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标记论文_盛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碘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记,探针,血清,酪氨酸,乳腺癌,放射性,氟化。

碘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盛洁[1](2019)在《黑色素纳米颗粒的碘标记新策略及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放射性碘种类很多,是目前临床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核素。~(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近距离放疗,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金属毒性,不便于再次植入等。本课题拟运用天然材料黑色素为放射性碘的载体,探索碘标记的新工艺,并考察此新型放疗载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制备粒径为4-5 nm的水溶性黑色素纳米颗粒(MNPs),分别用氯胺T法及碘化银法对MNPs进行标记。采用不含放射性的碘离子制备MNP-I及MNP-Ag-I,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透析及TLC法,分别考察MNP-Ag-~(131)I及MNP-~(131)I的标记率及PBS,血浆稳定性。采用MTT法及AO/PI双染色法检测MNP-Ag-I在PC-3细胞及L929细胞的毒性。采用MTT法检测MNP-Ag-~(131)I的细胞杀伤。瘤内注射MNP-Ag-~(131)I进行切伦科夫显像并探究其瘤内保留时间。测量肿瘤体积观察疗效。治疗完成后,HE染色鉴定正常组织有无损伤。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测定治疗后瘤内Ki67表达情况。结果:氯胺T法及碘化银法均能成功标记MNPs。氯胺T法标记需要30 min,标记率66.27±1.87%。血浆及PBS 48 h稳定性分别为46.69±9.92%和60.43±10.57%。碘化银法标记仅需要2 min,标记率为99.69±0.43%。血浆及PBS 48 h稳定性分别为96.80±1.46%和96.63±0.13%。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当浓度达到0.4 mg/mL时,MNP-Ag和MNP-Ag-I在L929细胞和PC-3细胞上未见明显毒性。同时,MNP-Ag-~(131)I可以有效杀伤PC-3细胞,IC50值为75μCi/mL。体内切伦科夫实验表明,瘤内注射MNP-Ag-~(131)I时,其可在瘤内保留8 h。MNP-Ag-~(131)I给药7 d后,肿瘤体积与初始体积相似而其他两组约为初始体积的1.5倍。同时,治疗期间对荷瘤鼠的体重进行检测,治疗结束后对其主要脏器的HE染色。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提示MNP-Ag-~(131)I安全性好。结论:以银为介质的新型碘标记策略,可成功标记天然材料黑色素,标记率高,稳定性好。碘标黑色素安全有效,可用于SPECT成像、切伦科夫成像及肿瘤近距离治疗。(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尤林怡[2](2017)在《放射性碘标记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用于叁阴性乳腺癌靶向诊疗及SPECT显像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最大致死原因,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上皮组织,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全世界数百万妇女遭受着乳腺癌的折磨。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其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效果都不尽相同。叁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特殊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阴性,同样也是一种分子异质性疾病。TNBC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加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特定的分子靶点,导致TNBC患者相比较其他亚型的乳腺癌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死亡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乳腺癌进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在TNBC细胞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是TNB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本研究以ICAM-1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针对TNBC中ICAM-1的活体无创检测,开展对ICAM-1具有靶向性的单克隆抗体放射性标记及生物评价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新型的TNBC靶向的放射免疫探针,考察其在TNBC诊断与治疗的方面前景。在第二章中,我们对一系列人源乳腺癌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CAM-1在非叁阴性乳腺癌(non-TNBC)细胞(BT474和MCF-7)上表达阴性,在叁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和MDA-MB-453)上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着高于non-TNBC细胞(BT474和MCF-7)(P<0.05)比non-TNBC细胞高出6-11倍。MDA-MB-231和MCF-7移植瘤组织免疫化学染色鉴定结果与细胞流式结果一致。在第叁章中,我们对抗ICAM-1抗体进行了131I标记研究,成功制备稳定的131I-aICAM1探针,并对探针进行了一系列评价。131I-aICAMI的标记率>90%,放射化学纯度>99%,探针置于PBS和胎牛血清于室温条件下,放置2 d后放射化学纯度>80%,说明该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较好。通过细胞饱和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和组织放射自显影等手段对探针进行鉴定。该探针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能够和MDA-MB-231细胞上ICAM-1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较高的亲和力(Kd =2.71 ± 0.20 nM)。在第四章中,我们对125I-aICAM1进行了体内SPECT显像研究。当抗体蛋白注射剂量为10 μg时,125I-aICAM1的体内SPECT显像效果最好。125I-aICAM1可以特异且有效地富集至MDA-MB-231移植瘤,显示出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其在正常器官快速清除并具有高的靶/非靶比值,在注射后48 h时,肿瘤清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积累量增加。在注射后1、24、48、72和96 h时,肿瘤部位的摄取分别为 3.09 ± 0.09%ID/g、7.02 ± 0.99%ID/g、8.87 ± 0.92%ID/g、11.79 ± 2.15%ID/g 和 15.10 ± 1.40%ID/g。96 h 时肿瘤部位的摄取效果最佳,此时肿瘤/心脏、肿瘤/肝脏和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为3.66 土 0.34、5.36± 0.50和29.70 ± 2.76。而作为对比的125I-mIgG,在注射后的所有时间点几乎没有观察到MDA-MB-231肿瘤的摄取。在第五章中,我们进行了放射免疫治疗研究,131I-aICAM1可以显着抑制MDA-MB-231肿瘤的生长。125I-aICAM1是使用SPECT检测体内ICAM-1表达的新型的强有力的示踪剂,该探针有望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提供信息,进行叁阴性乳腺癌非侵入性SPECT成像并同步指导131I-aICAM1放射免疫治疗。(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樊彩云,邓新荣,罗志福[3](2017)在《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间碘苄胍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碘标记间碘苄胍([*I]MIBG)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心脏病的诊断,以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比活度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MIBG(no-carrier-added(n.c.a.)[*I]MIBG)克服了目前商用放射性碘标记MIBG(carrier-added(c.a.)[*I]MIBG)的缺点,有利于临床使用。近20年来,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MIBG的制备和应用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对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MIBG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对n.c.a.[*I]MIBG和c.a.[*I]MIBG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同时介绍了其在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7年01期)

吕玲[4](2016)在《碘标记的血清蛋白钆纳米探针用于原位骨肉瘤的MR/CT多模态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多种成像模式之间具有优势互补作用,所以多模态成像探针可以成为确诊疾病的一个卓越的工具。然而,用于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双模态成像的碘标记的蛋白纳米探针的合成及其潜在应用尚未报道。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制备一个简单的CT/MR双模态成像探针(碘标记的血清蛋白-钆纳米探针I-BSA-GdNPs),以实现原位骨肉瘤的体内显像。方法:蛋白质诱导生物矿化合成方法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制备MR/CT双模态成像探针的化学合成方法。我们通过仿生矿化合成的方法首先制备了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钆纳米探针(GdNPs),并随后采用氯胺-T法对其进行碘标记,碘标记后的混合物通过透析纯化从而得到I-BSA-GdNPs。我们首先对I-BSA-GdNPs进行表征并监测稳定性,随后行MR/CT体外成像,然后进行生物分布和毒性分析,最后建立SD大鼠原位骨肉瘤模型行MR和CT体内成像。结果:我们成功合成了稳定的I-BSA-GdNPs,将I-BSA-GdNPs静脉注射到原位荷骨肉瘤大鼠的体内,纳米探针则会在肿瘤部位不断地蓄积及滞留,就可以形成原位骨肉瘤的双模态成像。I-BSA-GdNPs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强烈的X射线衰减系数及良好的磁共振成像能力。另外,本实验尝试局部注射法成功建立了SD大鼠原位骨肉瘤模型,并成功地应用于原位骨肉瘤的MR/CT多模态成像。结论:I-BSA-GdNPs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强烈的X射线衰减系数和良好的磁共振成像能力。长循环的双模态I-BSA-GdNPs探针在影像引导药物输送和影像引导手术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同时,结合血清蛋白在本研究的应用,也可以特别突出血清蛋白的性能在肿瘤多模态成像这一领域中的有益应用,强调其作为未来治疗癌症的一种药物载体的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3-01)

刁尧,廖琳丹,王姝,姜玉艳,张大龙[5](2015)在《碘标记毒死蜱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131I标记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点,采用Iodogen法对CPF进行131I标记,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CPF(185kBq/只,n=5),分别于注射后5、10、30、60、120、240、1 440min取各脏器,计算每克组织摄取注射剂量的百分率(%ID/g)。结果显示,131I-CPF标记率达93.5%,放化纯度为96.9%,131I-CPF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主要经肺、胃、小肠、大肠、肌肉和颌下腺吸收,其放射性摄取率在注药后10 min时达高峰,分别为37.12%ID/g、6.18%ID/g、8.12%ID/g、8.15%ID/g、7.04%ID/g和7.02%ID/g;经肝和肾进行代谢,其放射性摄取率在5 min时分别为4.34%ID/g和8.50%ID/g,4h为0.22%ID/g和0.69%ID/g。血液中放射性清除较快,放射性摄取率在注入后5min时为37.27%ID/g,4h为1.35%ID/g。碘标记CPF体外稳定,体内主要经肺和消化道吸收,肝、肾代谢,可用于进一步的微量示踪研究。(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5年04期)

樊彩云,邓新荣,刘子华,李凤林,罗志福[6](2015)在《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MIBG的制备及初步生物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间碘苄胍(no-carrier-added,n.c.a.123/131I-MIBG)在肿瘤、心肌显像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理论上优势。首先合成了以多氟化合物为支持体的标记前体,对该前体进行了放射性碘标记、纯化和初步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无载体放射性碘125I标记MIBG在正常小鼠的心、脾、肺和肾上腺中的摄取显着高于目前商用的放射性碘标记MIBG。利用该方法标记后产物不需要使用HPLC进行纯化,适用于大规模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5年03期)

孙宏伟,王飞,王荣福,闫平,张春丽[7](2015)在《放射性碘标记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放射性碘Na~(131)I标记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研究其在胶质瘤荷瘤小鼠模型的生物分布以及放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的放射性~(131)I标记采用氯胺T法进行。标记抗体经尾静脉注射到U87细胞荷瘤小鼠模型体内,在注射体内后6、12、24h处死小鼠,测量其在各组织器官内的分布。放免实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未标记组,每组6只小鼠,注射药物后每5天测量肿瘤体积,连续40天。并记录全部小鼠注射后的生存时间。[结果]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标记效率达到56%,纯化后放射化学纯度超过95%。分布数据表明~(131)I-Hsp90α单克隆抗体主要累积在肝脏、脾脏和肿瘤。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两组,抑瘤率高于其余两组且生存时间更长。[结论]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氯胺T法成功标记~(131)I。~(131)I标记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可以被U87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特异性摄取,其用于放免治疗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陈月华,于明明,郑瑞强[8](2014)在《LyP-1肽的~(131)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a131I标记LyP-1肽的可能性以及Na131I标记的LyP-1肽在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包含LyP-1序列的十环肽(YCGNKRTRGC)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在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以维持肽的环形结构。LyP-1肽通过氯胺-T法进行Na131I标记。通过尾静脉途径将Na131I标记LyP-1肽以及对照肽注射于荷MDA-MB-435乳腺癌裸鼠体内并测量其生物分布情况。结果:LyP-1肽的Na131I标记率可达80%±5%(n=5),放射化学纯度约96%。在37℃新鲜人血清中Na131I标记LyP-1肽24h其放射化学纯度仍然达92%。在生物分布研究中,Na131I标记LyP-1肽在肿瘤中的聚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通过氯胺-T法可以成功的将131I标记于LyP-1肽。131I标记的LyP-1肽在37℃新鲜人血清中24h仍然保持稳定,并可被肿瘤组织高度摄取。(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1期)

唐恭顺,俞英,潘明志[9](2012)在《放射性碘标记L-酪氨酸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灶的SPECT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评价131I-L-酪氨酸能否诊断大肠杆菌感染灶和鉴别细菌感染与无菌性炎症。采用N-嗅代丁二酰亚胺法标记125I-L-酪氨酸,研究125I-L-酪氨酸与大肠杆菌的体外结合,在大肠杆菌肌肉感染模型小鼠的体内分布以及药代动力学,观察131I-L-酪氨酸在感染模型小鼠的SPECT显像。结果显示:静脉注射125I-L-酪氨酸后60min,大肠杆菌感染灶与对侧肌肉ID%/g比值是2.46倍;静脉注射131I-L-酪氨酸后1h,SPECT显像可见大肠杆菌感染灶放射性浓聚,感染灶/健康肌肉放射性比值等于2.51。无菌性炎症灶也浓聚131I-L-酪氨酸,无菌性炎症灶/健康肌肉放射性比值等于2.29。我们认为,131I-L-酪氨酸能够诊断大肠杆菌感染,但不能鉴别细菌感染灶与无菌性炎症;131I-L-酪氨酸有潜力成为炎症显像剂。(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赵晓妮[10](2012)在《Mouse-Anti-Muc4放射性碘标记方法探索及质量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125I-Mouse-Anti-Muc4标记方法,选择最佳标记条件,并进行质量鉴定,为进一步了解分子探针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以及胰腺癌的放射免疫显像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本实验分别采用Iodogen、NBS作为氧化剂制备分子探针—125I-Mouse-Anti-Muc4,其它条件固定时,依次改变反应温度、时间和碘与抗体、Iodogen/ NBS与抗体用量,用纸层析法测定标记产物的标记率,探索最佳的标记反应条件;然后将反应物经PD-10脱盐柱淋洗,收集蛋白峰管,测定放射性活度,并测定纯化后的放化纯;并测定标记物在不同储存溶剂中的体外稳定性。结果:Iodogen、NBS法标记Mouse-Anti-Muc4的最高标记率分别为(81.3±0.97)%、(50.7±0.79)%,Iodogen为比较理想的氧化剂;不同的反应温度、时间和碘与抗体、Iodogen/ NBS与抗体用量可影响标记效果,当在室温(25~0C)下反应15min,碘/抗体比值为1.5,Iodogen/抗体比值为10时标记率最高;~(125)I- Mouse-anti-Muc4的放化纯达(95.6±1.26)%;125I-Mouse-anti-Muc4在生理盐水及1%胎牛血清中放置48小时内放化纯维持在90%左右。结论:首次使用~(125)I标记Mouse-anti-Muc4成功获得了分子探针—125I-Mouse-anti-Muc4;Iodogen法标记Mouse-anti-Muc4是比较理想的方法,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标记率及纯化率;不同的反应温度、时间和碘与抗体、Iodogen/ NBS与抗体用量可影响其标记效果;~(125)I-Mouse-anti-Muc4体外稳定性好;分子探针—~(125)I-Mouse-anti-Muc4的免疫活性、生物学行为及其胰腺癌的放射免疫显像和治疗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期刊2012-04-01)

碘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癌症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最大致死原因,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上皮组织,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全世界数百万妇女遭受着乳腺癌的折磨。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其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效果都不尽相同。叁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特殊的乳腺癌,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阴性,同样也是一种分子异质性疾病。TNBC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加上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特定的分子靶点,导致TNBC患者相比较其他亚型的乳腺癌患者,具有相对较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死亡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乳腺癌进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在TNBC细胞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是TNBC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本研究以ICAM-1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针对TNBC中ICAM-1的活体无创检测,开展对ICAM-1具有靶向性的单克隆抗体放射性标记及生物评价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新型的TNBC靶向的放射免疫探针,考察其在TNBC诊断与治疗的方面前景。在第二章中,我们对一系列人源乳腺癌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CAM-1在非叁阴性乳腺癌(non-TNBC)细胞(BT474和MCF-7)上表达阴性,在叁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和MDA-MB-453)上表达阳性,其阳性率显着高于non-TNBC细胞(BT474和MCF-7)(P<0.05)比non-TNBC细胞高出6-11倍。MDA-MB-231和MCF-7移植瘤组织免疫化学染色鉴定结果与细胞流式结果一致。在第叁章中,我们对抗ICAM-1抗体进行了131I标记研究,成功制备稳定的131I-aICAM1探针,并对探针进行了一系列评价。131I-aICAMI的标记率>90%,放射化学纯度>99%,探针置于PBS和胎牛血清于室温条件下,放置2 d后放射化学纯度>80%,说明该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较好。通过细胞饱和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和组织放射自显影等手段对探针进行鉴定。该探针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能够和MDA-MB-231细胞上ICAM-1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较高的亲和力(Kd =2.71 ± 0.20 nM)。在第四章中,我们对125I-aICAM1进行了体内SPECT显像研究。当抗体蛋白注射剂量为10 μg时,125I-aICAM1的体内SPECT显像效果最好。125I-aICAM1可以特异且有效地富集至MDA-MB-231移植瘤,显示出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其在正常器官快速清除并具有高的靶/非靶比值,在注射后48 h时,肿瘤清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积累量增加。在注射后1、24、48、72和96 h时,肿瘤部位的摄取分别为 3.09 ± 0.09%ID/g、7.02 ± 0.99%ID/g、8.87 ± 0.92%ID/g、11.79 ± 2.15%ID/g 和 15.10 ± 1.40%ID/g。96 h 时肿瘤部位的摄取效果最佳,此时肿瘤/心脏、肿瘤/肝脏和肿瘤/肌肉比值分别为3.66 土 0.34、5.36± 0.50和29.70 ± 2.76。而作为对比的125I-mIgG,在注射后的所有时间点几乎没有观察到MDA-MB-231肿瘤的摄取。在第五章中,我们进行了放射免疫治疗研究,131I-aICAM1可以显着抑制MDA-MB-231肿瘤的生长。125I-aICAM1是使用SPECT检测体内ICAM-1表达的新型的强有力的示踪剂,该探针有望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提供信息,进行叁阴性乳腺癌非侵入性SPECT成像并同步指导131I-aICAM1放射免疫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碘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盛洁.黑色素纳米颗粒的碘标记新策略及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9

[2].尤林怡.放射性碘标记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用于叁阴性乳腺癌靶向诊疗及SPECT显像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17

[3].樊彩云,邓新荣,罗志福.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间碘苄胍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J].同位素.2017

[4].吕玲.碘标记的血清蛋白钆纳米探针用于原位骨肉瘤的MR/CT多模态成像[D].苏州大学.2016

[5].刁尧,廖琳丹,王姝,姜玉艳,张大龙.碘标记毒死蜱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J].同位素.2015

[6].樊彩云,邓新荣,刘子华,李凤林,罗志福.无载体放射性碘标记MIBG的制备及初步生物分布[J].同位素.2015

[7].孙宏伟,王飞,王荣福,闫平,张春丽.放射性碘标记热休克蛋白90α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的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5

[8].陈月华,于明明,郑瑞强.LyP-1肽的~(131)碘标记及其生物分布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

[9].唐恭顺,俞英,潘明志.放射性碘标记L-酪氨酸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灶的SPECT显像[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2

[10].赵晓妮.Mouse-Anti-Muc4放射性碘标记方法探索及质量鉴定[D].川北医学院.2012

论文知识图

使用猪肉组织穿透性研究实验碘标记的NGA的结构氯胺T法碘标记M VⅢA后的HPLC图谱EPO碘标记的洗脱曲线125I2SIPC的TLC分析2 碘标记的转铁蛋白与 HL60 细胞...

标签:;  ;  ;  ;  ;  ;  ;  

碘标记论文_盛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