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盐动态论文_刘鑫娜,李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水盐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动态,盐分,咸水,渤海湾,滩涂,苹果园。

土壤水盐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刘鑫娜,李瑶[1](2019)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影响,实验以番茄植株作为指示作物,配制氯离子混合溶液对植株根部土壤进行滴灌,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控制变量法调整不同区域土壤的秸秆覆盖率、各离子浓度比例以及流速;利用AutoCAD软件与离子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得到了不同区域土壤澄清液中氯离子的峰值数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中的氯离子含量变化在纵横向具有明显的规律性;②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研究,为我国农业方面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的农作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③微咸水滴灌引起土壤中水盐动态变化,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性。(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王建阳[2](2019)在《河套灌区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出一套高效节水控盐灌排技术,解决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四级联创试验示范科技创新园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向日葵为供试作物,设置黄灌+无膜、黄灌+窄膜、黄灌+宽膜、滴灌+无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六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盐渍化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和向日葵生长指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滴灌处理与黄灌处理相较节水41.67%,0~60 cm各土层含水量与黄灌处理无显着差异;2.六个处理0~60 cm各土层全盐含量无显着差异,在40-60 cm 土层出现最大值;3.黄灌+无膜处理和滴灌+无膜处理对向日葵保苗率的影响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10.33%和11.34%。4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对向日葵株高影响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 19.99%、20.40%和 28.04%;5.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对向日葵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5.32%、8.76%和7.95%,而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间无显着差异;6.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相较对照处理分别增收1310.06元/hm2、999.70 元/hm2和 582.28元/hm2。(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海涛,高彦花[3](2019)在《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湾地区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对位于该区域的河北唐海、天津大港、河北黄骅、山东东营四个地区的盐碱土进行含水量、含盐量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含水量同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相比,其含水量月变化较为剧烈;唐海、大港、黄骅土壤含水量在大多数月份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东营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较均匀。黄骅、东营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大港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唐海土壤含盐量在各月份的空间分布无规律性。综上,4个地区土壤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无一致性规律表现。(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袁成福[4](2019)在《石羊河流域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春玉米产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石羊河流域地下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并利用率定参数后的SWAP模型模拟了较长时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春玉米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经过率定和检验后的SWAP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区春玉米咸水灌溉的模拟;较长时期咸水灌溉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期内,矿化度在3. 0 mg/cm~3以下的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2. 8 mg/cm~3以下,春玉米减产幅度在20%以内,矿化度在6. 0 mg/cm3以上的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4. 0 mg/cm~3以上,春玉米减产幅度在38%以上。在研究区可以较长时期利用灌水矿化度低于3. 0 mg/cm~3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土壤积盐量较少,对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地下咸水资源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沈洪运,解雪峰,濮励杰,朱明,黄思华[5](2019)在《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滩涂盐碱地脱盐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江苏如东滩涂围垦区为研究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土壤水盐动态。结果表明:PAM改良剂(P)处理的土体含水率在燕麦整个生育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秸秆覆盖(F)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率在燕麦抽穗期和成熟期明显下降。P、F处理的脱盐效果显着,有机肥(M)和对照(C)处理在燕麦成熟期的返盐表聚现象明显。对比各时期C处理表层土壤含盐量(4.38 g kg-1~22.07 g kg-1),其他叁种处理的表层土壤脱盐效率为F(53.91%~85.66%)> P(41.22%~76.20%)> M(8.99%~61.48%)。在本试验的处理措施中,土壤PAM改良剂在滩涂围垦区土壤持续脱盐保墒方面效果较好,其次为秸秆覆盖,单一施用有机肥的改良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兴鹏[6](2018)在《冬春灌对南疆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冬春灌是南疆地区抑制棉田土壤盐渍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不合理的冬春灌模式和淋洗定额导致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为了确定适宜南疆棉田土壤盐分淋洗模式和定额。本文于2017、2018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水利局10团灌溉试验基地内,通过土柱试验、小区控制试验和田间试验,开展了冬春灌淋洗对南疆棉田土壤水盐动态、棉花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棉田休作期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及返盐特性棉田冬春全灌和冬灌处理对表层(0-40cm)土壤水分变化影响较大,淋洗定额不同形成的水分“干燥区”和“湿润区”深度存在差异。次年,地温升高,冬灌处理的棉田出现土壤“返墒”现象,冬灌淋洗定额越高土壤“返墒”越明显。而在春灌条件下,随淋洗定额的增加,棉田土壤水分得到的有效补给越多,土壤“储墒”越明显。所以,在淋洗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春灌处理较冬春全灌和冬灌更有利于对播前棉田土壤水分的补给。不同的冬灌淋洗定额对棉田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不同,冬灌定额越高,盐分淋洗深度越大,棉田冬灌处理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明显优于棉田冬春全灌。次年,不同的棉田冬春灌模式均出现土壤“返盐”现象,淋洗定额越高,土壤“返盐”越明显。春灌在对土壤盐分起到淋洗的同时能够保证土壤储备较高的墒情,更有利于棉田播种。(2)初始土壤水盐状况及冬春灌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当土壤盐分低于0.3%时,可依据“播前0-20cm土层深度的初始土壤含水率(体积)20%<θ_0<24%”这一指标指导棉田春灌灌水定额或棉花补墒灌溉定额。同时,将初始土壤盐分浓度控制在低于4g/L较为适宜棉种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不同的冬春灌模式中,当淋洗定额相同时,春灌棉花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春全灌和冬灌处理。在田间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春灌处理的棉花产量最高,冬春全灌处理的棉花产量次之,冬灌处理的棉花产量最低。而在相同的灌水模式下,随着淋洗定额的增大棉花产量增加,但120m~3/亩与160m~3/亩淋洗定额处理的棉花产量差异性不显着。(3)适宜的冬春灌淋洗定额及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达西定律建立的土壤水分运移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地下水位和灌水量情景下的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不同灌水量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地下水与土壤水的累积交换量关系得出,在南疆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m时,应控制棉田灌水量小于120mm;当地下水位埋深在1.5m时,应控制棉田灌水量小于150mm;当地下水位在2m时,应控制棉田灌水量低于210mm。(4)基于冬春灌淋洗的棉花生长及产量模拟DSSAT-CROPGRO模型对棉花物候期和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对棉花生物量的模拟结果较差。当灌水定额为24mm-30mm时,土壤初始含水率达到θ(田间持水量)时的棉花籽棉产量最高。当灌水定额为36mm时,土壤初始含水率保持在80%θ-θ(田间持水量)时棉花籽棉产量达到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12-01)

孟阳阳,刘冰,刘婵[7](2019)在《荒漠绿洲湿地土壤水热盐动态过程及其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临泽荒漠绿洲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温度、含水量、电导率及蒸散量的野外观测,在植物生长期和冻融期分别深入分析水热盐耦合运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水热梯度对盐分运移及其分布格局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整体呈现出春夏季逐渐升高、秋冬季降低趋势。在冻结期,土壤表现为脱盐状态,表层电导率由2.8 mS·cm~(-1)降到1.2 mS·cm~(-1);而在消融期为积盐状态,表层电导率由1.2 mS·cm~(-1)升到3.7 mS·cm~(-1)。在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波动较为剧烈,表层含水量27%~43%,表层电导率3~5.5 mS·cm~(-1),土壤脱盐、积盐反复出现。全年蒸散量总体呈单峰变化趋势,年蒸散量507 mm;土壤电导率与蒸散量呈正比关系,与地下水位呈负相关关系;蒸散发作用是土壤表层积盐的主要驱动力,而地下水波动影响着湿地脱盐、洗盐过程。因此,荒漠绿洲湿地土壤盐分累积过程是水分运移和热量传输过程发生变化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1期)

王棣[8](2018)在《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分割及土壤水动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塬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符合优质苹果生长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苹果园在黄土塬大面积种植。苹果园的种植一方面削弱径流,减少了土壤流失量;另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了土壤肥力低下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矛盾。黄土塬年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天然降水为土壤水分唯一补给源;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苹果树产量高,蒸散强烈,维持苹果树生长和果实发育需消耗大量水分。针对黄土塬苹果林发展现状,有必要对苹果园蒸散及其组分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全面了解苹果园蒸散组分变化规律,明确苹果园蒸散耗水特征,评估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这对建立与黄土塬降水条件相适应的果园管理措施、水分管理制度、实现旱塬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量化了不同林龄苹果园冠层截留,明确了冠层截留在估算苹果园蒸散量时的重要性;测定了不同林龄苹果树液流速率,分析了影响液流速率的因素;系统的分割了苹果园蒸散,分析了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组分变化规律,讨论了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量与降雨量的关系;量化了不同林龄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干层,分析了不同林龄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20年生苹果园冠层截留日(月)变化总大于10年生苹果园(P<0.05);试验期间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冠层截留日变化分别为0.1-1.6 mm d~(-1)和0.2-2.2 mm d~(-1),月变化分别为0.9-7.4 mm和1-9.4 mm。同一试验年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每日冠层截留与单次降雨和降雨强度关系均不同;当单次降雨或降雨强度相同时,20年生苹果园每日冠层截留总大于10年生苹果园。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降雨主要组分均为穿透降雨,其次为冠层截留,最小组分为树干茎流。试验期间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月冠层截留均与月降雨量为显着正相关,与月叶面积指数则均不相关。2015和2016年10年生苹果园冠层截留分别为23.5 mm和22.2 mm,20年生苹果园则分别为26.8 mm和29.2 mm;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含冠层截留蒸散量均大于该年降雨量。不考虑冠层截留,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蒸散量均被低估;2015和2016年10年生苹果园不含冠层截留蒸散量小于该年降雨量,20年生苹果园不含冠层截留蒸散量与降雨量关系则未发生改变。忽略冠层截留,会错误评估10年生苹果园蒸散量和降雨量关系,因此冠层截留在苹果园蒸散量估算时不可忽略。2.10年生苹果树每日液流速率总大于20年生苹果树(P<0.05)。试验期间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园每日液流速率变化分别为0.2-2.2 mm s~(-1)和0.1-1.4 mm s~(-1);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树同一月份每日液流速率均表现出较大变化。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树每日液流速率与相对湿度均为显着负相关,与潜在蒸散量、太阳辐射、饱和蒸汽压差、风速和温度为显着正相关。试验期间10年生和20年生苹果树每日液流速率与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关系不同,10年生苹果树每日液流速率主要受潜在蒸散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20年生苹果树则主要受潜在蒸散量、风速和饱和蒸汽压差影响。2015和2016年20年生苹果园每日(每月)蒸腾总高于10年生苹果园(P<0.05),不同林龄苹果园每日蒸腾均未发现明显变化规律。3.2012,2013和2014年7年生苹果园蒸散量分别为330.2 mm、336.1 mm和301 mm,17年生苹果园分别为367.6 mm、371.4 mm和329.7 mm;试验期间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蒸散量均小于该年降雨量。树龄对苹果园蒸散影响显着,17年生苹果园蒸散日(月)变化总大于7年生苹果园(P<0.05)。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月降雨量与月蒸散量差值变化不同;同一试验年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月降雨量与月蒸散量差值最大月份均相同,2012,2013和2014年分别为6月、6月和7月;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每日蒸散与潜在蒸散量均为显着正相关,与叶面积指数则均不相关。各试验年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冠层截留、土壤蒸发和蒸腾变化不同;试验期间7年生苹果园蒸散最大组分为土壤蒸发,其次为蒸腾;17年生苹果园蒸散最大组分为蒸腾,其次为土壤蒸发;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蒸散最小组分均为冠层截留。4.2012,2013,2014和2015年7年生苹果园0-6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值分别为23%、22.1%、22.9%和22.6%,17年生苹果园则分别为19.2%、18.6%、19.5%和20%;7年生苹果园0-6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值总大于17年生苹果园(P<0.05)。试验期间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月土壤含水量在剖面分布不同,7年生苹果园0-600 cm土层月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小再增大趋势,17年生苹果园则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各试验年7年生和17年生苹果园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深度均不同;同一试验年7年生苹果园土壤水分消耗深度总小于17年生苹果园,补充深度总大于17年生苹果园。7年生苹果园0-6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和土壤有效储水量年平均值总大于17年生苹果园(P<0.05)。2012,2013,2014和2015年7年生苹果园0-600 cm土层并没有出现土壤干层,17年生苹果园则出现土壤干层;17年生苹果园土壤干层厚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92 cm、328 cm、284 cm和280 cm,土壤干层内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值分别为16.8%、17.1%、17.1%和17.2%。(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9-01)

刘佳[9](2018)在《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盐碱地面积达9913万hm~2,土壤盐碱化对我国农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防治土壤盐渍化,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无论对于防治土壤盐渍化,还是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土壤水盐分布及动态变化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只有把握土壤中的水盐动态,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本论文利用化学措施改良盐渍化土壤,在施加土壤改良剂情况下,分析研究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剖面水盐分布及其时间动态、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进而揭示农田土壤不同季节、不同深度水盐动态变化规律和特征,为该区盐渍化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从盐分的时间动态上看,各处理0~10cm土层的Na~+、Cl~-、水溶性盐含量及土壤含水率的阶段性变化大,其他土层变化小;盐分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拔节期之前波动性较强,拔节期之后变化趋势保持稳定,规律明显;各处理剖面不同层次的SAR动态变化规律与盐分相似。(2)分析剖面各土层的盐分状况发现,浅层土壤(0~20cm)Na~+、Cl~-、水溶性盐含量和土壤含水率低,深层土壤(40~60cm)较高,符合盐分剖面分布的一般规律;不同处理相比,BC、BO处理剖面Cl~-、水溶性盐含量在发芽出苗期-拔节期中间土层盐分积聚明显,而Na~+含量在发芽出苗期也属于中间型,其他时期盐分含量为底聚型;CK处理剖面Na~+、Cl~-、水溶性盐含量均表现为底层盐分积聚效应,不同的是,Na~+含量在发芽出苗期和成熟收获期盐分表聚较明显,Cl~-含量在叁叶期和成熟收获期出现表聚效应,水溶性盐含量在成熟收获期出现表聚现象;PAM处理下,Na~+、Cl~-和水溶性盐含量在发芽出苗期-叁叶期逐渐呈“S”型,拔节期开始呈底聚型,乳熟期表层盐分积聚较明显,而Na~+、水溶性盐含量在抽雄授粉期表聚现象也较明显,Cl~-含量则在叁叶期和成熟收获期出现表聚效应;各处理剖面不同层次的SAR动态变化规律与盐分相似。(3)由土壤全盐量与水分关系分析,CK、BC和BO处理下,0~10cm和50~60cm土层水分和盐分二者整体呈负相关,PAM处理0~1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关系与此一致,50~60cm土层则与此相反;20~30cm土层水分和盐分呈正相关关系,但BC处理略有不同,其20~3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关系可分为2阶段,拔节期前,二者呈正相关,拔节期后,则呈负相关,PAM处理20~30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关系与此相似。(4)从各离子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出,各个处理下,Cl~-含量、Na~+含量、水溶性盐含量和EC四者显着相关,此外,Mg~(2+)含量和Cl~-含量、水溶性盐含量、EC叁者显着相关,SO_4~(2-)含量和Ca~(2+)含量及Mg~(2+)含量二者显着相关,Ca~(2+)含量和Mg~(2+)含量二者不相关,K~+含量和HCO_3~-含量、Na~+含量二者显着相关,HCO_3~-含量和Na~+含量二者不相关,与其他指标不相关或相关不显着。(5)综合考察改良剂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在生长前期对玉米株高作用效果较差,中后期作用效果较好,尤其以BC处理对株高作用效果最佳;改良剂对玉米前期叶面积影响较大。后期,除了PAM处理,其他处理对玉米叶面积没有影响;BC和PAM处理对玉米茎粗影响较大,BO处理对玉米茎粗没有影响;改良剂对单株玉米鲜重和干重影响不大,而对百粒重、穗粒数和经济产量有较大影响,各处理差异显着。其中,以PAM处理的经济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6-01)

单小琴[10](2018)在《季节性冻融期不同水肥及覆盖下土壤水热动态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季节性冻融土壤分布地区,土壤系统中水分的冻结和融化及土壤温度的升降变化,始终伴随着地气间水热交换的物理过程。为了揭示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水肥及地表覆盖下土壤水热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东阳试验区进行了地表覆盖和水肥灌溉系列田间试验。地面覆盖设覆盖量4500Kg/hm~2的玉米秸秆覆盖(JG)、0.1mm的聚乙烯透明地膜覆盖(DM)和自然无覆盖即裸地(LD)3种处理;冬灌施肥试验设叁个施肥量(100、300和500 kg/hm~2)和两个灌水量(375、750 m~3/hm~2),组成6种灌水施肥组合,并与未灌水肥地块形成对照。采用数理统计学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冻融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水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阐述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的分布情况,揭示土壤体系中的水热迁移转化规律,为我国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冬春作物种植区确定灌水参数、土壤水肥资源量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1)冬灌施肥试验①灌水施肥影响着冻融期土壤剖面温度的动态变化。冻融期灌水施肥地块地表处土壤温度较不灌水地块低,地温在土壤剖面上呈“高-低-高”分布趋势。水肥灌溉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冻融阶段有所差异:不稳定冻结期灌水施肥地块0-10cm地温处于较低值。稳定冻结前期,0-30cm地温升降明显且变化大,30-150cm地温变化较小;稳定冻结后期土壤比热容量增加,地温变化较稳定冻结前期平缓。消融期地温对外界气温敏感程度增大,0-30cm地温变异性增加。整个冻融期,0-20cm地温变幅较大,心、底土层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整体趋于平缓;越冬期施肥量一定时表土层(0-30cm)平均地温在W_(750)下整体较N_0W_0处理高,而W_(375)对各深度处地温的影响微弱;水肥灌溉对30-150cm土层地温的保温效果不随灌水、施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N_(300)W_(375)和N_(500)W_(750)组合对30cm以下土层的保温效果较佳。同时水肥灌溉处理与未灌水肥N_0W_0地块在耕作层(0-20cm)的灰色关联度S(0.791~0.977),在心、底土层(30-90cm)的S为(0.960~0.995),水肥灌溉对耕作层地温动态变化的影响强烈,而对心、底土层的保温效果非常微弱。②灌水施肥影响着冻融期土壤剖面水分的动态变化。地表封冻前水肥灌溉地块较N_0W_0含水率高。稳定冻结前期,土壤水分高值区为20-50cm,在40cm处N_(500)W_(750)和N_(300)W_(375)处理含水峰值较高。稳定冻结后期,土壤水分高值区扩大至60cm处,峰值聚墒量延伸至50cm。冻层消融后,表土、心土层(0-60cm)储水量在N_0W_0较N_(300)和N_(500)处理低,整个冻融期,冬灌施肥对0-20cm增墒效应随土深的增加逐渐衰减,在30-40cm处水肥灌溉地块较N_0W_0含水峰值高。消融期,N_(500)W_(750)和N_(300)W_(375)处理有助于试验土层的储水效果,在50-60cm处N_(300)在W_(750)和W_(375)下峰值聚墒量较大。灌水肥地块与N_0W_0间耕作层(0-20cm)土壤含水率的绝对灰色关联度为(0.5261~0.719),30-110cm土壤含水率的绝对灰色关联度为(0.6168~0.9961),不同水肥灌溉组合对0-20cm土层的储水保墒效果较佳,而对30cm以下土层的增墒效果不佳。(2)地面覆盖试验①地面覆盖影响着土壤剖面温度的动态变化。实施地表覆盖后,削弱了地气间的水分、热量和溶质传输强度,滞后了土壤冻结、消融时间和冻深,影响了土壤原先的冻结和解冻过程。地膜覆盖对土层具有显着的增温效应;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冻融阶段有所差异:冻结阶段,秸秆覆盖减少了土壤热量的散失,对土层具有增温作用;融化阶段,秸秆覆盖减弱了地气间的热交换,抑制了土层温度的增加。地膜和秸秆覆盖可以平抑土壤剖面地温的变幅。在整个冻融期,两种覆盖处理均对地温产生影响,0~20cm对地温的影响较大,20~90cm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温度的波动幅度逐渐减小。②地表覆盖影响着土壤剖面水分的动态变化。地表覆盖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削弱了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但不同冻融阶段不同地表覆盖地块的土壤水分有所差异:与LD相比,冻结阶段,JG和DM显着增加了0~10cm土壤墒情,且DM比JG保墒效果好;融化前期,秸秆覆盖阻碍了融雪水的直接入渗,JG对土层的蓄水保墒作用不明显;融化后期,秸秆覆盖削弱了风速对地表土壤水分的影响,抑制了表土蒸发,对土层具有保墒作用。整个冻融期,DM始终对土层具有保墒作用,且其保墒效果较JG好。地表覆盖有效地减弱了0~20cm土壤含水率的波动幅度。(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土壤水盐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索出一套高效节水控盐灌排技术,解决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四级联创试验示范科技创新园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向日葵为供试作物,设置黄灌+无膜、黄灌+窄膜、黄灌+宽膜、滴灌+无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六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盐渍化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和向日葵生长指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滴灌处理与黄灌处理相较节水41.67%,0~60 cm各土层含水量与黄灌处理无显着差异;2.六个处理0~60 cm各土层全盐含量无显着差异,在40-60 cm 土层出现最大值;3.黄灌+无膜处理和滴灌+无膜处理对向日葵保苗率的影响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10.33%和11.34%。4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对向日葵株高影响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 19.99%、20.40%和 28.04%;5.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对向日葵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5.32%、8.76%和7.95%,而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间无显着差异;6.黄灌+宽膜、滴灌+窄膜和滴灌+宽膜处理相较对照处理分别增收1310.06元/hm2、999.70 元/hm2和 582.28元/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水盐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刘鑫娜,李瑶.秸秆覆盖条件下微咸水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

[2].王建阳.河套灌区不同灌溉与覆膜方式下土壤水盐离子动态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刘海涛,高彦花.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动态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4].袁成福.石羊河流域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春玉米产量模拟[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5].沈洪运,解雪峰,濮励杰,朱明,黄思华.不同改良方式下滩涂围垦区土壤水盐动态——以江苏如东为例[J].土壤通报.2019

[6].王兴鹏.冬春灌对南疆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7].孟阳阳,刘冰,刘婵.荒漠绿洲湿地土壤水热盐动态过程及其影响机制[J].中国沙漠.2019

[8].王棣.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分割及土壤水动态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9].刘佳.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鲁东大学.2018

[10].单小琴.季节性冻融期不同水肥及覆盖下土壤水热动态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胡杨人工林夏季土壤水盐动态值1 各样地土壤水盐动态土壤水盐动态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根长密度时空分布等值线图(单位:mm/c...研究区土壤水盐动态关系阜康各样带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变...

标签:;  ;  ;  ;  ;  ;  ;  

土壤水盐动态论文_刘鑫娜,李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