[5](2019)在《小干扰条件下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压是否稳定对整个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有重要的影响,系统电压下降不仅会使电网面临电压崩溃,甚至发展为更为严重的大量停电事故。因此,为保证电网安全的运行,尽量避免发生电压失稳事件,有必要对电力系统的电压进行稳定性评估研究。过去电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电力流程来进行电压稳定性的静态分析,通过计算选定负载总线的P-V和Q-V曲线来确定稳定性,这些曲线往往是通过常规模型生成的,但由于功率流存在分歧,不可能完全生成Q-V和P-V曲线,所以本文通过以下叁点进行评估:首先,确定大多数发电机或分支由于干扰而消耗更多的无功功率,基于模态的分析及其应用来评估大容量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其次,通过电力系统Jacobean矩阵的正负特征值来作为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指标,对于小干扰稳态电力系统,正特征值表明系统是稳定的,而负特征值表明系统是不稳定的。最小特征值表示系统与电压不稳定性的接近程度。最后,通过将特征值与每个总线的Q-V灵敏度相关联,更好地理解系统电压稳定性与简化的Jacobean矩阵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减少的Jacobean矩阵可以作为对称矩阵,因此如果所有特征值都是正的并且Q-V灵敏度也是正的,则减少的Jacobean矩阵的特征值接近纯粹的实数,减少的Jacobean矩阵的最小特征值可被用来列出系统的稳定模式,而其余的特征值被忽略,因为它们被认为是足够强的模式。同时,参与因子可以有效地用于找出系统中最弱的节点或总线。(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6-01)
黄锐,宋美艳,甘青山,徐路遥,梁慧宇[6](2019)在《电压骤升场景下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网电压骤升后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远高于额定值运行的场景,研究光伏变流器基于自身无功容量对并网点电压进行调节时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变化。首先,从电力系统功率传输理论的角度推导得到并网点电压/无功灵敏度,给出并网变流器抑制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升高的机理;其次,建立光伏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据此对光伏系统无功电压调节前后进行特征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网电压骤升后增加并网变流器吸收的无功功率有助于改善光伏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最后,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本研究结论及其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能源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任振宇,张师,周立新[7](2019)在《不同风电负载率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机组的运行工况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风电负载率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风电负载率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在建立DFIG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DFIG负载率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采用PSAT搭建了某实际系统,分别采用特征根分析法和是数值仿真法分析了DFIG负载率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像。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当风电场调度指令给定,采用更多DFIG均摊有功功率,会提高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9年02期)
徐龙[8](2019)在《锁相环动态影响交直流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交流联网的大背景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源源不断地投入运行,极大地推进了交直流联网的发展。柔性直流与交流电网并网点的相位跟踪需要依靠锁相环来实现,因此,锁相环能否准确无误地跟踪到并网点电压相位尤为重要,近年来已有文献发现锁相环的带宽取值较大时在弱电网连接条件下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锁相环的动态特性引发系统失稳现象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从锁相环的比例积分控制器参数稳定域出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锁相环动态特性与系统间交互的影响,以此揭示锁相环动态特性引起的失稳问题。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交直流系统稳定性,锁相环动态特性和参数稳定域叁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到了目前关于锁相环动态特性引发交直流系统失稳的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结论。其次,为了分析锁相环动态特性对交直流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将锁相环独立建模,分模块地建立了锁相环、直流系统以及交流系统机组的数学模型及其线性化模型。再次,简要介绍了特征值分析法的相关原理和应用步骤,详细说明了锁相环比例积分控制器参数稳定域的求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参数稳定域中出现的峰状凸起予以分析,以锁相环动态特性为反馈环节,余下电网系统为前馈环节,构建了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并以此分析锁相环动态特性所带来的交互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对锁相环比例积分控制器参数稳定域进行了仿真与分析,分别从不考虑发电机组轴系分块建模和考虑发电机组轴系分块建模出发,验证了参数稳定域刻画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锁相环的参数稳定域,表明了锁相环比例积分控制器参数的稳定取值范围,对于参数稳定域中的峰状凸起,经过参与因子分析得到,是由锁相环模式与系统中相关模式发生动态交互作用而导致的,进一步地从模式运动的根轨迹变化图和变量的非线性仿真结果对相关结论予以验证,动态交互作用会使得系统中一闭环模式移动至右半平面,导致系统中出现负阻尼,从而引发系统失稳。(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揭璐琦,李培强,夏正邦,翁才杰[9](2019)在《风电场接入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小干扰稳定的概念和分析方法,通过3种不同类型的风电机组,采用PSAT软件中的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风电机组在类型不同、风电场接入距离不同以及风电渗透率不同情况下接入WSCC 3机9节点系统时对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电机组类型、接入距离以及风电渗透率均会对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DFIG的影响优于另外两个机组,在风电机组确定的情况下,距离越近、风电渗透率越低对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越有利。(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烨,郭春义,赵成勇[10](2019)在《基于小干扰稳定性和运行约束条件的MMC系统临界运行短路比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干扰稳定性和运行约束条件是决定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系统运行极限的关键因素。该文以实际工程多采用的PQ控制模式(即定有功功率和定无功功率)下的MMC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建立反映换流器内部谐波特性的MMC系统小干扰模型,并基于PSCAD/EMTDC进行电磁暂态仿真验证。然后,采用特征根分析和参与因子分析法,研究PQ控制下MMC系统分别工作于整流、逆变模式时,交流系统强度、阻抗角及不同功率运行点对MMC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出综合小干扰稳定性和交流母线电压约束条件的临界运行短路比(critical operating SCR,COSCR)指标,来定量描述MMC系统的临界运行稳定裕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小干扰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动态稳定性,以4机11节点为例,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中对交直流互联系统进行小干扰稳定分析。首先对交直流互联系统进行建模,并且基于直流系统控制方式采用整流侧定电流,逆变侧定电压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线性化,以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了由于直流的加入对系统振荡模式的影响,探究了直流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对互联系统振荡模式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合适的无功补偿及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直流输送的功率比例,将有利于系统的小干扰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干扰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淋,齐志男,雷为民,赵峰,刘辉.虚拟同步发电机对多机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浙江电力.2019
[2].李晨辉,黄冬,刘国栋.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J].吉林电力.2019
[3].董炜.弱同步电网中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复电路建模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9
[4].石鹏.基于频率响应法的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9
[5].Mustafa,Mohamed,Abdalla,Seedahmed.小干扰条件下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黄锐,宋美艳,甘青山,徐路遥,梁慧宇.电压骤升场景下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J].能源工程.2019
[7].任振宇,张师,周立新.不同风电负载率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J].电气开关.2019
[8].徐龙.锁相环动态影响交直流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9].揭璐琦,李培强,夏正邦,翁才杰.风电场接入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
[10].王烨,郭春义,赵成勇.基于小干扰稳定性和运行约束条件的MMC系统临界运行短路比评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