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降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渤海湾,应变,速率,控制系统,高温,异常。
沉降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靓,杨旭,张建坤,陈永强,张立峰[1](2019)在《铜渣组分含量对渣锍高温沉降分离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高温沉降实验对FeO-SiO_2-Fe_3O_4-CaO-Al_2O_3-MgO系中不同组分含量以及温度对铜渣、铜锍分离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结合含固相熔渣的黏度、密度计算公式,对不同渣型炉渣的黏度和密度进行计算,进而研究其对渣锍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炉渣黏度大于0.5Pa·s时,黏度升高对渣锍分离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当炉渣各组分控制在SiO_2/Fe比(w(SiO_2)/w(Fe))0.82%~0.97%、w(CaO)0~6.2%、w(Al_2O_3)2%~7%、w(MgO)0~1.25%和w(Fe_3O_4)0~10%,且沉降温度在1230℃以上时,熔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密度也在理想的范围内,沉降后渣中的含铜量低于1%。由沉降后渣的矿相分析表明,难以沉降的铜物相主要为呈点状分布的微米级黄铜矿和少量大粒径的辉铜矿。(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亮,刘大春,李开华,陈爱祥[2](2017)在《粗四氯化钛中固相杂质静置沉降分离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粗四氯化钛中固相物杂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钛渣熔盐氯化过程中关键罐区的粗四氯化钛进行了静置沉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过程生成的VOCl_3、SiCl_4、AlCl_3、FeCl_3低沸点杂质进入粗TiCl_4中。粗TiCl_4的静置沉降可有效降低高固相物杂质粗四氯化钛中FeCl_3、AlCl_3的含量,且沉降效率随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当沉降时间大于25h后,静置沉降分离基本停止,静置沉降后粗四氯化钛中的FeCl_3含量、AlCl_3含量分别可降至0.0017%、0.0005%。(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7年09期)
肖宇,米雁[3](2017)在《一种基于STM32的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离心沉降分离的工作原理以及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的主体结构,基于STM32芯片的主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平台,设计开发了转鼓加热和温度采集,轴承润滑系统的油压和油温监控、以及离心机运行时机身的振动烈度信号检测等功能控制模块,并探讨了基于RS-485通讯电路的Modbus通信协议(RTU模式)、变频器驱动电机无级变频调速的程序、可编程触摸屏显示界面程序以及其显示数据更新和触摸按键处理的程序、高速光隔离信号转换模块的A/D采样转换程序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设备运行时转速和振动烈度检测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给出了修正方法.试运行结果表明,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肖宇[4](2016)在《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是一种专门用于常温离心机难以分离的固溶液或液液固物料分离的机械设备,可在全速运转的情况下进行各项操作,如进料、高温离心沉降分离、干燥、连续自动卸料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炼化、煤化、环保等行业领域,是进行新材料、新能源的相关研究生产工作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我国能源市场深加工利用,新材料需求行业的发展,对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大,目前未见有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本课题在确立研发方向之初,即确立了以满足国内相关行业需求,替代国外进口产品的目标,力求通过项目产品,打破国外部分设备封锁,提高国内研发能力和效率,为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本课题主要是对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介绍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探讨了国内外普通离心机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设计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离心沉降分离的工作原理以及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的主体结构,制定了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总体框图,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基于核心控制主板的转鼓加热和温度采集,轴承润滑系统的油压和油温监控、以及离心机运行时机身的振动烈度信号检测等功能控制模块,基于转鼓电机、差速电机无级变频调速控制模块,基于带可编程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模块,以及现场操作台模块,并详细阐述了各硬件电路的设计原理。接着,按照顶层设计和程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介绍了基于SMT32F103VC芯片的主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平台,重点探讨了基于RS-485通讯电路的Modbus通信协议(RTU模式)程序设计,基于变频器驱动电机无级变频调速的程序设计,基于可编程触摸屏显示界面程序设计以及其显示数据更新和触摸按键处理的程序设计,基于高速光隔离信号转换模块的A/D采样转换程序设计。最后,分析了设备运行时转速和振动烈度检测产生误差的原因,并给出了修正方法,按技术指标对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进行了性能测试,给出了试验测试结果并说明了目前的运行情况。经过试运行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12-26)
白玉,刘少峰,李超,马方彬[5](2016)在《渤海湾盆地中北部沉降史分析及裂后期异常沉降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沉降过程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的对应关系,作者收集整理27口钻孔和1条地震地质剖面数据,并运用回剥技术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模拟出渤海湾盆地中北部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变化,分离出裂后期异常沉降。模拟获得裂陷期地壳应变速率曲线具有明显的叁次大的波动,可指示叁次构造沉降事件:裂陷Ⅰ幕(60~42 Ma),对应于渤海湾盆地孔店组—沙四段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4.6 m/Ma;裂陷Ⅱ幕(42~36 Ma),对应沙叁段—沙二段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5.5~30.5 m/Ma;裂陷Ⅲ幕(36~24.6 Ma),对应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过程,平均构造沉降速率为14.7~54.7 m/Ma。研究区内裂后期观测构造沉降与模拟的理论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存在异常沉降。盆地北部异常沉降值在100~200 m,中部渤海海域异常沉降值在500~700 m,裂后期异常沉降向海域增大。作者推测渤海湾盆地裂后异常沉降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的深部地幔物质流动导致向下拖拽力引起的。因此,渤海湾盆地中异常沉降可能是一种动力沉降。(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董阳阳,陈静一[6](2016)在《立式沉降罐油水沉降分离原理及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得出立式沉降罐沉降机理,模拟得出沉降罐内部单个油滴粒子在沉降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沉降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同时对油滴在沉降罐内运移时的速度和所受力展开了研究,得出了油滴所受的合力与油滴在上浮过程中速度变化曲线,从新的角度实现了沉降罐分离机理的描述.(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23期)
方金兴[7](2016)在《剩余污泥吸附城市污水污染物及其沉降分离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活性污泥工艺系统内,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得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同时大量繁殖,从而产生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成本高。本研究从优化污水处理工艺角度,基于剩余污泥良好的吸附性能,试图探索一种吸附式生物处理工艺,对剩余污泥吸附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的性能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天津某污水厂曝气池的进水作为实验原水,回流污泥作为实验污泥。在20oC下,通过在1 L原水中投加不同污泥量,混合搅拌不同时间,静沉20 min后泥水分离,以水中COD、SCOD、BOD5、浊度、SS、氨氮、TN、TP的去除率作为评价标准,确定最佳污泥投加量为20 mL/L,最佳混合时间为20min。在泥水混合之前,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曝气再生,能提高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能,但不同季节有所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夏季,5 mg/L溶解氧(Dissolve Oxygen,DO)的浓度比2 mg/L再生效果更好,对污水产生更高的污泥吸收效率。夏天更为明显。而在秋天和冬天,采用不同浓度的DO对污泥进行再生,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并无显着差异。因此,为了节约曝气系统的成本,应用时建议采用2 mg/L。污泥吸附污水中污染物的过程中,加入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ationic Polyacrylamide,CPAM)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nionic Polyacrylamide,APAM)能够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其中使用CPAM比APAM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于浊度和悬浮物的去除,结合成本和效果综合考虑,最优方案为投加5 mg/L CPAM。(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李超[8](2015)在《松辽盆地南部沉降史分析与异常沉降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南部沉降史和松辽盆地白垩纪裂后期沉降的动力机制,本文在前人对盆地沉降史和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基础之上,以松辽盆地南部钻孔数据和地震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盆地分析、盆地模拟等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获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信息。关于沉降史的研究,通过分析盆地沉降速率的阶段性变化进而划分盆地构造演化历史的幕次,同时运用和回剥法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相结合分离了松辽盆地南部裂后期异常沉降,并探究了异常沉降过程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间的动力关系。异常沉降指理论与观测裂后期沉降的差值。松辽盆地是具有典型断坳双重结构的裂谷盆地,下部为裂陷期地层,上部为裂后期地层,而裂后期地层厚度远大于裂陷期地层,不符合传统裂谷盆地模型。松辽盆地南部在早白垩世的裂陷期阶段沉降速率演化分为叁个幕式沉降过程,研究区南部为沉降速率不断增加,北部为沉降速率不断降低,可能是基底断裂活动强度变化的反映,而在裂后期出现了不同于传统裂谷盆地模型解释的裂后期异常加速沉降,沉降速率变化呈现了“先加速后减速再加速最后又减速”的多个阶段。通过比较理论与实际构造沉降曲线,松辽盆地南部存在明显的异常裂后沉降,且异常沉降持续增大,异常沉降量超过了裂后期的热衰减沉降量。裂后期异常沉降量最大值达800m,出现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平面上异常沉降厚度差异明显,非均匀分布。松辽盆地内的异常沉降初始在盆地西部快速沉降,而后沉降中心向东移动,最后又回到盆地中西部,沉降中心持续变化。异常沉降速率也经历了从初始沉降加速至中期达到最快,达23m/Ma,而后又不断降低的过程。在早白垩世松辽盆地以南的燕山造山带内白垩纪数个裂谷盆地缺失了裂后期沉降,其中滦平盆地缺失300-400m的裂后期热衰减沉降量,可能发生了区域异常隆升。中生代晚期Izanagi俯冲板片在松辽盆地深部的下拽作用和深部地幔流动可能是松辽盆地裂后期异常沉降形成的主要因素,该异常沉降主要为动力沉降,同时松辽盆地的基底断裂后期活动和裂后期发育的小型正断层活动对松辽盆地裂后期异常沉降也具有一定的贡献。同时,在白垩纪中国东部松辽盆地的异常沉降向南至燕山地区转为异常隆升,可能是Izanagi板块引起中国东部地区地幔活动异常的不同地表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5-05-01)
刘锦伟,胡慧萍,王梦,陈启元[9](2015)在《模拟拜耳法赤泥的沉降分离性能及吸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我国拜耳法赤泥分解成含钛组分钙钛矿、含硅组分水化石榴石(以水化钙铝榴石物相为主)和含铁组分赤铁矿。在模拟拜耳法溶出条件下,分别合成了赤泥的主要组分钙钛矿、水化钙铝榴石和赤铁矿,并研究了商品聚丙烯酸钠(PAAS)与Hx-600(Cytec,USA)对赤泥中主要组分的沉降性能,并通过FT-IR谱初步探讨了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赤泥中的含钛组分钙钛矿,其沉降速度较快,只需添加高分子量的PAAS即可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含硅组分水化钙铝榴石与Hx-600、PAAS均未发生化学吸附作用,仅通过物理缠结作用提高了水化钙铝榴石的沉降性能;含铁组分赤铁矿与Hx-600或PAAS发生了化学吸附,Hx-600对赤铁矿的沉降性能优于PAAS,可能由于Hx-600与赤铁矿表面形成的五元环比PAAS与赤铁矿表面形成的四元环更稳定所致。(本文来源于《轻金属》期刊2015年04期)
李超,刘少峰,白玉[10](2014)在《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裂后期异常沉降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裂后期沉降的动力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十屋凹陷为例,用回剥法和应变速率反演方法对研究区钻井和地层剖面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得到的裂后沉降和模拟预测的理论裂后沉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异常沉降量达160~800 m;并且异常沉降经历了两次沉降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裂后期的泉头组及嫩江组沉积时期,平均沉降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泉头组沉积时期,达16 m/Ma,同期地壳应变速率也达到裂后期最大值,约为6 Ga-1。该异常沉降除受到裂后期基底断裂和盆地小型正断层活动的小部分影响外,可能主要受控于中生代晚期Izanagi俯冲板片在松辽盆地深部的下拽作用及其诱发的深部地幔流动,属动力沉降。(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4年06期)
沉降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粗四氯化钛中固相物杂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钛渣熔盐氯化过程中关键罐区的粗四氯化钛进行了静置沉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过程生成的VOCl_3、SiCl_4、AlCl_3、FeCl_3低沸点杂质进入粗TiCl_4中。粗TiCl_4的静置沉降可有效降低高固相物杂质粗四氯化钛中FeCl_3、AlCl_3的含量,且沉降效率随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当沉降时间大于25h后,静置沉降分离基本停止,静置沉降后粗四氯化钛中的FeCl_3含量、AlCl_3含量分别可降至0.0017%、0.0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降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家靓,杨旭,张建坤,陈永强,张立峰.铜渣组分含量对渣锍高温沉降分离效果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2].李亮,刘大春,李开华,陈爱祥.粗四氯化钛中固相杂质静置沉降分离实验研究[J].轻金属.2017
[3].肖宇,米雁.一种基于STM32的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设计[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肖宇.高温离心沉降分离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湖南大学.2016
[5].白玉,刘少峰,李超,马方彬.渤海湾盆地中北部沉降史分析及裂后期异常沉降分离[J].高校地质学报.2016
[6].董阳阳,陈静一.立式沉降罐油水沉降分离原理及运动分析[J].化工管理.2016
[7].方金兴.剩余污泥吸附城市污水污染物及其沉降分离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李超.松辽盆地南部沉降史分析与异常沉降分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9].刘锦伟,胡慧萍,王梦,陈启元.模拟拜耳法赤泥的沉降分离性能及吸附机理[J].轻金属.2015
[10].李超,刘少峰,白玉.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裂后期异常沉降分离[J].现代地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