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论文_于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频,比特率,表情,差分,直方图,余弦,感兴趣。

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于俊[1](2010)在《低比特率真实感人脸视频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机情感接口(人脸表情运动参数的跟踪和提取、表情识别、参数传输以及高真实感语音同步人脸动画的合成)是当今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人机交互、视频编码、娱乐和虚拟现实等方面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在过去的叁十年中,虽然相关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在发送端根据人脸视频快速获取准确的人脸运动和表情参数,并根据这些人脸运动和表情参数,在接收端合成高真实感的语音同步人脸动画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课题涉及运动分析、人脸表情识别、信源和信道编码、人脸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及其表示、协同发音机制建模以及文本驱动人脸动画等诸问题。本文以极低比特率下模型基人脸视频编、解码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的人机情感接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探讨人脸表情运动参数的跟踪和提取、参数化视频编码以及高真实感语音同步人脸动画合成等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幅帧图像的人脸自动适配算法。首先,从输入视频中检测出首帧包含目标人脸的图像,然后以该图像为处理对象,利用改进的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实现对其中的人脸的定位,利用Adaboost+Camshift+AAM (Active appearance model)算法实现对人脸特征点的定位:接着,利用上述人脸及其特征点的特定信息,在编码端对一个简洁人脸通用叁维模型进行特定化处理以得到待处理人脸的构造参数(FDP:Facial definition parameter);在此基础上,构建在解码端使用的特定化精细人脸叁维模型。(2)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型匹配与更新的人脸叁维表情运动跟踪算法。具体言之,利用自适应的统计观测模型来建立在线外观模型,利用自适应的状态转移模型和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实现对观测场景的确定性和随机化搜索,同时通过融合目标的多种测量信息以减少光照和个体相关性的影响。利用所提出的人脸叁维表情运动跟踪算法既可以得到反映目标人脸整体姿态的全局刚体运动参数,又可以得到反映人脸表情变化的局部非刚体运动参数。(3)对人脸表情识别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静态人脸表情识别算法,该算法在提取人脸表情运动参数后,根据与表情相关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完成对表情的分类识别。接着,为了克服静态人脸表情识别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合表情静、动态信息的表情识别算法。该算法在多表情马尔可夫链模型和粒子滤波的框架下结合表情的生理模型完成对人脸运动和表情的同步识别。(4)提出了一种面向MPEG-4人脸表情运动参数(FAP:Facial animation parameter)的压缩算法。该算法利用面部运动基函数(FBF)来组合FAP,可以在无编码延迟的情况下,通过帧间和帧内编码来达到降低码率的目的。(5)提出了一种基于MPEG-4的叁维人脸表情动画合成算法。该算法采用参数模型和肌肉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生成人脸动画,可在FAP流的驱动下生成真实感较强的叁维人脸表情动画。此外,还对协同发音机制进行了建模,利用该模型可生成与英语音素对应的人脸视素动作。这样,根据由文本解析得到的音素信息、附加的表情信息和持续时间信息,对视素之间的动画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函数进行插值可以获得与英语语音同步的表情人脸动画。(6)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人脸表情运动参数跟踪/提取、表情识别、参数传输以及真实感语音同步人脸动画合成等功能的视频编解码演示系统。该演示系统可在解码端根据解码后的参数合成真实感的人脸动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04-01)

沈壁川,吕翊,毛期俭[2](2009)在《H.264视频编码中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提高H.264视频编码性能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问题。通过计算高维空间中多模式聚集的最大特征向量距离,提出了基于巴氏距离的场景变化度量,并有效采用低秩Cholesky分解计算近似巴氏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的GOP结构和量化参数调整策略。实验模拟了视频样本序列。由于具有差错复原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仇晶[3](2009)在《一种新的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编码的全零块预先判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时,全零块的预先判断,能够有效地减少编码器的计算复杂性,是优化编码器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文根据离散余弦变换(DCT)和量化运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编码的全零块预先判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图像质量满足应用需求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能显着减少冗余运算,节省编码时间。(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郭红星,韩卫芳,田婷,程立[4](2008)在《突出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个突出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法。首先根据人脸分割的结果进行快速自适应区域低通滤波,消减不感兴趣区域中的部分高频分量,保持感兴趣区域不变,再输入常规的 H.263编码器进行编码。实现用更多比特编码感兴趣区域,较少比特编码其它区域,而无需对已有的编码器作任何改变。而且,可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滤波器的参数,增减不感兴趣区域中的高频分量,实现基于区域的可伸缩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在比特率相同的情况下,对背景较复杂的视频序列, 人脸区域的峰值信噪比较原来可提高1.7-1.8dB,压缩视频的主观感觉质量明显改善;在图像主观感觉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比特率最多可以减少35%以上,具有很好的可伸缩范围。(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5-01)

周树民,李锦涛,黄晁[5](2005)在《低比特率视频编码中一种有效的码率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能较好地反映视频图像运动特性的差分帧直方图(HOD)来预分配码率.对于运动较为平稳的序,提出了基于HOD的分段常数码率预分配算法.帧级码率预分配根据视频原始序列HOD的统计特性来决定;对于运动程度变化较大的序列,采用修正后的线性HOD模型来预分配码率.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H.264 JM76中的分配算法,该算法使得R-D性能平均提高0.35 dB,视频主观质量的下降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刘胜[6](2003)在《H.263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多媒体通信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多媒体会议、可视电话等成为广受欢迎的通信方式。而在有限带宽的条件下,低比特率的视频编码方案显然是实现高质量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案h.263、h.263+协议的实现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寻求高效的、高质量的软件实现方案,以满足多点多媒体会议的需要。 首先,本文针对运动估计运动补偿部分以及DCT逆DCT等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部分提出优化方案,提高算法编码速率,满足多点多媒体会议实时性要求;其次,对于通信过程中存在的噪声干扰和误码现象,本文提出了多种有效的误码掩盖技术,提高编码算法的抗误码能力;同时,对视频图像质量的评估与改善也做了如下工作:引入了评估视频清晰度和流畅度的视频质量评价方案,并提出了基于图像约束复原理论的消除图像方块效应的方案,改善视频质量;最后,本文给出了h.263的软件实现方案,把以上研究成果融入到实践当中。 尽管作者本人对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仍然有很多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3-03-01)

郭红星,余胜生,周敬利,保宗悌[7](2002)在《减少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计算复杂性的一种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预先判断视频编码中全零系数的判别准则 ,用于减少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过程中的冗余计算及运动估计算法的计算复杂性 .实验结果表明 ,对典型的可视电话视频序列 (如Claire) ,有 5 0 %以上的亮度块被判别为全零系数块 ,运动估计的平均搜索次数也减少了 30 %以上 .该方法可被用于减少软件编码器的运算量及其硬件电路的功耗 .(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2年10期)

郭红星,余胜生,周敬利[8](2002)在《一个健壮的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编码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个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编码的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 .该算法能够自适应调整搜索起点使其接近全局最优位置 ,并采用有效的搜索模式来防止搜索过程陷入局部最小 ,同时用灵活的中止准则来控制运动估计精度与计算量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非常健壮 ,所需的计算量仅为全搜索算法的 1/ 5 0 ,但能够取得与其相似的运动估计性能 .本算法在实时视频编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2年09期)

董春菊,冀小平[9](2002)在《一种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 JPEG和 MPEG压缩算法的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 JPEG的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案 ,该方案在 JPEG的基础上 ,运用帧间差分去除时间相关性 ,以降低比特率。同时阐明了此方案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范绍兴,叶澄清[10](2001)在《适合网络传输的鲁棒小波低比特率视频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适合包交换网络传输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视频编码方案 ,通过对 SPIHT小波系数编码算法进行复杂度降低、纹理分割等修改 ,来适应视频编码在编码效率和鲁棒性方面的要求 .为解决网络数据包丢失造成的帧质量骤降 ,方案对数据包的重要性进行了均衡 ,每一个数据包中均包含帧内信息和帧间信息 ,利用改进的SPIHT算法生成混合比特流 .试验表明 ,该方案运算复杂度低 ,对网络传输中的包丢失不敏感 ,并且能很好地抑制错误传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01年07期)

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了提高H.264视频编码性能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问题。通过计算高维空间中多模式聚集的最大特征向量距离,提出了基于巴氏距离的场景变化度量,并有效采用低秩Cholesky分解计算近似巴氏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适应的GOP结构和量化参数调整策略。实验模拟了视频样本序列。由于具有差错复原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于俊.低比特率真实感人脸视频编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沈壁川,吕翊,毛期俭.H.264视频编码中的场景自适应比特率控制(英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仇晶.一种新的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编码的全零块预先判别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4].郭红星,韩卫芳,田婷,程立.突出人脸感兴趣区域的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法[C].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5].周树民,李锦涛,黄晁.低比特率视频编码中一种有效的码率分配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

[6].刘胜.H.263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3

[7].郭红星,余胜生,周敬利,保宗悌.减少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计算复杂性的一种新方法[J].电子学报.2002

[8].郭红星,余胜生,周敬利.一个健壮的用于低比特率视频编码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

[9].董春菊,冀小平.一种低比特率视频编码方案[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

[10].范绍兴,叶澄清.适合网络传输的鲁棒小波低比特率视频编码[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

论文知识图

一7多参考帧运动一补偿预测像编码大师”称号一3边界像素取值图示(a)一系列“C娜hone”(28:l)中的JEpG压...M PEG压缩算法流程图视频压缩技术的演进图

标签:;  ;  ;  ;  ;  ;  ;  

低比特率视频编码论文_于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