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弹姿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姿态,导弹,观测器,气动力,参数,方差,弹道导弹。
导弹姿态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杰,阮聪,夏群利,周建平[1](2019)在《导弹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姿态控制系统在模型不确定以及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提出了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一般姿态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设计了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模型,通过研究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回路频带特性,分析了扩张观测器频带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控制参数的设计原则。最后,对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进行数学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带PI校正的姿态控制系统,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能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使系统的跟踪性能,抗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俊杰,郝明瑞,孙明玮,郭宪,陈增强[2](2019)在《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航导弹姿态控制PID参数调节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智能在传统飞航导弹控制系统优化改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考虑到目前实际应用中控制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PID控制形式,利用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PID姿态控制参数的在线闭环快速自适应整定。通过分别搭建评价网络和动作执行网络,实现对非线性系统最优目标函数的逼近和对PID控制参数的拟合,并利用梯度下降法给出了不基于被控对象动力学而只依赖于观测数据的神经网络权值调整公式。考虑到实际工程实现,动作执行网络的输入采用长周期信号,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蒋瑞民,周军,郭建国,赵斌,仝云[3](2019)在《基于干扰估计的BTT导弹鲁棒方差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存在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倾斜转弯(bank-to-turn,BTT)导弹姿态控制问题,提出基于干扰估计的鲁棒方差控制方法。将姿态运动中非线性项和不确定项作为总干扰,采用干扰观测器进行估计,并引入控制系统进行补偿。干扰观测器的观测误差作为BTT导弹姿态运动的干扰输入,为了保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采用鲁棒方差控制理论设计了线性反馈控制器,将闭环极点配置在特定圆盘区域,同时将状态变量的稳态方差保持在给定的范围内。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鲁棒方差姿态控制器能够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鲁棒性强。(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徐帅,高敏,方丹,王毅,赵文栋[4](2019)在《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导弹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目标优化算法设计的控制系统鲁棒性不强的问题,基于随机鲁棒方法设计了导弹姿态控制系统参数,并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在确定姿态控制系统结构基础上,根据系统对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一个包含系统稳定性、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项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指标或各指标的不满足概率适当加权,分别为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随机鲁棒方法定义适应度函数,并在参数取值区间内对待定控制参数进行寻优,从而实现姿态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整定。蒙特卡洛仿真实验表明了随机鲁棒方法用于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科[5](2018)在《姿态脉冲控制技术在导弹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姿态脉冲控制技术在导弹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基于大气层内飞行目标姿态脉冲控制技术,设计利用姿态脉冲发动机产生的脉冲推力实现对导弹攻角的控制。采用相平面方法给出了不同飞行环境下脉冲发动机周期性点火的工作过程以及对导弹运动姿态的控制结果,推导出计算脉冲发动机数量的解析公式;同时对脉冲发动机快速建立攻角和周期性点火保持稳态攻角的两个工作阶段进行数值计算与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的可行性,为导弹姿态控制设计提出一种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黎海青,刘叙含,刘晓霞,赵阳阳,党群[6](2018)在《基于模型参考的空面导弹滑模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升机机载空面导弹发射初始段动压低、操纵性差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的气动力/推力矢量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空面导弹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然后,利用小扰动法线性化建立了基于气动舵/推力矢量控制的系统纵向通道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采用基于模型参考的滑模控制理论设计姿态控制器,使系统状态快速跟踪参考模型,并利用李亚普诺夫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建立了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在飞行初始段气动参数摄动20%条件下依然能够快速响应姿态指令,跟踪误差不超过2°,控制系统性能良好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8年02期)
王元吉[7](2017)在《潜射导弹发射出水过程姿态控制及出水弹道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射导弹是世界各核大国叁位一体核打击方式中最关键的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战略意义。由于潜艇可在水下进行高速机动航行,保证了潜射导弹发射地点的随机性,同时由于海水能较强的阻挡电磁波的传递,使雷达无法有效的对潜艇进行探测,因而潜射导弹具有强大的威慑性、发射系统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命中精度高和突防能力强等特点。然而潜射导弹在水下发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海流、海浪和海风等干扰条件,使其水下发射过程中动力学模型较为复杂,难以精确描述,同时还存在强非线性、耦合性和不确定性,对其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较大的要求。此外,潜射导弹发射后为避免砸艇危险,优化了出水弹道。本文以潜射导弹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潜射导弹水下发射动力学建模、水下航行姿态控制和出水弹道优化等问题。首先,针对潜射导弹水下运动过程动力学建模问题,详细分析了潜射导弹水下及出水过程中受到的位置力、阻尼力、发动机推力、浮力和重力等,此外分析了海浪、海流及海风等干扰的影响,建立了干扰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一种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的不同浪级海浪力的解析表达式,为了方便,引入了出水长度来表示潜射导弹出水程度。最终给出了潜射导弹水下运动动力学数学模型。其次,在潜射导弹水下运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开展了动力学模型小扰动线性化,得到了叁通道独立的传递函数模型,进而设计了PID控制系统及控制参数。同时针对潜射导弹水下垂直发射过程中干扰较大的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收敛的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了理论证明。最终,在6级海浪、海流、海洋密度和海平面风载荷等干扰条件下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分析。最后,研究了潜射导弹出水飞行早期避免推力异常导致掉落危害潜艇安全的一级弹道设计方法,给出了出水弹道飞行程序设计方案,并研究了发射弹道的最佳弹道倾角的优化设计模型。针对建立的优化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模型求解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敏感度分析,分析故障关机时间、出水初始状态参数及弹道设计参数对关机弹道倾角以及对应的预示落点射程的敏感度,并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对最远预示落点射程进行优化分析,此外还对最佳弹道倾角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最优发射弹道飞行程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徐倩,王肖,吴洁,宋漪萍,张然[8](2018)在《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指令滤波器的导弹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包含气动参数摄动及执行机构故障等多源不确定性的导弹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指令滤波器的姿态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不确定量,并将不确定量的估计值反馈到控制律中,通过反步法的递归形式补偿各个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同时采用指令滤波方法,得到内回路的跟踪指令及其一阶微分信号,避免了传统反步法"微分膨胀"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容错性能。(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8年01期)
孙悦[9](2017)在《一种特殊变参数PID控制的导弹纵向姿态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弹作为最重要的制导武器,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角,是各国发展军事力量的重中之重。导弹控制系统作为导弹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导弹精准打击目标和控制导弹飞行稳定性方面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导弹控制的研究历史中,PID控制具有悠久的研究和发展历史,它具有突出的优点,如算法简单、鲁棒性好、有较高的可靠性等。然而,PID控制的应用也有局限性。首先是它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很高,即PID控制主要应用在线性定常的、系统参数固定不变的系统中;其次,PID控制要求的控制对象比较严格,即对于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强干扰性等特性的控制对象,不能选择一组固定的、整定好的PID参数实施控制,此时的控制器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甚至还会使系统性能超出允许的范围。因此PID控制在导弹控制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不断地对其进行了优化,进而衍生出多种控制算法,发展最完善的控制理论有模糊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但是,以上列出的控制方法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性能指标来进行控制,往往会使其他的性能指标变坏,并不能全面的提升系统的性能指标,其效果往往也不明显,甚至还存在系统在工程上不易实现的问题。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变参数PID控制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意义,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对某型巡航导弹进行数学建模,选择了不同的坐标系进行定义,并推导相互转换的余弦关系;对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导弹的动力学模型,并按照一定的法则对模型进行简化;介绍PID控制的发展过程和设计原理,用频域法设计控制器,通过仿真说明其控制效果;详细介绍本文研究的控制方法,即一种特殊的变参数PID控制方法,介绍了其设计思想和理论研究过程,并与原系统的控制能力进行分析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方法对简单二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其控制效果;将该种方法运用到导弹纵向控制中,并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1-01)
王嫡[10](2016)在《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弹道导弹姿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道导弹在现代战争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军队重要的军事武器。自弹道导弹诞生以来,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弹道导弹的研究,以提高其战术技术性能。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弹道导弹飞行姿态控制系统,是非线性、时变、强耦合系统。导弹在全程飞行中,其参数变化很大,且存在随机干扰和系统未建模等动态特性。滑模变结构控制由于其具有优越的鲁棒性,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各项工程领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滑模面的设计需要保证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可以滑动到期望点,二是要保证控制律的设计能够使得系统状态可以被吸引到滑模面上。本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对弹道导弹的姿态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在深入分析弹道导弹姿态运动的基础上,将复杂的导弹姿态运动方程分解成叁个简单的子系统,即俯仰通道子系统、偏航通道子系统和滚转通道子系统,针对叁个子系统分别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然后,将设计的控制器进行控制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其次,为解决导弹姿态控制中的全局鲁棒性问题,针对叁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全程滑模控制器设计,将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一般滑模控制器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了全程滑模控制器的优越性。再次,为解决跟踪响应速度问题,针对叁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反步滑模控制器设计,将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一般滑模控制器和全程滑模控制器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了反步滑模控制器在响应速度上的优越性。最后,对本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并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导弹姿态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人工智能在传统飞航导弹控制系统优化改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考虑到目前实际应用中控制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PID控制形式,利用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PID姿态控制参数的在线闭环快速自适应整定。通过分别搭建评价网络和动作执行网络,实现对非线性系统最优目标函数的逼近和对PID控制参数的拟合,并利用梯度下降法给出了不基于被控对象动力学而只依赖于观测数据的神经网络权值调整公式。考虑到实际工程实现,动作执行网络的输入采用长周期信号,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弹姿态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杰,阮聪,夏群利,周建平.导弹自抗扰姿态控制系统设计[J].战术导弹技术.2019
[2].刘俊杰,郝明瑞,孙明玮,郭宪,陈增强.基于强化学习的飞航导弹姿态控制PID参数调节方法[J].战术导弹技术.2019
[3].蒋瑞民,周军,郭建国,赵斌,仝云.基于干扰估计的BTT导弹鲁棒方差姿态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4].徐帅,高敏,方丹,王毅,赵文栋.基于随机鲁棒优化的导弹姿态控制系统设计[J].弹道学报.2019
[5].孙科.姿态脉冲控制技术在导弹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8
[6].黎海青,刘叙含,刘晓霞,赵阳阳,党群.基于模型参考的空面导弹滑模姿态控制[J].飞行力学.2018
[7].王元吉.潜射导弹发射出水过程姿态控制及出水弹道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徐倩,王肖,吴洁,宋漪萍,张然.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指令滤波器的导弹姿态控制[J].飞行力学.2018
[9].孙悦.一种特殊变参数PID控制的导弹纵向姿态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10].王嫡.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弹道导弹姿态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