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光谱,基底,效应,纳米,电子,半胱氨酸。
银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沈晓茹,庞然,刘国坤,吴德印,田中群[1](2019)在《对氨基苯磺酰胺在银表面的吸附和SERS光谱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曼光谱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振动光谱学检测方法。拉曼散射能用于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分子的结构表征,是获得分子指纹信息并用于分子识别的有力手段。1974年,Fleischmann等发现在粗糙银电极表面可以获得吸附吡啶分子的拉曼信号~1,Van Duyne等人研究发现这种信号在表面上被增强了百万倍,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2.磺胺类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生素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了数十年,是预防牛、猪和家禽等的感染性疾病和促进生长的有效抗菌药物~3。目前,磺酰胺作为磺胺类药物,其制备占制药工业较大份额~4。其中对氨基苯磺酰胺(PABS)是磺胺类抗生素中最为基本的分子,发展对PABS检测方法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中发现在碱性条件下PABS分子的SERS光谱与常规拉曼光谱相比发生了显着的变化~5。为揭示该现象的本质,我们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就对氨基苯磺酰胺分子(PABS)拉曼谱图(如图1i)和在碱性条件下SERS谱进行了分析发现吸附PABS的拉曼谱不能解释文献观测的SERS光谱。基于理论分析结果,我们提出PABS在碱性条件下可能发生表面催化偶联反应,生成芳香偶氮化合物。其反应为芳香偶氮二聚体,理论计算其拉曼光谱与实验谱5较好地吻合(如图1ii)。(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王云晶[2](2018)在《石墨烯纳米点/银表面等离激元猝灭共轭聚合物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纳米点(GNDs)是一类兼具x,y-受限石墨烯晶格和丰富官能团的发光碳纳米颗粒。本论文利用多重准分子概念描述GNDs精确的物理图像,阐明其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以GNDs为模板,原位还原制备GNDs负载银纳米粒子的纳米异质结,系统研究异质结表面等离激元对共轭聚合物激子的近场猝灭效应,为表面等离子增强光电器件效率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树脂基碳纤维为原料通过酸氧化法制备出尺寸在10 nm以下的蓝光石墨烯纳米点。利用光致发光-激发(2D-PLE)二维谱、分子轨道计算、紫外-可见光谱和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在乙二胺(EDA)还原的石墨烯纳米点中测出叁种准分子结构,包括芳羧酸类结构、石墨酚类结构和稠环芳香结构。石墨酚结构是通过GNDs上的环氧基团和EDA之间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而产生的,其特点是高效蓝光发射。在上述过程中,GNDs被EDA还原,用rGNDs表示。采用多重准分子结构观点解释了rGNDs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激发波长依赖发光性质。基于此特性,rGNDs可用作为LED荧光粉,能将LED蓝光转换成白光。以GNDs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光还原的方法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银纳米粒子,制备得到负载有银纳米粒子的GNDs/Ag异质结。银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4 nm,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及尺寸分布窄等特点。将蓝光聚合物(PFO)、绿光聚合物(F8BT)以及红光聚合物(MEH-PPV)组装在GNDs/Ag基底上制备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谱、稳态荧光和瞬态荧光光谱证实GNDs对叁种聚合物均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随着GNDs/Ag表面密度增大,复合薄膜的光吸收提高,荧光强度和量子产率呈现指数性降低。由于Purcell效应,聚合物荧光寿命缩短,非辐射衰减速率增大。时间分辨发光光谱积分计算表明,相比F8BT和MEH-PPV,PFO向GNDs/Ag能量转移效率和速率常数更大。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在GNDs/Ag基底上精确组装纳米尺度可控厚度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DDA:PSS)多层薄膜。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吸收光谱和接触角测试对自组装膜的层数、厚度和粗糙度进行表征。通过控制PDDA:PSS自组装膜厚度来调控GNDs/Ag基底与蓝光聚芴衍生物(PCFOz)之间的距离(0≤d≤7)。紫外可见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证实,GNDs/Ag猝灭PCFOz荧光过程具有明显的距离依赖性。d减小,复合薄膜的光吸收增大,荧光强度和量子产率呈指数性降低,能量转移效率和速率常数增大。GNDs/Ag对PCFOz发光猝灭作用的有效距离约为6 nm,表明等离激元-有机激子耦合具有显着的近场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贺永宁,王丹,叶鸣,崔万照[3](2018)在《铝合金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及其SEY抑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有效降低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铝合金镀银表面的电子发射系数,提高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的微放电阈值。方法研究了铝基体上电化学镀银平板试样表面的两种粗糙化处理方法——微图形光刻法和直接湿化学腐蚀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对两类表面处理得到的多孔平板样品的粗糙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流法对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SEY)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所获得的规则阵列圆孔表面和大深宽比及随机分布的粗糙表面均能够显着降低镀银表面SEY,并且工艺重复性好。与平滑银表面相比,抑制效果最好的圆孔阵列样品表面能将SEY的最大值从2.2降到1.3,E1值从50 e V增加到100e V;随机刻蚀结构能将平滑银表面SEY的最大值从2.2降至1.1,E1提升至300 e V。基于孔隙内二次电子轨迹追踪的蒙特卡洛理论模拟方法,对两种典型样品的表面二次电子陷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表面SEY特性模拟规律与测试数据一致。结论光刻和湿化学刻蚀工艺制备的银表面微形貌均能有效降低镀银表面的SEY,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卫星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微放电可靠性,并不会显着增加其插损。(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钟航[4](2018)在《金、银表面等离激元的尺寸效应及其在PATP催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指金属纳米结构在光辐照作用下,内部自由电子产生的共谐振荡,其具有非常独特的光学性质。一方面,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弛豫会极大地增强纳米颗粒表面的局域电场,使得其在表面增强光谱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表面等离激元非辐射弛豫产生的热电子/空穴可能会引起吸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金属纳米结构尺寸直接影响着表面等离激元强度,且金属表面耐腐蚀性能也与表面微观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采用不同粒径氧化铝抛光粉抛光处理金片表面,经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明金片表面具备与实际工件类似的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金片表面微观划痕结构对表面等离激元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表面等离激元具有催化反应的功能,能够催化对氨基苯硫酚(PATP)偶联生成二巯基偶氮苯(DMAB),但是,其催化反应机理还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以自制原位拉曼电化学反应系统制备出具有较强表面等离激元性质的基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研究了热电子/空穴、氧气以及基底在PATP表面催化反应中的作用。采用不同粒径氧化铝抛光粉单向抛光处理金片表面,在金片表面获得不同尺寸的微观划痕,经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获得金片表面微观划痕尺寸分布,以罗丹明B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具有不同尺寸划痕的金片表面吸附罗丹明B后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表面等离激元强度随着划痕平均特征尺寸增大先增强后减弱,且在划痕平均特征尺寸为50 nm附近时最强:随后使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研究了金片表面微观划痕尺寸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划痕平均特征尺寸大于50nm时,表面等离激元强度与自腐蚀电位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拉曼信号可以评价金片表面的耐蚀性。SERS技术为工件耐蚀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通过在工件表面滴涂探针分子并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量有望可以对工件耐蚀性进行现场快速预判。使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石墨箔表面制备出尺寸均匀且等离激元较强的金、银纳米颗粒(AuNPs、AgNPs)。通过电化学试验技术与SERS联用,研究PATP在AgNPs/C电极表面的转化,改变不同的反应气氛(Ar、O2)观察DMAB的ag模变化,统计各反应时间段DMAB的生成速率,发现氧气的存在加快了 PATP偶联反应;通过添加乙醇作为空穴捕获剂来研究空穴对表面等离激元催化PATP偶联反应的影响,发现热空穴是Ar气氛中PATP偶联反应主要的氧化剂,而热电子活化后的O2则加快了 O2气氛中PATP偶联反应过程;通过添加甲酸与碳酸氢钠来研究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发现O2气氛中纳米颗粒表面的氧化银对加快PATP偶联反应起到了关键作用,再次证明热空穴是Ar气氛中PATP偶联反应主要的氧化剂。另外,研究了氩气及氧气气氛中PATP在Au NPs/C电极表面的转化,与Ag NP/C上PATP偶联反应过程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8-04-01)
何鋆,俞斌,王琪,白春江,杨晶[5](2018)在《磁控溅射铂抑制镀银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表面的二次电子产额是抑制微波部件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和提升功率阈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在表面构造陷阱结构和沉积非金属薄膜的方法降低二次电子产额,其缺点是会改变部件的电性能.针对此问题,采用在表面沉积高功函数且化学惰性的金属薄膜来降低二次电子产额.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铝合金镀银样片表面沉积100 nm铂,测量结果显示沉积铂后样片的二次电子产额最大值由2.40降至1.77,降幅达26%.其次,用相关唯象模型对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测量数据进行了拟合,获得了在40-1500 eV能量范围内能够准确描述样片二次电子产额特性的Vaughan模型参数,以及在0-50 eV能量范围内能够很好地拟合二次电子能谱曲线的Chung-Everhart模型参数.最后,将获得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拟合参数用于Ku频段阻抗变换器的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功率阈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沉积铂可将部件的功率阈值由7500 W提升至36000 W,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金属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参考,对抑制大功率微波部件二次电子倍增效应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姜鸿喆,杨新瑶,杨悦锁,张博文[6](2018)在《半胱氨酸与纳米银表面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的交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批量实验与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生物聚合物半胱氨酸(Cys)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交互作用,以及pH、温度、Cys质量浓度、纳米银质量浓度等对交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ys与纳米银表面能形成很强的化学键,从而置换纳米银表面的PVP,使得纳米银的粒径持续变小.在此环境条件下,纳米银粒径减小范围为20~30nm.经统计分析发现,Cys置换均不存在显着效应,但Cys质量浓度与温度对Cys置换的效应相较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强,且对置换速度具有正效应.(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陈楠,刘薇娜[7](2017)在《银表面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氯化铁为氧化剂,苯胺、吡咯为基体,采用化学氧化法在银片表面制备了聚苯胺/聚吡咯(Pani/Ppy)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极化分析、自腐蚀电位-时间分析等研究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热力学稳定性及耐蚀性。结果表明:n(Ani)/n(Py)为1/3的复合膜的热分解温度为450℃,能在其工作温度范围内(20~300℃)满足使用要求;复合膜对银片具有明显的防腐蚀效果,其中n(Ani)/n(Py)为1/3的复合膜的防腐蚀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7年12期)
方应翠[8](2017)在《纳米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阻尼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银颗粒具有强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当发生共振时,纳米颗粒强烈吸收入射光,并且纳米颗粒表面及附近电场强度增大。纳米银的这种特性可以用来增强其表面或附近分子的拉曼散射,增强分子的荧光强度,以及增强表面吸附分子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另外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组成复合膜时,具有可见光下光催化作用,因此,纳米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研究得到广泛研究。然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此时必须减弱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度。另一方面,有些情况下,当等离激元共振受到阻尼时,又会出现有利的新效应本文研究纳米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阻尼对光催化效率及对介质/纳米银/介质多层膜光电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8-19)
宋唯嘉[9](2017)在《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及其在亚甲基蓝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甲基蓝是一种噻嗪类染料,它在防治淡水鱼的水霉病、小瓜虫病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被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但这种染料有致畸、致癌等副作用,所以一旦亚甲基蓝通过水产品进入人体后积少成多,将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很有必要检测水产品中的亚甲基蓝。传统的亚甲基蓝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等,它们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而导致整个检测过程缓慢、成本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由于检测过程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高灵敏度、快速准确等特点,相比于传统的亚甲基蓝检测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的基底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应用的关键,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围绕着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在亚甲基蓝检测中的应用来展开。首先,由于荷叶表面含有丰富的微-纳结构,我们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沉积银的方法对荷叶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银/荷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并对其SERS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ERS信号与银的溅射时间密切相关,对于浓度为1E-5M的亚甲基蓝溶液,当溅射时间为10 min时,基底的SERS信号最强;依照此条件制备的SERS基底,SERS信号与亚甲基蓝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研究中也发现在浓度太高时,SERS信号反而下降,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荷叶表面的疏水特性使得亚甲基蓝浓缩堆积在其表面,被入射激光所照射到的亚甲基蓝其实与银没有接触导致的。其次,我们采用St?ber法制备出单分散性的SiO_2微球,采用LB膜法将SiO_2微球自组装形成有序阵列,在SiO_2有序阵列表面沉积银膜,制备出银/SiO_2有序阵列表面增强拉曼基底。我们通过改变SiO_2的粒径来制备具有不同SERS性能的基底,结果发现当SiO_2的粒径为69.98nm时所制备的基底SERS信号最强,以此粒径所制备的基底检测不同浓度的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底能够线性检测亚甲基蓝。(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30)
杨荣娇[10](2017)在《聚乙烯亚胺包裹的纳米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分析快速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分子,如癌症标志物检测中。SERS基底的制备是SERS光谱技术的关键,构建稳定、高效的基底是该技术实际应用的前提。本文制备了具有抗氧化性能强的聚乙烯亚胺包裹的纳米银粒子(Ag@PEI NPs),将其通过组装得到了负载于滤纸表面的新型基底(Ag@PEI-FP-3),并尝试应用于食品中阴离子染料的检测。本文选取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将水热装置改进为顶空瓶作为反应容器,在搅拌的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制备出形貌、大小分布均一的聚乙烯亚胺包覆的纳米银(Ag@PEI NPs)。同时具有较强抗氧化性的。本制备方法利用纳米银与聚乙烯亚胺中的氮原子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使得带有大量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能紧密包覆于纳米银表面,一方面可增长纳米银表面Zeta电位(高达+44.3 mV),使之更宜于阴离子有机物或无机阴离子的检测;另一方面由于PEI中大量的供电子基团N为纳米银提供电子,可有效防地止纳米银的氧化,在空气中存放3个月仍可保持增强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Ag@PEI NPs在分析检测中的灵敏度和适用性能,本文利用静电相互作用,通过原位生长法和吸附组装法两种方法将带正电荷的Ag@PEI NPs与表面带负电的纤维基材进行组合或组装。比较了原位生长法制备得到Ag@PEI-活性炭纤维(Ag@PEI-AC)、Ag@PEI-脱脂棉(Ag@PEI-CW)、Ag@PEI-棉布(Ag@PEI-CC)、Ag@PEI-滤纸(Ag@PEI–FP-1)SERS基底,以及吸附组装法制得Ag@PEI-FP-2基底、Ag@PEI-FP-3基底的SERS增强能力、信号均匀性和实际应用可操作性,发现Ag@PEI-FP-3基底为最佳。Ag@PEI-FP-3基底通过预先采用氢氧化钠处理滤纸后滤纸纤维蓬松且带有大量负电荷,有利于荷正电的Ag@PEI NPs大量进入滤纸纤维层之中,从而形成叁维结构的SERS基底(即Ag@PEI-FP-3),进一步提高Ag@PEI NPs基底的检测灵敏度提高。利用Ag@PEI-FP-3作为SERS基底建立了阴离子染料亮蓝和苋菜红的SERS分析方法,亮蓝在0.001~10 ppm浓度范围内与其SERS信号强度线性相关,检出限低至0.5 ppb。将该方法用于检测含有大量苋菜红的某饮料中亮蓝和苋菜红的含量,不需要任何预处理,测得亮蓝加标回收率在100.4%~124.4%;饮料中苋菜红在加标0~10 ppm浓度范围内与其SERS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测得饮料中苋菜红的含量为7.62 ppm。(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25)
银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墨烯纳米点(GNDs)是一类兼具x,y-受限石墨烯晶格和丰富官能团的发光碳纳米颗粒。本论文利用多重准分子概念描述GNDs精确的物理图像,阐明其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以GNDs为模板,原位还原制备GNDs负载银纳米粒子的纳米异质结,系统研究异质结表面等离激元对共轭聚合物激子的近场猝灭效应,为表面等离子增强光电器件效率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树脂基碳纤维为原料通过酸氧化法制备出尺寸在10 nm以下的蓝光石墨烯纳米点。利用光致发光-激发(2D-PLE)二维谱、分子轨道计算、紫外-可见光谱和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在乙二胺(EDA)还原的石墨烯纳米点中测出叁种准分子结构,包括芳羧酸类结构、石墨酚类结构和稠环芳香结构。石墨酚结构是通过GNDs上的环氧基团和EDA之间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而产生的,其特点是高效蓝光发射。在上述过程中,GNDs被EDA还原,用rGNDs表示。采用多重准分子结构观点解释了rGNDs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激发波长依赖发光性质。基于此特性,rGNDs可用作为LED荧光粉,能将LED蓝光转换成白光。以GNDs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光还原的方法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银纳米粒子,制备得到负载有银纳米粒子的GNDs/Ag异质结。银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4 nm,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及尺寸分布窄等特点。将蓝光聚合物(PFO)、绿光聚合物(F8BT)以及红光聚合物(MEH-PPV)组装在GNDs/Ag基底上制备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谱、稳态荧光和瞬态荧光光谱证实GNDs对叁种聚合物均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随着GNDs/Ag表面密度增大,复合薄膜的光吸收提高,荧光强度和量子产率呈现指数性降低。由于Purcell效应,聚合物荧光寿命缩短,非辐射衰减速率增大。时间分辨发光光谱积分计算表明,相比F8BT和MEH-PPV,PFO向GNDs/Ag能量转移效率和速率常数更大。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在GNDs/Ag基底上精确组装纳米尺度可控厚度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DDA:PSS)多层薄膜。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吸收光谱和接触角测试对自组装膜的层数、厚度和粗糙度进行表征。通过控制PDDA:PSS自组装膜厚度来调控GNDs/Ag基底与蓝光聚芴衍生物(PCFOz)之间的距离(0≤d≤7)。紫外可见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证实,GNDs/Ag猝灭PCFOz荧光过程具有明显的距离依赖性。d减小,复合薄膜的光吸收增大,荧光强度和量子产率呈指数性降低,能量转移效率和速率常数增大。GNDs/Ag对PCFOz发光猝灭作用的有效距离约为6 nm,表明等离激元-有机激子耦合具有显着的近场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沈晓茹,庞然,刘国坤,吴德印,田中群.对氨基苯磺酰胺在银表面的吸附和SERS光谱的理论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2].王云晶.石墨烯纳米点/银表面等离激元猝灭共轭聚合物发光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贺永宁,王丹,叶鸣,崔万照.铝合金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及其SEY抑制机理[J].表面技术.2018
[4].钟航.金、银表面等离激元的尺寸效应及其在PATP催化氧化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8
[5].何鋆,俞斌,王琪,白春江,杨晶.磁控溅射铂抑制镀银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J].物理学报.2018
[6].姜鸿喆,杨新瑶,杨悦锁,张博文.半胱氨酸与纳米银表面聚乙烯吡咯烷酮涂层的交互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陈楠,刘薇娜.银表面聚苯胺/聚吡咯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J].腐蚀与防护.2017
[8].方应翠.纳米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阻尼及应用[C].TFC’1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9].宋唯嘉.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及其在亚甲基蓝检测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17
[10].杨荣娇.聚乙烯亚胺包裹的纳米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制备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