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力供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力,个人所得税,人口,结构,动态,劳动生产率,失业率。
劳动力供给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伯楷,王宏杰[1](2019)在《第二产业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建筑业兴起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渐下降。本文从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供给结构改变的角度入手,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建筑业兴起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建筑业的兴起显着降低了制造业的相对就业规模,但在绝对就业规模上建筑业兴起促进了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增加。同时本文发现东部地区制造业和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偏好不同,高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增加提高了东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规模,但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就业规模。(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胡正斌,王倩[2](2019)在《河南“十叁五”期间劳动力供给及就业趋势研究——基于河南省201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劳动力供给方面,河南省劳动适龄人口数逐年增加;乡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劳动力供给在年龄段分布上比较均匀。在就业方面,就业人口逐年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低于经济增长,同样,就业人员乡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河南省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此外,本文通过增长核算方程和VAR方法对河南省就业结构出现显着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并对"十叁五"期间的就业人口进行了预测,发现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叁产业转移。未来,第一产业达到饱和,第二、叁产业将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空间。(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陈帅,方宏[3](2019)在《个人所得税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空间分布影响的动态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2013—2017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个人所得税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空间分布影响的动态效应。利用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的分布影响存在着显着的空间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中部地区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8期)
刘玉飞[4](2019)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城市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考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确实会给我国劳动力供给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会使得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结构得到改善,使得城市的老龄化老化有所缓解,在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劳动力供给结构逐步老化,但劳动力素质会逐步提高,通过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来保持劳动力这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化解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困境的根本策略。(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8期)
宋旭光,左马华青[5](2019)在《工业机器人投入、劳动力供给与劳动生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随着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各省份工业机器人投入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异质性进行探讨,考察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以及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效应和存在怎样的替代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效应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式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短缺会倒逼工业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促使其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生产来弥补劳动力供给短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结构上看,各地区劳动力供给变化与工业机器人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迥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工业机器人投入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明显,而东北和西部地区提升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9年09期)
刘蓉,汤云鹏,赵岭晓[6](2019)在《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老年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的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变过程中,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正在经历急剧的变化,很多老年人有继续工作的愿望与压力。同时,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有效劳动供给减少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养老压力大和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使得个税改革在老年人劳动力供给方面的政策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11—2015年叁期CHARLS数据,可以使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2011年个税改革对中老年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此次改革会普遍增加中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但对在职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影响较弱。其次,税负的劳动供给效应会随收入的增加而有所下降。最后,女性的税负劳动供给效应会随家庭赡养支出的增加而提高,体现为替代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陆旸[7](2019)在《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的微观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3年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对供给侧生产要素产生负向影响,而劳动力供给潜力又直接影响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据测算,至2046—205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将比"十叁五"时期减少1. 5亿。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的决定方程,分析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微观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都对个体的劳动参与决策和失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当家庭中老人和未成年子女比例较高时,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家庭成员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会增加。提出政府应该从微观影响机制入手,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并增加教育投入,通过减轻养老负担和子女教育成本负担,改变个体劳动力供给决策,从而提高劳动力供给潜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俊凯,赵晖[8](2019)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力供给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项新科技,人工智能已开始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在劳动力供给方面,人工智能的到来不仅会弥补劳动力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重塑劳动力生产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劳动力供给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当前劳动力供给存在的不足、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以及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揭示人工智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邓利方,李铭杰[9](2019)在《二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供给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深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严峻,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已是大势所趋。文章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全面二孩"政策和宏观经济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利用嵌入"全面二孩"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全面二孩"政策会使得产出和劳动时间一直处于增加的状态,而消费的正向波动有所减小,反向波动有所增加。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来做出不同的决策,促进人口老龄化向人口素质红利转变,把中国从一个富起来的中国变成一个强起来的中国,进一步实现两步走的伟大目标。(本文来源于《南方经济》期刊2019年07期)
邢锋[10](2019)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转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劳动力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均衡的双重矛盾,通过对劳动力供求变化的分析,发现我国叁次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供需不均衡的矛盾,将从政府宏观层面、制度障碍破除、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等方面提出缓解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均衡的对策与措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19年07期)
劳动力供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劳动力供给方面,河南省劳动适龄人口数逐年增加;乡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劳动力供给在年龄段分布上比较均匀。在就业方面,就业人口逐年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低于经济增长,同样,就业人员乡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河南省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此外,本文通过增长核算方程和VAR方法对河南省就业结构出现显着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并对"十叁五"期间的就业人口进行了预测,发现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叁产业转移。未来,第一产业达到饱和,第二、叁产业将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力供给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伯楷,王宏杰.第二产业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建筑业兴起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9
[2].胡正斌,王倩.河南“十叁五”期间劳动力供给及就业趋势研究——基于河南省2015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J].当代经济.2019
[3].陈帅,方宏.个人所得税调整对劳动力供给空间分布影响的动态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
[4].刘玉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5].宋旭光,左马华青.工业机器人投入、劳动力供给与劳动生产率[J].改革.2019
[6].刘蓉,汤云鹏,赵岭晓.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老年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的面板数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陆旸.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的微观机制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杨俊凯,赵晖.人工智能时代劳动力供给问题探析[J].人民论坛.2019
[9].邓利方,李铭杰.二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力供给视角[J].南方经济.2019
[10].邢锋.经济新常态下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转型分析[J].北方经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