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氧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活性,滤池,生物,污水,正交,城市。
缺氧活性污泥法论文文献综述
翟缘[1](2015)在《单级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越发严重,原有的工艺已无法满足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时必须考虑碳源的高效利用和同时脱氮除磷,针对以上问题,张雁秋教授创新发明了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该工艺同样是厌氧进水,但其独特的大内回流比不仅实现了短程反硝化聚磷,更保证了较低的氮磷出水浓度,本论文设计并试验研究了其对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因素的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内回流比、C/N比对工艺运行的影响,对比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发现:(1)内回流比为10时,系统各个反应区污泥浓度合理,缺氧区NO2-N浓度最好,反硝化聚磷效果最佳,有机物和污染物分布均衡,工艺运行效果最佳;(2)C/N比为3的时候,污水中的碳源供应充分,保证了厌氧区超量释磷;NO2-N充足,保证缺氧区反硝化聚磷有较好效果。系统在该条件下对COD、NH3-N、TN、TP的去除效果最好,工艺进水COD、NH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6.64mg/L、46.25mg/L、65.76 mg/L、9.38 mg/L,出水COD、NH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是34.23 mg/L、0.86 mg/L、8.73 mg/L、1.37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是83.43%、98.14%、86.72%、85.39%。其中COD、NH3-N、TN均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出水TP浓度达到了一级B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刘胜军,黄宇,邹仲勋,石凤[2](2013)在《多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是由若干个厌氧缺氧好氧串联的形式组成,利用分段厌氧进水,形成多级厌氧-缺氧和多级缺氧-好氧同时交替运行,具有反硝化除磷和高效脱氮功能,采用无内回流技术,通过调节流量比值实现强化除磷与强化脱氮的控制目标,并具有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减量、优化利用碳源、节省运行能耗和曝气量等特点,是节能型高效除磷脱氮新工艺,为城市污水高效除磷脱氮提供新的思路及途径。(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S1期)
轩兴歧,张轶凡,聂英进,马劲,乌兰[3](2010)在《缺氧曝气-好氧活性污泥法硝化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研究了泥龄、温度、DO对缺氧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硝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泥龄为12d、水温为11℃时,缺氧曝气-好氧活性污泥工艺出水NH3-N能够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硝化性能优于传统工艺;系统在缺氧曝气条件下(DO<1.0mg/L)可以实现硝化,有利于降低能耗。(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0年01期)
林荣忱[4](2002)在《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工艺设计的主要参数和基本计算公式、工艺设计程序以及设计中应注意事项并附计算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期刊2002-06-30)
赵旭涛,顾国维[5](1997)在《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生物作用机理,提出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ABSAS工艺)工艺,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缺氧吸附作用可提高反硝化作用速率,在仅有污泥回流而无硝化混合液回流的前提下,TN去除仍可达60%~80%。在冬季(8~13℃)进水NH+4-N60mg/L左右、HRT10小时时,NH+4-N去除率达88%以上,出水小于15mg/L。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可在设备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实现将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为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1997年05期)
王彩琴,陈中博[6](1997)在《“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本文所研究的“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一级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41,HRT_(滤)=3.521l,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_(Cr)去除率为91.1%,缺氧变速生物滤池NOx—N去除率为74.4%.系统出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消毒后可用作城市生活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1997-06-30)
何苗,张晓健,雷晓玲,顾夏声[7](1997)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同一焦化废水作为进水,对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A/O)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出水COD、NH3—N均能达标。(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1997年06期)
王胜军[8](1996)在《“活性污泥法-上向流间歇膨胀缺氧生物滤池”系统脱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活性污泥法-上向流间歇膨胀缺氧生物滤池”脱氮系统.内容包括: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缺氧生物滤池的脱氮机理分析及其脱氮动力学模式的建立;系统出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正交试验选取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曝,缺氧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滤两因素各叁个水平,按L_9(3~4)正交表进行九组试验,并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较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9h、HRT_滤=2.76h;考虑进水水质对系统脱氮效果影响,最终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6h、HRT_滤=2.76h.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_(Cr)去除率为87.2 %、NO_x~-—N去除率为76.4%.缺氧生物滤池中COD_(Cr)、NH_4~+-N、NO_x~-—N浓度(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1996年03期)
陈中博[9](1996)在《“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活性污泥法十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采用不投加任何药剂的一级硝化-反硝化工艺.研究内容包括: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缺氧变速生物滤池的脱氮机理分析;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反应器反硝化脱氮动力学模式研究:系统出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正交试验选取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曝)、缺氧变速生物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_(滤)两因素各叁个水平,按L_9(3~4)正交表共进行九组试验,并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最佳运行条件为HRT_(曝)=4h、HRT_(滤)=3.52h,最佳运行条件下系统COD_(Cr),去除率为91.1%,缺氧变速生物滤池NO_x~- —N去除率为74.4%.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内生物膜平均厚度为128μm,为兼性异养反硝化菌与厌氧菌共生系统.针(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1996年03期)
刘永淞[10](1992)在《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氰化物和酚》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化工、炼钢、采矿及合成燃料加工工业是几种产生高浓度酚、氰化物及氨污水的工业。这些化合物造成污染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后果。虽然含这些成分的污水对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但是,在处理上仍广泛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氧化。然而,生物处理需要昂贵的预(本文来源于《化工给排水设计》期刊1992年02期)
缺氧活性污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是由若干个厌氧缺氧好氧串联的形式组成,利用分段厌氧进水,形成多级厌氧-缺氧和多级缺氧-好氧同时交替运行,具有反硝化除磷和高效脱氮功能,采用无内回流技术,通过调节流量比值实现强化除磷与强化脱氮的控制目标,并具有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减量、优化利用碳源、节省运行能耗和曝气量等特点,是节能型高效除磷脱氮新工艺,为城市污水高效除磷脱氮提供新的思路及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氧活性污泥法论文参考文献
[1].翟缘.单级缺氧/好氧循环活性污泥法工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2].刘胜军,黄宇,邹仲勋,石凤.多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新工艺研究[J].环境工程.2013
[3].轩兴歧,张轶凡,聂英进,马劲,乌兰.缺氧曝气-好氧活性污泥法硝化效果试验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10
[4].林荣忱.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设计[C].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2002
[5].赵旭涛,顾国维.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7
[6].王彩琴,陈中博.“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C].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
[7].何苗,张晓健,雷晓玲,顾夏声.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与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焦化废水的比较[J].给水排水.1997
[8].王胜军.“活性污泥法-上向流间歇膨胀缺氧生物滤池”系统脱氮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1996
[9].陈中博.“活性污泥法+缺氧变速生物滤池”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6
[10].刘永淞.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氰化物和酚[J].化工给排水设计.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