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螺钉松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低速磁浮接触轨,螺钉松动,YOLO,v2,OTSU
螺钉松动论文文献综述
陈健雄,宁航[1](2019)在《基于YOLO v2与OTSU的中低速磁浮接触轨连接板螺钉松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低速磁浮接触轨连接板螺钉松动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 v2网络和OTSU的识别方法。首先采用YOLO v2网络定位连接板,然后在连接板区域上进一步定位螺钉头部;通过OTSU实现螺钉头部和连接板边缘的精确分割,根据螺钉头部宽度归一化螺钉头部至连接板距离,以此判别螺钉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准确地识别连接板螺钉的松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9年09期)
肖德利,刘一峰,赖建辉[2](2019)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术患者中抽取127例做回顾性分析,此127例患者术后均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统计整理其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器械类型、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是否使用横杆等状况,并分析其对椎弓根螺钉的影响。结果 127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为脊柱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本身设计缺陷、起撑开复位作用的螺钉负荷过大、丢失椎间盘高度、取出内置物过迟、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短或未佩戴支具,且各原因发生率间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后得知,引发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主要原因为支具佩戴时间过短、术后未佩戴支具、取出内植物时间过迟等,临床各医护人员需明确掌握各原因,并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降低椎弓根弯曲松动和断裂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张玉松,张国富,张健荣[3](2019)在《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总结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措施加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措施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发生3例(6.0%),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发生8例(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8±7.7)分,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70.7±6.2)分,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其施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加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邹达,李危石,陈仲强,郭昭庆,齐强[4](2018)在《椎体CT值在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体CT值与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关系,选取用于预测螺钉松动的CT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腰椎短节段(≤2个椎间隙)内固定术且术前1个月内行腰椎叁维重建CT检查,随访≥24个月的患者资料。共297例,男104例,女193例,年龄54.3±12.5岁(21~80岁),随访36.1±16.5个月(24~110个月)。以末次随访X线评估螺钉松动和融合情况,根据螺钉是否松动及螺钉松动的位置,分为上端椎螺钉松动组、上端椎螺钉对照组和下端椎螺钉松动组、下端椎螺钉对照组,另将下端椎螺钉按是否固定到S1分为两个亚组,并分别分析各亚组内松动组和非松动组的差异。测量L1、上端固定椎、下端固定椎和S1椎体的CT值,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手术节段数、两端融合方式、是否固定到S1等资料。以组内相关系数评估CT值测量的一致性,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CT值与螺钉松动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CT值对螺钉松动的预测价值,由于松动组例数较少,组内CT值非正态分布,因此以中位数而非均值作为松动高危者预测的界值。结果:共53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松动率17.8%(53/297)。上端椎螺钉松动组21例,对照组276例;下端椎螺钉松动48例,对照组249例。共有24例患者出现不融合,总体融合率91.9%(273/297),其中上端节段融合率93.6%(278/297),下端节段融合率93.3%(277/297)。椎体CT值测量具有可靠的测量者内一致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ICC>0.8,P<0.001)。与上端椎对照组相比,上端椎松动组的上端椎体CT值更低(87.3±41.9HU vs 140.5±55.9HU,P<0.05);当下端固定至腰椎时,下端椎松动组的下端椎体CT值低于对照组(121.9±39.9HU vs 152.2±54.5HU,P<0.05);当下端固定至S1时,下端椎松动组的S1椎体CT值低于对照组(216.4±61.1HU vs 254.8±81.7HU,P<0.05)。上端椎、下端腰椎和S1的松动组椎体CT值中位数分别为75HU、110HU、220HU。椎体CT值是端椎螺钉松动的独立影响因素(上端椎:OR,0.979;95%CI,0.967-0.992下端椎:OR,0.990;95%CI,0.983~0.998)。端椎CT值可用于松动预测(AUC>0.6,P<0.05)。结论:椎体CT值是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端椎螺钉松动的独立影响因素,CT值越低,发生螺钉松动风险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彬[5](2018)在《叁维导航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术后螺钉松动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但置钉不当仍然是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术后螺钉松动仍然是该技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已成功应用到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但目前腰椎导航手术大多需要作另外的切口将示踪器固定在患者棘突之上。本研究旨在比较将患者示踪器固定在棘突上的导航技术、采用自由臂将患者示踪器固定于脊后皮肤之上的导航技术以及传统“C”型臂X线机辅助置钉技术在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并分析术后1年螺钉松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68例,按完成手术辅助技术的不同分为叁组:传统组25例,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棘突固定示踪器导航组(导航组1)22例,导航系统的患者示踪器固定在患者棘突上,在术中叁维导航技术辅助下完成螺钉的置入;自由臂皮肤固定示踪器导航组(导航组2)21例,患者示踪器利用特殊自由臂固定于脊后皮肤表面,同样在术中叁维导航系技术辅助下进行螺钉的置入。搜集各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并计较各组患者术中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术中射线投照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选择术后CT来评价叁组病例的置钉情况,并比较叁组病例的置钉准确程度;根据术后1年复查X线及CT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及螺钉松动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关系。结果叁组病例的年龄、性别、骨密度、病种、体重指数、是否经皮置钉、是否使用万向钉等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螺钉松动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4.0%、18.2%、14.3%,68例患者总发生率为19.1%。在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术中射线投照次数、置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方面来分析,导航组1、导航组2较传统组有明显优势(P<0.05),导航组1与导航组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平均螺钉置入时间、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年螺钉松动发生率方面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分析68例患者术后1年的螺钉松动发生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骨密度、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椎间是否融合与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性别、体重指数、是否经皮置钉、是否使用万向钉、术后支具保护时间情况、术后过早过重活动等情况与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骨密度、术中钉道调整次数是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叁维导航技术能显着提高腰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自由臂皮肤固定患者示踪器的方法并未降低导航系统的精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患者骨密度、术中钉道调整次数可能是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22)
牛庆飞,夏凡,李国良[6](2017)在《颈椎前路钢板螺钉松动脱出3例的处理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术中能够直接切除脊髓致压物、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术后疗效稳定,是临床上用来治疗退变性及创伤性颈椎病变的最广泛的术式~([1])。该术式具有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一些并发症,其中之一便是内固定物的松动,据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15.4%不等~([2])。虽然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的松动、脱出发生率不高,但却可能引起吞咽困难、食管侵蚀甚至食管瘘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陈晓,邵高海,徐海涛[7](2017)在《预防螺钉松动拔出及复位椎体再滑脱:如何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认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抗旋能力强,可以很好的预防螺钉松动、拔出,维持腰椎稳定性、保持其生理曲度,为远期椎体间融合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的差异。方法: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67例分为保守组12例、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20例、普通椎弓根螺钉组35例。3组采集入院时、入院后1周、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和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情况进行评估,参考Meyerding滑脱分级标准评估椎体的滑脱情况。结果与结论:(1)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相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1.00),均显着高于保守组(P均<0.05);(2)目测类比评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均显着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而保守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时高时低,反复变化;(3)滑脱复位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明显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P<0.01);(4)内固定后24个月脊柱融合评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明显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P=0.035);(5)结果说明: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滑脱复位、植骨融合率、螺钉稳定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此方法更加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31期)
王琦[8](2017)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286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后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或者弯曲松动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椎弓根螺钉出现断裂或者弯曲松动原因进行了解、分析。结果:在286例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或者弯曲松动,发生率为9.09%;造成患者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或者弯曲松动的原因主要为椎间盘退变位置过低、椎弓根螺钉承受压力过大、支具佩戴时间过短、忽视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没有及时取出及其设计不合理等。结论:造成患者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或者弯曲松动的原因比较多,在临床上应加强椎弓根螺钉设计的合理性,术中对植骨融合充分的重视,并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支具佩戴,以最大程度减小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17期)
袁磊,陈仲强,曾岩,孙卓然,李危石[9](2017)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提供脊柱叁柱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增加相应节段的融合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骨折、滑脱、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的重要方法~([1])。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取得了显着的进步,但螺钉松动仍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最常见的并发症~([2])。大量研究报道了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但是采用的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报道的螺钉松动的发生率也相差很大;很多研究探(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白海龙[10](2017)在《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松动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以及机械设备日趋自动化的发展使得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应用于工业生产。垂直提升机作为一种高度较大的垂直方向物料运输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水泥厂、采石场、煤炭加工厂等工业生产环境。垂直提升机长时间的运作会导致固定物料斗的螺钉松动甚至脱落,进一步引起严重的故障,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传统的机械故障检测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仅通过工作人员的视力观察不能对处于运动状态的设备作出准确的故障判断。因此,研究工业机械设备故障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实际项目研究分析了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松动和脱落的故障问题,阐述了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松动故障监测系统的整体方案和具体实现。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松动故障监测系统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数据存取、客户端设计以及服务端与客户端的数据通信。根据系统设计方案,摄像头采集图像并判断是否是需要的图像,获得图像后识别出物料斗编号并分析松动螺钉在光线下的阴影图像,最终计算出螺钉的松动距离并将数据结果存储至数据库。服务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指令并根据客户端的指令查询数据库并将结果数据传送至客户端。论文工作内容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图像处理算法分析、数据库设计、服务端设计和客户端设计。系统方案设计包括物料斗编号设计和图像采集方案。图像处理算法包括物料斗编号识别、松动螺钉的精确定位以及螺钉阴影的识别。数据库设计包括MySQL数据库的搭建,设计数据表存储所需数据。服务端设计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数据存取、客户端管理以及与客户端数据通信。客户端设计采用VS2012平台编写了客户端应用程序,用于监控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的实时状态以及历史记录查询。本论文研究分析并实现了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松动故障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松动螺钉的状态的准确判断,数据库和服务端数据交互以及服务端和多个客户端的数据通信,对于工业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25)
螺钉松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研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术患者中抽取127例做回顾性分析,此127例患者术后均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统计整理其骨折类型、植骨融合方式、器械类型、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是否使用横杆等状况,并分析其对椎弓根螺钉的影响。结果 127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为脊柱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本身设计缺陷、起撑开复位作用的螺钉负荷过大、丢失椎间盘高度、取出内置物过迟、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短或未佩戴支具,且各原因发生率间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后得知,引发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主要原因为支具佩戴时间过短、术后未佩戴支具、取出内植物时间过迟等,临床各医护人员需明确掌握各原因,并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降低椎弓根弯曲松动和断裂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钉松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健雄,宁航.基于YOLOv2与OTSU的中低速磁浮接触轨连接板螺钉松动识别[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9
[2].肖德利,刘一峰,赖建辉.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9
[3].张玉松,张国富,张健荣.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邹达,李危石,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椎体CT值在腰椎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
[5].徐彬.叁维导航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及术后螺钉松动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6].牛庆飞,夏凡,李国良.颈椎前路钢板螺钉松动脱出3例的处理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
[7].陈晓,邵高海,徐海涛.预防螺钉松动拔出及复位椎体再滑脱:如何更好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8].王琦.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9].袁磊,陈仲强,曾岩,孙卓然,李危石.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
[10].白海龙.垂直提升机物料斗螺钉松动故障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