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错掩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差错,对称性,边界,视频,通信,空域,感兴趣。
差错掩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冰,彭强[1](2018)在《基于视觉显着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在差错掩盖过程中由于不当的替代块选择而引入新的可察觉失真,将视觉显着性与差错掩盖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着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首先使用显着图检测算法将原始视频的每帧图像分为感兴趣区域和非感兴趣区域,接下来在解码端利用视频序列的显着性分布信息进行差错掩盖,保证候选替代块的选择范围被限制在与原始单元具有相似视觉显着性分布水平的区域内;其次在非感兴趣区域受损单元的掩盖算法中引入显着性降低操作算子,通过算子循环迭代来降低其替代块的强度和颜色对比度,使得掩盖后的图像区域既能保持较好的匹配性又具有低显着性;最后利用快速非局部均值去噪算法,对完成差错掩盖操作的视频序列进行去噪处理,以提高视频序列的整体视觉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3%、5%、10%丢包率下,相对于传统的边界匹配算法,该算法掩盖后的序列的客观质量具有0.79~1.66 dB的提升;相对于解码端运动估计算法,该算法掩盖后的序列的客观质量具有0.39~1.55 dB的提升;在掩盖完成后使用非局部均值去噪算法,视频序列的客观质量有0.05~0.51 dB的提升.(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姜伟[2](2018)在《基于HEVC的差错掩盖与容错编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是由ISO/IEC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和视频编码专家组(Video Coding Expert Group,VCEG)联合推行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标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已有编码标准的压缩效率,相比较H.264/AVC,在视频感知质量相同的前提下,节省了约一半的编码比特。随着网络多媒体内容的增加和HEVC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网络视频服务需要更加注重保障有损传输下的图像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H.264/AVC和HEVC中的容错编码方法和差错掩盖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别从解码端和编码端入手,实现了当前HEVC中的差错掩盖方法和基于棋盘格的参考帧选择(Reference Picture Selection,RPS)容错编码方法,验证了当前方法的性能,然后提出了对现有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已有的差错掩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纹理特性和HEVC编码特征的差错掩盖方法。该方法利用视频内容的纹理特征、HEVC的CU划分特征和时域编码特征,对丢失的Slice进行分析,进而调整其差错掩盖策略,对丢失内容进行恢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目前HEVC的差错掩盖方法,本文方法恢复所得的视频质量更高,PSNR大约提升了0.5~2dB。2)针对有损传输下HEVC视频数据的传输保护问题,以及现有HEVC容错编码方法的性能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着性的参考帧选择容错编码方案,自适应地进行基于参考帧选择的容错编码。首先对目前的显着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编码端的性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实时显着性检测模型。接着通过分析视频内容与容错编码方法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着性的CTU级的参考帧选择方法,进行更合理的参考帧选择调整,使得优化后的容错编码方法既能降低编码端的性能损失,又能提高有差错情况下的解码端视频质量。(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13)
王冰,彭强,陈健[3](2019)在《基于块划分的空时域自适应差错掩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通信是多媒体通信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它在人们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视频信息携带的信息量非常大,在传输之前必须要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降低码率,压缩后的码流对传输差错十分敏感,使得视频信息传输过程中面临不可避免的差错和损失。差错掩盖技术作为视频通信系统中抵抗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针对现有差错掩盖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将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SSIM)失真评价准则和边界匹配准则相结合寻找最佳替代块的匹配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划分的空时域自适应差错掩盖算法。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进行差错掩盖后的视频序列不仅具有更高的客观质量,而且掩盖后的视频视觉质量也更符合人眼的主观感受。对各算法的平均解码帧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权衡掩盖效果和时间复杂度后,该算法优于其他对比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期刊2019年01期)
范光宾[4](2017)在《基于时空特征的HEVC压缩视频差错掩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视频编码(HEVC)是最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能够以一半的码率获得与H.264/AVC标准相同的编码质量。但是压缩率的提升,使得视频码流对传输差错更加敏感,必须采取有效的差错控制措施。基于解码端的差错掩盖算法具有突出的优点,一直是差错控制算法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差错掩盖算法进行了研究,结合叁种不同的差错状况,发掘HEVC标准的编码特点,分别提出有效的差错掩盖算法。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对于HEVC码流整帧丢失的情况,针对已有差错掩盖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PU的运动矢量外推差错掩盖算法。首先建立HEVC标准下基于预测单元(PU)的MVE算法;然后对丢失帧进行PU矢量外推,根据最小尺寸的外推PU块,推测LCU的分割模式,由此确定当前待掩盖LCU的差错掩盖基本单元(ECBU);接着对每个ECBU进行基于PU的MVE掩盖,从而完成该LCU的掩盖。依次掩盖每一个LCU,直至掩盖完整个丢失帧。(2)对于HEVC码流LCU丢失的情况,提出基于PU融合的加权BMA掩盖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相邻帧之间的高度时域相关性,将丢失LCU的CU/PU分割模式假定为和其同位块的相同;接着针对由率失真代价选择出的运动矢量不一定代表视频真正的运动的问题,根据同位块残差能量判断当前的分割模式是否可靠,并将相邻的不可靠PU进行合理融合,完成对丢失LCU分割模式的优化;然后是针对在HEVC标准下直接使用BMA算法的不足,建立权值图进行基于PU的BMA掩盖,每掩盖完一个PU都要更新一次权值图,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掩盖完整个丢失LCU。(3)鉴于在差错掩盖算法中考虑视频内容特性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视频内容特性判断的HEVC掩盖算法。首先通过分析HEVC标准编码树单元分割为编码单元(CU)时的特性,得出CU划分深度与图像的不同内容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由CU深度信息对CU所在图像区域的内容特征做出推断——丢失LCU的深度由其空时域周围正确接收LCU的编码深度信息来推测。如果判定丢失LCU所在图像区域纹理简单、运动平缓,该丢失LCU应用简便的掩盖方法——运动矢量由相邻正确接收编码单元的运动矢量求均值得到,提高掩盖效率。另外根据HEVC标准将CU编码为帧内模式时的特性,通过计算丢失LCU周围正确接收LCU编码为帧内模式的CU数量占总CU数量的比率,推测出该丢失LCU所在图像区域是否属于运动非常剧烈区域,如果属于,应该使用空域掩盖算法,本文结合HEVC帧内纹理角度预测技术提出了基于帧内纹理角度模式的空域掩盖算法;剩下图像区域的内容特性则属于一般情况,采用基于PU融合的差错掩盖算法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掩盖效果。论文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王登程,刘浩,王文生,张家辰,宫晓蕙[5](2016)在《面向图像突发错误的空频延拓差错掩盖》一文中研究指出块编码的图像数据在易错网络传输时可能出现突发的图像块丢失,而这会导致图像质量急剧下降。针对这以情况,采用空域差错掩盖技术来缓解突发错误造成的图像降质。文中提出了一个将空域先验知识纳入稀疏建模的空频选择性延拓(SFSE)算法,并采用距离自适应的方法来选择拟合模型所需的支撑区域,通过逐次迭代逼近最佳的基函数及其系数,该拟合模型可用于掩盖在突发错误情况下的图像块丢失。实验结果表明,建议的SFSE算法相比于次好的KMMSE算法平均提高了0.5 d B的PSNR客观质量,并在适当的算法复杂度下有效地提升了掩盖图像的主观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陈健[6](2016)在《基于H.264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频压缩是利用帧内、帧间预测编码以及变长熵编码等方法去掉大量冗余信息。但由于传输信道的不稳定,视频传输过程中产生误码及丢包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压缩后码流抵抗差错的能力非常脆弱,一旦出现误码或丢包,它将在空时域迅速传播,造成视频质量的迅速下降。为了得到较好的视频质量,在解码端进行差错掩盖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对H.264/AVC标准中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空域去噪技术和空时域自适应差错掩盖技术,提高了传输丢包引起的差错视频的解码质量。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 对基于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去噪的差错掩盖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空间上相邻像素对待去噪像素影响较大、像素间欧氏距离增大不相似的图像块较多的特点,剔除掉加权系数较小的候选像素权重系数的计算,从而缩小搜索区域;之后,利用范数不等式关系,提出一种通过判断图像块Ll范数是否小于给定的与时域差错掩盖质量相关的阈值,自适应地剔除相似性较低的候选像素权重系数的计算,降低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加速策略。通过实验,本文算法在保持与原算法相近掩盖效果的基础上,算法的执行速度提高了10~30倍。(2) 针对H.264/AVC参考模型中差错掩盖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将SSIM失真评价准则和边界匹配准则(BMA)相结合的寻找最佳替代块的匹配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宏块分块的空时域自适应差错掩盖算法。实验表明,本文算法使差错掩盖后视频的PSNR和SSIM值得到显着提升,差错掩盖后的视频质量也更符合人眼主观感受。(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25)
赖俊[7](2014)在《H.264解码端差错掩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264视频压缩标准以其高效的压缩性能和良好的网络亲和性而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当下主流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然而,由于网络拥塞等原因,压缩视频数据的丢失也是视频业务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并且H.264标准具有较高的编码效率的同时,一旦出现解码错误,错误也会在空域和时域上扩散。又由于数据重传不能很好的保证视频的实时性,解码端的差错掩盖技术成为了保证视频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受到了高度重视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H.264解码端的差错掩盖技术,并提出两种算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对视频压缩标准和差错掩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介绍后,进一步分析了H.264视频压缩标准的编解码器原理以及编码端的关键技术;系统的介绍了视频通信中的差错掩盖技术后,对JM中的差错掩盖算法进行深入的分析。(2)在分析了现有的空域差错掩盖算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信息的自适应空域差错掩盖方法,提取并利用方向信息,将丢失宏块划分为平滑块、单边缘块、多边缘块以及复杂的纹理块,然后分别选择合适的差错掩盖算法对每种类型宏块进行差错掩盖。以H.264的官方测试平台JM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方向插值算法,PSNR提升了0-1.79dB,SSIM增加了0-0.88%,并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3)在分析了基于人脸特征的自适应空域差错掩盖算法的基础上,利用人脸具有对称性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先进行人脸检测,然后通过相似度判断区分出对称人脸区域和其它区域,对于对称人脸区域采用对称掩盖的方法,对于其它区域使用ASEC算法,最后在JM86平台上仿真测试,与ASEC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人脸区域获得了更好的恢复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05-19)
唐浩漾,王曙光,史浩山[8](2014)在《基于场景检测的自适应Intra帧差错掩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视频传输中的错误对解码端重建视频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检测的自适应Intra帧差错掩盖算法。该算法利用H.264/AVC的帧内预测模式分布差异检测Intra帧的场景切换,对非场景切换的Intra帧进行空时域掩盖的失真度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自适应的空时域掩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充分利用了Intra帧的时域相关性,与已有的Intra帧差错掩盖算法比较,该算法恢复的视频序列平均峰值信噪比提高了1~2 dB,具有更好的差错掩盖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4年05期)
赖俊,张江鑫[9](2013)在《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首先进行肤色分割,判断出肤色区域;然后对检测出的肤色区域进行对称性判断,选出对称的人脸区域并采用人脸对称掩盖算法进行差错掩盖,对其它区域则采用自适应插值算法。采用H.264的JM86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插值算法相比,该文算法利用了人脸的对称性,对于对称的人脸区域获得了更好的掩盖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30)
赖俊,张江鑫[10](2013)在《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首先进行肤色分割,判断出肤色区域;然后对检测出的肤色区域进行对称性判断,选出对称的人脸区域并采用人脸对称掩盖算法进行差错掩盖,对其它区域则采用自适应插值算法。采用H.264的JM86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插值算法相比,该文算法利用了人脸的对称性,对于对称的人脸区域获得了更好的掩盖效果。(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差错掩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是由ISO/IEC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和视频编码专家组(Video Coding Expert Group,VCEG)联合推行的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标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已有编码标准的压缩效率,相比较H.264/AVC,在视频感知质量相同的前提下,节省了约一半的编码比特。随着网络多媒体内容的增加和HEVC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网络视频服务需要更加注重保障有损传输下的图像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H.264/AVC和HEVC中的容错编码方法和差错掩盖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别从解码端和编码端入手,实现了当前HEVC中的差错掩盖方法和基于棋盘格的参考帧选择(Reference Picture Selection,RPS)容错编码方法,验证了当前方法的性能,然后提出了对现有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已有的差错掩盖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纹理特性和HEVC编码特征的差错掩盖方法。该方法利用视频内容的纹理特征、HEVC的CU划分特征和时域编码特征,对丢失的Slice进行分析,进而调整其差错掩盖策略,对丢失内容进行恢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目前HEVC的差错掩盖方法,本文方法恢复所得的视频质量更高,PSNR大约提升了0.5~2dB。2)针对有损传输下HEVC视频数据的传输保护问题,以及现有HEVC容错编码方法的性能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着性的参考帧选择容错编码方案,自适应地进行基于参考帧选择的容错编码。首先对目前的显着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编码端的性能需求,提出了一种实时显着性检测模型。接着通过分析视频内容与容错编码方法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显着性的CTU级的参考帧选择方法,进行更合理的参考帧选择调整,使得优化后的容错编码方法既能降低编码端的性能损失,又能提高有差错情况下的解码端视频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错掩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冰,彭强.基于视觉显着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
[2].姜伟.基于HEVC的差错掩盖与容错编码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王冰,彭强,陈健.基于块划分的空时域自适应差错掩盖算法[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9
[4].范光宾.基于时空特征的HEVC压缩视频差错掩盖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5].王登程,刘浩,王文生,张家辰,宫晓蕙.面向图像突发错误的空频延拓差错掩盖[J].电子科技.2016
[6].陈健.基于H.264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7].赖俊.H.264解码端差错掩盖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8].唐浩漾,王曙光,史浩山.基于场景检测的自适应Intra帧差错掩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
[9].赖俊,张江鑫.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C].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10].赖俊,张江鑫.一种基于人脸对称性的差错掩盖方法[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