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将所选患儿按照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与对照组(n=1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体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保证早产儿营养支持,尽早达到最佳营养状态,对保证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体会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存活率及预后效果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项目[1]。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已得到明显提高,但早产儿由于天生体质较差,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较多,对营养有着更大的需求[2]。因此,寻求科学的喂养途径,制定规范的喂养方案,为早产儿提供生长所需的全面营养,对提高早产儿预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给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取得了良好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早产儿进行观察研究。纳入标准:①所选患儿均参考《实用新生儿学》中有关早产儿的诊断标准[3];②患儿家属均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进行或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肺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等重要脏器严重疾患者;③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及遗传代谢疾病。
1.2分组方法将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胎龄为25.46周-34.37周,平均胎龄为(27.29±2.57)周;对照组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胎龄为25.51周-35.23周,平均胎龄为(27.32±2.55)周。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存在明显可比性(P>0.05)。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所选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在患儿入院后采用暖箱正确复温(温度在26-34℃之间),根据患儿胎龄、体重、日龄调节暖箱温度,合理供应热量和液体,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器官功能紊乱等综合治疗,并根据早产儿周龄、吸吮、吞咽及呼吸功能情况选择母乳喂养、奶瓶喂养或胃管喂养。1.3.2研究组所选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加奶策略:早产儿在出生后24h即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待48h-72h后患儿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患儿耐受程度开始给予非营养性喂奶,奶液总量为12ml/(kg*d),每2h喂奶1次,持续喂养至出生后1周。对于吞咽功能较好的患儿,喂养方式可以采用奶瓶喂养,而吞咽功能较差的患儿,喂养方式可以采用胃管间断鼻饲喂养。若非营养性喂奶持续期间患儿未出现腹胀、奶液潴留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则开始进展性喂奶,根据患儿每日试喂养耐受情况增加奶量,每次增加奶量最多为20ml/kg,直至完全经口喂养。(2)喂奶耐受性观察:喂养期间应对早产儿的胃部残余奶量进行监测,可在喂奶前低压抽吸检查胃内有无奶液潴留;若潴留奶量低于前一次喂奶量的50%,则表示对早产儿喂养无影响,对早产儿给予预期的给奶量及次数;若潴留奶量大过前一次喂奶量的50%,则应减少每次喂奶量和次数,或改变喂养方式,或停止喂养1次,同时密切观察早产儿的血糖、排泄量及体重的变化情况。(3)腹部护理:在喂奶结束后30min,护理人员应搓热双手,手指并拢轻轻置于早产儿腹部,以早产儿肚脐眼为中心,顺时针按压,按压时以腹部微微下陷为宜,每次按压10min左右,每天4次。
1.4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所选患儿护理期间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体重增长速度、平均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胎龄等正态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对比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描述,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临床观察指标
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体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其各类消化酶不足、吸吮能力差、营养物质储存少,但为了生长发育需要,营养需求较高,从而导致摄入不足与高分解代谢需要的矛盾尤为突出,故提倡给予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4]。目前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主要通过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其中肠外营养由于滞后的支持模式会增加患儿代谢危机和早期营养不良,从而引起宫外生长迟缓,而肠内营养可更好的促进胃肠道发育,兼有直接营养和间接促进肠内激素分泌的作用,提高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成熟,从而更早建立经口喂养。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来源主要包括母乳、母乳强化剂和早产儿配方奶粉,其中母乳是其最佳选择。母乳作为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所含有的独特生物活性成分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免疫球蛋白和抗炎因子等更利于早产儿对母乳的吸收,是目前配方乳无法代替的。同时有研究指出,早产儿的母乳成分与足月儿母乳成分也存在差别,早产儿母乳的营养物质及生物学功能更贴合早产儿,对其生长发育有极好效果[5]。对于早期肠内营养喂养方式的选择,主要由早产儿周龄、吸吮、吞咽及呼吸功能等综合因素而决定。早期微量喂养又称为非营养性喂养、滋养型喂养,该喂养方式能增加早产儿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黏膜酶的分泌及活性,能直接将营养物质送至肠道吸收,同时能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促进患儿肠道功能发育成熟[6]。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后,其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体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保证早产儿营养支持,尽早达到最佳营养状态,对保证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黑明燕,WilliamW.Hay.早产儿营养的最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1):1-21.
[2]王方丽.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护理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226.
[3]金汉珍,黄德眠,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93-596.
[4]早产儿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及对生长发育与代谢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7,28(1):98-100.
[5]唐彬秩,李茂军,吴青,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肠内营养管理[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2):146-152.
[6]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足量肠内营养喂养策略——《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