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台以及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输送台,所述第一输送台、第二输送台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传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一输送带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台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输送带上食品通过的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该装置提高了食品输送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资源,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台(1)以及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输送台(2),所述第一输送台(1)、第二输送台(2)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传动的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所述第一输送带(101)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20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输送带(201)的出料端与第一输送带(101)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台(2)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台(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输送带(101)上食品通过的红外线传感器(6),所述红外线传感器(6)与所述第二电机(203)电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台(1)以及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输送台(2),所述第一输送台(1)、第二输送台(2)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传动的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所述第一输送带(101)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20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输送带(201)的出料端与第一输送带(101)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台(2)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台(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输送带(101)上食品通过的红外线传感器(6),所述红外线传感器(6)与所述第二电机(20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输送带(201)的高度高于第一输送带(101),所述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之间设置有引料板(4),所述引料板(4)自第二输送带(201)一端向第一输送带(101)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料板(4)的上表面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食品偏移的挡板(5),两块所述挡板(5)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料板(4)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第一输送台(1)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安装座(7)插接配合的容置槽(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7)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9),所述第一输送台(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对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容置槽(8)相连通,所述滑槽(10)内滑动设置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与滑槽(10)的封闭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滑块(11)伸出滑槽(10)的开口端并与所述凹槽(9)插接配合,所述滑块(11)设置有凸起于第一输送台(1)上表面的拨块(13),所述滑槽(10)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阻挡滑块(11)脱出滑槽(10)的挡块(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块(11)远离弹簧(12)的端部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滑槽(10)的封闭端向滑槽(10)的开口端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输送台(1)和第二输送台(2)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罩合所述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的第一防护罩(3)和第二防护罩。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食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机械是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行业。我国的食品机械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壮大、完善起来的,至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光辉发展历程。
在食品加工企业中,食品机械设备生产线中食品原料、食品半成品、食品成品等食品的输送方式大都采用传统的手工搬运方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输送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在手工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与食品长期接触,容易污染食品,存在卫生隐患,故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输送装置,该装置提高了食品输送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资源,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台以及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输送台,所述第一输送台、第二输送台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及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传动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一输送带相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台靠近所述第一输送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第一输送带上食品通过的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若干个第二输送带传动进而对放置于第二输送带上的食品输送至第一输送带上进行集中输送,实现了多条输送线的汇集输送,提高了食品输送的自动化程度;且当红外线传感器监测到从第一输送带上输送的食品移动至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时,红外线传感器发出指令使得第二输送带停止运动,进而避免第二输送带上的食品进入第一输送带上与第一输送带上正常移动的食品碰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送带的高度高于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引料板,所述引料板自第二输送带一端向第一输送带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料板呈倾斜的设置使得第二输送带上的食品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沿着引料板的倾斜面顺利进入第一输送带上,提高食品进入第一输送带上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料板的上表面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食品偏移的挡板,两块所述挡板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对进入引料板的食品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提高了食品输送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料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一输送台的顶部设置有供所述安装座插接配合的容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安装座和引料板的重力作用将安装座固定于容置槽,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引料板的定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输送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对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开口设置并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封闭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滑块伸出滑槽的开口端并与所述凹槽插接配合,所述滑块设置有凸起于第一输送台上表面的拨块,所述滑槽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阻挡滑块脱出滑槽的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拨块将两个滑块分别向对应的滑槽的封闭端滑动,使滑块压缩弹簧,当两个滑块分别完全滑动至对应的滑槽内时,可将安装座放置在容置槽内;此时,滑块远离弹簧的端部与安装座外侧壁上的凹槽相对齐,然后松开拨块,使两个滑块在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分别向对应的凹槽滑动并插接入对应的凹槽内,通过滑块与凹槽的插接配合,可将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容置槽内,进而实现引料板的固定。反之,当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容置槽内时,可通过拨块将两个滑块分别向对应的滑槽的封闭端滑动,当两个滑块分别完全滑动至对应的滑槽内时,便可将安装座从容置槽中取出。引料板的拆装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快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远离弹簧的端部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滑槽的封闭端向滑槽的开口端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安装座时无需向两个滑槽的封闭端滑动对应的滑块,滑块的倾斜面在安装座的按压作用下使滑块自动向对应的滑槽的封闭端滑动,进而使引料板的固定安装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输送台和第二输送台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罩合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分别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减少外界的杂物粘附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上,进而延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电机驱动若干个第二输送带传动进而对放置于第二输送带上的食品输送至第一输送带上进行集中输送,实现了多条输送线的汇集输送,提高了食品输送的自动化程度;且当红外线传感器监测到从第一输送带上输送的食品移动至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时,红外线传感器发出指令使得第二输送带停止运动,进而避免第二输送带上的食品进入第一输送带上与第一输送带上正常移动的食品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料板与第一输送台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料板与第一输送台连接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第一输送台;101、第一输送带;102、第一传动辊;103、第一电机;2、第二输送台;201、第二输送带;202、第二传动辊;203、第二电机;3、第一防护罩;4、引料板;5、挡板;6、红外线传感器;7、安装座;8、容置槽;9、凹槽;10、滑槽;11、滑块;12、弹簧;13、拨块;14、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食品输送装置,参照图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输送台1以及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输送台2,第一输送台1、第二输送台2上分别对应安装有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输送台1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辊102,第一传动辊102连接有第一电机103,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带101传动输送食品;第二输送台2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辊202,第二传动辊202连接有第二电机203,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带201传动输送食品。
具体的,第一输送带101的输送方向与第二输送带20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二输送带201的出料端与第一输送带101相连通;第二输送台2靠近第一输送台1的端部安装有用于监测第一输送带101上食品通过的红外线传感器6,红外线传感器6与第二电机203电连接。
当红外线传感器6监测到从第一输送带101上输送的食品移动至第二输送带201的出料端时,红外线传感器6发出指令使得第二输送带201停止运动,进而避免第二输送带201上的食品进入第一输送带101上与第一输送带101上正常移动的食品碰撞。
回看图1和图2,第一输送台1和第二输送台2上分别对应安装有用于罩合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的第一防护罩3和第二防护罩(图中未标)。第一防护罩3和第二防护罩分别对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减少外界的杂物粘附在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上,进而延长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4,第二输送带201的高度高于第一输送带101,第一输送带101和第二输送带201之间连接有长方形板状的引料板4,且引料板4自第二输送带201一端向第一输送带101倾斜向下设置。引料板4呈倾斜的设置使得第二输送带201上的食品在输送的过程中能够沿着引料板4的倾斜面顺利进入第一输送带101上,提高食品进入第一输送带101上的稳定性。
同时,引料板4的上表面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用于限制食品偏移的挡板5,且两块挡板5相互平行设置。挡板5的设置对进入引料板4的食品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提高了食品输送的稳定性。
参照图4和图5,引料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7,第一输送台1的顶部开设有供安装座7插接配合的容置槽8。利用安装座7和引料板4的重力作用将安装座7固定于容置槽8,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引料板4的定位。
具体的,安装座7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9,第一输送台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一对滑槽10,滑槽10的一端封闭设置,另一端开口设置并与容置槽8相连通,滑槽10内滑动设置有滑块11,滑块11与滑槽10的封闭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2,当弹簧12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11伸出滑槽10的开口端并与凹槽9插接配合。同时,滑块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凸起于第一输送台1上表面的拨块13,滑槽10的开口端安装有用于阻挡滑块11脱出滑槽10的挡块14。
先通过拨块13将两个滑块11分别向对应的滑槽10的封闭端滑动,使滑块11压缩弹簧12,当两个滑块11分别完全滑动至对应的滑槽10内时,可将安装座7放置在容置槽8内;此时,滑块11远离弹簧12的端部与安装座7外侧壁上的凹槽9相对齐,然后松开拨块13,使两个滑块11在弹簧1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分别向对应的凹槽9滑动并插接入对应的凹槽9内,通过滑块11与凹槽9的插接配合,可将安装座7固定安装在容置槽8内,进而方便快捷的实现了引料板4的固定。
反之,当安装座7固定安装在容置槽8内时,可通过拨块13将两个滑块11分别向对应的滑槽10的封闭端滑动,当两个滑块11分别完全滑动至对应的滑槽10内时,便可将安装座7从容置槽8中取出。引料板4的拆装结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快捷。
此外,滑块11远离弹簧12的端部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倾斜面自滑槽10的封闭端向滑槽10的开口端向下倾斜。在安装安装座7时无需向两个滑槽10的封闭端滑动对应的滑块11,滑块11的倾斜面在安装座7的按压作用下使滑块11自动向对应的滑槽10的封闭端滑动,进而使引料板4的固定安装更加方便。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9958.0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68076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65G 37/00
专利分类号:B65G37/00;B65G23/22;B65G43/08;B65G47/72;B65G47/74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茸江路785号
发明人:赵亮
第一发明人:赵亮
当前权利人: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洪敏;谢绪宁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输送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