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集聚外部性是集聚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具有不同的污染排放行为和减排效果。以中国285个地市工业SO2排放为例,依据集聚经济理论,将集聚空间组织型式细分为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度、专业化、多样性、相关多样性、非相关多样性等不同类型,在系统分析工业SO2排放与集聚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不同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对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工业SO2排放强度与工业集聚密度在空间上具有非对称性,污染排放强度西高东低,工业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多样性、相关和非相关多样性为东中高西部低;②工业集聚对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集聚密度、多样性和相关多样性水平的上升有利于本区域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但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则会提升本区域的工业污染排放强度;③提高集聚密度、引导企业集中布局有利于工业SO2排放强度下降,多样且关联的产业组织结构有利于污染减排,而专业化和非关联产业的集中会提高污染排放强度;④集聚型式对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和城市规模上的异质性,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多样性和相关多样性对中西部污染减排的作用比东部明显,专业化和非相关多样性不利于东中部地区的污染减排;城区人口规模20万以下的小城市提高集聚密度、减少多样性特别是非相关多样性更有利于污染减排;城区人口规模20~50万的小城市和50~100万的中等城市,提高企业的地理接近度和多样性水平特别是相关多样性水平,有利于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城区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提高集聚密度和产业多样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污染减排,但其减排效果因拥挤效应而明显下降;⑤进一步降低工业SO2排放强度,需要走集聚化道路,坚持提高集聚密度,因地制宜引导企业集中布局,着力提高产业在关联基础上的多样性水平,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控,重视区域间的产业联系与环保合作。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胡志强,苗长虹,袁丰
关键词: 集聚外部性,污染排放强度,集聚空间组织型式,空间溢出,排放,工业排放
来源: 地理学报 2019年1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637),河南省博士后基金2018年项目(216305)~~
分类号: X701
页码: 2045-2061
总页数: 17
文件大小: 2730K
下载量: 696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02)
- [2].洱海流域上游耕地氮磷排放强度空间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6)
- [3].苏浙沪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收敛性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2)
- [4].制造业污染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及减排策略——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16(11)
- [5].信息化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关系研究[J]. 中国市场 2017(03)
- [6].典型区域容积率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研究[J]. 生态经济 2017(04)
- [7].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经济问题 2016(09)
- [8].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 资源科学 2014(03)
- [9].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 当代经济 2013(19)
- [10].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 统计研究 2012(06)
- [11].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会减弱污染排放强度吗?——基于双倍差分法的经验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 2012(06)
- [12].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1(07)
- [13].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1)
- [14].燃煤发电机组碳排放折算方法研究与应用[J]. 热力发电 2020(02)
- [15].中国2005-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结构分解分析(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3(04)
- [16].基于新陈代谢灰色模型对甘肃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预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7].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动态分解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04)
- [18].内蒙古能耗强度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特征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6)
- [19].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及其收敛性的区域差异研究[J]. 经济数学 2014(04)
- [20].排放强度目标下中国最优研发及经济增长路径[J]. 地理研究 2014(08)
- [21].连云港市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J]. 北方环境 2010(03)
- [22].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J]. 生态环境 2008(01)
- [23].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协整、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6(02)
- [24].中国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及空间收敛性研究[J]. 经济数学 2018(02)
- [25].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J]. 中国软科学 2013(12)
- [26].南京市燃煤电厂不同规模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24)
- [27].基于熵权法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分异性评价——以陕西省主要工业污染物为例[J]. 生态经济 2017(10)
- [28].201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3)
- [29].中国将大幅降低GDP排放强度[J]. 中外能源 2015(08)
- [30].铜冶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趋势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