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孜完古?热合曼(麦盖提县第一中学新疆麦盖提844600)
【摘要】语言在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遵循运用语言的准则,提高汉语言的语言能力,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从汉语教材的难度,学习方法的自主性,汉语文化知识的丰富性,到接触了解中国社会生活的宽泛程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与小学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他们在汉语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也完全不同于小学学生。
【关键词】词语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1.学习情况及其学习特点
1.1学生进入中学后,个人兴趣成为学习的重要动力,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认知意识加强,学习策略加大了自主探究的力度。
1.2对目的语的口语交际技能更加重视,倾向于把目的语定位为交际性工具。
1.3语法和词汇取代了初级阶段的语音和汉字,成为此阶段的学习难点。
1.4考试中词汇的运用成为检测阶段性学习成效的有效方式。
2.学生作业和考试作文中反馈出的问题
2.1字形,字音,语素,词义。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难免出现汉字或生词的记忆混淆。常见的问题有:
2.1.1字形混淆;如:“注—缩”,“陪—部”,被互相错写错读;“凑”被错当“奏”(组词语“凑乐器”,“凑歌曲”)。
2.1.2字音混淆;如“民工”写成“民公”,“自豪”写成“自毫”。
2.1.3语素混淆;表现为以词代字,如:把“丽”读成“美”,把“舍”读成“宿”。
2.1.4词语混淆。如:“主观客观”和“主动被动”记混(“主动”的反义词写成“客动”),“据”混同于“根据”“据说”(“据这个问题是…”等。
教材的词汇量剧增,有时甚至一篇课文就有近百个生词。随着词汇量的迅速增大,近义词的辨析就成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和难点之一,如:“维护,保护,维持,保持”等,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容易出现词义混淆的现象。
2.2词语。
中学阶段侧重于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很多词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理解,却不会运用,一看就知道意思,一用就出错。词语在句中的搭陪要求对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举例子如:
2.2.1“一连”,副词。用自动词前,表示动作连续进行,后面用数量词组(数字一般大于1)补充说明动作进行的次数或持续的时间。
而学生往往写成如“(我)一连继续把汉语学下来了”;“一连睡不着”;“一连开车赚钱”。
2.2.2“造成”,动词。造出来(具体东西);使产生(结果等),使形成(某种局面,情况)。可用于抽象事物。
2.2.3“哪怕”,连词,书面语用“即使”。用于表示假设兼让步的条件副句,后面的主句常用“也”“都”等副词,表示强调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打算或想法;有时为了强调主句,用“哪怕”的副句也可以放在主句的后面。而学生有的写成如“这么多作业,哪怕我写不完。”还有的语义不明,不通,不完整。
2.2.4“万一”,连词。第一,有假设的语气;第二,表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第三,一般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事;第四,根据假设的条件,预测相应的结果(就,该,……)或提出问题,反问。在学生的试卷中这类题目有的答案缺少第四个条件,因而句义表述不完整;有的答案逻辑关系混乱。
2.3连接性词语。
介词,连词,关联词在很多时候试相对格式的,学生在运用时也容易出错。例如:
2.3.1“被……所……”(有时也用“为……所……”)结构,用来表示被动;“所”在这里是助词,其强调被动语气的作用;“所”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双音节动词。
2.3.2“被…看作…”,试题要求用指定词语改写句子“他认为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原句主语是“他”,谓语是“认为”,宾语部分是“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给父母的最好礼物”。
2.3.3“因为…缘故”表示事物发生的原因,是对主句的说明:主句应该有完整的结构并说明结果。
2.3.4“拿…来说”是一个小句,表示“拿…来说明”的意思;这个小句之前是关于某方面情况的叙述,小句之后则是用具体的例子对前面的情况加以说明。
2.4义群。
有这样一道试题,要求用给出的词语“是小马对…来说偶然至此的不及格考试完全”组句。正确的答案为“对小马来说,这次考试不及格完全是偶然的。”
其中,第一义群是“对小马来说”,第二义群是“这次考试不及格”,第三义群是“完全是偶然的”。错误的答案往往是:“及格”放在“考试”前、“偶然”放到第二义群、“及格”第三义群等。第三义群受到前面的影响,有的把“考试”放到句末,有的“是”“偶然”“完全”排列错位。这表明义群组合还需要加大联系。
3.问题研究及应对策略
针对前面例句的情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新的尝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快速掌握汉语交际技能?我们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当属于“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所以我们要着哩研究如何讲解,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操练。
3.1加大课堂互动力度,有利于提高学习记忆的效果。深化学习记忆并提高其保持率,常常是成年学习者头疼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要更多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然真实的情绪流动和互相影响,最大限度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口动脑地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对于深化记忆将会是有益的。
此外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点,要进行必要的合理的反复训练,以便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对教材中的范例和训练模式不一定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因此需要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操作性情的练习内容和训练方式,帮助学生他们提高记忆效果。
3.2设计适合学生习惯和能力基础的训练模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在课堂上课堂练习除了围绕教材内容之外,还要考虑怎样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兴趣。在课堂内外通过多种具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练习,把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用于理解,表达和焦急的语言材料(积极语言)。这个过程这是语言材料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创造的思维过程,因此,不能忽视认知的顺序和练习的趣味性,甚至遭到拒绝。
此外,教师与自己授课班级的学生约定答疑时间,以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兴趣和需要,或对作业进行面批,也是交际性练习的一种补充。
3.3创设语言环境,巩固汉语学习成果。语感的重要性置疑,对汉语感的培养,需要通过课后大量的阅读,朗读,交流会话来培养。许多学生没把朗读课文放在眼里,其实熟读课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手段。这在中国人学外语的实践中获得了大量的证明,如李阳提出的疯狂英语学习法之一的“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就是用最大声,最快速,最准确的发音来读文章。汉语教学中同样也可以适应这种方法,学生的语感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
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上,教材的限制和老师的引导为学生营造了中学汉语水平的训练环境。但是,在课后,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加上单纯的生活环境交际方式,就形成了课上学“汉语”,课下用“母语”的状况。课堂所学内容难度大而且多,课后实践机会少,日常用词停留在初级水平,学而不能致用,遗忘率自然高;后似是而非,看着明白,一用就错,这些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上都有体现。
4.提高考试中作文的质量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生训练题目中要渗透作文写作的技巧,在运用词语上力求表达准确到位,语句通顺在能力范围内多应用修辞和成语典故。具体运用词语可以从以下几点多加训练:
4.1用词要明白,准确;词语的含义要必须确定,不能含糊模棱两可,用词语尽量通欲易懂,不生造词,不用方言和土语;注意辨析词义,要仔细区别近义词,同义词在含义和用法上的不同之处,注意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轻重。
4.2用词要生动,新鲜。不仅在词语的运用上要注意从形象、色彩,音响,感触等方面仔细入手,更要从词语的活用方面仔细勘察;在句法上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式富于变化,更要有独特的感觉与发现。
4.3用词语简练,平易;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要对事物有真意真情,其次,提取精谇的词语,熔炼念蓄的词语。
语言文字是人们转梯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携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4期乔秋梅.
[2]《西北职教》2007年第5期王臣胡秀萍.
[3]《教学行为指导》【美】DonaldR.Crickshank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收稿日期:2012-04-21